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書[占星師]

洛書[占星師]

洛書古稱龜書,傳說有神龜出於洛水,其甲殼上有此圖象,結構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以五居中,五方白圈皆陽數,四隅黑點為陰數。洛書試圖用數學幻方概括世界本質,表達了一種數學神秘主義觀點,類似於西方的“畢達哥拉斯學派”的主張。洛書包羅萬象,奧妙無窮,其小無內,其大無外,用之言天則天在其中,用之言地則地在其內,用之言人而人不在其外。它是中華文化的基石,是中華民族文明的淵源,是人類最為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之一。

基本信息

洒家魯達地數洛書

洛書洛書

“洛書”詞義

“洛書”一詞,需要分開來解析。先談“書”。華夏文字,在漢朝時稱為“漢字”,在漢以前稱為“書”或“書契”。《說文解字》說,漢字單體曰“文”,合體曰“字”。因此,“洛書”的“書”,應該指“文”,因為先有“文”後有“字”。而“文”指“紋樣”。因此,“洛書”就是“洛文”。再談“洛”。“洛”字從水從各。“各”意為“十字交叉”(例如“網路”的“絡”,字從絲從各,為“絲線十字交叉”之意;又如“道路”的“路”,字從足從各,為“街道十字交叉”之意),因此“洛”本義為“十字交叉的河流”。這樣,“洛書”的詞義應該是:“從洛水中浮現的十字交叉紋樣”。我們回過頭來看傳世文獻的“洛書”圖樣:一,中心的“五”是典型的“十字紋樣”;二,處在中心“十字紋樣”上下和左右兩端的數字之和都是10;三,兩條對角線組成了一個轉角45度的“十字紋樣”,每條線兩端的數字之和也是10。即“洛書”裡面包含了三套十字紋樣:中心十字紋樣(代表“天心”,對應“地心”,即對應“崑崙山”)、天十字紋樣(代表“天”)、地十字紋樣(代表“地”)。這就是說,“洛書”的紋樣確實是“十字交叉”形的。故“洛書”的詞義就是:“從一條十字交叉形狀的河流中出現的十字交叉紋樣”。

當然,檢視今天河南省地圖上的洛水圖,不能看到明顯的“十字交叉河道”,但不能因此而排除遠古時代的洛水曾經有過這個樣子的可能性,畢竟,伏羲、黃帝時代到今天,四、五千年了,洛水某些支流有淤塞的可能。

通過對“洛書”詞義的探討,我們可能還弄懂了甲骨文的數字10變為今天楷書數字10的道理:在“洛書”的影響下,甲骨文的數字“|”變成了楷書的數字“十”,因為後者的形狀與“洛書”完全契合。

學者們還注意到,“五行”的排序法有兩種,第一種是“十字排序法”,即“水火木金土”;第二種是“循環排序法”,即“木火土金水”。看來,《洪範》記載的“十字排序法”與“洛書”有關。

洛書概述

洛書古稱龜書,傳說有神龜出於洛水,其甲殼上有此圖象,結構是載九履一,左三右四,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以五居中,五方白圈皆陽數,四隅黑點為陰數(見圖)。

(圖)洛書洛書

前人指出,洛書數字本太一下九宮而來,以四十五數演星斗之象。九宮八風圖配合八風,八卦,中央一宮,即洛書的中宮,乃周圍八宮的核心。古人觀測天象,認為北極星(太乙)之位恆居北方,可以作為中心以定位的標準。九宮是據北鬥鬥柄所指,從天體中找出九個方位上最明亮的星為標誌,便於配合斗柄以辨方定位,發現九星的方位及數目,即洛書的方位和數目。

北極居中何以能下九宮。前人指出,體為北極,用在北斗,以斗為帝車,言北斗為北極帝星所乘之車,因北斗繞北極而鏇轉,就是北極帝星乘車臨御八方之象,若根據斗柄鏇指的八宮方位,便能推知四時八節的氣象變化,也就是九代表了不同的時序。

洛書九宮數,以一,三,七,九為奇數,亦稱陽數,二,四,六八為偶數,亦稱陰數。陽數為主,位居四正,代表天氣;陰數為輔,位居四隅,代表地氣;五居中,屬土氣,為五行生數之祖,位居中宮,寄旺四隅。由此可得出三點:一。洛書九宮是觀測太一之車,即北鬥鬥柄從中央臨御四正四隅而形成的。二。提出了洛書九宮與八卦的陰陽變化存在的密切關係。三。闡明了"太一游宮"引起的四時八節及二十四節氣的節令轉移和氣象變化。

河南洛寧縣西約20公里,就是貫穿河南、陝西兩省,全長442.5公里的洛河上下游分界處,也是洛寧縣歷史上的縣城所在地,即今天的長水鄉西長水村,此處以“洛出書處”而聞名天下。
對“洛出書”最早記載的是《易經·繫辭上》。退休多年一直潛心研究洛書的范石頭老先生講了“洛出書”的傳說:相傳大禹治水成功時,有靈龜自洛水出,背上排列成“戴九履一,左七右三,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居中央”的圖形,這就是洛書。大禹得之而反覆琢磨,最後依次劃天下為九州,又依次制定出治理天下的九章大法,即《尚書》記載的“洪範九疇”。


洛書的魅力吸引了許多中外學者對洛書進行長期的研究,認為其是中國先民心靈思維的最高成就,可以說落書包羅萬象 ,奧妙無窮,其小無內,其大無外,用之言天則天在其中,用之言地則地在其內,用之言人而人不在其外。它奠定了中華文化的初基,是中華民族原始文明的淵源,是人類最為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之一。

由來

洛書來源十天數

前人指出,洛書數字本太一下九宮而來,以四十五數演星斗之象。九宮八風圖配合八風,八卦,中央一宮,即洛書的中宮,乃周圍八宮的核心。古人觀測天象,認為北極星(太乙)之位恆居北方,可以作為中心以定位的標準。九宮是據北鬥鬥柄所指,從天體中找出九個方位上最明亮的星為標誌,便於配合斗柄以辨方定位,發現九星的方位及數目,即洛書的方位和數目。

北極居中何以能下九宮。前人指出,體為北極,用在北斗,以斗為帝車,言北斗為北極帝星所乘之車,因北斗繞北極而鏇轉,就是北極帝星乘車臨御八方之象,若根據斗柄鏇指的八宮方位,便能推知四時八節的氣象變化,也就是九代表了不同的時序。

洛書是以北極為定位星,斗柄所指的九個方位上最明亮的星為標誌,其數目方位都與洛書完全一致。這也就是一般術數中常說的“九宮”(奇門遁甲術既採用此九宮作為基石)。其中奇數一、三、七、九為陽,二、四、六、八為陰數,五居中宮。這就是一個標準的洛書。

洛書九宮數,以一,三,七,九為奇數,亦稱陽數,二,四,六八為偶數,亦稱陰數。陽數為主,位居四正,代表天氣;陰數為輔,位居四隅,代表地氣;五居中,屬土氣,為五行生數之祖,位居中宮,寄旺四隅。由此可得出三點:一。洛書九宮是觀測太一之車,即北鬥鬥柄從中央臨御四正四隅而形成的。二。提出了洛書九宮與八卦的陰陽變化存在的密切關係。三。闡明了"太一游宮"引起的四時八節及二十四節氣的節令轉移和氣象變化。 

洛書與幻方

在一個由若干個排列整齊的數組成的正方形中,圖中任意一橫行、一縱行及對角線的幾個數之和都相等,具有這種性質的圖表,稱為“幻方”。我國的縱橫圖通過東南亞國家,印度、阿拉伯傳到西方,由於縱橫圖具有十分奇幻的特性,西方把縱橫圖叫作MagicSquare,翻譯成中文就是“幻方”或“魔方”。幻方是科學的結晶與吉祥的象徵,發源於中國古代的洛書——九宮圖。幻方分為平面幻方、立體幻方以及高次幻方等,而洛書就是一個最簡單的三階平面幻方。洛書被世界公認為組合數學的鼻祖,它是中華民族對人類的偉大貢獻之一。
197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自然辯證法叢書《自然科學大事年表》,對於幻方作了特別的述說:“公元前一世紀,《大戴禮》記載,中國古代有象徵吉祥的河圖洛書縱橫圖,即為九宮算,被認為是現代‘組合數學’最古老的發現。”還附了全書唯一的插圖。
中國東漢末年鄭玄(129~200)注《易緯·乾鑿度》:“太乙取其數以行九宮,四正四維皆合於十五”而得九宮數,即三階幻方。西魏北周盧注《禮記·明堂篇》“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有法龜文之說,後周甄鸞注《數術記遺》云:“九宮者,二、四為肩,六、八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亦與龜文之說暗合。古人在龜甲或骨上用火灼出窩槽,爆見吉祥之兆,有時這種窩槽的排列有了某種特殊的意義,令人驚異,於是成為世代相傳的神話。
4巽宮 9離宮 2坤宮
3震宮 5中宮 7兌宮
8艮宮 1坎宮 6乾宮
九宮口訣:一數坎兮二數坤,三震四巽數中分;五為中宮六乾是,七兌八艮九離門。
在《射鵰英雄傳》中郭黃二人被裘千仞追到黑龍潭,躲進瑛姑的小屋。瑛姑出了一道題:數字1~9填到三行三列的表格中,要求每行、每列、及兩條對角線上的和都相等。這道題難倒了瑛姑十幾年,卻被黃蓉一下子就答出來了。因為幻方的智力性和趣味性,很遊戲和玩具都與幻方有關,如捉放曹、我們平時玩的六面體,也成為學習編程時的常見問題。
目前利用計算機編程式,可求解出任意階幻方(但數字位數受電腦限制,實際上只能是有限範圍內的任意階)。如利用Matlab進行計算n階幻方,其命令為:A=magic(n)。對於某些平方幻方,高次幻方,利用計算機輔助計算,也可快速求得。一次幻方,一次幻立方,一次多維幻方,甚至可用簡單公式全部求得。某些類型的平方幻方,甚至高次高維幻方,也可用公式求得。
任意階數幻方的各行、各列、各條對角線上所有數的和的公式為:
S=n(n^2+1)/2
其中n為幻方的階數,所求的數為S。

數字規律

那么河圖洛書中真的隱含著宇宙之理嗎?其內容又是什麼呢?我在這裡只能先談洛書,即九宮圖。把九宮圖中的數字排列來進行詳解一番,或可看出一定道理來。首先在九宮圖中數字之和等於十五,這一點恐怕所有的人都知道,就是橫堅斜相加都等於十五。

九宮圖九宮圖

4+9+2=15
3+5+7=15
8+1+6=15
4+3+8=15
9+5+1=15
2+7+6=15
4+5+6=15
2+5+8=15
除此之外,還有什麼數字玄機呢?
a+b+c=d+e+f
a^2+b^2+c^2=d^2+e^2+f^2
我們以左列的438與右列的276為例加以說明。當我們把數遞變為兩位數相加時,左右兩列數字之和依然相等。即43+38+84=27+76+62。從下向上遞變依然成立。即83+34+48=67+72+26。

遞變為三位數依然相等,即438+384+843=276+762+627。

從下向上遞數依然成立,即834+348+483=672+726+267。

再這樣遞變下去為四位數、五位數、六位數,一百位數、一千位數依然成立。神奇之處還不在這裡,更為神奇的是不管是一位,還是兩位數三位數的平方相加和依然可以左右相等。比如兩位數即43^2+38^2+84^2=27^2+76^2+62^2。

三位數四位數平方和依然可以成立。也就是說一百位也好一千位也好都可以成立。這個數字的神奇排列真是讓我莫名驚詫。

再有就是把九宮圖用行列式的方法計算,可以得到一個周天數360。在這些數字面前,我不敢想像,這樣一個數字排竟然有著不可思議的魔力。

det[4 ,9, 2;3,5,7;8,1,6]=360

就是這樣的一個九宮數的排列解開了美國數學家提出的數學怪題,嚴格等平方和的問題,當時可是無人能解的數學怪題,就連計算機都無能為力。結果被研究洛書的彭紹定數學教授攻克。

簡明製作無窮盡洛書

單號數

單號數以洛書5為例.
1.準備一張數字“5”雙倍平方的圖表(10*10)。
2.25個數字中的單號,以空三個格,隔一行的方式按順序寫入圖表。
3.另外的雙號(紅色字型),按相反順序,也以空三個格,隔一行的方式寫入圖表。
4.用直線連線圖表每條邊的中間點。
5.想像圖表如一張紙,邊角在連線線處摺疊。在邊角的數字也一同寫入由新的四條線連成的中央圖表(綠色字型)。
6.中央圖表鏇轉90度,完成了----洛書。有空的網友試試每條縱、橫、對角線上數字相加相等。

雙號數

方法說明A.把100個數,按小二平方分成25份,順序標上數字。
方法說明B.25份的小二平方,縱線--左右相差1.橫線--上下相差2。以1的小二平方為例:
方法說明C.按照洛書5的圖式,重新排列,大致計算各縱、橫的和,相差不大、並且與正確的縱橫和(505)正負平分對立。可以按各個小二平方左右、上下進行微調。
製圖步驟:
1。準備好一張10*10的圖表。
2.準備好洛書5圖表(10除以2)。
3.4乘以洛書5內的數再減3,製成新的圖表。
4.新圖表的數擴充原本代表的數字。擴充數字同時小二平方左右、上下進行微調。(微調可按新圖表的數單號正順序代入,雙號反順序代入,只是製成的圖表各總和相差較大,棄用。)以圖表的方格來劃分,代入數字時正反順序都相互隔開。
5.新的大圖表對角線總和相等,橫線總和各相差(505)±2,縱線總和各相差(505)±1。青色代表方格內的數以反順序代入。
因小二平方左右相差1、上下相差2。
在橫、縱線上,正或反順序占優勢的一方,都可以自行進行微調。合成此線的總和。
位於對角線上小二平方,無事不要動。(特別是中心正方格)
能進行微調的小二平方有很多,製成的圖表也各自小小不相同。
6.微調時的一種方法----十字傷(只供參考)。
後記1:遇到能整除4的雙雙數(如8.12.16.....),代入數字的正反順序相互隔開時稍有不同。合成的洛書不用微調,已經完成了。雖是很醜,但很溫柔。見下圖洛書“12”例。
後記2:在之後的其它數的洛書中,為了追求“十字傷”方式,迫不得已微調位於對角線上小二平方,但必須要有兩個對應小二平方。微調時講求以中心正方格為準星對應的方位,對應的位置(淡紅色字型),後檢驗能否相加得“小的和數”。洛書“14”為例:

雙雙數

雙雙數以洛書8為例。
雙雙數就是能整除4的數。如8.12.16......
總和:縱、橫、對角線的總和,辛辛苦苦就為這結果。
小的和數是:“最大的數”加上“最小的數”的和。“最大的數除2”後相乘“小的和數”就是總和。
中的和數:小的和數的2倍
方法說明:打個比喻,全部數字一線排開似摺紙般,從中間折合。結果是最小的數勾搭上了最大的數,倒第二的數引誘了大副之數......橫線上每兩數字相加都是“小的和數”,橫線萬事大吉。
製圖步驟:
1.準備一張8*8的圖表。
2.按小二平方的格式代入數字,最小數合最大的數,下一格是倒最大的數合倒最小數。依次類推。
2a.先代入單號數,以上下格跳躍方式進行。
2b。同樣方法代入雙號數,但必須是:和為65"小的和數"。
3.兩格小二平方,兩組數能夠相加為“中的和數”。則以這兩格小二平方充當對角線。
4.擺平了橫線,對角線,只遺留下了縱線。
小二平方內豎的兩數和分別有64與66,與“小的和數”±1。相加則是“中的和數”。按照“一半的豎數和為正1,一半的豎數和為負1”的原則填充餘下的數。縱線萬事如意。

洛書九宮數

洛書:據說古時有一個三歲小童喜觀人對弈,日日不息,有一日看著看著脫口而出“這不就是河圖洛書嗎?”弈者邀其共弈,小童答道需三日之後方可。說完回到家中,懸掛河圖洛書於壁,閉門靜思。三日後,與人對弈無往不勝。洛書古稱龜書,傳說有神龜出於洛水,其甲殼上有此圖象,結構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以五居中,五方白圈皆陽數,四隅黑點為陰數(見圖)。
前人指出,洛書數字本太一下九宮而來,以四十五數演星斗之象。九宮八風圖配合八風,八卦,中央一宮,即洛書的中宮,乃周圍八宮的核心。古人觀測天象,認為北極星(太乙)之位恆居北方,可以作為中心以定位的標準。九宮是據北鬥鬥柄所指,從天體中找出九個方位上最明亮的星為標誌,便於配合斗柄以辨方定位,發現九星的方位及數目,即洛書的方位和數目。
北極居中何以能下九宮。前人指出,體為北極,用在北斗,以斗為帝車,言北斗為北極帝星所乘之車,因北斗繞北極而鏇轉,就是北極帝星乘車臨御八方之象,若根據斗柄鏇指的八宮方位,便能推知四時八節的氣象變化,也就是九代表了不同的時序。
洛書九宮數,以一、三、七、九為奇數,亦稱陽數,二、四、六、八為偶數,亦稱陰數。陽數為主,位居四正,代表天氣;陰數為輔,位居四隅,代表地氣;五居中,屬土氣,為五行生數之祖,位居中宮,寄旺四隅。由此可得出三點:一。洛書九宮是觀測太一之車,即北鬥鬥柄從中央臨御四正四隅而形成的。二。提出了洛書九宮與八卦的陰陽變化存在的密切關係。三。闡明了“太一游宮”引起的四時八節及二十四節氣的節令轉移和氣象變化。

古洛書圖

洛書是術數中乘法的起源

492
357
816
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居中宮。
洛書與九宮有著密不可分別的關係
古洛書
4巽宮9離宮2坤宮
3震宮5中宮7兌宮
8艮宮1坎宮6乾宮
口訣:一數坎兮二數坤,三震四巽數中分;五為中宮六乾是,七兌八艮九離門。

周易圖說

洛書者,陰陽錯綜,五行逆運,有為變化之道也。
其圖大禹治水時,有神龜出洛河,其背有文,九文近頭,一文近尾,三文近左肋,七文近右肋,四文近左肩,二文近右肩,六文近右足,八文近左足,五文在背中,其位九,象九宮,中五又象太極,中一文又象一氣;其形方,方象地。
洛書,蓋取逆克之理。逆克者,以陰克陽,右行也。故中土克北方水,北方水克西方火,西方火克南方金,南方金克東方木,東方木克中央土。陰前陽後,陰靜陽動,靜以制動,以克為主,收斂成就之功也。收斂成就,乃金火之功,火以煉之,金以刑之,故金居火位,火居金位,金火同宮,而萬物無不藉賴陶熔成就矣。
金火陰陽俱錯,水木陽不動而陰錯者,金火克而水木生氣收斂也。克之,正所以全生;逆之,正所以成順;故外錯克而中綜生。錯者,錯亂也。陰陽錯亂於外而相剋也。綜者,總整也。陰陽總整於中而相生也。錯中有綜,借陰復陽,後天中返先天之道,不在是乎?
人自有生以後,陽極陰生,五行錯亂,陰陽不交,彼此戕害,真者埋沒,假者張狂,七情六慾,般般倶有,五蘊八識,件件皆全,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以苦為樂,以假作真,本來面目全失.
如書,陰水克陽火,陰火克陽金,陰金克陽木,陰木克陽土,陰土克陽水之象。書有五無十者,陰土錯,外去克水也。
天有好生之德,借神龜泄露返還之道。使人人歸家認祖,在性命根本上著腳耳。根本在於何處?即中五之中一文,所謂元牝之門者是也。這個門,生之在此,死之在此,順之在此,逆之在此,五行錯亂分散亦在此,五行總整攢簇亦在此。蓋此處有天地之根,有仁義禮智之信也。因其有仁義禮智之信,錯之能以綜,散之能以合。失此信,則五元皆傷、五物皆發,仁義禮智之性,變而為喜怒哀樂之性;守此信,則五元皆生、五物皆化,喜怒哀樂之性,變而為仁義禮智之性。
書中五者,仁義禮智,皆本於信也。外四十者,以信而運仁義禮智也。信於仁,則能仁;信於義,則能義;信於禮,則能禮;信於智,則能智。一信而仁義禮智,無不隨心變化矣。
左圖為洛書變化之道,即後天中返先天之道,即書錯中有綜。三五合一之象,五行有陰有陽,只有二五,並無三五。所謂三五者,就中五三家之數論之也。中五共五文,北第一文為水,西第二文為火,東第三文為木,南第四文為金,中第五文為土。木生火為一家,積數二三為一五;金生水為一家,積數一四為一五;土居中央為一家,積數自為一五。三家相見,是謂三五合一。三五合一,總是一陰一陽,二五之精,妙合而一之,二五合一,總是陰中返陽,一五攢簇而一之,一五攢簇,渾渾淪淪,循環無端,無聲無臭,何有一五,何有二五,更何有三五乎?
左圖為洛書後天中返先天之道,即於陰五行中返還陽五行,復歸於一氣耳。返之之道,莫先返乎信。老子云:"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此信即先天來復之信。此信一復,戊土發現,內有主宰,萬緣皆空,諸慮俱息,則不哀而生智,信中生智,是戊土克癸水,而水返陽矣。水返陽而智本於信,智不妄用,無貪無求,心平氣和,而樂真而有禮,智中出禮,是壬水克丁火,而火返陽矣。火返陽而禮本於智,和而不同,非禮不履,燥氣悉化,則不怒而成義。禮中出義,是丙火克辛金,而金返陽矣。金返陽而義本於禮,義不過偏,通權達變,循規蹈矩,則喜善而藏仁。義中生仁,是庚金克乙木,而木返陽矣。木返陽而仁本於義,仁不過懦,至善無惡,誠一不二,則無欲而有信,仁中行信,是甲木克己土,而土返陽矣。土返陽而信本於仁,信而得正,止於其所,而不動不搖,真土現象,假土自靜,戊己相合,喜、怒、哀、樂皆歸無欲,仁、義、禮、智皆歸一信。
五氣朝元,後天五物,皆聽命於五元,四象和合,五行一氣,三五合一,結成聖胎,渾然天理,人慾不生,還原返本,歸根復命,依然是生初本來面目。
如書,陽五行居於正位,陰五行居於偏位,錯中有綜之象也。錯中有綜,陰中返陽,金丹有象。在儒,則謂明善復初;在釋,則謂摩河般若波羅密。摩河者,華言大也。般若者,華言智慧也。波羅密者,華言登彼岸也。
以大智慧登彼岸,亦明善復初,還原返本之義。三教聖人,皆不外此逆運妙理。
金丹有為之道,全以逆運,故曰七返九還金液大還丹。七為陽火之數,火居金位,火運金而入庫返真;九為陽金之數,金居火位,金遇火而生明還元。火返真而後天之氣悉化,金還元而先天之氣逆回,生生不息。仁義禮智,根於一信;金木水火,歸於中土。五行攢簇,洛書已返成河圖矣。
有為事畢,無為事彰,再加向上工夫,修河圖妙理,了先天無為自然之功,可以神化不測矣。
修道者能於洛書錯綜變化處,鑽破個孔竅,於中心一文處立定腳根,逆而修之,何患五行不能攢簇,陰陽不能和合,金丹不能凝結,性命不能俱了乎?
河圖與洛書合一.
河圖形圓,陰陽合一,五行一氣,無為順生自然之道。
洛書形方,陰陽錯綜,五行克制,有為逆運變化之道。
圓以象天,一氣流行,渾然天理,無修無證,從太極中安身,所以了性。
方以象地,兩儀變化,天人合發,有增有減,在陰陽中造作,所以了命。
無為者,純陽未破,上德之人修之;有為者,後天已交,中下之人修之。特以上德之人,五行合一,先天祖氣未傷,性命一家,無待返還之功,只用天然真火以溫養之,不為後天所傷,神全氣足,誠則能明,由中達外,露出法身,永久不壞,歷劫長存,道家謂之身外有身,釋家謂之跳出輪迴,儒家謂之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
至於中下之人,或為氣質所拘,或為積習所累,先天破而後天用事,性命分為兩處,若無有為之道,則已失者而難返,已去者而難還。雖有志士,不能成功,故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圖之以留世,使人深玩其義,各了性命也。
坤卦傳曰: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者,謹固牢藏也。直者,至中至正、不偏不倚也。以敬直內,率性之謂道也,即河圖無為自然之道。義者,變化裁製也。方者,不動不搖、循規蹈矩也。以義方外,修道之謂教也。即洛書有為變化之道。
無為以修內,有為以修外,修內者性也,修外者命也。上德者,修性而命即立,自誠而明也;下德者,須先修命而後修性,自明而誠也。自誠明謂之性,為上德者而說;自明誠謂之教,為下德者而言。今立內圓外方之圖,以明上德者修內以制外,先圓而後方;下德者修外而安內,先方而後圓。雖是如此說,下德者以必以內圓為本,但不過著重處在外方耳。但方圓二字,大有妙用,圓非空寂無為,其中有防危慮險之功。方非斷絕人事,其中有依世法而修道法之功。
知的河圖五行一氣,中黃一點,則圓之所以為圓,不落於寂滅著空之學矣。悟得洛書五行錯綜,克中有生,縱橫逆順,到頭總歸中黃,則方之所以為方,不落於勉強執相之學矣。方之圓之,總在中黃一點,方亦從此而方,圓亦從此而圓,識不得中黃,方亦不是,圓亦不是。噫!月到天心處,風來水面時,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河圖圖解

第一副河圖寫成數字是
7
2
8351049
1
6
中間是55的外圍是10這圖共有十個數12345678910
這圖是兩個圈第一圈是12345第二圈是678910第一圈和第二圈在相同的位置方向他們都相差5比如中間的5和10下面的1和6
第二幅河圖
492
357
816
這些數字都減去5得
-14-3
-20-2
3-41
中間是零他兩邊的數相加都得0這是正負陰陽的世界有3必有-3

文獻記載

目前,學術界公認中國古籍第一次記載河圖、洛書的是西周初期王宮史官記載的《尚書·顧命》篇。該文記載說: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執政十九年後病逝,西周史官在周成王之子周康王於洛邑文王太廟大室中舉行的繼位典禮上看到:“越玉、五重、陳寶、赤刀、大訓、弘璧、琬琰在西序;大玉、夷玉、天球、河圖、洛書在東序”(《尚書大傳文》)。《今古文尚書全譯》對這段文字注釋道:“越玉、陳寶、弘璧、琬琰、大玉、夷玉和天球,均為不同產地的寶玉;序,牆也;赤刀,為周武王伐紂時用的刀,赤色,周正色也;大訓,為記載先王訓戒的典籍;河圖、洛書,為古代地圖、書籍。”(見張贊恭《河圖洛書不能隨意否定》)。關於洛書的來源,《周易·繫辭上》載:“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那么“洛書”究竟是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由那位聖人,怎樣得到的呢?大體有如下三種說法。

其一,伏羲說。《辭海》在解釋“河圖洛書”一詞時說:“……傳說伏羲氏時有龍馬從黃河出現,背負‘河圖’;有神龜從洛水出現,背負‘洛書’。伏羲根據這種‘圖’、‘書’畫成八卦,就是後來《周易》的來源。”(見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年版《辭海》縮印本)。

其二,黃帝、倉頡說。《史記音義》云:“黃帝東巡河過洛,修壇沉璧,受龍圖於河,龜書於洛。”《水經注·洛水條》引《地記》說:“洛水東入於中提山間,東流匯於伊是也。昔黃帝之時,天大霧三日,帝游洛水之上,見大魚,煞五牲以醮之;天乃甚雨,七日七夜,魚流始得圖書。”南朝梁文學家沈約《宋書》說:“黃帝坐於玄滬、洛水之上,有鳳凰銜圖置帝前。”羅苹注《河圖玉版》云:“倉頡為帝南巡,登陽虛之山,臨於玄滬洛 之水,靈龜負書,丹甲青文以授之。”

其三,大禹說。《辭海》在解釋“河圖洛書”一詞時又說:“一說禹治洪水時,上帝賜給他以《洪範九疇》(《尚書·洪範》)。劉歆認為《洪範》即洛書。”《後漢書·五行志》載:“禹治洪水,得賜‘洛書’,法而陳之,《洪範》是也。”又《漢孔安國傳》載:“天與禹洛出書。神龜負文而出,列於背,有數至於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類常道。”

洛寧縣和洛書的關係

河南洛寧縣西約20公里,就是貫穿河南、陝西兩省,全長442.5公里的洛河上下游分界處,也是洛寧縣歷史上的縣城所在地,即今天的長水鄉西長水村,此處以“洛出書處”而聞名天下。

評價

石頭先生介紹說,古人對洛書推崇備至,認為它能含蓋人間萬事萬物,尤其是縱、橫、斜每條直線上的3個數之和均等於15,使其成為我國古代都城制度的規劃模式。如洛陽東周王城南北七里,東西八里,漢魏洛陽城南北9里,東西6里,兩這的長寬之和皆為15里;西漢長安城和隋唐城都是經緯各長15里的方行結構;北魏洛陽城、隋唐長安城的南北長皆為15里。

價值

河圖一
與河圖相比較而言,洛書標誌著中國原始文化的更高成就。洛書只用了9個自然數(而河圖則用了10個),排列成一個正方形,形成華夏歷史上影響深遠的九宮圖,且奇妙結構和無窮變化令中外數學家為之嘆服!洛書開了幻方世界的先河,成為組合數學的鼻祖。數學家華羅庚對洛書非常推崇,稱“洛書可能作為我們和另一星球交流的媒介,”因為另一星球的生命只要對著數數就行了,不必依靠任何語言。

相關考古

河圖二河圖
儘管有人對洛書出處有不同看法,或認為在陝西省境內的洛河岸邊,或認為在河南鞏義市境內的洛河交匯處,但在洛寧縣宣傳部副部長曲少波看來,洛書出處在洛寧是不爭的事實。他說,遙遙洛河道上,唯洛寧縣西長水村有專記洛書之源的兩通古碑以及其他相關的“物證”,儘管歷史礦久,傳說紛紜,洛書真貌,眾口不一,但都無礙於“洛河出洛書,洛書出洛寧”的史實。
西長水村現存的兩通古碑中,東邊一碑為沙質岩石,上圓下方,額刻圭首,由於年代久遠,只剩一蒼勁有力的魏體“洛”字,據專家學者考證,當為漢魏遺碑。西邊一碑石灰岩質,為清雍正二年(1724年)臘月永寧縣令沈育所立。碑上4個大字“洛出書處”為河南尹張漢所書。兩通古碑是“洛出書處在洛寧”的有力證據。
大禹在洛寧縣的活動蹤跡也是一個無言的證據。1969年自河南大學歷史系的洛寧人李德龍一直熱心於對洛書的研究工作。他介紹說,大禹治洪水“到洛自熊耳”,主要工程有兩處:一是洛寧縣與盧氏縣交界的沙河口,一是在洛寧縣的龍頭山西4公里處的禹門河。據傳說古時禹門河上有一山如大門擋住了河流,使得洪水泛濫成災,大禹劈開山門,使得河水流入洛河,當地老百姓為感謝大禹,故將該河命名為禹門河,並建有廟宇,至今尚有遺蹟。
我們隨同研究辦的人員於近日登上龍頭山,山上現存的禹王廟修建於1995年,廟前有數通重修禹王廟的古碑,其中一碑立於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其碑文記載清朝以前該廟共重修過3次。
如果單就傳說而論,“靈龜負書”肯定是虛妄之談。但作為一種傳說,必定是幾經演義而成,我們探究的是最初的史實。試想洛水之中出現一隻龜,龜背上的圖案讓先哲們受到啟發,而推演出一個由不同點數組合的圖安,被後人“撲風捉影”地廣泛傳播而成一個神話,不是不可能的。或者先哲集民眾智慧於一身而推演出一個數字組合圖案後,為擴大影響而託言靈龜神授,也不是不可能的,既然有洛書存在,就必定有淵源。只不過經過數千年的歷史演變後,它變成了一個難解之迷,但並不能否認其原本的事實。
今洛寧縣,秦漢以來曾為宜陽、澠池二縣地,隨該二縣屬宏農郡.至南北朝西魏於此置北宜陽縣,北周改為熊耳縣.皆因山水得名.隋義寧二年(618)改熊耳為永寧,此永寧建縣之始,治所在今洛寧東北。明清均屬河南府。經一千二百餘年,至民國3年(1914)始改稱洛寧縣。[1]

種類

劉氏洛書

北宋劉牧稱十數圖即五行生成圖為洛書。本於劉歆以《尚書·洪範·九疇》為洛書的觀點。劉牧認為《洪範》第一疇,即論五行的文字,為洛書神龜所負之文,其它八疇乃大禹所增。《洪範》五行文字包括《周易·繫辭》所言天地自然之數,即五十五數,《洪範》:“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其數即五行生數,且包括五行成數。“夫洛書九疇惟出於五行之數,故陳其已交之生數,然後以土數足之,乃可見其成數也”。以此解釋龍圖易中第二變的圖式和《周易·繫辭》天地之數五十有五,認為天象和地象二圖式相合即為洛書。南宋朱震《漢上易傳·卦圖說》載相合圖(即洛書圖式),並解釋“右洛書,劉牧傳之。一與六合而為水,二七為火,三八為木,四九為金,五十為土,十即五也”。認為洛書體現了天地之數中陽奇和陰偶相配合的法則:“此乃五行生成之數也。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此其生數也。如此,則陽無匹,陰無偶,故地六成水,天七成火,地八成木,天九成金,地十成土。於是陰陽各有匹偶,而物得成矣,故謂之成數也”。劉物洛書說是對“天地之數”鄭玄注和孔穎達疏的發展。


蔡氏洛書

南宋蔡元定稱九數圖為洛書,與劉牧說相反。其與朱熹合著之《易學啟蒙》認為:“古今傳記,自孔安國、劉向父子、班固皆以河圖授犧、洛書錫(通‘賜’)禹。洪範又明言天乃錫禹洪範九疇。而九宮之數,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正龜背之象也”。認為洛書之數以奇數為主,居四正之位;而偶數則居四維之位,受制於奇數。正者為君,偶者為臣,體現了陽主陰輔之理及五行相勝的順序。“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右鏇一周,而土復克水也”。北面一六為水,西面二七為火,南面四九為金,東面三八為木,中央五為土,從北始右鏇為相剋關係。洛書與河圖為用為體、變與常的關係。以天地數、河洛數解釋八卦之象的來源。蔡氏所定九宮圖(九數圖)為洛書,成為後世流行說法。


萬氏洛書

清萬年淳所定外圓內方洛書圖式。其《易拇》說:“洛書外圓而內方。圓者黑白共四十數,圓布其外,一、三、七、九為一方。二、四、六、八為一方,仍然河圖之體,比又圓中藏方,洛書包裹河圖之象,而中五又方中有藏圓之妙”。

“洛書實有運用河圖之妙”。此圖對位相合皆為十,一九合十,三七合十,二八合十,四六合十,總數四十,皆為陰數。而御之以中五,則縱橫上下交錯皆為十五,總數四十五,皆為陽數。表明陽生於陰、陰統於陽、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之理。近人杭辛齋認為萬氏河圖和洛書為體與用、先天與後天的關係。“河圖為體而體中有用,洛書為用而用中有體。此即萬氏圖中,分圓分方,方含圓,而圓又含方之意也”。

文化

河洛文化是我國初民在於自然鬥爭中所探索、總結適用於日常生活、農業生產、天文、時令、醫學、占卜預測學的一種工具。

我國初民為適應於農業生產,將洛書分為九宮。太乙居中,一年運行八宮。八宮的名稱依春夏秋冬一年流轉的時序分別是:冬至、坎宮、葉蟄;立春、艮宮、天留;春分、震宮、倉門;立夏、巽宮、陰洛;夏至、離宮、上天;立秋、坤宮、玄委;秋分、兌宮、倉果;立冬、乾宮、新洛。如配以八卦方位則屬於文王后天八卦。

在我國古文化中無不打上洛書的印記,因為洛書是和諧、平衡的象徵。在我國現存的最早的天文歷算著作《周髀算經》中有這樣一句話:“洛書者,圓之象也”。洛書使用數字構造出的一個“圓之象”。宋人的解釋是:洛書橫、豎、斜的數之和都是十五,九個數的和是四十五,是十五的三倍,符合“圓者一圍三”。還有一個解釋是:洛書不管怎樣擺,不管從那個角度數,其直線上的和都是一個固定數,而這正是圓的直徑的特點。

在我國古代圓表示著包容,表明著和諧,同時表明在包容中和諧的圖形,是初民模擬一個最基本的平衡體系過程中的產物。圖中的九個數各不相同,但橫、豎、斜排列起來之和又是同得十五之數,也就是通過內部黑(陰)白(陽)的調節,使條條線線都能協調起來,達到一種穩定狀態。

在大自然中,千姿百態的萬物,俱在陰陽對立統一作用下構成了一個平衡的整體。如果進一步來說,洛書本身是方形的,又是“圓之象”,正是《周髀算經》中所說的“天圓地方”概念的一個投影。整個人類世界包容在這“天圓地方”之中,而“天圓地方”本身就是一個最大的平衡體系,洛書是這個浩瀚無際的體系的一個最簡單也是最明確的縮影。

洛書說明,一切事物的運動轉化總是打破平衡又回歸平衡,平衡的同時又孕育著不平衡,局部不平衡而整體平衡,平衡的整體在一個更大的體系中又是個不平衡的局部,從而促進整個人類社會的進步發展。

古人由河圖洛書又推衍出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

河圖推演出先天八卦,洛書推演出後天八卦。同時,河洛二圖一鏇轉起來,就又產生了太極圖。河圖為體,洛書為用。河圖、洛書與天文學相結合就能推算出時令,服務於農業生產。河圖、洛書與地理學相結合,就產生了風水學,服務於建築業。河圖、洛書與人體的五臟六腑相結合,就產生了中醫學,服務於人類的健康。河圖、洛書與武術相結合,就產生了太極拳,她既能健身,又能防身;既有健美效果,又能陶冶情操。

洛書文化在太極拳中的套用

太極拳的理論基礎就是建立在洛書的哲理之上。用洛書的哲理指導者太極拳的實踐,用實踐完善著太極拳的理論體系,使太極拳文化成為集“陰陽學說”、“五行學說”、“八卦學說”、“河洛文化”、“中醫、中藥學”、“氣功導引術”和“武術文化”之大成的一門獨立的社會學科。

洛書是由二十個黑圓圈和二十五個白圓圈組成,共四十五個圓圈,其中黑者為陰,白者為陽。《陳氏太極圖說》曰:“洛書四十五數,一三七九奇數居四正,天地水火也。二四六八偶數居四隅,雷風山澤也。五居中,為黃極,太極也。繼橫斜正數之皆得十五,以符八節,內含勾三股四弦五者,八隱寓矩方合成河圖規圓,凡太極拳之周鏇曲折,皆依為法而莫能外”。朱熹在《周易本義•圖說》中,總結該圖的特點為:“洛書蓋起龜象,故其數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

陳鑫在《陳氏太極拳圖說》的《洛書太極說》中記述:“上右圖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挨次連三方者,天地體數順行也。上左圖(圖7—8)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隔次連三角者,甲子用數逆行也。拳家纏絲精法所走之路適於相仿。右仰手與左俯手相向,若抱右手在下,從一向二向三向六行;頭領兩足,從九向八向七向四行,四六同向五扭縹猛力一抖,氣結中宮。左仰手在下,從一向四向七向八行;頭領兩足,從九向六向三向二行,二八同向五扭縹猛力一抖,氣結中宮。左右扭縹落點時,頭手足皆成一二三,或一四七矩折三角形,若兼帶仰俯伸縮法規據,方為完全合一。久練純熟,則起落進退鏇轉自由,而輕重虛實剛柔齊發,乃識太極確有真相,非徒托諸空言矣”。

陳鑫在《陳氏太極拳圖說》的《太極拳外形正圖》中記述:“太極拳仿洛書作行體方正圖。洛書實為方形之祖,猶是智欲圓而行欲方之意,且太極拳實系外方而內圓,上圓而下方,方者其形,圓者其神也。耍拳者不可不知。

打拳雖有時倚斜,然斜之中自寓有方正之意。

此八角方形也,一摸其棱即成太極圓圖矣。方有圓生,圓因方成,此方圓相同之理,要皆本一字所生”。

《楊祿禪太極拳譜》中對洛書的記述:“河圖形圓數偶,洛書形方數奇。太極仿河圖之圓纏洛書之方,為陰付陽。其纏法從指頭纏起,數一至腕,數二至肘,數三至膀,數四過百會收于丹田,數五由丹田發出過百會至膀,數六至肘,數七至腕,數八至指根,數九至指端,數十以十纏九必至其端,而十方有歸宿。足與手同,其所異者只是足過會陰和手之過百會,是河圖之數於十,所以纏之至十而盡,復返於一。仿洛書之節九,被河圖之圓有十所纏為陽納陰。其纏法是指根為一節,至腕為二節,至肘為三節,至膀為四節,過百會為五節,由丹田發出過百會至膀為六節,至肘為七節,至腕為八節,至指為九節。洛書節九不夠河圖十所纏,所以數至於指端而勁仍至梢。足與手同,其所異者只是足過會陰和手之過百會,是洛書之數極於九,所以被纏者其數隻九,亦是周而復始。其中收于丹田為陰,發於手指端為陽,總之,所收所發一切皆以丹田為本。

呼氣為陽,為合,是為內外合,四肢合,發人也,為順,為靜。

呼氣為陰,為開,是為升襠,升胯,心腎開,為逆,為動”。

 綜上所述,太極拳是由河洛文化、陰陽學說、五行學說、八卦學說與武術文化完美結合的產物,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結晶。太極拳愛好者要想學習太極拳,研究太極拳,必須首先先掌握一些河洛文化的基礎知識。用陳鑫先生的話來總結就是對河圖、洛書知識“耍拳者不可不知”。

《洛書》與大禹治水

關於《洛書》的圖案,傳說是有一個烏龜從洛水裡浮出來,背上有這個圖案,我們的老祖宗大禹有了《河圖》、《洛書》以後,啟示了他的靈感,所以把中國的水患平定下來了。在我們中國文化的發展中,大禹的功勞最大,因他治水以後,中國九州才開始可以農業立國,一直傳下來幾千年,治水可以說是大禹一件劃時代的工作。而他做這件工作的智慧,是由《河圖》、《洛書》的啟示而來的。這個《洛書》的圖案,正好是一個烏龜殼的形狀,圖中的點點,古代有一首歌來敘述它說:“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頭上是九,下面是一,左邊是三,右邊是七,這些都是陽數,白點子,占了四方。另外四個角,上面右角是兩點左角是四點,如同在肩膀上,下面右角是六點,左角是八點,像兩隻足,為陰數,是黑點,五則居中,這是《洛書》的數字,《洛書》的數字擺法,是後天的用,《河圖》的數理則是體。

洛書在數學上的套用及公式

三宮格(和15)
8 1 6
3 5 7
4 9 2

五宮格(和65)
17 24 1 8 15
23 5 7 14 16
4 6 13 20 22
10 12 19 21 3
11 18 25 2 9

七宮格(和175)
30 39 48 1 10 19 28
38 47 7 9 18 27 29
46 6 8 17 26 35 37
5 14 16 25 34 36 45
13 15 24 33 42 44 4
21 23 32 41 43 3 12
22 31 40 49 2 11 20

九宮格(和369)
47 58 69 80 1 12 23 34 45
57 68 79 9 11 22 33 44 46
67 78 8 10 21 32 43 54 56
77 7 18 20 31 42 53 55 66
6 17 19 30 41 52 63 65 76
16 27 29 40 51 62 64 75 5
26 28 39 50 61 72 74 4 15
36 38 49 60 71 73 3 14 25
37 48 59 70 81 2 13 24 35
這是八十一宮格的排列圖,你可以從中找出規律。
首先在第一行中間寫下1,然後向下移動到最底下,向右移一格寫下2,然後一下向右上方寫到最邊處, 然後平移到最左邊,向上移動一格再向右上方寫。遇到數字後向下寫一格,繼續向右上寫。 按此規律,可寫出任意奇數的平方宮格。

相關書籍

《河洛精蘊》

《河洛精蘊》
作者:(清)江慎修;校註:孫國中
出版社:學苑出版社
開本:32開
頁數:418頁
ISBN:9787507728613
作者:(清)江永(1681—1762),字慎修,婺源(今屬江西)人。一生未曾居官,以教授生徒為業。其學本朱子,著作甚豐,多達二十餘種,《四庫全書》多著錄之,《清史稿》有傳,其易學著作有《河洛精蘊》九卷。
《河洛精蘊》為江永七十九歲時之作。內篇“河洛之精”三卷,本朱熹《易學啟蒙》四篇內容而推衍,曰:“凡論圖書、卦畫之原,先天、後天之理,蓍策、變占之法,俱載此篇,是為河洛之精。”卷一、二推衍“本圖書”、“原卦畫”,卷三推衍“明蓍策”、“考變占”。外篇“河洛之蘊”六卷,以河洛圖書旁及諸家之術:“算家之勾股乘方、樂家之五音六律、天文家之七曜高下、五行家之納甲納音、音學家之字母清濁、堪輿家之羅經理氣、擇日家之斗首奇門,以至於天有五運六氣,人有經脈動脈,是為醫學之根源,治療之準則,亦自圖書、卦畫而來”。曰:“凡論圖書、卦畫所包函,推廣他事可旁通者,俱載此篇,是為河洛之蘊”。周敦頤《易通》曰:“聖人之精,畫卦以示;聖人之蘊,因卦以發。”江永是書則本此說而命名,自序曰:“所謂精者,自然流出,不假智力安排;所謂蘊者,包蓄無涯,不遺糟粕煨燼,而言足以盡易道之妙矣。更探本而言之,卦之精即圖書之精,卦其右契,而圖書其左券也。卦之蘊皆圖書之蘊,卦其子孫,而圖書其祖宗也。”
江永篤信朱熹黑白點河洛圖書即為《繫辭》所言之“河出圖,洛出書”。認為“聖人之所以則圖書作易者,必有的確不可移易之理”,又認為“古今諸儒”之說有未盡處,曰:“豈無剩義以待後人之補苴乎?”《河洛精蘊》成書於乾隆二十四年(1759)(至乾隆三十九年有蘊真書屋刻本),書中多引成書於康熙五十四年(1715)之《御纂周易折中·啟蒙附論》內容,進一步推衍而“補苴”之。朱熹《易學啟蒙》“本圖書第一”,以《河圖》配“先天八卦”,雲“析四方之合以為乾坤離坎,補四隅之空以為兌震巽艮”;以《洛書》配“先天八卦曰,雲“四方之正以為乾坤離坎,四隅之偏以為兌震巽艮”,至《御纂周易折中·啟蒙附論》則依之出《先天卦配河圖之象圖》和《先天卦配洛書之數圖》。江永《河洛精蘊》開篇即列《聖人則河圖畫卦圖》與《聖人則洛書列卦圖》(見下圖),曰:“昔也圖不能與書通,卦不能與數合,今則有繩貫絲聯操券符契之妙,是為河洛之精義。先儒欲發明之而未有昭晰者,不可不為之補苴而張皇也。”此則不但不買“亞聖”朱子之賬,又大有僭越“御纂”之意,四庫館臣之所以不將此書著錄入《四庫全書》,其原由似在於此。
《聖人則河圖畫卦圖》與《聖人則洛書列卦圖》是江永自謂圖與書通、卦與數合的得意之作。其譏朱熹以河洛圖書配“先天八卦”之法曰:“且八卦當八方,而中間五十竟置諸無用武之地,則亦不見造化之妙矣。”於是立“以縱橫分陰陽”之法則,“析圖之九四三八以當乾兌離震之陽儀,分圖之二七六一以當巽坎艮坤之陰儀。序列既定,然後中判,規而圓之”,從而推得“先天八卦圓圖”,又說聖人則《洛書》列卦曰:“以數觀之,乾父坤母當九一,震長男巽長女當八二,坎中男離中女當七三,艮少男兌少女當六四。”其實,江永所謂之“聖人則河圖畫卦”,乃是一個說“聖人”則《河圖》布列“先天八卦”的過程,並非說“聖人”一奇一偶畫卦。這一布列“先天八卦”的過程,先“以縱橫分陰陽”之法推得兩儀,又行減數之法析為四象,又分兩儀、四象之畫為八卦橫圖,又中判規而圓之得八卦圓圖。可見,這樣的推衍並非“自然流出,不假智力安排”。難道“聖人”竟是如此不知以陰陽爻之組合而成八卦,卻偏偏用盡心思,不以黑白點數之奇偶分陰陽,卻以數之“縱橫”分陰陽,又“析”之、“分”之、“減”之而得“先天八卦”?今之賣卜者,尚知擲三個銅錢即可得八卦,昔之“聖人”何以愚笨致此?“聖人之精,畫卦以示”,乃示人以陰陽消長變易之理,見天地、見男女、見鳥獸即可畫卦,豈非待河出黑白點數之圖又如此費盡心機地畫卦?顯然,江永所謂“河洛”是卦畫之精說,根本不能成立。
“河洛之蘊”旁及諸家之術,自古及今,自西及中,無不一以河洛圖書為諸術之源。如,其“勾股原始”、“論勾股之用至廣”,曰:“究其根源,亦與河圖、洛書、八卦、五行相貫聯,學易者何可不深究乎?”其“理分中末線出河圖中宮說”,謂黃金分割之數出自《河圖》之五與十,曰:“西人秘惜其法,謂此線為神分線,豈知神奇即在目前哉!”此則是典型的“西學中源”說,可謂當今“科學易”之前驅。又其“河圖應五星高下圖”,則本托勒枚“地球中心說”,推《河圖》與五星之“自然位置”。又其“律呂聲音本於河圖洛書說”,曰:“昔之言律呂者多矣,未言其根源在河圖洛書者,惟明宗室朱載堉始言黃鐘律度,取法河圖洛書。”按十二平均律要將數二開十二次方,所得不為整數。謂其“黃鐘是一尺”,而又“以勾股乘除開方之法求之,由倍律而正律,由正律而半律”,則亦非“河圖”之數。所以,謂“平冪積實,皆方圓相函自然之真數”皆“已藏於河圖”,則無疑是說天下之數無不出於“河圖”。區區“河圖”十數竟為一切算數之源,此論亦不能成立。又其“人身督任脈手足經脈應洛書先天八卦圖”,曰:“此二脈即人身之乾坤,亦即九一二數之相表里。督統一身之陽,任統一身之陰。不惟人有之,鳥獸蟲魚皆有之,即果實之類亦有之”,則是無科學依據之臆說。所謂“聖人作易,不必求合於人身,而人身自然相符如此”,又謂醫家之“子午流注經”正應“先天八卦橫圖”,由此又見江永是一“醫源於易”說之倡導者。
《河洛精蘊》一書之可取處,不在於其所謂河洛圖書之“精”與“蘊”方面,而恰是那些與河洛圖書無甚關係的內容。如“筮法疑義說”、“變占說”、“占法考”、“變占余義說”、“十二辟卦說”、“互卦說”、“卦變說”、“卦變考”、“辨來氏錯綜二字之謬”、“卦象說”、“卦象考”、“羅針三盤說”、“遁甲奇門說”等篇,“均抉擇精詳,論列允當”(黃壽祺《易學群書評議》)。其中尤以“卦變說”、“卦變考”為有參考價值。以反對說卦變者,見於朱震《漢上易傳》(又其《漢上易傳卦圖》列有李挺之《變卦反對圖》),而後俞琰《周易集說》廣其說,並自謂“自秦漢唐宋以來,諸儒議論,絕無一語及此”,至來知德則以卦綜之說代反對以說卦變,而江永則辨明來知德“其易卦變為綜,自是來氏之謬”,厘定其二十九例為二十二例。以卦之反對釋《彖傳》之辭者,至江永之考辨可謂為一總結。又其“卦象考”亦用力頗深,足資後人參考。
江永非但篤信朱熹黑白點河洛圖書,又深信“龍圖”本出陳摶,以偽《龍圖序》推衍出《河圖變體圖》與《河圖變體合十一數圖》。雖其說旁徵博引,然無一可取之處。
《河洛精蘊》一書,九卷計一百九十一篇(今見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藏蘊真書屋刻本,其中“五行瑣語”有目無文)。江永以耋耄交際之暮年“凡四閱月”著此長篇之書,足見其孜孜不倦鍥而不捨精神。雖其所謂“河洛之精”與“河洛之蘊”多有比附穿穴鑿空之處,然其有關易學卦變、卦象、蓍法、變占之論,尤有可取之處,不可以比附河洛圖書而一併廢之。明見是書河洛圖書之附會,了解其考辨之有見,辨其精華而取之,別其糟粕而棄之,則為我們列是書為易圖學要著之目的。
目錄
第三版序
點校說明
金氏序
盧氏序
曹氏序
江氏自序
方氏序
內篇:河洛之精
卷一
卷二
卷三
外篇:河洛之蘊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附卷
《河洛精蘊》評議
江慎修先生事略狀壬午
《清代七百名人傳·江永傳》
《清史稿·江永傳》
河洛學發展概況——河洛之爭
《五行瑣語》考
《河圖洛書解析·序》
淺談“河出圖洛出書”的可信性

《河圖洛書解析》

《河圖洛書解析》
作者:孫國中主編
ISBN號:7-80060-723-2
出版社:學苑出版社
頁數:661頁
本書收集宋以來研究《河圖》、《洛書》的權威代表作7種,有宋代朱熹的《易學啟蒙》,清代李光地的《啟蒙附論》,民國杭辛齋的《易學藏書》摘錄等。

《太極圖詳解》

《太極圖詳解》作者:清張伯行輯
出版社:學苑出版社
這本書原名周濂溪集,或周子全集是清代著名宋學研究家張伯行編輯。

八宅風水學相關知識

八宅風水學是中國古代重要的風水理論之一,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也有一定的實用性,在自然科學十分現代化的今天,我們將它作為一種傳統文化加以研究,去除糟粕,吸取精華,並且掌握它、運用它,將會對現代科學風水學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
八宅風水
艮宅
巽宅
幻方
八宅派
八宅真法
餘數
洛書
上爻
六煞
八宅
離宅
中宮宅
風水流派
八卦派
趙玄
九星
三元九運
卦爻
乾宅
坎宅
陽宅
中爻
翻卦派
命卦
八門
方位
天醫
兌宅
坤宅
九宮
《九星龍穴圖》
《黃帝宅經》
巒頭派
宅卦
宮位
分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