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鱗飄魚

寡鱗飄魚

寡鱗飄魚(學名:PseudOlaubuca engraulis ),俗名藍片子,鯉科 體形似銀飄魚。腹棱自胸鰭基部直達肛門。鰓耙9~13。側線在胸鰭上方緩慢下彎,側線鱗46~55。背鰭無硬刺,位於腹鰭之後上方。臀鰭條3,17~21。 小型魚類。雜食。5~6月在江河中產漂流性卵。在江河較湖泊為多。分布於黃河,長江等水系。航程累積是一種鯉科動物,同時屬於一種雜食動物。在江河較湖泊為多。分布於黃河,長江等水系。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背鰭iii—7;臀鰭iii—17—21;胸鰭i—14;腹鰭ii—7—8。側線鱗45-53;圍尾柄鱗l6—18。第一鰓弓外側鰓耙10一13。下咽齒3行,2·4·5(4)4(5)·4·2.脊椎骨4+37.體長為體高的4.0—5.l倍,為頭長的3.9—5.0倍,為尾柄長的7.2一l0.3倍,為民柄高的11—12.7倍。頭長為吻長的3.3—4.1倍,為眼徑的4.1—4.9倍,為眼間距的3.3—4.0倍,為尾柄長的1.8—2.8倍,為尾柄高的2.3—3.4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1.1一1.8倍。體長形,側扁,背部較厚,腹部呈弧形,自峽部至肛門具腹棱。頭長,側扁,頭長大於體高(150mm以上個體頭長小於體高),頭背較平直。吻稍尖,吻長大於眼徑。口端位,口裂斜,口裂末端約伸達眼前緣的下方;上下頜約等長,上領中央具l缺到,邊緣稍波曲,下頜中央具1突起,與上頜缺刻相吻合。眼中大,位於頭側,眼後綠至吻端的距離大於眼後頭長。眼間寬,隆起,眼間距大於眼徑,為眼徑的1.1一1.4倍。鰓孔寬;鰓蓋膜在前鰓蓋骨後緣的下方與峽部相連;峽部窄。鱗中大,薄而易脫落。側線在頭後成廣弧形向下彎曲與腹部平行,行於體之下半部,至尾柄處又折而向上,伸入尾柄正中。背鰭位於腹鰭的後上方,元硬刺,外緣平直,起點在前鰓蓋骨後緣或眼後緣與尾鰭基之間。臀鰭位於背鰭的後下方,外緣微凹,起點至腹鰭基的距離較至尾鰭基為近。胸鰭長,尖形,末端不達腹瞄起點;胸鰭腋部具1肉瓣,其長大於或等於眼徑。腹鰭短於胸鰭,起點距臀鰭起點較至胸鰭起點為近,末端不伸達肛門。尾鰭深分叉,末端尖形,下葉長於上葉。鰓耙短小,排列稀。下咽骨狹長,略呈鈞狀。咽齒稍側扁,末端鉤狀。鰾小,2室,後室長於前室,鰾管甚細長,先在左側盤曲2次,伸至右側盤曲,其長為鰾全長的4倍余。腸短,呈前後彎曲,腸長短於體長。腹膜銀白色。體呈銀色,鰭淺色。

生長習性

雜食。5~6月在江河中產漂流性卵。

分布範圍

在江河較湖泊為多。分布於黃河長江等水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