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氏南鰍

戴氏南鰍(學名:Schistura dabryi)為鰍科南鰍屬的魚類,俗名戴氏山鰍。在中國,分布於四川及其毗連的雲南北部、貴州和湖北西部的長江幹流僦其附屬水體等,常見於激流礫石底質河段。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雅安附近的磽磧。

基本信息

簡介

編號:6354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目名:鯉形目
中文科名:鰍科
拉丁科名:Cobitidae
中文亞科:條鰍亞科
拉丁亞科:Noemacheilinae
中文屬名:南鰍屬
拉丁屬名:Schistura
拉丁種名:dabryi
定名人:(Sauvage)
年代:1874
中文名:戴氏南鰍
ogenus:Oreias
原始文獻:Rec.Mag.Zool.(2):334.
模式產地:雅安附近的磽磧
俗名:戴氏山鰍
生境:棲息於激流礫石底質河段
類型:6
國內分布:四川及其毗連的雲南北部,貴州和湖北西部的長江幹流僦其附屬水體
資料來源:中國條鰍志:55-56.動物分類學報10(2):209.

形態特徵

身體延長,稍側扁,前軀較寬,尾柄較長。外吻須後伸至鼻孔和眼中心之間的下方,頜須伸達眼後緣之下。前後鼻孔緊鄰,前鼻孔瓣狀。下頜前緣中部無“V”字形缺刻。無鱗。側線完全。骨質鰾囊和鰾後室同錐吻南鰍。無雌雄兩型的次性徵。體長50—96mm。棲息於急流石礫底河段,停留在石礫縫隙之中或岸邊被水沖刷形成的洞穴之中,以小型昆蟲幼蟲為食。當地民眾捕來作為家禽的飼料。
(1)指名亞種S.d.dabryi(Sauvage).背部和體側有不規則雲狀斑。脊椎骨4+39—42。上頜齒狀突起明顯。分布於四川、雲南、貴州、湖南、湖北的長江乾支流及其附屬水體。
(2)南盤江戴氏南鰍S.d.nanpanjiangensis(ZhuetCao).背部和體側為眾多均勻的小褐斑。脊椎骨4+38。點狀突起不明顯。分布於雲南沾蓋縣海家哨和老母格的地下水出口處,屬南盤江水系。

鯉形目(二)

鯉形目魚類適應性很強;有耐非洲及東南亞熱帶高水溫的鮁亞科魚類,也有耐西伯利亞嚴寒的鮈屬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