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山

塗山

塗山,亦名當塗山,俗稱東山,為古塗山國所在地,據說原來是一座山,大禹治水把山一劈為二,讓淮河水改道,變成由南往北流。也是大禹娶妻及第一次大會諸侯的地方。其山一說位於安徽省蚌埠市西郊,一說位於浙江紹興市郊,大禹會諸侯於紹興會稽山。還有一些傳說,塗山是一隻千年狐妖王,通體白潤,其額見有數紅痕,其帝王像。

基本信息

詞語塗山

詞語信息

拼音:tú shān
注音:ㄊㄨˊ ㄕㄢ

詞語解釋

塗山 Tú Shān

[Tushan] 傳說禹會諸侯及娶妻之地方

俯視塗山
禹合諸侯於 塗山,執 玉帛者萬國。——《左傳·哀公七年》
塗山者, 禹所取妻之山也。——《 越絕書·記地傳》
普遍有兩種說法,
1. 在今河南嵩縣西南、伊河北岸。《左傳》昭公四年(公元前538年):“四岳、三塗……九州之險也。”《左傳》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25 年):“晉侯使屠蒯如周,請有事於雒與三塗,”皆指此。
2.《太康地誌》載:塗山“西南又有禹會村,蓋禹會諸侯之地。”安徽蚌埠西的塗山南正有禹會村。

詳細解釋

(1).古國名。相傳為 夏禹娶 塗山 女及會諸侯處。
《書·益稷》:“予創若時,娶於 塗山 。” 孔 傳:“ 塗山 ,國名。”
(2).山名。其所在有四種說法:
1.在河南洛陽市嵩縣,伊河北岸的三塗山

古山名。在今河南嵩縣西南、伊河北岸。《左傳》昭公四年(公元前538年):“四岳、三塗……九州之險也。”《左傳》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25 年):“晉侯使屠蒯如周,請有事於雒與三塗,”皆指此。
2 在今安徽 懷遠縣東南,又名 當塗山 。
左傳·哀公七年》:“ 禹合諸侯於塗山 ,執玉帛者萬國。” 杜預註:“ 塗山在壽春東北。”《史記·夏本紀》:“予辛壬娶塗山 , 辛壬癸甲, 生啟予不子,以故能成水土功。” 司馬貞索隱:“ 皇甫謐雲‘今九江 當塗有禹廟’,則 塗山在江南也。”參閱《太平寰宇記·濠州》。
3. 在今四川 重慶市 巴縣 。俗名真武山 。
晉· 常璩《華陽國志·巴志》:“ 禹娶於塗 ,辛壬癸甲而去,生子啟呱呱啼不及視,三過其門而不入室,務在救時,今江州塗山是也,帝禹之廟銘存焉。” 北魏· 酈道元《水經注·江水一》:“ 江之北岸有塗山 ,南有夏禹廟、 塗君祠,廟銘存焉。”
4. 在今浙江紹興縣西北。
史記·夏本紀》:禹曰“予娶塗山,辛壬癸甲,生啟予不子,以故能成水土功。”
《史記·正義》云:“禹辛日娶,至甲四日,往理水,及生啟,不 入門,我不得名子,以故能成水土之功。又,一雲過門不入,不得有子愛之心。”
《帝系》云: “禹娶塗山氏之子,謂之女媧,是生啟也”。
越絕書》云:“塗山者,禹所娶妻之山也, 去縣五十里。”
左傳·哀公七年》:“禹合諸侯於塗山。”
萬曆《紹興府志》云:塗山“在府城西北四十五里,舊經雲 會萬國之所。”
袁康越絕書·外傳記越地傳》:“ 塗山者,禹所娶妻之山也,去縣五十里。” 張宗祥 校註:“《越絕》及《吳越春秋》皆指 會稽 。”
(3). 塗山女, 夏禹的妻子。
漢· 劉向列女傳·魏曲沃負》:“ 夏之興也以塗山 ,亡也以 末喜。” 元 本 高明《琵琶記·蔡公逼伯喈赴試》:“ 塗山四日離大禹 ,你直恁地捨不得分離。”

安徽塗山

塗山,亦名當塗山,俗稱東山,為古塗山國所在地,據說原來是一座山, 大禹治水把山一劈為二,讓淮河水改道,變成由南往北流。也是大禹娶妻及第一次大會諸侯的地方。其山位於安徽省蚌埠市西郊,淮河東岸,與荊山隔河相峙。最高峰鳳凰頂,海拔338. 7米。禹王宮就建於塗山絕頂之上,在塗山對面的 荊山上有天下第七泉——白乳泉,泉水清冽,以之煮茶滿杯不溢。滿山皆石榴,春來芽發,漫山暗紅;夏季榴花似火。
白乳泉:位於安徽省懷遠縣 城關鎮南荊山北麓。該泉因泉水甘美呈乳白色而馳名。蘇東坡曾譽其為“天下第七泉”,泉上建有一亭,泉南有純陽道院,西有望淮樓,東有雙烈祠等景色。 白乳泉公園四周,峰巒聳翠,榴林似海,山輝川媚,無限風光。1987年被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對外開放。
(白乳泉、望淮樓題字真跡由郭沫若親自撰寫,真跡已不復存在)
據《竹書紀年》記載:“(禹)八年春,會諸侯於會稽,殺防風氏。”《國語·魯語》:“昔禹致群神於會稽之山,防風氏後至,禹殺而戮之,其骨節專車。” 防風氏是巨人族,他有三丈三尺高,斬殺防風氏後防風氏的血順著會稽山(今安徽塗山)的山頂流到了山腳。血液先染紅的地方叫做上洪,後染紅的地方叫做下洪。這兩個古村莊歷經千年仍舊存在。
山上有禹王宮、朝禹路、拴馬石、聖泉等景區。
歷代文人名宦如 狄仁傑柳宗元吳文魁蘇軾蘇轍宋濂鄧石如等,均來此遊覽憑弔並留下大量詩文銘刻;蘇軾《濠州七絕·塗山》詩碑刻,今珍藏廟壁;鄧石如“曠覽平城”摩岩題字,仍清晰可見。

相關傳說

斬殺防風氏,血染上下紅。禹朝諸侯之君會稽之上,防風之君後而禹斬上。”——《韓非子》。傳說中大禹在會稽山上接受各方諸侯的朝拜,防風國的國君防風氏遲到了,被大禹處死在會稽山上(即塗山上)。防風氏是巨人族,他有三丈三尺高,防風氏被殺後,他的血順在會稽山流,鮮血先染紅的地方叫做上洪,後染紅的地方叫做下洪。塗山腳下原有防風冢。

相關詩詞

《塗山歌》——當代詩人·陳勃夫
自古淮河東流水,荊塗二山相峙壘。
卻話塗山母子誰,望夫長嘆何時歸。
小溪泉水原是淚,祈盼已久夢亦隨。
柏松奇石不為瑰,人間真情為最美。
大禹精神氣昂揚,淮人史冊揚名威。
戰國.屈原
焉得彼塗山女,
而通之於台桑?
--------------------------------------------------------------------------------
塗山氏女之歌
秦.《 呂氏春秋
侯人兮猗……
--------------------------------------------------------------------------------
塗 山 之 歌
漢.《吳越春秋》
綏綏白狐,九尾龐龐。
我家嘉夷,來賓為王。
成家成室,我造彼昌。
天人之際,於茲則行。
啟母塗山頌
晉.王氏
塗山靜居,元郎悟幾。
大禹至公,過門不歸。
明此道訓,孩允是綏。
仁哲以成,永系天暉。
唐.胡 曾
大禹塗山御座開,諸侯玉帛走如雷。
防風漫有專車骨,何事茲晨最後來!
--------------------------------------------------------------------------------
塗 山
宋.梅堯巨
古傳神禹跡,今見舊山阿。
莫問辛壬娶,從來甲子多。
夜淮低激射,朝嶺上嵯峨。
荒廟立泥骨,岩頭風雨過。
--------------------------------------------------------------------------------
上巳日與二子迨過游塗山荊山記所見
宋. 蘇軾
此生終安歸,鏇軫天下半。
昔自河南赴杭州過此,蓋二十年矣
曷來乘累廟,復作微禹吧。
從祠及彼呱,象設偶此粲。
山有啟廟 謂塗山氏
秦祖當侑坐,夏郊亦薦裸。
廟有此翳 有鯀廟
可憐淮海人,尚記弧矢旦。
淮南人謂禹以六月六日出生,是日,數萬人會山上。雖傳記不載,然相傳如此。
濠州七絕.塗山
宋.蘇軾
下有鯀廟,山前有禹會村
川銷攴祁水尚渾,地埋汪罔骨應存
樵蘇已入黃熊廟,烏鵲猶朝禹會村。
--------------------------------------------------------------------------------
和子瞻濠州七絕塗山
宋. 蘇轍
娶婦山中不肯留,會朝山下萬諸侯。
古人辛苦今誰信,只見清淮入海流。
--------------------------------------------------------------------------------
塗 山
宋. 黃庭堅
塗山絕頂憶神功,亘古情形一覽中。
啟母石迎新月白,防風冢映夕陽紅。
洪流匝地曾拘獸,老樹參天欲化龍。
有徑直通霄漢外,登臨無不是仙蹤。
--------------------------------------------------------------------------------
謁夏禹祠
明.楊瞻
雲繞塗山曉色濃,千年老樹肖盤龍。
澗流石母生苔綠,玉產仙岩映日紅。
山頂寒鴉巢禹穴,林間落葉舞西風。
萬方洪水歸滄海,永賴當年疏鑿功。
--------------------------------------------------------------------------------
題啟母石
明·張士隆
亭亭獨立向江濱,四半無人石作鄰。
雲鬢挽成千載髻,娥眉淡掃四時春。
霜為膩粉憑風傅,霞作胭脂仗日勻。
莫道岩前無寶境,一輪明月照精神。
--------------------------------------------------------------------------------
舟過塗山謁夏後廟有述
明·趙炯然
塗山千古臨淮水,禹殿嵯峨天際留。
望見翠華岩樹老,思逢瑤牒海雲浮。
八年風雨歸殘碣,越代龍蛇守故湫。
為向山頭長鶴立,夕陽何處泊孤舟。
--------------------------------------------------------------------------------
清·洪亮吉
禹都安邑今有墟,亦越五載來省徐。
南巡重瞳兆權輿,衡岳闊遠非人居。
塗山作國淮所瀦,會水為澳戴石且。
乾坤赫焉集衣裾,帛熏黃元玉番輿。
四岳九牧行衙衙,我稽職方及州閭。
九千六百數已余,要荒昀爽感化胥。
亦職玉帛同趑趄,來同翩翩合萬與。
曄若朝日輝瓊琚,明德遠矣眾所 。
夏小正刊月後余,實集萬國太史書。
予嘉乃功有獎譽,享以劂衛以周廬。
誰何牧豎矜智胥,掘強溝壑同鮮魚。
終夸其邦作厲虛,汪罔大人跡迂俱。
天軒地闔行不蘧,帝資其血成川渠。
崇崇者陵骨難 ,尼山讀書樂只且。
千年能詳骨專車,博物 巨止知 。
峨峨鼎成誰敢舉,惶惑百姓行人吁,
夷堅志之亦欷噓,白日屏息冀子夢。
侈哉黃熊三足拿。好事河伯煩吹噓,
稍恥刻畫來鯨去。男丁女壬生克除,
頹然空山夢其初:一首九尾勞卷舒,
服妖德聖顏則好,留之三日非躊躇。
呱呱者生實國儲。狐鳴涉波牽子祛,
後此一紀能歸予。白魚身長傅與與,
傴紆而前若蘧除,畫畀白壁夜揭櫫。
三來闞家俗卻祛,太室即立神人胥。
民巔於巢下則漁,予口悴者手拮据。
滔滔者流其涸諸,鰲輸其首難始紆,
龍軒其顏不足屠,神知逃誅值孟塗。
女媧華星綴衣如,束縛烏腳羈蟾蜍。
佐子木德相誅鋤。淮流湯汽水淀淤。
台桑蝟積而崎虛。豐年厥惟黍與余。
登高曠覽懷古攄。大水作瀆小水沮。
快如挈瓶注尾閭。酬功欲陳水土苴,
大哉非禹吾其魚。
--------------------------------------------------------------------------------
塗 山 銘
唐· 柳宗元
惟夏後氏建大功,定大位,立大政,勤勞萬邦,和寧四極,威懷之道,儀刑後王。當乎洪荒方割,災被下土,自壺口而導百川,大功建焉。虞帝耄期,承順天曆,自南河而受四海,大位定焉。萬國既同,宣省風教,自塗山而會諸侯,大政立焉。功莫崇乎御大災,乃賜玄圭,政莫先乎齊大統,乃朝玉帛,以混經制。是所以承唐虞之後,垂子孫之丕業,立商周之前,樹帝王之洪範者也。嗚呼!天地之道,尚德而右功。帝王之政,崇德而賞功。故堯舜至德,而位不及嗣。湯武大功,而祚延於世。有夏德配於二聖,而唐虞讓功焉。功冠於三代,而商周讓德焉。宜乎立極垂統,貽於後裔。當位作聖,著為世準。則塗山者,功之所由定,德之所由濟,政之所由立,有天下者,宜取於此。追惟大號既發,華蓋既狩,方岳列位,奔走來同;山川守神,莫敢遑寧。羽毛四合,衣裳鹹會,虔恭就列,俯僂聽命。然後示之以禮樂,和氣周洽;申之以德刑,天威震耀。制立謨訓,宜在長久。厥後啟征有扈,而夏德始衰;羿距太康,而帝業不守。皇祖之訓不由,人亡政墜,卒就陵替。向使繼代守文之君,又能紹其功德,修其政統,卑宮室、惡衣服、拜昌言,平均賦入,制定朝會,則諸侯常至,而天命不去矣,茲山之會,安得獨光於後歟。是以周穆遐追遺法。復會於是山,聲垂天下,亦紹前軌,用此道也。故余為之銘,庶後代朝諸侯制於下者,仰則於此。辭曰:
惟禹體道,功厚德茂,會朝侯衛,
統一憲度,省方宣教。化制殊類,
鹹會壇位。承奉儀矩,禮具樂備。
德容既孚,乃舉明刑。以弼聖謨,
則戮防風,遺骨專車。克明克威,
疇敢以諭。宣昭黎憲,耄定混區。
傳祚後胤,丕承帝車。塗山岩岩,
界彼東國,惟禹之德,配天無極。
即山刊碑,貽後訓則。
--------------------------------------------------------------------------------
游塗荊二山記
明· 宋濂
濂既游琅琊山,起行至池河驛,適郵卒遞內使監公牒至。及開緘,中藏濠梁古蹟一卷,宸翰親題其外,令濂搜訪與青宮言之。濂因啟曰:“臨濠古蹟惟塗荊二山最著。按《圖經》,塗山在昔鍾離縣西八十五里,荊山亦在縣西八十三里,二山本相聯屬,而淮水繞荊山之背,神禹鑿開,使水流二山間,其疏鑿之跡故在,人思其功,迄今不能忘。”青宮曰:“至中都,當共往游焉,余將渡淮獰於王莊,先生宜溯流而上,屆今懷遠縣治以俟。”濂奉教行。以洪武乙卯冬十一月己已發舟,庚午日曛,姑泊縣西門,而青宮已駐蹕於東門五里矣。辛未,濂上謁,青宮喜甚,下令以壬申游二山。濂至期約懷遠文學掾王景彰宿舟中,黎明棹舟至塗山足,曳杖入山,山旁廢址,舊皆民廬。前度石樑,復斗折而北,累石為庸,多藝椒之園。行可三里余,視大盤石,青綠間錯。頹然欹足坐,諦視之,乾蘚交封之耳。聞有草生石上,高一尺,其花可玩,不假土力,人取懸檐間,呼為石蓮花。復行四里所,岩石葷確,插起道左,危傾欲飛墜。復二里所,微逕入灌莽,抵岩罅,儲泉一泓,味甚甘,復以茅茨,曰聖水亭,取水以縈雨多驗。復一里余,至山顛,禹廟在焉。廟已毀,惟頹垣破礎存。游目四顧,長淮西來,渦河北匯。而壽春、臨濠、宿州之境,皆在冥茫昏杳之中,緬想南北戰爭屯戍處,為感慨這久之。山之下聚落甚盛,廟史云:名禹會村,乃禹會諸侯之地,廬舍之比如櫛。移踵入廟,廟前杏樹一章,大可蔽十牛,二柏參差左右;樹東置小瓮,杏柯之水時津津滴其中。廟史雲,當晨霧四集,水愈多,其來如泉,可代井汲。碣石二:一大書“有夏皇祖之廟”六字,下刻宋慶元初,州守劉仲光自造;“禱雨記”一,亦記禱雨事。皇甫斌紹興庚戌來為郡,命鍾離尉丁大榮作。石末剝泐,文尚可讀。復從廟西循石坡而下,巨石危立如人形,遙望之,一嫗儼然也,相傳為啟母石。廟史云:居人每圭羊豕祭之,至有粉黛飾其貌者,聞之不覺大笑。山坳舊有僧房,今廢。久俟鶴賀不來,忽使者至雲,扈從士馬多,無橋可以渡河,青宮不復至矣。言未既,但見旌旗如錦繡搖曳上荊山矣。濂亦下山麓,入鯀廟,見所題神號鄙俚,棄而不睨。出讀祖無擇所賦歌,京口孫臨為書碑。蓋無擇謫守壽春過此而作也。復北經縣治,折而東約三里所,至荊山。梁魏交斗時就山築堰,以灌壽春,其遺蹟猶斑斑可見。復行三十步,岩廣如屋。側身而入,石屏如床座,可坐人,號為卞和洞。自西上復一里所,過避雨石,石斜倚避雨,故名。復六十步,至產玉坡。奇石駢列,玄質而白,緣粲如雪。西有玉池,榛荊迷路不可尋。景彰欲導遊青峰庵,足倦遂止。時青宮已獵遠郊,濂因登舟先還中都雲。
惟二山見諸載記者,其說多乖殊。
以塗山言之,《春秋左氏傳》云:禹合諸侯於塗山。杜預注云:在壽春縣東北。說者云:今之濠州是也。《國語》、《 史記》則又云:禹會諸侯於會稽亦有塗山。《吳越春秋》亦以塗山在會稽,又兼稽蕭山是也。是二說已不能歸於一致矣。至於《蘇鶚演義》又云:塗山有四,一會稽,二渝州,三濠州,四當塗。然其處皆有禹跡。或者遂謂禹之治水,固嘗偏歷宇內,而會諸侯實在和會稽之塗山。柳子厚《塗山銘》,蘇子瞻,子由塗山詩,指在濠州者皆非是。濂之存疑而未決者一也。
以荊山言之,荊山,楚山也。楚之先王熊繹,僻在荊山,篳路藍縷,以處草莽,至成王始盛,又昭王有言曰:自吾先王受封,望不過江、漢、河,非所獲罪……,則楚之封疆可知。七傳至昭王,始遷都郢,郢即今之江陵。其地有荊山,一名景山。荊故楚號也,有之誠宜。世則指為濠州。濠州古鐘離子國,與壽春密邇。楚自昭王之後,歷十一傳,至考列王,始徒都壽春。
韓非子》所載卞和獻玉事,乃在歷、武、文三王之際。昭王上接武王,已越十世。當三王時,鍾離何嘗屬楚,而強謂卞和至此山耶!《新序》又謂抱玉而泣,在共同王之時。《雜記》又謂在懷王及其子平王之時。平王乃昭王之父,下距懷王九世。共王上至武王亦六世,何至顛倒錯壞如是耶!濂之存疑未決者二也。
大抵山川遺蹟,非本著經史者,多不可信。如葛洪丹灶,郭景純之墓,在在有之。縱有高世之智,將何以得辯其真偽邪!必欲可信,塗山當稽之左氏、以壽春為正。荊山當正諸史傳,以江陵為正。有謂塗山氏乃古國名,禹曾娶其女者,別是一說,與此殊不相涉也。濂耄矣,諸書遺忘欲盡;所記憶者,未必無舛訛,輒緣紀游,因掛漏書之,以發同游者一笑。同游者:蓋太子正字桂彥良,晉府長史朱伯言,楚府長史朱伯清,吳認伴讀王致遠及景彰雲。後一月某日記

越南塗山

塗山位於 海防市的東南部郊區,距海防市區約26公里,是越南著名的避暑勝地。
塗山風景區位於塗山半島上,與著名的吉婆島隔海相望。受海洋氣候調節的作用以及依山傍水的地勢,塗山的氣候條件很好,具有海洋性氣候的特點,使塗山成為一個少有的熱帶避暑勝地。還在法國殖民統治時期,就在這裡修建了許多別墅。
塗山半島的海灘分成三個區,其中一、二區海水混濁,含鹽量高;三區海水潔靜,沙灘細軟,風平浪靜,是理想的海濱浴場。在塗山一帶,越南中央各部門也建有不少療養所,如今部分對外開放,接待遊客。
在塗山半島海邊的一座山頭上,越南末代皇帝保大建有避暑行宮,如今稱為“萬花賓館”,它聳立在半島的最高處,成為塗山風景區的標誌。
塗山半島的盡頭坐落著一座獨立的法式建築,這便是著名的塗山賭場了。賭場門前是精心護理的花園及寬闊的廣場,其餘三面皆為陡峭的懸崖,懸崖下怒潮洶湧、驚濤拍岸。據傳最初這是一位名叫Stone的法國女人當年中了印度支那彩票頭等獎後投資興建的,這也是如今越南惟一合法經營博彩業的場所。賭場由越南政府與澳門首富何鴻燊聯營,除了工作人員,越南本國人是不允許進入賭場的。
塗山半島位於海防市的東南部郊區,距海防市區約26公里,沒有班車,只能打的前往,需30分鐘,費用4美元。

華大教授

人物簡介

高級工程師 文學碩士
中國室內建築師協會會員
中國建築裝飾協會“全國傑出中青年室內建築師”
中國室內裝飾協會“全國室內裝飾行業優秀室內設計師”
中國建築裝飾協會“中國優秀酒店設計師”
負責環境藝術系建築技術方面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主要講授建築設計基礎,建築技術等課程及國際合作工作室。
研究方向:整合設計教育研究

代表論著

《先進住居-歐亞當代住宅研究》中國水利電力出版社 2007/11
《環境藝術設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5/5
《設計的過程及細部》中國水利電力出版社 2004/11
《傳承與超越》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3/10
《環境藝術設計的新視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2/6 第4-第7章
《當代博物館背後的故事》 裝飾 2007/10期
《材料的語言》亞洲室內設計聯合會(AIDIA)論文集2006
《義大利古建築的保護和再利用-博物館項目實例》裝飾 2007/10期
《當代建築材料語言-技術和藝術的對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建院50周年教師論文集收錄論文 2006
《新藝術、新技術》藝術與科學國際研討會收錄論文 2002/9

代表作品

瀋陽瀋水灣會所建築及室內設計(瀋陽)2010
北辰洲際酒店室內設計(北京)2008-2009
中國電力投資集團蒙東公司辦公大樓建築及室內設計2009
國家會議中心室內設計(北京)2006
東北電網電力調度中心室內設計(瀋陽)2007
北京什剎海會館建築及環境藝術設計(北京)2005
內蒙古烏蘭恰特大劇院室內設計(呼和浩特)2004
西安大唐芙蓉園鳳鳴九天劇場室內設計(西安)2003
海南濱海華光酒店室內設計(海口)2000
國家審計署辦公大樓室內設計(北京)1999
中國化工集團辦公大樓建築及環境藝術設計(北京)1998

大禹治水,可謂艱苦備嘗,在治水的同時,還要打仗。禹時代,共進行了兩場具有決定意義的戰爭:即與共工(共工是一部落名,與顓頊、帝嚳爭奪帝位的是前期的部落首領)和三苗的戰爭。
共工氏在大禹之前治水失敗了,他懷著嫉妒的心腸,不願看到大禹治水成功,便千方百計地將洪水引向大禹所在的治水工地——空桑山(即現在的山東曲阜)。空桑山被淹沒後,治水工程只好暫時停了下來。
當時,塗山氏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在中原各方國中勢力最強。皋陶為塗山氏首領,禹任命皋陶為刑官,兩族結成了牢固的政治聯盟,對大禹治水給予了強有力的支持。據《尚書?舜典》記載:帝舜之時,禹為司空,皋陶作士,伯益為虞。禹即帝位後,皋陶、伯益迭為首輔,塗山氏成了夏後氏最倚重的力量。為了進一步獲得妻族的支持,大禹便攜同女嬌,在塗山召開了緊急軍事會議,準備與共工決一死戰。據《左傳》記載:“禹會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史記》云:“夏之興也以塗山”。正是塗山之會,確立了禹的天下共主地位。去朝見禹的人手裡都拿著玉帛,儀式十分隆重。會議開始後,當時有個叫汪芒氏方國的部落首領防風氏,被共工收買了,有意怠慢大禹的命令。大禹當機立斷,就在會上殺了防風氏,以儆效尤。這說明,那時候的禹已經從部落聯盟首領變成名副其實的國王了。這使得與會的所有方國之君深感恐懼,他們只得小心翼翼地聽從大禹的指揮。共工很快被大禹打敗了,但共工的臣子相柳卻不服氣,妄圖繼續頑抗。相柳為人貪婪,時常搶奪民眾的糧食,民眾形容他長了9個腦袋,食量驚人,每次都要吃掉9座山高的食物。大禹於是又領兵繼續進攻,再一戰殺掉了相柳。共工知道不是禹的對手,便逃掉了,據說最終還是被祝融殺死。
共工的另一個幫凶河伯,一看情勢不對,態度急轉直下,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忙從河裡跳出來,獻上了“洛書”,爭取從寬處理(前已敘述)。
塗山大會,大禹論功行賞,對有功者封賞,對作惡者懲處,眾人鹹服。又任命皋陶為相,封女嬌為后妃。把啟留在塗山氏國培養,繼續尋求妻族的支持。為了紀念戰勝水患,禹用當時天下九州出產的銅鑄了九個鼎,雕鑄上奇獸異禽來代表九州,九鼎因此成為日後國家政權的象徵。大禹起自民間,具有很濃烈的民本思想。他以富民為本,時時出訪巡察,了解民情,查訪賢能之士。把鍾、鼓、磬、鐸分別掛於廳前,發出告示:教我以道者擊鼓,諭我以義者擊鐘,告我以事者振鐸,對我述說困難者擊磬,有告狀者搖鐸。詔命初下,天下賢士聞風而至。
一切準備妥當,不久,大禹即指揮了對三苗的最後戰爭。這是一次規模較大的武力征伐,通過這些征伐活動,夏禹的王權得到了加強。
蚩尤為九黎部落的酋長,分為九派,亦稱“九黎”,即後來的“三苗”,最早生活在黃河流域,與黃帝爭鋒失敗被殺。顓頊、帝嚳時代,“九黎”趁共工與顓頊、帝嚳爭奪帝位時迅速發展起來。顓頊曾多次打敗三苗;到了堯、舜時代,三苗再次興起,又被打敗。
到禹繼承華夏部落聯盟首領後,三苗再度挑起事端。為了進一步擴大原始居民的生存空間,統一長江中下游地區,成為迫在眉睫的國家戰略了。因此,禹決定對三苗進行一次大規模的戰爭。禹出兵之前,在祖廟舉行了一次隆重的祭祀上天和祖先的宗教儀式。
禹手執玄圭說:“三苗為亂,上天要懲罰他們。因為他們不聽教化,多次叛亂,誅殺無辜。現在,他們那裡妖魔四起,天生怪異,夜裡出了太陽,又下了三天血雨,炎熱的夏天竟然也結冰。種在地里的五穀也發生了變異,祖廟中出現了青龍,狗也在市中嚎哭,人民驚恐,怨聲載道。我受上天、祖先之命前去討伐他們,希望大家同心協力,英勇奮戰,殲滅那些有罪之人。”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尚書?禹貢》篇。
三苗見禹率軍前來征討,慌忙率眾抵抗。但禹所率軍隊訓練有素,士氣高昂,強悍無比,三苗之眾節節敗退,潰不成軍。開戰不久,其首領就被東夷部落的弓箭手射死。首領陣亡,苗軍大亂,紛紛四散逃命。三苗故土難守,大部分逃往西南地區,逐步被當地土著氏族部落融合。相傳今天聚居在湖南、廣西、廣東及雲南、四川、貴州等地的苗族,就是三苗的後裔。
禹征服三苗,統一了長江流域,此後一段時期,華夏大地出現了少有的社會安定的太平盛世。
禹在確立王權後,就在有崇部落所在地——嵩山之陽建立了陽城(河南登封縣告成鎮)作為都城。後又遷往陽翟(河南禹縣)。根據史書記載,當時已經有了軍隊、官吏、刑罰、監獄等公共權力,說明我國在這時已出現了早期的國家形式。
禹到晚年,原本打算禪位給皋陶,可皋陶先禹而死。按照禪讓制的原則,禹推薦皋陶子伯益做了繼承人。於是又召集各部落首領到苗山(今浙江省紹興)集會,徵詢各部落首領的意見。大家如期到會,還向禹呈獻了各自的貢物。禹命令手下人將貢物計算清楚,由此,後人便將苗山改稱為會稽山。可是禹死後,其子啟繼承王位。他廢除了禪讓制而實行父傳子的王位繼承方式,遭到了伯益的激烈反抗。經過戰爭,伯益兵敗被殺,夏啟建立了夏朝。眾多邦國首領都到陽翟朝會,啟在鈞台(今河南
禹州境內)舉行宴會,此即歷史上有名的鈞台之享。而夏王朝內部的貴族有扈氏由於反對夏啟破壞禪讓制,拒絕赴會。禹便動用軍隊鎮壓了有扈氏的叛亂,才鞏固了夏王朝的統治。
雖然夏王朝只是一種部落聯盟的政權形式,和秦、漢以後中央集權的專制王朝大不相同,但總算粗具國家規模,這就使得中國歷史從傳說時代進入了信史時代。也使社會形態脫離了原始氏族公社階段,而發展到階級社會時期,這也就是古代文獻中所說的由“大同”社會轉變到“小康”時期。由此可見,夏朝是不可逾越的中國歷史記憶的源頭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