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華鄉

九華鄉

九華鄉是個消歧義詞條,中國鄉鎮中叫九華鄉的很多,本文主要介紹: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的九華鄉,位於青陽縣城西南10公里,行政區面積68平方公里;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的九華鄉,位於衢城西北,距城9.5公里,鄉境面積82.32平方公里,轄35個行政村。

基本信息

安徽省青陽縣九華鄉

九華鄉浙江省衢州市九華鄉

簡介

九華鄉位於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首批5A級風景旅遊區、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九華山境內,東臨青陽縣朱備鎮,西至青陽縣杜村鄉,南抵九華鎮,北達青陽縣廟前鎮,是九華山風景區北部主入口。總面積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7032畝,山場面積41426畝,森林覆蓋率為73.8%,轄6個村委會,73個村民組,總戶數為4094戶,總人口為12718人。是安徽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千村百鎮”示範點之一,2007年被省旅遊局命名為“安徽省優秀旅遊鄉鎮”。隨著九華山風景區“二次開發、二次創業”戰略的全面實施,九華鄉逐步成為九華山風景區行政中心、交通轉換中心、旅遊後勤接待服務基地。

九華鄉九華山
九華鄉,屬九華山管委會代管鄉。鄉政府駐柯村,東經117°48′,北緯30°33′;位於青陽縣城西南10公里。219省道縱貫全境,連線各村,九華鄉村村通公路、通電、通電話。九華鄉境內大部分為山區,九都河由南至北貫穿;小(二)型友誼、民主、雲山水庫集雨面積分別為163、100、47公頃,總庫容量分別為80.8、22.7、20.4萬方;九華小水電站裝機容量為1/105(台/KW)。九華鄉農業以水稻為主,兼產茶、麻、桑等;林業有鄉村林場7個,竹木資源豐富;旅遊景點較多。九華鄉村村有國小,鄉有中學。鄉有衛生院,各村均建醫療室。有文化、廣播電視站;電影院;電視差轉台。九華鄉境內名勝古蹟有峻峭的獅子峰、巍峨的筆架山,飛練噴珠的碧桃瀑布,清澈如鏡的舒潭印月(舒姑泉),懸崖卓立的釣魚台以及紫竹庵、毛竹庵、廣勝寺、才子洞、開元觀、黑虎松等九華勝景。在劉沖附近還有北宋和明代石刻多組,另有柯喬門坊九華行祠均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九華鄉以其境內九華山得名。1952年劃鄉建政時始設九華鄉,1956年撤銷,1957年由老田、華源兩鄉合併重新設立九華鄉,1958年與杜村、廟前合併成立為九華人民公社(社址在廟前),1963年與杜村、廟前分開成立九華公社(社址設在柯村),1966年更名為東風公社,1971年復稱九華公社,1977年所屬九華村劃給九華山管理處,1984年體制改革時恢復九華鄉。

旅遊資源

九華鄉境內有著豐富的人文資源和綺麗的自然景觀,佛教文化底蘊深厚,廟宇古剎眾多,風景名勝景點達30多處。碧桃瀑布、劉沖石刻群、大小釣魚台瀑布、舒潭印月、黑虎松、金雞洞、筆架山、廣勝山等景點風光秀麗,老田古民居巧奪天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柯喬門坊千古傳頌,旅遊資源開發潛力巨大。

基礎設施

九華鄉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九華鄉黨政會議
國債工程“五九”公路改道擴建工程於2004年11月全線竣工通車;長達24.2公里的鄉村道路全部建設完畢並通行,九華鄉交通網路規劃已編制;聖安國小、擁華國小新教學樓已建成並投入使用;投入資金220萬元治理小流域河道,新建橋樑3座,共投資250萬元;友誼水庫北乾渠、中乾渠、戴村黃家壩、官壩、擁華楊村抗旱站、二聖十里長溝、九華河護岸、老田水桶壩等農田水利工程已建成並投入使用;

九華鄉管委會辦公大樓、旅遊接待服務中心、五九”公路“佛光大道”、自來水廠變電所等已建成並投入使用。99米地藏露天大銅像、西環旅遊接待服務區、九華大酒店、龍溪山莊五星級酒店、東環大酒店等項目都已投入使用,新區內環道建設也已完成,主要街道實現了水泥化,人行道修整完好,路燈安裝到位。總投資1000萬元的興建居民點工程,碧桃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共栽植了51.2畝,農業觀光園整體規劃和VIA形象設計工作已完成,電信、有線電視、供電供水、排污設施完好並進一步最佳化。作為九華山旅遊接待基地,九華鄉的各項建設已初現雛形。

經濟狀況

九華鄉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和旅遊服務業,共新建生態家園富民工程共新建沼氣池1740餘口,並結合生態家園富民工程,按照集中、分散相結合的形式發展無公害蔬菜200畝,雷竹100畝、花卉苗木50畝,發展特色農業經濟,積極整合茶葉種植、生產、包裝、銷售等綜合資源,打響“九華佛茶”品牌,整體推進和全面能動發展,有效提高了茶葉之一特色經濟效益,並建立了1000畝的有機茶生產基地。在個私經濟發展方面,通過開展“個體私營經濟服務年”活動,九華鄉形成了以特色農業家具製造、運輸業、建築業、印刷業、旅遊服務業和佛事用品生產業為主導的多元化結構,產業內部優勢互補,相得益彰,已成為九華鄉創業興鄉的主力軍,尤其是結合九華鄉交通轉換中心的定位和獨特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集餐飲、住宿、娛樂、購物、導遊服務等一體的旅遊服務經濟,九

九華鄉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九華鄉地圖位置
華鄉共有從事鄉村旅遊服務的“農家樂”示範戶100戶,從業人員達300餘人,旅遊服務行業逐步成為了該鄉的朝陽產業。截止2006年,九華鄉共實現工農業總產值6254.8萬元,二、三產業發展達378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594元,經濟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社會事業

九華鄉農村低保、城鎮低保、五保供養、優撫優待、大病醫療救助等保障措施已形成規定製度,保障經費實行“一卡制”發放;失地農民保障按照年齡標準以每人每月100元的標準足額發放;計畫生育各項指標均符合規定標準,WIS系統進一步規範和完善,基本形成了計畫生育管理自動化,獎勵扶助政策、農村獨生子女保健費及時兌現,流動人口管理規範運行,低生育水平保持穩定態勢;失地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已達800人次,勞務輸出的組織化程度進一步規範,就業率逐步提高;農民建房信息員制度和全程辦理制度全面建立;旅遊市場整治成效顯著,倚路貿易經營規範有序;糧食直補、水稻良種補貼等惠農政策嚴格兌現,有線電視覆蓋面進一步擴大,達90%以上,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兒童免疫接種率達100%,農電改線投資基本完成,通電率達100%;固定電話和移動通訊網路覆蓋率達100%。

浙江省衢州市九華鄉

簡介

九華鄉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九華鄉地方戲曲
九華鄉位於衢城西北,距城9.5公里。轄區東界衢江區周家、雲溪二鄉,南鄰萬田,東北與衢江區雙橋鄉接壤,西靠石樑,西北連七里,鄉境面積82.32平方公里,轄35個行政村,103個自然村,207個村民小組,6474戶,20938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55人,鄉政府駐地沐塵。

九華鄉地勢由西北向東南頃向。西北多山,東南為丘陵和河谷盆地。北部有九華山、大靠山、玉泉山、蓑衣田崗等千米以上山峰6座,西部有九龍山等千米一下的低山。山地多為黃泥土、黃泥沙土,丘陵盆地多為紅黃土和水稻土。河流主要有兩條,一為發源於西北部山地的廟溪源,在雲頭村匯合成大侯溪後由北向南通過河谷盆地,流向萬田鄉後匯入衢江。另一條發源於大靠山的關溪,由西向東南流向萬田鄉匯入廟源溪。九華鄉有耕地1.4萬多畝,其中水田1.2萬多畝,旱地0.2萬多畝。

歷史沿革

九華鄉自東漢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即為新安縣屬地,古屬浮石鄉,直至清末。民國9年(1920年)改稱旒秀鄉。民國19年分設九華、沐塵兩鄉。明國25年復稱旒秀鄉。民國28年改稱九華鄉。解放前夕,又稱旒秀鄉。1950年分設九華、沐塵、下坦、白渡四鄉。1958年分設九華、下鄭二鄉。1992年兩鄉合併為九華鄉。2001年12月從

九華鄉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九華鄉黨政會議
衢縣劃入柯城區至今。

經濟狀況

九華鄉作物以水稻、油菜、大豆為主。20世紀90年代以後,九華鄉柑桔產業發展迅速,至2003年,柑桔種植面積2萬餘畝,產量3.6萬餘噸,柑桔收入以占全鄉經濟總收入的53%。發展筍用竹林5000餘畝。2003年九華鄉養豬2萬餘頭,禽類150餘萬羽,養魚1000餘畝。其中,下坦村已成為家禽飼養專業村,全村有4個大型孵化場,形成禽苗、飼養、銷售一條龍,產品除本地銷售外還遠銷江西、福建等地,年產值200餘萬元。鄉、村、聯辦和個私企業60多家,職工1000餘人。有建材、電力、化工、飼料、竹加工、玻璃雕刻、礦泉水等。其中以竹加工工業最具特色,九華山區和廟源山區,利用毛竹資源優勢,發展竹掃帚,蓬蓋,衣架等小商品加工業,產品遠銷安徽、淳安、建德等地,年產值200餘萬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