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村

黃村

本詞條涉及消岐義詞條主要介紹浙江省諸暨市黃村,同時介紹安徽省休寧縣黃村。浙江省諸暨市黃村位於浙江省諸暨市東北部,距城區24.3公里,屬阮市鎮。村莊坐落丘陵地區。東、南、北三面環山,東白渠道和楓橋~湄池公路穿村而過。明朝中葉,黃氏家族遷此定居,以姓氏為村名。70年代初期,結合消滅釘螺、防治血吸蟲病,在烏程江改道的同時,改造鎮北低洼田,使黃村渠道相通,排灌方便,旱澇保收。1965年,糧食畝產超過500公斤。1986~1989年,村黨支部均被中共諸暨市委評為先進黨支部。黃村,1986~1987年先後被評為縣、市、省級文明村。

基本信息

浙江省諸暨市黃村

黃村黃村新貌

1992年,全村269戶、846人,主要姓氏為黃、阮。耕地880畝,其中水田761畝,茶園15畝;山林579畝;水面60畝。農業以種植水稻為主,兼營、畜牧、漁業生產。歷史上,洪澇災害嚴重,血吸蟲病流行,生產水平低下,人民生活困苦。
70年代後期,渠道和電力排灌設施逐漸完備,低洼田改造取得成效,糧食畝產上升。1992年,糧食畝產777公斤,總產591.3噸,分別比1979年增長21.4%和19.7%。

工業發展

黃村黃村一角
村辦工業起步於1976年。是年,村黨支部採納回鄉復員軍人阮革林的建議,決定集體興辦小五金廠。1977年初,藉資5000元,購入8台儀表車床,靠3名職工,借用村的舊倉庫,於5月建成投產。年底,獲利萬餘元,每個生產隊分紅2000元。
1979年,擴大村辦五金廠規模,並創辦村絲絨紡織廠。1990年,又創辦針織廠。1991年,加拿大松川貿易公司與黃村合資創辦浙江加越針織服裝有限公司,松川貿易公司投資110萬元,生產針織內衣。1992年,常咖區占地2600平方米,廠房建築面積1300平方米,有設備200台(套),職工200名,年產針織成衣30萬打,創匯100萬美元。是諸暨市第一家村辦中外合資企業。
1977~1992年,村辦企業共創產值2458.4萬元,上繳稅利307.1萬元。集體經濟發展的同時,村黨支部、村委會重視保護和扶植個體經濟。村幹部經常召開個體企業分析會,總結交流個體經營的經驗,研究克服個體企業經營困難的對策,鼓勵個體企業因地制宜形成有特色的個體經濟群落。1990年起,村先後4次更換大容量變壓器,為企業解決電力不足的困難。騰出村里集體倉庫共540平方米,優惠租給個體企業主,幫助其發展生產。一些個體企業設備陳舊,技術落後,常出現生產故障,村委會抽調集體企業的修理工上門服務。
1992年,村內主要個體企業有紡織、五金、珍珠工藝、建材預製場等65家。固定資產原值136.5萬元,主要生產綢緞被面、織錦、汽車配件、珍珠飾品、混凝土五孔板等。年產值165.7萬元,創稅利63.12萬元。
集體經濟和個體經濟的共同發展,形成以針織服裝為龍頭,絲綢輕紡、五金配件、珍珠加工業為補充的村級經濟格局。此外,創辦於1987年的諸暨台胞珍珠粉廠,其壽鶴牌珍珠粉在1991年首屆國貨精品博覽會上獲金獎,1992年在北京優生優育展覽會上獲優秀獎。

農業發展

黃村黃村河道
黃村人注重農業投入,建立社會化服務體系。1967~1992年,村黨支部、村委會投資6萬多元,增設8個抗旱機埠,使全村農田自流灌溉,旱澇保收。1991年,增設農用線路網路3000米,完善溝渠配套設施。村成立配藥站、種子催芽室、機耕隊、植保組、良種場等。這些服務組歸村委會統一管理,為農戶提供產前產後的系列服務,村集體每年補貼服務資金5000餘元。
1992年,實現農業承包契約規範化,村級財務制度實現二級達標,社會化服務達到二類標準。
黃村多山,村幹部把念好山字經作為全村開發農業的工作重點。1985~1987年,綠化荒山100畝。1976年,以黃座山為林業基地,營造杉木林。1992年,成林面積500餘畝,總值在135萬元以上。繼續封育村管集體山林200餘畝,綠化荒山20餘畝。
農工副業同時發展,使集體積累不斷增長,村民收入不斷增加。1979年,工農業總產值237萬元(其中村辦集體企業產值31.3萬元),創利7.2萬元,上繳國家稅金1.75萬元。1992年,工農業總產值2127.5萬元(其中村辦集體企業產值512萬元),創利18萬元,上繳國家稅金28.7萬元。村民年人均純收入,1977年為120元,1979年為250元,1992年增至1900元,比諸暨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高31.94%。1979~1992年村民新建房屋360間,共1.3萬平方米,平均每戶建新房48平方米。

村莊狀況

1983年起,村集體先後建造水泥公路橋、水泥村道、自來水塔,鋪設自來水管道,新建國小校舍,創辦青年民兵之家、老年活動室。1987年,實行村民人身、養老保險。1988年,設立獎學金制度,對考上高中和大專的學生獎勵200~400元。1990年,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1992年國小生入學率98%,鞏固率和畢業率100%,95%升入國中。國中生鞏固率95%,畢業率100%。7~15周歲兒童入學率98%,16~18周歲青少年國中普及率89%。
1980年,村建立黨員活動室。每個黨員都有責任區,分工明確,責任到人。村民宋紹余夫婦年邁體弱,有4個痴呆兒子,全家十分貧困,1988年前一直住在草棚里。1989年,村黨支部、村委會撥出1萬元,為他們蓋了3間新房,做了棉衣,置了蚊帳,春節前還送些年貨。

安徽省休寧縣黃村

黃村黃村村莊一角
黃村位於休寧縣城南15公里處,全村210戶,820人,耕地面積415畝,茶園600畝,林地面積2300畝。黃村歷史悠久,環境優美,民居、小橋、流水錯落有致,居民以黃姓為主,至今保留古樸的民風民俗,人文底蘊深厚,極具開發潛力。

黃村分為上門村下門村。下門村狀若燕巢,四周青山綠水,著名的黃村進士第就座落在下門村。黃村進士第建於明嘉靖年間(1531年),原為進士黃福府第,後為家祠,1986年7月,被列入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府第占地面積790平方米,規模宏偉,氣勢壯觀,極具徽派建築的研究價值。進士第左前方還建有中憲第,雖部分遭到損壞,但仍保存大部分,極具修復價值。

上門村呈“凸”字形,背靠三山,村前築口大水塘——月形塘,稱為三豬共槽。村中辟有四條水溝,兩條暗溝,兩條明溝,四溝均通月形塘,名曰四水歸堂。著名的黃村國小座落於村中,由中憲第後代黃滌於1910年發起創辦。國小原為私塾,建築獨特,屬民國時代風格。現留存有著名教育家黃炎培親臨國小時題辭“知君所學隨所進,許我重遊到皖南”及時任教育部長朱驊題辭“桃李爭輝”。

黃村山青水秀,生態優美,處身之中,一片寧靜祥和,雖處辟境,但交通非常方便,修築了休五路至黃村寬2.5米的水泥路。為進一步利用當地資源,我鄉及黃村村兩委,積極編報項目,爭取立項。同時加大現有古民居及生態資源保護力度,為下一步旅遊開發打下基礎。根據初步規劃,擬在黃村進行進士第及附近的古民居修復工程,同時改造黃村荷花池,栽植百畝桃樹、梅花及停車場建設,同時拓寬從休婺公路到黃村的水泥路及黃村內道路、水、電等設施建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