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山

荊山

荊山,湖北省名山。位於中國湖北省西部、武當山東南、漢江西岸。盤亘省境西北部,呈北西—南東走向。主要特產有黑、白木耳、茶葉、桑蠶,並有天麻、丹皮、杜仲、桔梗等藥材及獐、鹿、野豬等動物。河谷平原耕地種稻,坡地種玉米、薯類。其中以湖北荊山最為出名,它位於中國湖北省西部、武當山東南、漢江西岸。東南谷地寬廣,西北巍峨陡峻盤亘省境西北部,呈北西—南東走向。北始房縣青峰鎮大斷層,南止荊門—當陽一線,長約150公里;西至遠安沮水地塹,東到荊門—南漳一線,寬約20~30公里。面積約3100平方公里。因古代滿山生長荊條,故名。3000多年前,楚先王熊繹與湖北荊山地區人民劈荊斬棘,使楚國從一個弱小之邦發展壯大成“春秋五霸“,故有“荊山楚源”。

基本信息

湖北省荊山

荊山湖北省名山。位於中國湖北省西部、武當山東南 、漢江西岸 。盤亘省境西北部,呈北西—南東走向。北始房縣青峰鎮大斷層,南止荊門當陽一線,長約150公里;西至遠安沮水地塹,東到荊門—南漳一線,寬約20~30公里。面積約3100平方公里。因古代滿山生長荊條(灌木),故名。地質構造屬揚子準地台,由石灰岩組成,屬燕山隆起褶皺帶,是強烈上升的新構造運動區。這一地區適處幾個大地構造單元的接觸帶上,北、南段均為強烈褶皺和複雜斷層地區,但北段褶皺緊密,多逆掩斷層;南段褶皺稍緩,以塊狀斷層為主。地貌上,西北部山高谷深,巍峨陡峭,溝壑縱橫;東南部山低谷淺,坡度略緩,稍加開闊,但均為喀斯特式中、低山地。山嶺多呈狹長形,山頂大致等高。喀斯特漏斗(溶斗)、溶蝕窪地均發育于山頂面上,屬山原期喀斯特形態。其高度由西北向東南略減,海拔一般為1200~1800米,主峰聚龍山1852米,最高點望佛山1946米。長江支流沮、漳河源於山南,漢江支流蠻河源於山北。山區氣候溫濕,年降水量900多毫米。森林覆蓋率約50%,以松、杉、櫟樹種為主。主要特產有黑、白木耳、茶葉、桑蠶,並有天麻、丹皮、杜仲、桔梗等藥材及獐、鹿、野豬等動物。河谷平原耕地種稻,坡地種玉米、薯類。山上建有茶場、林場、藥材場等。礦藏有磷、煤、鐵等。磷礦已開發利用作肥料。名勝古蹟有抱璞岩、白馬洞響水洞等。其中抱璞岩傳為春秋時代卞和得玉處。

陝西省荊山

山名。在今陝西省富平縣西南。相傳 禹 鑄鼎於此。 《書·禹貢》 :“導 岍 及 岐 ,至於 荊山 。” 孔穎達 疏:“《地理志》云:《禹貢》北條 荊山 在 馮翊 懷德縣 南。”《後漢書·郡國志一·馮翊》 劉昭 注引 晉 皇甫謐 《帝王世紀》:“ 禹 鑄鼎於 荊山 ,在 馮翊 懷德 之南,今其下﹝有﹞ 荊渠 也。”

河南省荊山

. 山名。在今河南省靈寶縣閿鄉南。相傳 黃帝 采 首山 銅鑄鼎於此。亦名 覆釜山 。《史記·封禪書》:“ 黃帝 采 首山 銅,鑄鼎於 荊山 下。”

荊山荊山

安徽省荊山

荊山安徽省荊山
山名。在今安徽省懷遠縣西南。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淮水》:“《郡國志》曰:‘ 平阿縣 有 當塗山 , 淮 出於 荊山 之左, 當塗 之右,奔流二山之間,西揚濤北注之。’”《資治通鑑·後周世宗顯德四年》:“帝馳至 荊山洪 ,距 趙步 二百餘里。” 胡三省 註:“ 荊山 在 濠州 鍾離縣 西八十三里,即 梁武帝 築堰之地,今 懷遠軍 正治 荊山 。”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