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七房村

八七房村

八七房村位於浙江省諸暨市西部,距城區8.5公里。明代,金姓先祖百七公從金家遷居來此。後人戶俱增,形成村落。故稱百七房。後為書寫方便稱八七房。東靠下新莊,南連俞王,西至金家,北毗樓家。1956年屬平山鄉,1958年屬平山管理區,1961年屬平山人民公社。1981年屬柱山人民公社。現屬大唐鎮。轄八七房、概樹塔、駱鐵店3個自然村。村委會駐地八七房。1992年,全村203戶、706人。有耕地420畝(其中水田380畝),山林30畝,水面370畝。村莊位於丘陵地區平坦處,適宜水稻生長,素以產糧為業,副業則以種茶、飼豬為主。1949年前,糧食平均畝產150公斤左右。1949年後,實現渠系配套和灌溉自流,加上改良土壤、改變耕作制度,糧食產量大幅度上升。平均畝產,1966年超過500公斤,1979年達到776.5公斤。1992年,糧食畝產926公斤,總產量352噸。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八七房村七房村村莊美景
1974年前,八七房村是一個單一產糧村。村民人均年純收入不足百元,村級經濟十分窘迫。1974年,黨支部書記金正方主持幹部會議,決定創辦諸暨鋼板彈簧廠,請回在江蘇江都和上海工作的村民、技術人員金國裕、金國祥兄弟倆,分別擔任廠長和技術廠長,當時,僅有3000元資金,7名職工,在60平方米的農舍內進行生產。年底,產值3000元,獲利潤57元。其後,企業依靠自我積累,滾動式發展。1980年,廠房占地1200平方米,固定資產12.9萬元,生產10多種、100多個規格的產品。產量35萬隻,產值26萬元,利稅11.3萬元。1985年起,分
八七房村八七房村村莊景像
別與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彈簧研究所等建立科技聯繫。同時,聘請7位外地工程技術人員來廠幫助開發新產品、解決科技難題。1987年,選送12名技工到6個省、市的大專院校或企業培訓,學習彈簧生產的專業技術。至1992年,用於此項智力投資32萬元。
1986年,推行廠長承包和車間承包的兩級承包責任制,車間實行單獨核算、定額上繳、超收分成。加上企業及時供應原輔材料,為各車間的生產、經營提供服務,提高了凝聚力,生產發展更見顯著。1992年,廠房占地4.3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8萬平方米,有職工452人,年末固定資產850萬元,擁有專業生產設備205台套,能生產3000多個品種、1萬多種規格的彈簧。工業總產值2350萬元,稅利327萬元,分別比1979年增長154.6倍和40.4倍,全村工農業總產值2365.5萬元,比1979年增長130倍。企業生產規模在全國專業生產彈簧企業中,僅次於創辦於60年代的上海中國彈簧廠。

經濟發展

八七房村八七房村村莊道路
村辦企業的發展,為全村積累了可觀的資金。村集體積累1992年為300萬元,比1980年增長59倍。村里通過以工補農、以工建農,推動農業生產。1976~1980年,投資20多萬元,治理貫穿全村的冠山溪,修築堤埂、渠道15公里和15個機埠,使農田旱澇保收,糧食畝產保持在850公斤以上。1992年,村集體為6個村民小組購置拖拉機、收割機,成立了為農服務的機耕隊、收種隊和灌溉隊,並每畝發放貼農金60元,還實行機耕脫粒灌溉三免費。下半年,村黨支部、村委會繼續調整產業結構,決定在村民自願的前提下,將各戶口糧田外的農田收歸集體,成立農業專業隊伍,對糧食作物、經濟作物、水產養殖、畜牧業生產實行專業化、集約化經營,專業經營人員納入企業管理範疇,由企業統一發放工資。
村級經濟的發展,使村民富裕起來。1992年,村民人均純收入2400元,比1980年增長8.3倍,每年平均遞增20.42%,比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高66.7%。1979~1992年,村民新建房屋280間,建築面積9800平方米,戶均建新房近50平方米。
村級經濟承受了眾多福利開支。1978年起,實行從幼兒班到高中畢業的免費入學制度,對考上大學、中專的學生分別給予200和150元獎學金。1980年起,全村烈軍屬的優撫、民辦教師和村幹部工資津貼、村集體的非生產性開支,均由村集體負擔。1981年,新建村醫務室,聘請中西醫各一名,為村民服務,村負擔部分醫療費用。1987~1989年,建造連線杭(州)金(華)公路的水泥路和村內道路6公里,為每戶村民安裝自來水。1990年,為村校建造240平方米教工樓;實行養老和勞保制度,60歲以上老人每月領取10元養老金;村民每人每年領取洗理費、保健費40元。1991年,投資8萬多元,為各戶安裝閉路電視。

村莊建設

村里集資28萬元建築1條4公里長的公路和2座橋樑,與鎮公路、乍(浦)嘉(興)公路接通;併購置5噸汽車3輛,3噸汽車1輛、轎車1輛、工具車1輛。投資6.7萬元新建了584平方米的教學大樓1幢,並添置了教學儀器,增加了體育設施。村國小現有6個班級,在校學生110人,教職員工9人;附設1個幼兒班,入托幼兒30人;九年制義務教育達到100%。1992年投資3.7萬元,打深井1口,使企事業單位職工和部分村民用上了自來水,不久將擴大到全村。福利事業不斷增加,全村221名60歲以上老年人都享受參加福壽保險,每人一次投保400元,共支出福壽保險費8.84萬元,並對每戶家庭實行財產保險和每個職工實行人身保險,規定村辦企業職工60歲退休,每月發給退休工資。村民享受合作醫療,看病可報銷10~50%的醫藥費,特殊情況者經村批准,最多不超過2500元。
1986年以來,全村已有75%的農戶造起了新樓房。全村安裝電話機19部,村民家裡的電視機、電冰櫃、洗衣機等已較普及。

村莊狀況

1989年起,開展評選文明村民活動,建立禁賭協會和幫教小組,及時對有不良行為的村民進行幫助教育。1992年,有30多戶農戶評為雙文明戶、50多戶評為五好家庭、120多戶評為愛國守法戶。1989年以來,村黨支部每年都被評為諸暨市先進黨組織。1989年,村被命名為諸暨市和紹興市文明村。1990~1992年,諸暨鋼板彈簧廠被評為諸暨市和紹興市先進企業、重點骨幹企業、明星企業和文明單位。

榮譽展示

八七房村八七房村田園風光
1999年被評為區級先進黨支部
1999年被評為區級抗洪救災先進集體
1999年被評為鄉級農業生產先進集體
2001年被評為區級衛生村
2001年被評為油車港鎮教育工作先進集體
2002年被評為鎮農業先進集體
2002年被評為區級文明村
2002年被評為市級“三無”達標村
2003年榮獲科技節暨科技活動一等獎
2003年被評為區級民主自治管理村
2003年被評為區級計畫生育示範協會
2004年被評為市級治理整治村
2004年被評為市級“三無”達標村
2005年被評為區級農業專業特色村
2005年被評為區級平安村
2005年被評為區級先鋒工程、“五好”黨組織
2007年被評為區級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工作先進集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