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梓里鎮

杞梓里鎮

杞梓里鎮位於歙縣旱南,徽杭高速公路橫貫其間,東連清涼峰,南濱千島湖,北接大障山,交通便捷,是歙南主要經貿集散地之一,著名理財家、馬克思《資本論》中提到的唯一中國人王茂蔭的故里。鎮域面積158平方公里,轄17個村,9912戶,3.3萬人。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杞梓里鎮水口亭
杞梓里鎮山青水秀,物華天寶,民風純樸。盛產山核桃菊花茶葉、金絲琥珀蜜棗等土特產,擁有萬畝山核桃基地、萬畝貢菊花基地、萬畝名優茶基地和7000畝高產桑園基地;安徽勞務第一品牌的上海港歙縣裝卸運輸有限公司,擁有職工1600多人;一鎮一品的拼皮業快速發展,還有繅絲廠、國隆木業黃山茶葉集團等7家規模民營企業;梓里中心衛生院在職職工64人,病床編制50張,科室齊全,服務優良;這裡有保存完好的粉牆黛瓦、精雕細刻的杞梓里村古民居;有常年煙霧繚繞、溪水環流的徽州古村落——水竹坑,與胡錦濤總書記的故鄉龍川僅一山相隔,是探尋徽文化、開發休閒養生游的理想之地。

機構設定

杞梓里鎮縣人大副主任張水生到杞梓里鎮指導人代會
黨委書記吳成志主持黨委、人大全面工作,分管武裝。

鎮長潘吉優主持政府全面工作,分管財稅、企業、招商引資、統計。

常務副鎮長洪曉平協助鎮長主持政府工作,分管政法、文明創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衛生、教育、民政、社會保障、土地。

紀檢書記洪海平主管紀檢、監察,分管黨風廉政建設、信訪、依法行政。分管黨政辦日常工作

黨委委員汪朝陽主管武裝,分管政法工作。

黨委委員方娟敏分管組織、宣傳、共青團、婦聯、統戰、保密、檔案、文化、廣播。

人大副主席鮑廣義負責人大日常工作,分管關工委、工商聯。

副鎮長方誌光分管農林水、交通、科普、科協、農科教(兼科技副鎮長)汛抗旱安全生產、扶貧。

副鎮長程宏分管計畫生育。

社會經濟

杞梓里鎮七姑尖
梓里鎮採取靈活多樣、切實有效的教育手段,認真開展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2007年8月14日,鎮機關黨支部、齊武中學黨總支給82位黨員傳送了“入黨誓詞”,高唱著《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赴涇縣緬懷革命先烈,重溫入黨誓詞,增強黨性觀念。組織支部全體黨員在革命烈士紀念碑前舉行重溫黨的誓詞儀式,參觀烈士紀念館,緬懷革命先烈的英雄業績,繼承革命先烈為了共產主義理想矢志不渝的無私奉獻精神;學習革命先烈為了新中國的解放,拋頭顱、灑熱血、捨生忘死的革命精神;學習革命先烈為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堅韌不拔、艱苦奮鬥的崇高品質。通過參觀學習革命先烈的英雄業績,每位黨員幹部的心靈受到了震撼,靈魂得到了洗禮,大家深深地認識到,在和平年代要珍惜來之不易的機遇,要時刻保持一名共產黨員的政治本色,真正明確入黨乾什麼,今天干什麼,向英雄學什麼,樹立什麼樣的黨員形象,決心真正向英雄先烈學習,保持黨員先進性,樹立奮發有為、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走在時代前列,牢記“二個務必”,講學習,增本領,強黨性,樹形象,為興鎮富民發奮工作。

2005年是杞梓里鎮鎮區劃調整後的磨合之年,是實施“路暢、山綠、鎮興、民富”規劃的第一年,也是杞梓里鎮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保持可持續發展的關健之年,更是打造一個鎮興民富的文明生態鎮的起步年。對此,為實現“一年大突破”目標,鎮黨政一班人和全鎮乾群一道,認真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牢記“二個務必”,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始終咬定縣委縣政府下達我鎮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狠抓各項工作的落實,前6個月較好地完成了階段內的各項工作任務,基本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的目標,他們決心按照“三季度基本或接近完成,四季度補缺補差”的要求,以百倍的信心,昂揚的鬥志,創新的思維,發展的眼光聚精會神地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大實施“路暢、山綠、鎮興、民富”規劃力度,牢牢把握加快發展這個主題,保持全鎮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勢頭。一是大力發展綠色農業。圍繞“名、特、優、精”四字,以無公害、綠色和有機機食品為目標,堅持以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突出傳統優勢項目,建立和完善萬畝山核桃、萬畝名優茶茶園基地;萬畝高產桑園基地;萬畝優質貢菊基地,並落實基地遞減化肥用量和科學合理施用農藥等綜合配套措施,拓展高山蔬菜等新的增收項目,著力提高農業生產的綜合效益,拓寬農民的增收渠道,確保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目標。二是繼續加強林業和徽杭高速公路生態線建設管理力度,做好中德項目造林、退耕還林、公益林項目和長防林及封山育林的管理與建設。健立和完善村護林組織網路,加大森林防火工作力度,在保護好現有森林資源的同時,不斷鞏固和發展造林成果;著力開展生態文明村創建工作,從已創建的英坑村逐步向梓一、梓二、舒川、齊武等公路沿線推開,鞏固和發展徽杭高速公路生態線建設成果。三是全力推進招商引資,因地制宜,繼續在在農產品生產加工、水利、礦產資源開發、皮革服裝等領域上項目,引資金,充分利用我鎮現有資源營造寬鬆的投資環境,吸引外商來我鎮辦廠興業,確保在已完成目標任務的基礎上超額完成全年的招商引資任務。四是做大做強勞務輸出產業,實踐證明,勞務輸出能“走一人,富一戶,走一批,富一村”。該鎮將建立和完善鎮勞動職介中心,以上海、浙江湖州等為勞務輸出基地,進一步打造勞務輸出品牌,給外出務工人員提供法律援助,計畫生育和勞務糾紛處理等服務,加強與各地用工單位的聯繫,使勞務輸出有序化,組織化。逐步對全鎮4000多個剩餘勞動力進行職業技能培訓,使勞務輸出由體能型向技能型轉化,同時以10%的增幅推進勞務輸出,使其成為該鎮農民增收的主要支柱產業之一。

二、抓好基層組織建設,切實加強幹部隊伍建設。一是努力營造多謀事、不謀人,多幹事、不混事,多補台、不拆台的良好氛圍;二是加強對新一屆村兩委班子的培訓工作,特別是加強對新當選村兩委主要幹部的培訓工作,提高他們的政治素質、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三是進一步完善鎮“政務中心”全程辦理各項事務的服務功能,求真務實,讓民眾切實感受到政府為民辦事周到、方便、熱情,讓民眾滿意;四是加強政務公開。讓人民民眾更廣泛地參與公共事務管理、增強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強化行政問責制,並認真執行黃山市行政事業單位六項制度。五是堅持求真務實,把服務民眾工作做深做細。牢固樹立“民眾利益無小事”意識,時刻把涉及民眾切身利益和安危冷暖的一件件“小事”當作大事來抓,從大局著眼,從細節入手,真誠地面對民眾生產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瑣事難事,出實招,求實效,為他們排擾解難。將按照“敏、謀、快、敢、實”的要求錘練機關幹部,轉變作風,實幹興鎮,廉潔從政,不斷提高政府的辦事效率。紮實開展好第二批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充分發揮黨支部和黨員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

杞梓里鎮杞梓里鎮珍珠泉
三、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積極支持幫助鑫鑫茶業梓里絲廠國隆木業等老企業加大技改投入,擴大生產規模,積極支持怡田包裝、大備坑銅多金屬礦廠、安盛皮件等新落戶企業儘快達產,形成新的增長點,在拓寬稅源的基礎上,積極支持協助稅務部門強化征管,嚴防“跑、冒、滴、漏”,聚沙成塔,積腋成裘,確保財政收入穩步增長,確保完成全年財政收入任務。

四、進一步加大計畫生育工作力度,穩定低生育水平。把計生工作作為重中之重來抓,不怨不棄,克難攻堅,迎難而上,切實加強計生幹部隊伍建設,繼續加大經費投入,強化兩大陣地,實施三大工程,完善硬體設施,並充分發揮鎮計生協會作用,加強對流動人口計畫生育的管理力度,把開展創建計生優質服務鄉鎮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力爭使該鎮計生政策符合率達到95%,上環及時到位率達到95%以上,結紮到位率達到85%。

五、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做到“有訴就辦,限時辦結”;深入開展“四五”普法教育;充分發揮鎮、村兩級調解組織的作用;正確處理好來信來訪,開展“開門接訪,帶案下鄉”活動,堅持黨政領導接待日制度,把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維護社會的長治久安。

六、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在年內完成1700萬元基礎設施項目資金的投入,完成五個通訊基站,三處自來水,40.5公里鄉村道路和11公里油路等建設任務,為民眾多謀實惠,多辦實事。

七、積極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大力開展創建“人民滿意基層站所”和“示範中心衛生院”活動。積極爭取政策,籌集資金擴建中心衛生院醫技樓;積極改善學校教學辦公條件,逐步消滅中國小D級危房;加強鎮三星級廣播電視站建設,逐步實現電視聯網;加強文物古蹟、古樹名木及重要景點周邊環境、村水口林、防護林等生態自然保護,加強對徽派建築的保護和開發,充分發揮鎮文物保護民間組織的作用,對古民居進行保護開發利用。繼續抓好農村改水、改廁、改圈等工作,強化文明創建工作,逐步實現人居環境清靜化、庭院經濟高效化、農業生產無害化。

八、進一步抓好安全生產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健全和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認真做好安全隱患的排查和整治工作,嚴防重特大事故的發生,落實預案,細化措施,明確責任,毫不懈怠,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抓緊抓實。

九、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認真實施社會低保政策。繼續做好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認真開展城鎮居民和農村困難民眾的最低生活保障體系建設。

景點開發

水竹坑景區旅遊開發項目

水竹坑景區位於歙縣著名的國家森林公園——清涼峰腳下。這裡常年煙霧繚繞,溪水環流。景區內的水竹坑是我縣著名的徽州古村落,民居粉牆黛瓦、精雕細刻,民風古樸,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這裡鍾靈毓秀,英才輩出,中國著名的革命家柯慶施就出生此地,與水竹坑一山相隔的龍川是胡錦濤總書記的故鄉。可見水竹坑確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這裡奇山與秀水相輔相成,人文與自然相得益彰,是探尋徽文化、開發休閒養生游的理想選擇。

鄉鎮新貌

杞梓里鎮杞梓里鎮臥佛
杞梓里鎮的水竹坑村

古村水竹坑,地處歙南的萬山叢中。這裡風景優美,山青水秀,寧靜祥和。南有香爐諸峰為屏,東有蔡水林拱秀,北有七姑仙峰環護,西有華源河蜿蜒穿村滋潤而過。“幽幽竹溪十五里,自古進出一條道”。這裡環境十分優雅,宛如世外桃源,是理想的聚居地。
《水竹坑柯氏宗譜》記載,水竹坑柯氏乃北寧淳化年間(990-994)禮部尚書柯穎之後正三公,因避兵亂,憑平時放貸貿易關係,結識歙南山民,最先率家遷居而來,開始擇居蔡水之尾華源河之畔的花橋頭。定居不久,因花橋頭地狹,又面臨北風,其枝屬溯蔡水而上,見蔡水中流,山野平曠,四面環山,山勢生動,有如龍騰,遂再擇居於此,而今之水竹坑(又名竹溪)。

水竹坑地處深山,地狹人稠,地耕所出,不足以供。為生存,求發展,不屈於命的水竹坑人,跋山涉水,踏上艱辛的商旅之路,足跡不公遍踏大江南北,還遠涉東瀛經營貿易。當年從東瀛帶回的東瀛獨有樹苗,如今已是枯藤滄桑,老乾虬枝,成了水竹坑輝煌歷史見證的老壽星。“出門包袱雨傘,歸來腰纏萬貫”。柯氏商人除修祠堂、建廟宇、光宗耀祖外,更把大量資金投向教育。“三代之鄉,不廢誦讀”。“地處遠山深谷,無不有師有誦”。教化之風蔚然。據《歙縣誌》記載,水竹坑的繼述學堂(俗稱洋學堂)是徽州創辦的最早的學堂之一,該校高薪聘請名師執教,開設國語、算術、音樂、美術、體育、關心時事、政治、培養全面人才,一時名聞遐邇。紅軍烈士柯友榮(犧牲時為某部團長),1922年受到列寧接見的柯慶施等就是該校畢業的。“千里延名師,重金聘翰林”、“里有穎童,眾必鼎力撫培”成為亘古佳話,走出了一條以商助文,以文入仕,以仕保商,商仕興村的盛族之路。

“山以仙勝,境緣人生”。走進水竹坑,即可領略那古樸、幽靜、雅致、深厚的人文氛圍;充滿神化色彩的七仙女傳說,遙遠神秘的漢留侯張良冢,氣勢恢宏的古祠堂,睛紅雨白的花崗岩石板路,古藤老樹掩映下的幽靜水口,護崖固村衛橋的百年石碣,粉牆黛瓦的馬頭牆古民居,技藝精湛的石、木、磚雕,還有寂立成隊的牌坊,穿成串的古石橋,,曲直同行不爭的卵石河磅,光線柔麗的田野、路亭,色彩豐富的人造林木,彼此間是那么詩韻流動,和諧有情,錯落有致。步入其間,無不讓人流連忘返。

水竹坑的每一滴水,都是一個標點;每一簇水花,都是一篇華章。天地有靈,必羨水竹坑;日月有情,必頌水竹坑。凡人賞景,哲人思景。對於以山水為脈的中國人來說,水竹坑的景致是曾多么熟悉卻又離我們愈發遙遠的境界!然而時至今日,水竹坑卻依然安祥地立於天地之間,真真實實地生活在遠離喧囂與污染的山水之中。因此,不能不說遠山深谷的水竹坑是有幸的、是神奇的。看到的不是它的全部,但它卻足以讓人心境超然。如我平凡者,步入其間,也平添幾分思景之情。

基礎設施

杞梓里鎮杞梓里鎮古蹟
1、交通便利。徽杭公路徽杭高速公路橫貫期間,穿越梓一、梓二、舒川、齊武和蘇村;縣道公路有梓英公路、蘇唐公路、齊水公路、梓升公路,其中梓里至英坑公路12公里建於七十年代未,2003年油路化;蘇唐公路10公里建於80年代初期,本世紀未油路化;齊水公路建於六十年代,八十年代未拓寬,2005年油路化;梓升公路建於九十年代後期;鄉村公路有:建於八十年代未的唐磻公路,英農公路;97年開通磻坡公路、磻石公路,二十世紀未開通唐里至官川公路、梓茶公路、梓漆公路。二十一世紀初,尤其是2004年前後的村村通工程建設,加速了杞梓里鎮的交通建設,“十五”期間共修建鄉村公路12條,完成鄉村公路新建擴建51公里,興建大小橋樑7座,泉金公路、唐里至莊坑公路、莊周公路、周小公路、周灘公路、長鬍公路、外農公路、茶共公路、茶橫公路、唐富公路等相繼開通。九十年代未梓里鎮區一條街0.9公里的道路實施硬化,齊武公路段硬化0.5公里,捉進了當地二、三產業的發展。

杞梓里供電所於1984年建站,擔負著53個行政村(包括霞坑鎮),156個台區,5萬多人的日常用電任務,境內村村通電,供電總容量為5982個千伏安(包括專用電和公用電),1999年——2003年完成126個台區、30個專用變的農網改造。

2、信息暢通。有3000餘門程控電話,境內在梓里、唐里、磻溪、英坑、西村等建立了中國移動基站,在杞梓里、蘇村、唐里建立了中國聯通基站。每個村都可收看衛星電視頻道,全鎮有電視10000台。

3、教育衛生條件優越杞梓里鎮教育發展較快。2003年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全鎮設立了齊武學校、梓里學校、唐里學校。
齊武學校:設國小部和國中部。國中部有教師61人,學生865人。國小部有5所完小9個教學點,在職教師68人,學生1354人,服務面積100平方公里,人口2萬餘人。齊武學校先後通過省級高標準“普及初等教育”、“普九”、“普實”、“遠教工程”等多項教育達標驗收,先後建成了齊武中學國中部、磻溪國小、西村國小、河政國小、橫溪國小、王塢國小、灘培國小、溪頭國小教學樓,新建了磻溪國小學生宿舍樓。齊武學校國中部建於1968年,1978年三陽、霞坑兩所中學撤銷高中建制併入齊武中學成為縣完中。1982年至1986年招收職業高中學生,1994年高中部實際上停止招生。歷任校長為程發宏吳培根胡立蔭方恩集吳建政方釗捷、汪至健。2003年至2008年齊武中學中招考試上重點分數線人數連續六年名列全縣農村學校第一名。2003年學校配備了多媒體教室和電腦室。齊武學校國小部五所完小:蘇村國小創辦於1932年,校牌名為“縣立蘇村完全初級國小”,1959年改為蘇村學區,1973年為蘇村中心國小;磻溪國小的前身是渭濱國小,創辦於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951年改名磻溪國小;西村國小始建於1935年(屬私塾),解放後易名為“歙縣西村國小”,1972年9月改為“歙縣西村中心國小”,轄9所國小,現在校學生600多名,教師25人;齊武國小於1972年建立,2005年有5個教學班,12名教師,280名學生。

杞梓里學校:2003年8月,合併杞梓里鎮教委、杞梓里中心國小、英坑中心國小、英坑中學成立杞梓里中心學校,轄英坑初級中學和杞梓里等9所行政村國小及桐川1所教學點。有教學班34個,在校學生1300人,教職工68人。其中杞梓里國小前身為植三國小,創辦於1934年(屬地方辦學),解放後改為杞梓里國小,1968年回響“村村辦中學”附設國中班,1971年附設國中班與杞梓里農村中學合併,成立杞梓里公社中學,於1982年9月併入齊武中學。1998年,學校實施義務教育工程項目,投資60多萬元興建了杞梓里國小教學樓和綜合樓;英坑國小建於1949年1月,2003年興建了英坑國小教學樓;英坑中學建於1965年9月。綜上所述,解放後,尤其是進入九十年代,該校辦學水平大幅提升,1993年啟動掃盲工程,1994年通過省級驗收;1997年“兩基”工作通過省級驗收;2001年,實施分流改制,國小開設六年級;2004年,實施遠程教育,配備模式三1個、模式二1個、模式一7個;2006年建計算機教室一個。2005年經縣政府批准立項在杞梓里“高丘乾”(杞梓里村河對岸)創辦九年一貫制寄宿學校,第一期工程由港商陳占美先生贊助、配套危改資金建造的第一幢教學樓—雲美占美春蕾國小已破土動工。

杞梓里鎮石欄古道
唐里學校:2003年經縣政府批准撤併唐里中學、唐里學區、外磻學區為九年一貫制的“歙縣唐里學校”。設國中部和國小部。國中部教師23人,國中生371個。2005年國小部轄唐里等10個教學點,教師39人,小學生668人,所轄範圍國小入學率、普及率、鞏固率均達100%。從2000年至2005年四年中投入資金112萬元,改建了教學樓1082平方米,師生宿舍樓1164平方米,改建了教學點危房,實施了遠程教育。2005年學校建立了多媒體教室,微機室設備齊全,有電腦34台。

杞梓里中心衛生院由原杞梓里區人民衛生院改建而來,創建於1958年。經過改革開放20多年來的發展,已成為黃山市規模最大的中心衛生院之一,現有在職職工64人,取得中、高級職稱的醫技人員15人,病床編制50張,科室齊全,有內兒科、外科、婦產科、中醫科、口腔科、麻醉科、手術室、急診室、病區護理等臨床科室,並有檢驗科、放射科、B超心電圖室、胃鏡室等功能檢查科室。承擔杞梓里地區8萬餘人的醫療衛生服務。1995年通過衛生部評審獲“一級甲等”醫院;2000年通過創建“愛嬰衛生院”的評審;2002年被歙縣人民政府評為“人民滿意基層衛生院”;2003年1月歙縣衛生院批准列入首批“示範中心衛生院”創建單位;是歙縣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定點單位之一,2004年7月被確定為黃山市人民醫院衛生支農定點單位。

經濟發展

杞梓里鎮進村小路
2005年1至6月,全鎮實現GDP10055萬元,其中農、林、牧收入1864萬元,個私民營經濟產值8191萬元,農民外出勞務收入1706元,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1466.5元,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落實過半目標。增勢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農業上,糧油播種面積增幅較大,主要是因為及時落實了國家的糧補、免徵農業稅等一系列惠農政策,提高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全鎮午季作物(玉米小麥等)播種面積比上年增加18.5%;油料產量410噸,比上年增產8%;我鎮農合村今年還拓展了高山蔬菜種植,現已發展到20多戶;茶葉產量未增,但產值有了新的突破,全鎮茶葉產量480噸,產值達987萬元,比上年增值80萬元,增幅9%。二是牧業生產上,由於今年以來生豬肉價一直看好,農民養殖積極性很高,年初農戶的生豬飼養量達16800頭,出欄數11000多頭,戶均一頭;我鎮是蠶桑養殖大鎮,全鎮現有桑園7000多畝,農戶年初在鎮農技站的指導下,對低產桑園進行了改造,春繭增產增值,春繭產量190噸,春繭的價格比上年上漲了3000元/每噸,實現春繭產值342萬元,比上年增加了67萬元,增幅24%。三是民營經濟發展勢頭看好,全鎮現有民營個私企業12家,到六月底,實現企業產值4815萬元。四是林業生態建設惠及農民。我鎮在繼續抓好封山育林和經果林管理的同時,大力實施退耕還林、中德項目、公益林建設工程和徽杭高速公路生態線建設。其中完成退耕還林和坡地造林2999.2畝,全鎮共有16個村委會,2980戶參與,每年按每畝230元計算,杞梓里鎮每年農戶可得到該項目國家補助69萬元,完成公益林項目面積3.2萬畝,該項目我鎮農民每年可得到國家補助資金14.5萬元。五是勞務輸出業勢頭強勁,由於杞梓里鎮把勞務輸出做為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抓緊抓好,充分發揮我鎮上海港等勞務輸出基地的優勢,加強了對全鎮剩餘勞動力的職業技能培訓工作,使全鎮勞務輸出以10%的增幅向前推進,全鎮勞務輸出達7000多人,成為杞梓里鎮農民增收的主渠道。

城鎮建設

杞梓里鎮古民居
在縣級有關部門的支持下,杞梓里鎮多管齊下強力實施新農村建設。

一是切實加強領導班子自身建設。按照“政治堅定、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勤政廉政、團結協調”的要求,順利完成黨委換屆選舉工作,在領導職數減少的情況下進一步明確了分工,確定新農村建設工作的分管領導和責任人,鎮成立駐村工作指導組,村一級成立領導小組具體責任,形成了齊抓共管的局面,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二是加強全鎮農村黨員隊伍建設。在全鎮1117名農村黨員中紮實開展了第三批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開展“無職黨員設崗定責”、“推行黨員承諾制”等主題實踐活動,設立黨務村務監督崗、雙帶示範崗、計畫生育崗等崗位820餘個,開展“為民眾辦一件實事活動”,總計289件。大力實施“雙培雙帶”先鋒工程,在2005年11個示範基地的基礎上,新建山核桃示範基地一個,發展規範示範戶36戶,以業餘黨校和村級黨員活動室為主,以《杞梓里鎮先鋒線上工作站》網站等現代媒界為輔,大力實施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培訓人員達300餘名,為新農村建設夯實了人才支持。

三是大力發展農村經濟。按照縣委提出的“一年大發展,兩年上台階,三年大變樣”的發展部署,制訂切實可行的發展計畫,大力發展經濟,2006年1-6月份,完成招商引資761萬元,財政收入217.2萬元。以11處示範基礎為依託,做大做強山核桃、名優茶、金絲琥珀蜜棗等傳統優勢項目,以縣級示範村英坑村建設為契機,積極做好項目規劃,800畝山核桃,有機茶600畝,貢菊200畝建設項目列入示範村產業發展規劃。一系列項目的實施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
四是營造良好的建設環境。認真組織開展“抓百村促千村,加快新農村建設”的集中宣傳活動。在對口聯繫單位縣人大、縣國稅局等單位的扶持下,鎮組織有關部門人員出動宣傳車七次,沿徽杭線、蘇唐公路、梓英公路等主幹線開展集中宣傳,同時利用廣播、宣傳欄、黑板報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形成濃厚的宣傳氛圍,為新農村建設很好地營造了全民參與的氛圍。

大事記

杞梓里鎮縣委書記滕祁源在杞梓里鎮調研
特殊禮物呵護成長

隨著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加,留守兒童問題日益被社會關注,為了呵護他們健康成長,在“六一”節即將到來之際,歙縣杞梓里鎮婦聯會同鎮司法所、派出所給留守兒童們送去了一份特殊的禮物。
五月十七日,歙縣杞梓里鎮婦聯會同鎮司法所、派出所深入革命老區英坑學校和王茂蔭故里杞梓里中心學校開展“送法進校園”活動,為留守兒童進行法制宣傳巡迴演講,共發放宣傳材料800餘份,受教育人數1000多人,受到在校學生和家長的一致好評。

司法所就在校生存在著賭博、上網打遊戲、小偷小摸、抽菸喝酒、目無尊長、不聽老師教導等行為,作了《構建和諧社會、讓法律保護你》的專題報告。杞梓里派出所將本縣發生的真實案例進行整合,作了《小時偷針、大時偷金》的專題演講,同時向他們發放了自行編制的《提防14種街頭騙術》 、《安全防範五字決》。兩所的報告故事生動,形式活潑,以案釋法,同學們聽得很入神,記得也很認真。大家表示今後一定要做一個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的文明學生,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杞梓里鎮召開人大主席團會議

二00七年九月二十二日,杞梓里鎮召開人大主席團會議,並邀請了部份縣代表參加。主席團成員等一行17人在鎮人大主席王恆勇的帶領下,對本鎮的重點企業、民心工程、項目建設進行了視察,代表們先後參觀了磻坡公路硬化工程、水竹坑銅礦、梓里學校新校區及黃山市新旺旅遊製品有限公司。聽取了鎮長吳成志同志所作的半年工作報告,代表們對我鎮今年以來在農村經濟、招商引資、項目建設、計畫生育、財稅工作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並對我鎮下一步的工作思路非常贊同。會上人大副主席鮑廣義同志傳達了縣人大政協工作會議精神,帶領主席團成員一起學習了《監督法》

杞梓里鎮強化措施,合力打好地質災害攻堅戰

杞梓里鎮黨委政府認真貫徹省市縣地質災害治理工作會議精神,針對本鎮長川橫痕坡山三個災害點上存在的問題,進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強化工作措施,打好攻堅戰。一是成立三個駐村工作組,各有一名副科領導帶隊;二是爭取資金對困難戶實行重點幫扶;三是制定獎勵政策。對長川、坡山兩個點的困難戶實行重點幫扶,力爭在春節前全面完成搬遷任務,長川現已征地300平方米,欲安置7戶弱勢群體,1戶正在動工建設,拆掉1戶房子。坡山已動員6戶農戶開始搬東西,元旦後拆房子。六合橫痕的搬遷中由於實施村村通硬化工程,影響建房進度,對此鎮黨委政府不僅籌資開通便道一條,保障建材運輸,立馬解決了水電問題,而且對明年3月底前建好一層的農戶給予每戶1000元的獎勵。現已有37戶打好地基,2戶在砌牆,災民安全進駐新居指日可待。

杞梓里鎮招商引資實現“開門紅”

該鎮認真貫徹縣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在“工業發展效益年”活動中,著力招商引資。3月17日成功引進浙江杭州蕭山新升製衣廠落戶該鎮,項目總投資1000萬元,一期租用齊武原繭站2000平方米,待該鎮工業創業園項目啟動後,征地20畝建設標準廠房,達到工具機300台以上規模。
據悉,全縣“工業發展效益年”活動開展以來,該鎮黨委、政府不斷創新觀念,不斷推出新舉措,積極整合鎮各類資源。今年將利用蘇村原高速公路棄土場及周邊地區舉全鎮之力強力打造工業發展和支撐平台—杞梓里鎮工業創業園;積極盤活鄉鎮撤併時閒置的政府資產,吸引企業入駐;出台招商引資獎勵辦法,對引進企業入駐該鎮的人員予以重獎;成立專門機構,安排專門人員負責招商引資工作和“工業發展效益年”活動的開展;利用縫紉工資源充足的優勢,積極打造服裝主導產業等措施,強力推動經濟的發展。該鎮工業經濟已呈現出蓬勃的發展勢頭。

杞梓里鎮坡山社川災害點,全面完成地質災害搬遷工作

杞梓里鎮坡山社川災害點被定為2006年度省第二批地質災害搬遷點,在廣大幹群的共同努力下,16戶54人災民在2008年春節前搬出災害點入住新房。截至2008年3月20日,災害點上的危房已全部拆除。

土特產

杞梓里鎮山核桃
金絲琥珀蜜棗:安徽傳統出口商品,因具有金絲細縷、核小肉厚、脆酥甜美、色似琥珀的特點而得名。蜜棗採用皮薄核小、果肉厚實、清脆嫩甜、色澤光亮的新鮮青棗,經多道工序精製而成。蜜棗營養豐富,含糖量百分之七十左右,並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大量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是高級滋補品
山核桃:杞梓里周圍山巒起伏,溪水潺潺,氣候溫和,雨量充沛,自然條件十分有利於山核桃生長,栽培山核桃具有悠久的歷史。山核桃屬落葉喬木,葉呈羽狀,表面綠色,背面銹黃色;果實似桂園大小,橢圓形,紫殼,殼內有瓣,瓣內藏核仁。核仁香酥可口,營養價值很高,不僅可以食用,也是核桃酥、月餅等幾十種名細糕點和糖果的上等佐料。它還是較好的木本油料,出油率可達百分之二十至二十五。英坑山核桃,以“薄殼子”品質最佳,它粒大殼薄,仁肉飽滿,為山核桃中的佼佼者。目前,杞梓里種植面積在1萬畝左右,年產山核桃擔。

章順和盆景根雕:作品多採用質硬細膩、蒼老古樸的樹根為原料,通過鋸、剪、銼、去皮、打磨、高溫處理、拼接膠合、高檔啞光漆塗刷數次等工藝精心製作而成。作品——根書根畫梅花中堂在2004年黃山市旅遊工藝品評選展示會上榮獲三等獎。該作品充分展示了壯心傲骨、枯榮相濟之神韻。梅椿乾向左傾斜,主枝向左虬曲伸出,形如蛟龍,小枝上有高潔素雅的梅花,紅艷耀目,枝上登有喜鵲一對,騰挪歡躍,有山石襯托,觀之,令人直達春意濃濃之意境。根書“鐵石梅花氣概,山川香草風流”的材料採用的是堅硬的杜鵑花樹根,取其天然彎曲,反覆篩選,精心構思製作,作品不僅千姿百態、絢麗多姿,又有中國書法的文字造型之美,蒼勁有力,線條流暢。除根雕作品外,章順和還製作了大小樹木盆景200多盆,或剛勁堅毅,或蒼老挺秀,或飄逸婆娑,或莊重肅穆。

杞梓里鎮頂谷大方
頂谷大方

頂谷大方:頂谷大方又名竹鋪大方、拷方、竹葉大方。它對消肥減胖有特效,故被譽為茶葉中的“減肥之王”。大方茶產於歙縣的竹鋪、金川、三陽等鄉村,尤以竹鋪鄉的老竹嶺、大方山和金川鄉的福泉山所產的品質最優,被譽稱頂谷大方。相傳,早在宋、元年間,老竹嶺山上有座古廟,住著一個叫大方的和尚。他為了招待燒香拜佛的客人,自種自製茶葉供來人飲用,大方茶就以此而得名。清代被列為“貢茶”。由於大方茶的茶園,一般都在海拔千米以上,山勢險峻,峰巒攢簇,竹木遍植,雲霧縈繞,雨量充沛,形成了一個小氣候。同時,土質優良,表層烏沙,中層紅黃壤,呈酸性,非常適宜茶樹的生長。

大方茶不同於一般茶葉,形似龍井,長扁成片,似竹葉,有鋒尖,色鐵黑,有油潤,含有熟粟之香氣。其內質,味濃香烈,酷似炒青,湯色綠黃明亮,葉底黃綠勻稱。大方茶不僅色香味形俱佳,是茶中珍貴飲料,而且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都超過一般名茶。據說日飲五杯大方茶,可與每日所吃蔬菜營養價值相等。它對幫助消化、消除疲勞、興奮神經、強心、和胃、收斂、利尿、解毒等都有顯著作用。

歙縣區域規劃

歙縣位於安徽省南部,北倚世界著名風景區黃山,東鄰浙江杭州,南連千島湖,轄28個鄉(鎮),288個行政村,17個居委會。總人口50萬,縣域面積2122平方公里。縣人民政府駐地徽城鎮。
13個鎮徽城鎮|深渡鎮|北岸鎮|富堨鎮|鄭村鎮|桂林鎮|許村鎮|溪頭鎮|杞梓里鎮|霞坑鎮|岔口鎮|街口鎮|王村鎮
15個鄉坑口鄉|雄村鄉|上豐鄉|昌溪鄉|武陽鄉|三陽鄉|金川鄉|小川鄉|新溪口鄉|璜田鄉|長陔鄉|森村鄉|紹濂鄉|石門鄉|獅石鄉
歷史文化遺產歙縣縣域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從歷史村鎮保護、風景名勝區保護和歷史建築保護三個層面來進行規劃,共劃定20個需重點保護的一級歷史村鎮,包括:漁梁許村棠樾深渡雄村鄭村槐塘富堨北岸昌溪瞻淇蕃村藍田葉村洪琴鴻飛溣坑柔川璜田小溪等20個歷史村鎮;劃定西溪王村黃村溪頭殷家村豐口村竦口村暘村嵑田武陽周家村森村紹村小洲街口韶坑村霞坑蘇村三陽杞梓里竹鋪竹源村稠墅村等23個二級歷史村鎮;劃定新安江山水畫廊風景區、漸江——花山謎窟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清涼峰省級自然保護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