拱墅區

拱墅區

拱墅區位於京杭大運河的最南端,是杭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拱墅區下轄10個街道,40個(村)經濟合作社,95個社區,面積87.73平方公里,總人口(常住人口)55.86萬,其中戶籍人口31.64萬。拱墅區歷史悠久,自隋唐始就成了杭嘉湖平原物產的重要集散地。千年流淌的京杭大運河在區內蜿蜒12公里,穿境而過,在兩岸留下了眾多的歷史古蹟和燦爛的文化遺產。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運河千年流芳,拱墅自古繁華。新石器時代末期,在上塘鎮皋亭村水田畈一帶就有人類活動。自隋唐以來,拱墅就是南北水陸交通要道和繁華商埠。至南宋時,得益於便捷的運河水運,成為各路商家的貨物集散地,從大關橋至米市巷,“百貨輻輳,商賈雲集,千艫萬舳,往返不絕”,成了名揚天下的“東南財賦之鄉”。元代“北關夜市”成為錢塘八景之一。明清時增設北新、夾城、德勝橋、賣魚橋等集市,造就了蜚聲海內外的“十里銀湖墅”,形成了以“夾城月夜”、“陡門春漲”、“半道春紅”、“西山晚翠”、“花圃啼鶯”、“皋亭積雪”、“江橋暮雨”、“白盪煙村”為代表的湖墅八景。運河兩岸距今四、五千年歷史的半山水田畈遺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香積寺石塔,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拱宸橋、祥符橋、洋關、高家花園,以及半山石塘戰國墓遺址、富義倉遺址、小河直街歷史文化街區等歷史文化遺存,無不彰顯著拱墅古老而璀璨的文明。

拱墅區歷史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時代末期。

自秦至唐,隸屑錢塘縣,宋至清屬仁和縣。

1912年始屬杭縣。
1927年建杭州市,為第六區和第八區。
1949年5月杭州解放後,杭州市人民政府決定改第八區為拱墅區。
1959年為拱墅區人民公社聯社,轄區擴展到上泗、留下.三墩、東塘、良渚等地。
1960年4月為拱墅區人民公社,管轄範圍除城區部分外,轄樣符、上塘、康橋三個人民公社。
1961年7月恢復區建制。
1969年5月將3個人民公社劃出,同時西湖區西溪街道劃入。
1972年西溪街道劃歸西湖區。
1990年2月撤銷杭州市拱墅區、半山區,建立以原拱墅區、半山區行政區域為新建區的行政區域,定名拱墅區。
1996年1月,將石橋鄉、東新街道劃歸下城區,將西湖區的祥符鎮劃歸拱墅區。

城市介紹

拱墅區地圖拱墅區地圖
近年來,拱墅區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堅持實施開放興區、環境立區、商貿富區、工業強區四大戰略,著力打造汽車拱墅、物流拱墅、居住拱墅、文化拱墅四大品牌,全區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保持了持續、協調、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可以用三句話來概括:
正在迅速崛起的經濟大區。堅持招商引資一號工程,加大投入力度,最佳化經濟結構,改善發展環境,全區經濟發展保持了穩中求進、好中求快的良好態勢。2005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44.23億元,比上年增長19.39%;企業銷售收入547.88 億元,比上年增長51.86%;企業利潤6.78億元,比上年增長20.85%;財政總收入24億元,比上年增長9.5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1.5億元,比上年增長17.1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0.12億元,比上年增長28.51%。全年引進各類項目2398家,實際到位資金74.47億元,增長34.06%,其中契約利用外資2.29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7685萬美元。實施“遷二建三”戰略,商貿、金融證券、會展等都市型服務業得到迅猛發展,汽車銷售、物流業、專業市場發展居杭州前列。中國杭州國際汽車展已躋身全國汽車會展三甲行列。工業經濟穩步提升,全年實現工業銷售產值114.01億元,增長15.82%。
拱墅區拱墅法院拱墅法院
新興的中心城區。我們圍繞加快建設大都市中心城區的目標,全面加強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不斷提升城區形象品位。以新一輪“11368”工程建設為主抓手,紮實推進運河兩側老城區建設和城郊城市化,全年開工94萬平方米,竣工88萬平方米,安置拆遷戶1000戶。運河文化景觀帶建設全面啟動,御碼頭、青莎古鎮等項目實現開工,小河路南段和麗水路北段順利建成。以城區“潔化、綠化、亮化、序化”為目標,強化資源投入,推動管理升級,城區“四化”長效管理覆蓋率由61.6%提高到93.1%。投資5000萬元,改善背街小巷51條。新增、改造綠地83.8萬平方米。開展廢舊物品收購點、農貿市場和拆除違法建築集中整治,全年共拆除各類違法建築1572處,26.3萬平方米,有效改善了城區環境面貌
拱墅區拱墅區

底蘊深厚的文化大區。注重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大力發展科教文衛各項事業,努力提高城區文明程度,打響“文化拱墅”品牌。順利通過國家科技進步先進區覆核,躋身省首批科技強區,現有省級高新技術企業25家。實施“名師名校長”工程,現有國家級學科帶頭人2名,在職特級教師10名。推進名校集團化,組建拱宸橋國小等4大教育集團,長征中學晉升省三級重點高中,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順利通過省教育強區覆核。注重人文關懷,榮膺“全國社區建設示範城區”稱號,著力構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治安良好、環境優美、文明祥和的“和諧城區”。

地理位置

拱墅區拱墅水利風貌拱墅水利風貌
拱墅區位於杭州市市區中部,區人民政府駐地台州路1號。東南接江乾區、下城區,西北與西湖區、餘杭區相鄰。總面積約87.73平方公里。以境內有拱宸橋、湖墅而得名。
拱墅區東北枕半山,京杭大運河縱貫自南而北而人,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平地平均海拔45米,境東北多山嶺,主要有半山、老虎山、青龍山、元寶山(黃鶴山)等,黃鶴山海撥319.2米,為本區最高點,境西地勢平垣,河道港渠縱橫交錯,京杭大運河、宦塘河、古新河流經境內;餘杭塘河、勝利河、康橋新河等與京杭大運河溝通;上塘河由南而北折東出境。占今杭城諸路水系匯入流經本區京杭大運河。

氣候環境

拱墅區屬亞熱帶氣候,溫和濕潤,年平均氣溫16℃左右;最熱月(7月)平均溫度約32℃左右。年降雨主要集中在3至4月份和7至9月份兩季,年降雨量為1480.6毫米。夏、秋季有颱風影響。年日照在1750小時左右,無霜期250天左右,本區山地面積約占總面積的7%,綠化覆蓋面積1735萬平方米(其中山林綠化復蓋面積980萬平方米)。土壤呈中性,宜種水稻、油菜等。

水利河域

拱墅區京杭大運河京杭大運河
拱墅區古代系海灣,半山為海島,周圍泥沙淤積逐成陸地,古有江漲之名。隋唐以來,由於京杭大運河的開鑿和航運業的發展,使轄境內的經濟、文化得以發達。逐漸成為昔日杭州百貨集散地,城北重要的貿易中心在大關橋、江漲橋一帶遍設河埠,宋時在江漲東市、江漲西市、北郭市、湖州市、牛道紅市等設集市不無關係。蘇、常、、淮、廣等地稻均此集散;元代,“北關夜市”成為錢塘八景之一;明清時又增設北新、夾城、德勝橋、歸錦橋(賣魚橋)等市,有“十里湖墅”之美稱。方圓十餘里,寺廟眾多,人口稠密。有雲錦台、眼網山、亞父山、金鵝頂、結集岩、梳妝檯、游龍洞、浴龍池、噴玉泉、馮氏井等半山十二勝景和半道春紅、花圃啼鶯、夾城夜月、陡門春漲、江橋暮雨、西山晚翠、皋亭積雪、白藹煙村等湖墅八景。後傳又有“馬頭春色”、“聖塘樵歌”、“姚莊夜市”、“東關紅葉”四景,吸引了眾多文人墨客。舊時,每年2至4月,春遊進香者紛至沓來,一時成了杭城風俗和一大美景。

交通

拱墅區內共有街(路)巷(里、街、坊、村)940條。縱橫交錯,交通便利。京杭大運河與上塘河、下塘河等10餘條主要河道構成內河航

拱墅區拱墅水利交通拱墅水利交通
運網路。穿境而過的宜杭鐵路和縱貫境內的320國道、104國道把江、浙、滬經濟區聯成一片。杭寧高速公路入口處位於轄區104國道。杭州鐵路北站、省汽車運翰公司杭州客運北站均在境內。湖墅路、莫乾山路、和睦路、麗水路、大關路、上塘路、紹興路、沈半路、拱康路、康橋路、石樣路等是本區的主要交通幹線。數十條公交線路的汽(電)車的起、訖點設在境內,通往杭州市區和郊區以及西湖風景區。

京杭大運河貫徹南北,綿延1782公里,揚波逐流兩千餘載。它與萬里長城交相輝映,聞名天下。京杭大運河始鑿於春秋末期。歷代封建王朝基於政治、軍事、經濟的考慮,而不斷開挖,至隋煬帝時又經過三次大規模的修整和開鑿,一條水運走廊終於建成。大運河的開通,形成了我國溝通南北的運輸大動脈,以運河為中軸逐步構建了四通八達的運輸網路,為加強南北聯繫,促進南北交流提供了便利。一大批名城重鎮依河而興,中國七大古都有四座在運河岸邊。運河沿線成為當時國內最繁榮、最富裕的地區。

經濟概況

拱墅區是杭州市中心城區之一,也是杭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近年來,拱墅區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堅持實施開放興區、環境立區、商貿富區、工業強區四大戰略,著力打造汽車拱墅、物流拱墅、居住拱墅、文化拱墅四大品牌,全區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保持了持續、協調、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可以用三句話來概括:

正在迅速崛起的經濟大區。堅持招商引資一號工程,加大投入力度,最佳化經濟結構,改善發展環境,全區經濟發展保持了穩中求進、好中求快的良好態勢。2005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44.23億元,比上年增長19.39%;企業銷售收入547.88億元,比上年增長51.86%;企業利潤6.78億元,比上年增長20.85%;財政總收入24億元,比上年增長9.5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1.5億元,比上年增長17.1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0.12億元,比上年增長28.51%。全年引進各類項目2398家,實際到位資金74.47億元,增長34.06%,其中契約利用外資2.29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7685萬美元。實施“遷二建三”戰略,商貿、金融證券、會展等都市型服務業得到迅猛發展,汽車銷售、物流業、專業市場發展居杭州前列。中國杭州國際汽車展已躋身全國汽車會展前列。工業經濟穩步提升,全年實現工業銷售產值114.01億元,增長15.82%。

新興的中心城區。拱墅區圍繞加快建設大都市中心城區的目標,全面加強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不斷提升城區形象品位。以新一輪“11368”工程建設為主抓手,紮實推進運河兩側老城區建設和城郊城市化,全年開工94萬平方米,竣工88萬平方米,安置拆遷戶1000戶。運河文化景觀帶建設全面啟動,御碼頭、青莎古鎮等項目實現開工,小河路南段和麗水路北段順利建成。以城區“潔化、綠化、亮化、序化”為目標,強化資源投入,推動管理升級,城區“四化”長效管理覆蓋率由61.6%提高到93.1%。投資5000萬元,改善背街小巷51條。新增、改造綠地83.8萬平方米。開展廢舊物品收購點、農貿市場和拆除違法建築集中整治,全年共拆除各類違法建築1572處,26.3萬平方米,有效改善了城區環境面貌。


底蘊深厚的文化大區。注重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大力發展科教文衛各項事業,努力提高城區文明程度,打響“文化拱墅”品牌。順利通過國家科技進步先進區覆核,躋身省首批科技強區,現有省級高新技術企業25家。實施"名師名校長"工程,現有國家級學科帶頭人2名,在職特級教師10名。推進名校集團化,組建拱宸橋國小等4大教育集團,長征中學晉升省三級重點高中,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順利通過省教育強區覆核。注重人文關懷,榮膺“全國社區建設示範城區”稱號,著力構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治安良好、環境優美、文明祥和的“和諧城區”。

風土人情

拱墅區拱墅風情拱墅風情
元宵燈會是拱墅區歷史悠久、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活動。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區委、區政府就十分重視這項民眾喜聞樂見,又彰顯親情、友情、真情、鄰里情和社區共建情的文化活動。多年來,根據時代的特點,在燈會的內容和形式上做文章,與時俱進,推陳出新,貼近時代性,注重吸引力,分別以百米長卷的形式,展現具有豐富運河文化內涵的“湖墅八景”和傳統民間民俗文化為主題,以鎮、街道為單位,以社區、企業為依託,採取小型分散和相對集中等方式,點線結合,遍地開花,把元宵燈會設到了社區,設到了居民的家門口,著力構築了“家”和“情”的人文意境,使傳統的元宵節更具親和力,不斷出現新意。為此,區的元宵燈會也被杭州市評為“特色文化活動獎”。

飲食文化

東坡肉 據傳,北宋文豪蘇東坡兩次來杭任太守,浚湖築堤,杭州百姓為感謝他“抬豬挑酒”,他囑家人按他的燒肉方法烹製而成並犒勞民工,他們食用了這香酥味美的肉後稱它為“東坡肉”。杭城菜館也效法仿製,至今東坡肉已有900多年的歷史。

製作時,選用細皮薄膘五花條肉,用冰糖、醬油作佐料,以紹酒代水,將切成塊狀的肉置入小蔥填底的沙鍋,密封上蒸,不走原味,有酥而不碎,肥而不膩的特點。

蜜汁火方 杭州傳統名菜。烹調時,選用金華火腿質地最好的中腰峰雄爿,用冰糖水浸蒸熟,襯以蓮子,綴以櫻桃、青梅、桂花等精製而成。其特點是:色澤鮮艷,湯汁稠濃,鹹甜適中,易於消化,特別受老人的歡迎。 

拱墅區西湖醋魚

西湖醋魚 西湖醋魚,又稱“叔嫂傳珍”,傳說是古時嫂嫂給小叔燒過一碗加糖加醋的而來的。選用體態適中的草魚,最好先在清水中餓一二天,除去泥土味。將魚劈成雌雄兩爿洗淨,烹時用沸水氽熟,要掌握火候。裝盤後淋上糖醋芡汁。成菜色澤紅亮,肉質鮮嫩,酸甜可口,略帶蟹味。

宋嫂魚羹 據傳,北宋汴梁人宋五嫂,隨宋室南遷來臨安(今杭州),和小叔一起在西湖以捕魚為生。一天,小叔得了重感冒,宋嫂用魚及椒、姜、酒、醋等佐料燒了一碗魚羹,小叔喝了這鮮美可口的魚羹不久病癒了。有一次,宋高宗趙構品嘗了她做的魚羹,大加讚賞。從此,這道菜就稱“宋嫂魚羹”,她開的店生意更加興隆。

烹調時,先將作主料的鱖魚蒸熟剔去皮骨,加上火腿絲、香菇竹筍末及雞湯等佐料烹製而成。成菜色澤悅目,鮮嫩潤滑,味似蟹羹,故又稱“賽蟹羹”。

蟹汁桂魚 蟹汁桂魚是杭州南方大酒店研製的,採用活桂魚和蟹粉作原料烹製而成,富有江南風味特色的新佳肴之一。它造型生動、雅致,魚肉入味滑嫩,蟹肉潔白鮮

拱墅區蟹釀橙蟹釀橙
美,且上桌淋汁,食趣盎然,曾榮獲全國烹任大賽金獎。

蟹釀橙  用鮮活湖肉和橙汁作原料烹製而成的蟹釀橙原系南宋名菜,後經挖掘研製成功後深受國內外賓客的讚揚,曾獲第三屆全國烹任大賽金獎,並已入選《中國名菜譜》。此菜色艷味美,風味獨特,既有《山家清供》烹任古籍上所要求的“新酒、菊花、香橙、螃蟹”之美,又因染歷史特色中帶有時代氣息。

清湯魚圓 烹調時,將鰱魚去皮刮肉斬排成茸,加適量鹽和水攪勻,再加葷油、姜水再攪打,放入冰櫃15―20分鐘脹發後取出,用瓢羹一次次舀到冷水鍋里,加熱即成魚圓,和火腿片、冬菇等配料一起燒熟。成菜火腿如瑪蹈,魚圓似白玉,色澤分明,滑嫩鮮美。

拱墅區龍井蝦仁
龍井蝦仁 相傳,杭州廚師受蘇東坡詞《望江南》“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的啟發,選用“色綠、香郁、味甘、形美”的明前龍井新茶和鮮河蝦仁烹製而成。成菜蝦仁白玉鮮嫩,茶葉碧綠清香,色澤雅致,滋味獨特。杭州天外天菜館是該菜的發源地。

番茄蝦仁鍋巴 烹調時,選用粳米或糯米製成鍋巴並炸脆後盛在荷葉碗裡,將鮮蝦仁勾芡下鍋並拼進番茄汁另行裝碗。上菜時將番茄蝦仁汁倒在鍋巴上,鍋巴遇汁立即炸裂,發出吱吱響聲,隨之香氣四溢,故此菜又叫“平地一聲雷”。成菜中鍋巴金黃鬆脆,蝦仁白玉鮮嫩,番茄汁紅潤酸甜。鮮嫩,番茄汁紅潤酸甜。它既是佐酒佳肴,又能充當點心。

行政區劃

拱墅區總面積約87.73平方公里。以境內有拱宸橋、湖墅而得名。現轄拱宸橋、米市巷、期墅、小河、和睦、大關、上塘、康橋、半山、樣符10個街道。有68個社區、18個行政村。全區2003年未有95972戶,300731人(其中農業人口15075人)。民族以漢族為主,有少數回、滿、蒙古、畲、壯、布依、朝鮮、侗、瑤、土家族等。
拱墅區歷史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時代未期。自至唐,隸屑錢塘縣;宋至屬仁和縣;1912年始屬杭縣,1927年建杭州市,為第六區和第八區。1949年5月杭州解放後,杭州市人民政府決定改第八區為拱墅區。1959年為拱墅區人民公社聯社,轄區擴展到上泗、留下.三墩、東塘、良渚等地。1960年4月為拱墅區人民公社,管轄範圍除城區部分外,轄樣符、上塘、康橋三個人民公社,1961年7月恢復區建制,1969年5月將3個人民公社劃出,同時西湖區西溪街道劃入。1972年西溪街道劃歸西湖區。1990年2月撤銷杭州市拱墅區、半山區,建立以原拱墅區、半山區行政區域為新建區的行政區域,定名拱墅區。1996年1月,將石橋鄉、東新街道劃歸下城區,將西湖區的祥符鎮劃歸拱墅區。

拱墅區拱墅區

拱墅區轄10個街道:米市巷街道、湖墅街道、小河街道、和睦街道、拱宸橋街道、大關街道;上塘街道、康橋街道、半山街道、祥符街道。共有68個社區、18個行政村。

米市巷街道面積3.75平方千米,人口4.72萬人。代碼330105001。辦事處駐米市巷10幢,郵編310005。轄7個社區。

湖墅街道面積2.235平方千米,人口3.18萬人。代碼330105002。辦事處駐湖墅新村42幢1號,郵編310005。轄7個社區。

小河街道面積4.5平方千米,人口3.43萬人。代碼330105003。辦事處駐麗水路108號,郵編310015。轄9個社區。

和睦街道面積1平方千米,人口2.02萬人。代碼330105004。辦事處駐莫乾山路618號,郵編310011。轄4個社區。

拱宸橋街道面積4.23平方千米,人口3.67萬人。代碼330105005。辦事處駐溫州路40號,郵編310015。轄6個社區。

大關街道面積1.6平方千米,人口3.29萬人。代碼330105007。辦事處駐大關東四苑2幢,郵編310014。轄8個社區。

上塘街道面積13.5平方千米,人口2.02萬人。代碼330105101。辦事處駐沈半路3號,郵編310015。轄10個社區(假山路、八丈井、紅建河、紹興路、善賢、七古登、拱宸、瓜山、皋亭、蔡馬)。

康橋街道面積12平方千米,人口1.34萬人。代碼330105102。鎮政府駐康橋路98號,郵編310015。轄1個社區、10個行政村。

半山街道面積20.7平方千米,人口2.91萬人。代碼330105103。鎮政府駐半山路131號,郵編310022。轄5個社區、4個行政村。

祥符街道面積23.97平方千米,人口2.19萬人。代碼330105104。鎮政府駐莫乾山路1325號,郵編310011。轄11個社區、4個行政村。

名勝古蹟

京杭大運河拱墅段

信義坊商業街

自市中心武林門沿運河往北,是京杭大運河杭州段中風景最美的精華,沿線江南水鄉建築鱗次櫛比,文物古蹟星羅棋布:

富義倉

清代重要的戰略儲備糧倉,與北京的新南倉並稱“天下糧倉”。

勝利河古水街

位於運河霞灣巷,街旁本幫外阜美食飯店林立,是杭城夜間最火的美食街之一。

信義坊商業街

與霞灣巷隔運河相望,是杭州城北傳統商街。

大兜路歷史街區

在勝利河以北,是江南水鄉建築群,步行街區,美食飯店集中地。

香積寺

國內唯一供奉緊那羅王的寺廟,被大兜路街區包圍,寺前的香積古塔為文物保護單位。

北新關

亦稱大關,素來有“北關夜市,十里湖墅”之說。

小河直街

依運河而興的古鎮,街上處處小橋流水人家,由運河及其支流小河分割而成的“島嶼”,典型的江南水鄉古建築群,是準新人婚紗照的熱門取景地。

拱宸橋

杭州老城運河上最古老的拱橋,歷來是京杭大運河終點的標誌,“拱”為迎接之意,“宸”乃指皇帝,顧名思義,是康熙乾隆屢下江南的必經之地。

橋西直街

西接拱宸橋,故名橋西,江南水鄉古建築群,今為中藥特色街區。

中國傘博物館

位於拱宸橋西,利用歷史工業遺產建築開辦,展示制傘業的專題博物館(傘為杭州特產之一)。

中國扇博物館

位於拱宸橋西,利用歷史工業遺產建築開辦,展示制扇業的專題博物館(扇為杭州特產之一,古時貢品)。

中國刀剪劍博物館

位於拱宸橋西,利用歷史工業遺產建築開辦,展示刀剪劍歷史的專題博物館。

橋西工業三館能買到天堂傘、王星記扇和張小泉剪刀等杭州特產。

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

位於拱宸橋東,是介紹京杭大運河的專題博物館。

浙窯公園

位於石祥路以南、運河西岸,是陶瓷創作基地。

浙江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