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咽齒魚[圖片]

扁咽齒魚[圖片]

極邊扁咽齒魚是黃河上游海拔3000米以上寬谷河段的獨有魚種,主要分布在星宿海、扎陵湖、鄂陵湖,以前是黃河上游魚類中的絕對優勢種群。由於近年來生態環境惡化,加之人為過度捕撈,這種魚種群數量逐漸減少,現已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和《中國物種紅色名錄》瀕危物種。

基本信息

 

 保護級別

瀕危等級:易危。

形態特徵

體長,側扁,體背隆起,腹部平坦。頭錐形。吻鈍圓。口下位,橫裂;下頜具銳利發達的角質前緣。上唇寬厚,下唇細狹。唇後溝止於口角。無須。體裸露無鱗,僅具臀鱗;肩帶處鱗片消失或僅留痕跡;側線鱗不明顯。背鰭刺強,具深鋸齒,背、腹鰭起點相對;臀鰭位後;尾柄短。體背側黃褐色或青褐色,腹部淺黃或灰白色。腹、臀鰭淺黃色,背、尾鰭青灰色。

 

 生長習性

適應生活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河流中,棲息環境為水底多礫石、水質清澈的緩流或靜水水體,常喜在草甸下穴居。其食性單一,以下頜刮食水底附著藻類等為食。生殖期在5-6月開凍之後,產卵場在水深1米以內的緩流處。常見個體重為1.5-2.0公斤。

扁咽齒魚屬高寒地帶生活的種類,種群較小,分布區狹窄。生長期短,生長速度緩慢,性成熟年齡遲等因素限制了該物種的種群數量的發展。而自20世紀50年代後,產區人口劇增,高強度捕撈導致資源量迅速下降。分布區已逐漸縮小到人煙稀少的高原草甸深處。

分布範圍

扁咽齒魚為我國特有種。分布區狹窄,僅分布於黃河上游高原的寬谷河流。

鯉形目百科(一)

鯉形目是魚綱中很多種淡水魚的通稱,一般具有圓鱗,包括三個亞目15科。
暗斑銀鮈
暗色唇鯪
瓣結魚
扁尾薄鰍
斑尾低線鱲
斑重唇魚
扁咽齒魚
保山四須䰾
棒花鮈
斑條花鰍
北方花鰍
北方泥鰍
北方銅魚
白甲魚
薄頜光唇魚
北鰍
斑紋纓口鰍
橙鰭沙鰍
刺鮈
長鰭白甲魚
長身刺䰾
彩石鰟鮍
長背䰾
長體盤鮈
彩花繐唇䰾
粗首鱲
長蛇鮈
成都鱲
長鰾盤鮈
長體魴
長尾白魚
長須弓魚
粗唇高原鰍
長臀雲南鰍
側條金線䰾
長須片唇鮈
長須卷口魚
春鯉
側帶南鰍
刺鰭鰟鮍
長身鱊
側條厚唇魚
叉尾平頭鰍
側紋雲南鰍
粗須鏟頜魚
長春鯿
長南鰍
長鰾雲南鰍
長身裂腹魚
長體小鰾鮈
陳氏鰍鮀
長鰭吻鮈
長須鰍鮀
大眼鯉
大眼卷口魚
短身鰍鮀
多紋條鰍
大渡白甲魚
東北頜須鮈
點紋銀鮈
短須頜須鮈
東方高原鰍
達里湖高原鰍
董氏鰍鮀
大鱗副泥鰍
大頭鮈
東北雅羅魚
東北鰁
大鼻吻鮈
短須鱊
戴氏南鰍
大斑花鰍
洞庭小鰾鮈
大斑高原鰍
大頭金線䰾
多鱗四須䰾
多紋頜須鮈
短體副鰍
大眼華鯿
短薄鰍
短身白甲魚
大鱗四須䰾
廣西副鱊
桂林薄鰍
寡鱗副鰍
短身金線䰾
多鱗白甲魚
短吻小鰾鮈
大鰭魚
大鱗白魚
短吻鰍鮀
鈍吻棒花魚
獨龍裂腹魚
倒刺䰾
大鱗結魚
大鱗光唇魚
短身間吸鰍
大鰭間吸鰍
鈍吻擬平鰍
多鱗爬岩鰍
紡錘雲南鰍
福建小鰾鮈
高體雲南鰍
高原裸裂尻魚
箇舊盲南鰍
革條副鱊
寡鱗鱊
高體白甲魚
高體鮈
寡鱗飄魚
光唇蛇鮈
光唇魚
桂林似鮈
臌腹雲南鰍
高體雅羅魚
桂林鰍鮀
貢山弓魚
高體鰟鮍
骨唇黃河魚
高體四須䰾
貴州金線䰾
鼓頰南鰍
溝額墨頭魚
高原裸鯉
桂華鯪
甘肅高原鰍
高體墨頭魚
高體近紅鮊
光倒刺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