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老峰風景區

五老峰風景區

五老峰風景區位於山西省永濟縣城東20公里處,以五老峰、古蒲州為中心,包括黃河灘岸,王官峪、龍頭山、雲仙閣等6個景區,最高處月坪梁海拔2100米,總面積300平方公里。區內重巒疊嶂,懸崖峭壁,怪石險洞,並有奇花異木,珍禽異獸和清幽澤潤的山泉流水,山上岩洞幽深,廟宇甚多,雙瀑飛流,為旅遊勝地。

基本信息

景點簡介

五老峰風景區五老峰風景區

五老峰史稱東華山,歷史上為北方道教名山,海拔1809.3米,奇峰險峻,需攀鏈而上,屬丹霞地貌。這裡是層層峰巒,森林古木,各種生物覆蓋著整個山野。花紅草綠,山光水色,風光旖旎非凡,故有“北有五台觀庫存宇,南在五老看風光”之說。遊人往縣城西南遠眺,見有東錦屏峰西錦屏峰太乙坪峰棋盤山峰四山峰仙態神姿,隱現於雲煙蒼茫之中,將高1809.3米的玉柱峰環抱其中,“有偃蹇傴樓之伏”,猶如五位老人抱拳作揖迎貴賓之勢,故名五老峰。

主峰玉柱峰,石壁如削,形同玉柱,直插雲霄,又名“雲峰”、“靈峰”,遊人需攀鏈而上。峰頂上有3000平方米的擔地,北高南低,有七大人文景點:南天門靈官廟菩薩殿秀士殿千子堂祖師廟等建築遺址。以玉柱峰為中心,左有東錦屏峰,峰腰建藥師洞;右有西錦屏峰,峰下有雷公洞;北為太乙峰,有五老殿、玉皇殿;南為棋盤峰。“四峰幫立不敢前,儼然商皓翌帝子”。還有五指峰、筆架

五老峰風景區五老峰風景區

峰等大小山峰31座,或作仙女弄姿,或像猿猴爺視,或如椽筆聳天,或或者筆架橫列,珠輝玉映,惟妙惟肖,共占地有50平方公里。其間寺廟觀宮分布其間有64座,洞穴有12個,源泉有9處。仙人洞、雷公洞、水源洞、留有馬蹄印的張果老洞等洞穴深邃幽靜,形狀各異,對地質學成因學氣象學水文學生物學等分支學科和考古學都很有研究價值。泉水清純甘甜,川流不息,有明眼泉、芙蓉泉等,又有神奇的一碗泉,只有一碗大小,卻舀之不盡,涌而不溢。這裡的山奇水秀,無處不綠,還有松濤、雲海、奇石、怪崖、松翠、流泉、飛瀑等景觀,呈現出千姿百態的自然風光,遊人到此,恰似在神奇的圖畫之中。

景致

五老峰風景區五老峰風景區

五老峰位於廬山的東南側,為廬山著名的高峰,海拔1436米,山頂蒼穹,下壓鄱湖,削辟千仞,綿延數里,山峰受岩層垂直節理的影響,形成了既相互分割又彼此相連的五個雄奇的峰嶺。五座主峰儼若五老並坐,故名五老峰。從各個角度去觀察,山姿不一,有象詩人吟詠,有象武士高歌,有象魚翁垂釣,有象老僧盤坐。在星子縣海會寺上看五老峰最為真切。五峰中以第三峰最險,奇岩怪石千姿百態,雄奇秀麗蔚為大觀;第四峰最高,峰頂雲松彎曲如虬,下有五小峰,即獅子峰金印峰石艦峰凌雲峰旗竿峰,往下為觀音崖獅子崖,背後山谷有青蓮寺。五老峰東有“三疊泉”,西南為“廬山松”、“一線天”,峰麓為海會寺,皆是廬山勝景,為遊人必登之地。李白曾有詩讚曰:“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雲松。”李白曾在五老峰後山中建築太白書堂,隱居於此。

由來

五老峰風景區五老峰風景區

伏羲是古代五帝之一,他發明創造了一種揭示天地萬物互相變換的圖符卦說,就叫《河圖》《洛書》,這是易學的原始寶典,周文王《周易》和華夏民族的易經學說,都是在《河圖》《洛書》的基礎上弘揚發展起來。

從《河圖》《洛書》到《周易》之間大約三千年歷史。這一時期應是易學文化創元傳播時期,在這一創元傳播的過程中,古代形成了一個多人體系。代代相傳,也就是五老體系。為什麼要以五老體系相傳,分析其原因,應是古人為了防止《河圖》和《洛書》的完整理論學說在單傳中遺失或訛傳,也為了再在實踐與套用中繼續研修完善,弘揚光大。

為什麼要以五成體,這其實是與《河圖》和《洛書》的內在密切相關的。古有“天數五,地數一,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原有五行生剋之理”,天干、地支的設定,始於生生克克之機,而生生克克之機,始於五行,五行之說,則始於《河圖》和《洛書》,《河圖》左鏇定相生之機,《洛書》右鏇定相剋之機,生克即定,五行具備,六十四卦升降歸游,亦由此而定。朱熹著《易學啟蒙》說:“《河圖》以五生數統五成數,而同處其方,揭其全以示人而道其常,數之體也。《洛書》以五奇數統四偶數,而各居其所,蓋主於陽以統陰而肇其變,數之用也。”《河圖》和《洛書》之數,皆以五為中。

五老峰風景區五老峰風景區

三皇五帝,經,約三千年,《河圖》和《洛書》不失,而且能弘揚光大,其奧妙也在於五老體系代代相傳。五老山的由來正是因五老攜圖隱居,研經布道,經常隱居出沒於五老山。所以,五老山亦應是古代“道”山或“卦”山。它的蘊涵自古以來就幽深而廣大。

古代研經傳道的五老,在史話被稱為天神或天尊,在星象卦說之中,他們分別是青靈始老天尊,代表東方、木、黑色;丹靈真老天尊,代表南方、火、紅色;黃靈元老天尊,代表中方、土、黃色;浩靈素老天尊,代表西方、金、白色;一靈玄老天尊,代表北方、水、藍色。五老祠所祭的正是這五老天神。

由此而知,五老山,是五老攜《河圖》和《洛書》藏經授典的隱身之所,研卦修行,傳經布道的地方,是易學文化創元時期的傳播之地,河洛文化的搖籃之地。

此乃山西永濟五老山的由來。

文化

五老峰風景區五老峰風景區

五老峰位於永濟市東南20公里的中條山上。主峰玉柱峰,海撥1896.3米,恰似一根頂天立地的玉柱直插雲端,東錦屏峰西錦屏峰太乙坪峰棋盤山峰羅列主峰四隅,像五位彬彬有禮的老人,列座侃侃而談,故稱“五老峰”。這裡層巒疊嶂,懸崖峭壁,險峰怪石,星羅棋布。松濤、雲海、流泉、飛瀑蔚為奇觀。五老峰隔黃河同西嶽華山對峙,史譽“東華山”、“南五台”。

五老峰,山勢壯觀秀麗。有大小峰巒36座,陡峭險峻。 除五老峰外,還有五指峰、筆架峰等,山奇石怪,峰峰皆有。

據山上現存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重修觀音閣碑記》載:“條山秀,甲三晉。五老峰嶙峋萃葎秀麗更甲條山”。《水經注》有五老峰“奇峰霞舉,孤標峰出,罩絡群泉之表,翠柏蔭峰,清泉灌頂”的描繪。它既有奇峰異石、巔嶺峭壁的險峻之壯,又有松濤、雲海、流泉、飛瀑的飄逸之美。據前人記載,五老峰有九泉十二洞,泉水清醇甘甜,岩洞深邃幽靜。有一碗泉、明眼泉、瑪淄泉、芙蓉泉、仙人洞、雷公洞、水源洞等。山奇水秀,無處不綠,無處不松。各種奇花異木,紅綠相間,呈現出千姿百態的自然風光,構成一幅神奇的畫卷。

文物

五老峰風景區五老峰風景區

五老峰的文物古蹟頗多。從現存的石碑來考察,建築最早見於北周,即在西寨子所建的佛教寺院圓通寺和觀音閣。從古建遺址上看,唐代的細繩紋磚,宋代的花紋方磚隨處可見。玉柱峰頂有7大建築:南天門黑虎靈宮殿白衣秀士殿救苦菩薩殿祖師廟千子堂等。另有明代數百個木雕人像,20餘通明清時代修廟的碑刻,記載了朝山廟會的盛況。西錦屏峰下雷公洞里現存有南北朝時代石雕人像5 尊,東錦屏峰藥師洞有明代彩色泥塑人像3尊。整個峰頂有庵觀、寺院、廟宮64處,碑褐數十通,都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和考古價值。

五老峰有許多美好的民間神話故事,傳說宋代楊業曾在小寨子屯兵練武,兵圍普救寺的孫飛虎亦曾在此安營紮寨。文人、仙釋、隱士張果老、呂洞賓、費冠卿、羅通微、王子山等在五老峰都有傳奇的鐵聞趣事。

五老峰是山西省重點旅遊勝地,每年農曆七月初一至十五為其廟會時間,屆時來往客商絡繹不絕,朝山進香。遊人川流不息,熱鬧非凡。山口的石佛寺龍王廟大明觀等處都有對台戲。各地梨園會館、鄉團社戲都來此輪流演出。獨具地方特色的民間文娛活動也在進香的路上表演。尤其是迎神賽會,俗稱“擺駕”,人們抬上色彩華麗的神樓,手執儀仗、彩旗,鳴放鞭炮,敲鑼打鼓,進行朝拜,登山圍觀者數以千計。沿路供遊人吃飯、喝茶、休息的接待處有數十處。

歷史

五老峰風景區五老峰風景區

據史籍記載,早在晉代張僧鑒《潯陽記》中就有“五老峰橫隱蒼空,其形勢如河中府虞鄉縣五老山”的記載。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中有“奇峰霞舉,孤標峰出,罩絡群泉之表,翠柏蔭峰,清泉灌項”的描寫。歷代文人墨客都有文章詩賦予以讚美和記述,如碑文記述“條山秀甲三晉,五老峰嶙峋萃律秀麗更甲條山”,譽為三晉之第一勝跡了。據考察,在山上的古建築遺址中,有南北朝的石雕佛像,有唐代的細繩紋磚,宋代的方形花磚,明代的彩塑人像,以及大量的碑竭石刻,說明古代五峰山早為遊客的留連忘返之所,更是佛道之士修煉、禪坐、棲居之地。道教排列為“第五十二福地”。

從眾多的碑石上看,五老峰曾有千年的繁榮紀事,又有許多民間傳說軼聞,宋代楊業在此屯兵練武,兵圍普救寺孫飛虎在此安營紮寨,道教八仙中的張果老呂洞賓等人物都有許多傳奇的趣聞,更增添了五峰山的神秘色彩。每年的七月初一到十五是朝峰廟會,南北商賈官吏雲集人數多達數萬。現存明萬曆年木刻《條山玉柱晴峰圖》、民國初年印製的《新繪山西虞鄉縣西南五老峰勝景全圖》都生動地描繪了當時的繁榮景象。直到日軍人侵前,從山下的虞鄉西關到山上的玉柱峰頂,沿途開設的茶館、飯律就達四十多處。山口的寺廟、梨園社戲輪番獻藝,餘音繚繞,民間娛樂活動及迎神賽會盡情抒懷,熱鬧非常。之後,出於多種原因,五老峰便逐漸衰落而鮮為人知了。

改革開放給五老峰恢復了生機,分別列為縣、地、省的重點旅遊開發項目,1994年又被批准為國家級的風景名勝區,美麗險峻的五老峰熱忱歡迎各方賓朋的到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