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村鄉

森村鄉地處皖南山區,位於北緯29°42′——29°48′,東經118°26′——118°32′,距市府20公里,縣城32公里。

基本信息

簡介

森村鄉地處皖南山區,位於北緯29°42′——29°48′,東經118°26′——118°32′,距市府20公里,縣城32公里。境內黃備河、賢源水匯集森村,東與小川鄉為鄰,南與長陔、紹濂兩鄉相連,西與紹濂鄉、王村鎮交界,北靠王村鎮、雄村、坑口等鄉鎮,總面積71.65平方公里,轄14個行政村121個村民組,分別為:森村、漁岸、逢村、紹村、佑源、滿田、呈村、皋徑、隱里、黃備、公園、下村、雞川、童川,2005年全鄉總戶數為4022戶,總人口14061人。鄉政府駐森村所在地。1958年公社化時期屬王村大公社的一個管理區,1961年劃出,成立森村鄉人民公社,1983年5月體改,成立森村鄉人民政府,1992年撤區並鄉時黃備鄉併入。

地理位子

森村鄉地處天目山脈白際山系石耳山北麓,屬錢塘江水系,境內多山,海拔平均為200米左右,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為1600——1900毫米,年平均溫度為14°——16°,全年無霜期200天左右。本鄉以林茶為主。森村、漁岸、逢村等村糧食生產占比例大一點,其餘11個村均以林茶生產為主。現有耕地面積4530畝,其中水田4204畝,旱地326畝,正常年景糧食年產量476萬斤,油料56萬斤,茶葉是森村鄉的主要產品,現實有茶園9000多畝,茶葉年產量53萬斤左右,有62個茶葉初制廠。 森村鄉林地面積9.2196萬畝,已知植物資源39種,森林覆蓋率75%。用材林主要有松木、杉木、毛竹等。其中皋徑林場經營面積8892,現有林面積8892畝,成林面積約6300畝。全鄉工農業總產值227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46元。本鄉紹村有縣級保護文物明代建築“張氏宗祠”及“長生橋”,黃備村有明代建築 “公固壩”和“張氏宗祠”,及自然景觀雞川村“仙人井”、“石耳山獅頭”、“烏村瀑布”。

基本建設

森村鄉現有一所中心學校,其中有1所中學,10個國小教學點。一所衛生院,6個村級醫療點。

森村鄉距縣城32公里,境內黃備河、仙源水匯集森村,四周分別與王村鎮、紹濂鄉、長標鄉、小洲鄉、坑口鄉、雄村鄉相連。全鄉土地面積71.65平方公里,轄14個村委會,2003年全鄉總戶數為4254戶,總人口14148人。全鄉工農業總產值2276萬元,稅收收入4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79元。該鄉紹村有縣級文物的明朝建築“張氏宗祠”及“長生橋”,黃備村有明朝建築“天官第”、“公固壩”和“張氏宗祠”。及自然景觀“仙人井”、“石耳山獅頭”、“烏村瀑布”。

經濟發展

全鄉林地面積11萬,已知植物資源39種,森林覆蓋率75%。用材林主要有松木、杉木、毛竹等。經濟林主要有茶葉、苗木、筍乾、棕櫚、乾鮮果等。另有分布在黃備、公園、下村、隱里、佑源等村較為豐富的毛筍筍乾和雷筍筍乾,年產筍乾26噸。2003年全鄉耕地面積281公頃,茶園622公頃,果園67公頃,貢菊34公頃。油料總產量達221噸,茶葉總產量達280噸,其中名優茶51噸。水果產量60噸,蠶繭產量1 4噸。全鄉建成蠶桑、經果林、名優茶、優質米、貢菊五大基地。全年生豬飼養量11960頭,家禽飼養量36565羽。全鄉農業總產值1994萬元。

歙縣區域規劃

歙縣位於安徽省南部,北倚世界著名風景區黃山,東鄰浙江杭州,南連千島湖,轄28個鄉(鎮),288個行政村,17個居委會。總人口50萬,縣域面積2122平方公里。縣人民政府駐地徽城鎮。
13個鎮徽城鎮|深渡鎮|北岸鎮|富堨鎮|鄭村鎮|桂林鎮|許村鎮|溪頭鎮|杞梓里鎮|霞坑鎮|岔口鎮|街口鎮|王村鎮
15個鄉坑口鄉|雄村鄉|上豐鄉|昌溪鄉|武陽鄉|三陽鄉|金川鄉|小川鄉|新溪口鄉|璜田鄉|長陔鄉|森村鄉|紹濂鄉|石門鄉|獅石鄉
歷史文化遺產歙縣縣域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從歷史村鎮保護、風景名勝區保護和歷史建築保護三個層面來進行規劃,共劃定20個需重點保護的一級歷史村鎮,包括:漁梁許村棠樾深渡雄村鄭村槐塘富堨北岸昌溪瞻淇蕃村藍田葉村洪琴鴻飛溣坑柔川璜田小溪等20個歷史村鎮;劃定西溪王村黃村溪頭殷家村豐口村竦口村暘村嵑田武陽周家村森村紹村小洲街口韶坑村霞坑蘇村三陽杞梓里竹鋪竹源村稠墅村等23個二級歷史村鎮;劃定新安江山水畫廊風景區、漸江——花山謎窟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清涼峰省級自然保護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