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風陵渡

山西風陵渡

黃河流過河口鎮後,為南北走向的呂梁山所阻,折向南流,奔騰於陝西、山西兩省邊界的峽谷之間。河水從壺口瀑布瀉下後,出龍門繼續向南流,到潼關附近,因受東西走向的秦嶺山脈其中一條支脈華山所阻,折向東流。

山西風陵渡

風陵渡正處於黃河東轉的拐角,是山西、陝西、河南三省的交通要塞,跨華北、西北、華中三大地區之界。自古以來就是黃河上最大的渡口。其名字是因附近的風后陵而取的。相傳黃帝六相之一的風后,與蚩尤作戰被殺,埋葬在這裡,後來建有風后陵。風后陵,在趙村東南,高二米餘,周圍30米,故稱風陵關。因唐代聖曆元年(689)在此置關,又稱風陵津,是黃河南泄轉而東流之地。津即渡口,所以後稱風陵渡。明清時在此設巡檢司和船政司,管理防守和運輸事宜。這處“雞鳴一聲聽三省”的渡口,歷史上一直以擺船渡河,來連線陝豫二省。正是“輓輸今正急,忙煞渡頭部”。而今,一座鐵路大橋將南同蒲路和隴海路連線在一起,把黃河天塹變為通途。1500米長的黃河大橋飛跨南北兩岸,連線三省人民。鳳凰咀上的引黃電灌站,吞波吐浪,灌溉著萬頃良田。
登臨河岸邊的鳳凰嘴上,遠眺潼關,太華、崤函歷歷在目,腳下黃河波浪滔滔,氣勢雄偉。

圖片列表

山西風陵渡

門票價格不需門票 交通提示市內乘計程車或巴士可達 相臨景點五老峰風景區 普救寺 解州關帝廟 萬固寺 常平關帝廟 芮城永樂宮 黃河大禹渡 開元鐵牛與蒲津渡遺址 池神廟 春秋樓 司馬光墓 秋風樓 青龍寺 合河遺址 東嶽廟 西侯度遺址 白胎寺 王官谷 棲岩寺塔 碧落碑 聖壽寺舍利塔 福勝寺 柳氏民居 古城新絳 山西風陵渡 稷王廟 禹門口 飛雲樓 薛仁貴寒窯 絳守居園池 夏縣溫泉 泛舟禪師塔 歷史古都夏縣 臨猗雙塔 堆雲洞 文廟 運城濕地自然保護區 鸛雀樓 運城鹽池 中國“宰相村” 東下馮遺址 蒲津渡 蒲州故城遺址 馬村磚雕墓 太陰寺 中條山國家森林公園 運城天鵝自然保護區 鶯鶯塔 青龍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