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概況
山西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是2001年4月經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制升格而獨立設定的高等職業學院。 其前身是1952年創立的冶金工業部太原鋼校,隨著山西冶金工業的發展壯大而成長。五十多年來,學院以冶金行業為依託,培養了 35000 多名畢業生,許多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技術骨幹和高級管理人才。邯鋼集團董事長劉漢章,上海市冶金局局長李其世,太鋼集團第二煉鋼廠廠長薛俊虎等就是畢業生中的傑出代表。學院座落於龍城太原的中心,龍潭湖畔的西岸。占地200餘畝,建築面積10萬多平方米,在校生4439人,設有冶金與環境工程、 機械與電氣工程、建築工程、計算機工程、管理工程五個系及基礎部、社科部、成教部等教 學和教輔機構15個。開設有冶金技術、材料工程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機械設計與製造、機電一體化技術、數控技術、建築工程技術、建築經濟管理、計算機控制技術、物流管理等24個專業。學院現有教職工353人,其中專任教師192人,教授、副教授74人。學院建有冶金原理、煉鋼、熱工、金相、數控、自動控制、電子技術、電機拖動、單片機原理、計算機及網路等各類專業實驗實訓室。設備先進,技術含量高,實用性強,符合高職教育對人才培養的需要和辦學要求。學院教學、文化、生活,設施齊全,環境舒適,辦學實力和條件在全省同類學校中位居前列。
學院院長是中國冶金職業教育學會副會長、山西省職業教育學會副會長、山西省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學院黨委書記是山西省委黨校《理論探索》常務理事,山西省職業院校德育工作委員會副會長。經過五年的努力,學院集中全力辦好冶金行業所急需而又能兼顧到地方經濟建設的四大類主幹專業,構建了以冶金材料類專業群為主體,以相關專業群為支撐,對準支柱產業,服務區域經濟的特色專業體系:以冶金為品牌,將冶金類專業做精做細;以機電為基礎,將機電類專業做強做大;以建工為優勢,將建工類專業做活做優;以計算機為高新,將計算機類專業做新做尖。學院《依託行業構建高職特色專業體系》的教學研究課題獲2006年山西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學院擁有一支專兼集合,結構優良的雙師教學團隊,專業教師中具備“雙師”素質教師的比例為70%,“雙師結構”之比達到1:0.6;在2006年評出的4名“山西省首屆高職高專雙師型教學名師”中,學院有 1 人入選;在山西省第二、三、四屆高校中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中,有2人獲一等獎,1人獲二等獎,是全省高職院校中,唯一獲此殊榮的學校。
學院冶金技術專業是全國冶金類高職院校唯一的國家級精品專業建設項目,也是國家級教改試點專業,學院有省級教改試點專業2個,省級精品課程3門,院級精品課程14門。主編國家級“十一五”規劃教材4部,主編、參編各類規劃教材33部,與行業企業共同開發校本實訓教材47部。學院現有中央財政支持的重點實訓基地 1 個,國家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基地 2 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 2 個,實驗實訓室 48 個,生均儀器設備值達 5300 元。學院建有校外實訓基地85個,設定頂崗實訓工位1300個。保證了實訓教學的開放性和職業性。紮實的內涵建設,使學院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高,招生就業形勢越來越好。近三年,第一志願上線率平均為253%,新生報導率平均為 95.4%,首次就業率平均值為82.21%,高出山西省平均值30個百分點。
學院根據冶金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以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突破口,最佳化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強化實驗、實訓、實習三個重要環節。形成了“雙向基地式”(學校是企業的培訓基地,企業是學校的實訓基地)、 “產學融合式” (企業進學校,學校辦企業,校企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 “三定雙檔案” (就業定廠、專業定向、技能定崗,企業建立職工檔案、學校建立學員檔案)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和識崗、頂崗、上崗工學結合的“三崗”實訓。與省內外冶金企業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與太鋼集團簽定了戰略合作框架協定。實現了專業核心課程由課堂向實訓場所的轉移,讓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將工作過程和學習過程合為一體,將專業理論和崗位技能揉在一起。目前學院有20個工科專業,初步形成了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崗位技能為核心的工學結合課程體系,96門專業課程內容與崗位職業標準和職業技能考核標準接軌,17門專業課程試行了“以證代考”。
歷史沿革
學院的前身是冶金工業部太原鋼鐵工業學校,是19世紀50年代國家組建的14所鋼鐵學校之一。1952年9月學校臨時遷到太谷縣城西大街校址,11月份又遷回到太原市西羊市街36號的山西省第一工業技術學校內,上課在太原師範(現在的省實驗中學)。
1953年12月,中央重工業部奉華北行政委員會關於華北區中等工業學校調整整頓方案,決定將山西省冶金工業技術學校劃歸中央重工業部鋼鐵工業管理局領導,為了便於就近管理,鋼鐵工業管理局決定由太原鋼鐵廠代管。同時規劃中的校舍在太原市柏楊樹樹村南(現太鋼一中)建成,始遷入新校址。1954年6月,重工業部(54)重教行字第24號檔案決定,從1954年6月中旬起,“山西冶金工業技術學校”改稱“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太原鋼鐵工業學校”。
1956年3月,冶金工業部太原建築工程學校開始籌建,校址位於旱西門外,黑龍潭西畔,西界汾河東面的金剛堰,南界現學生二號樓南,北臨柳溪街。當年招收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10個班。
1957年7月,冶金工業部決定“冶金工業部太原鋼鐵工業學校”與“冶金工業部太原建築工程學校”合併,改名為“冶金工業部太原冶金工業學校”,校址又從學生二號樓南擴展到旱西關街。
1958年8月,學校下放給山西省冶金工業廳後,經山西省人民委員會(58)晉教中字第809號檔案批准,學校易名為“山西省冶金工業學校”。
1960年7月,按山西省人民委員會(60)晉王字第395號檔案“關於批准新建高等學校和中等專業學校的通知”,學校升格為“山西冶金工業專科學校”。1962年春,太原鋼鐵廠鋼鐵學院四個本科班的教學工作。59年末~60年初,學校曾改為“山西冶金學院”,(啟用過公章,但未掛牌)。
1962年7月,經國家經濟委員會和教育部批准,將山西省冶金工業專科學校改由冶金部直接領導。學校改為“太原冶金工業學校”,其規模暫定為1200人,學制為四年。文革前設定的大學本科、專科、中專專業有煉鋼、煉鐵、鋼鐵冶金、焦化、分析化學、工業與民用建築、冶金機械、軋鋼等。
1969年12月學校停辦,改為“冶金工業部太原冶金電機修造廠”。1973年10月,山西省革命委員會晉革發〔1973〕225號檔案批准恢復“山西省太原冶金工業學校”,由山西省冶金工業局主管。
1978年8月,經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學校兼併“太原工學院冶金大專班”,(後改為“太原工業大學冶金大專班”)。1980年8月,學校被國家教育部命名為“國家級重點中專學校”,1993年4月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命名為“省部級重點中專學校”。1994年6月被國家教育委員會命名為“國家級重點中專學校”。
1999年以“太原理工大學職業技術學院”的名義招收高職生。2000年由於政府機構改革,山西省冶金工業廳被撤消,學校歸屬於山西省教育廳。
2001年4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晉政函〔2001〕102號檔案批准,學校改制為“山西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2004年,學院作為山西省高職高專人才培養水平評估試點院校,首家獲得評估優秀等級。
2007年,學校入選“國家示範性高職院校建設計畫”。
2010年,學校順利通過教育部、財政部驗收,成為100所國家示範性高職院校。
2015年8月,學校成為教育部遴選的165家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之一。
2016年3月10日,《山西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章程》獲山西省教育廳正式核准生效。
辦學條件
教學系部
1.冶金與環境工程系是學院歷史最久的教學系之一,52年建校之初的冶金科與化工科為其前身。2001年4月學校改制並更名為山西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原冶化科更名為冶金與環境工程系。現本系設有冶金技術專業(包括鋼鐵冶金、有色冶金、鑄造等方向)、材料工程技術專業、工業環保與安全技術專業、工業分析與檢驗專業、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環境監測與評價技術專業。系裡成立有包括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在內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指導各專業的建設和發展方向。冶金與環境工程系具有雄厚的師資力量,全系共有教職工30人,另有兼任教師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4人,講師14人,助教3人,實驗師3名,技師1人;具有研究生學歷的碩士2人,在讀碩士8人。另外,我們系還外聘有企業工程技術人員16人作為本系的兼職教師。2. 機械與電氣工程系以學生就業為導向,和企業緊密結合,重點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聘請大量的來自於企業一線的技術工程師、技師擔任校外兼職教師,使學生適時的了解企業技術特點和業務需求,畢業生在畢業的時候已經對企業相當熟悉,可以很順利的進入工作狀態,正是以上的特點,使得我系的就業率多年來都保持在95%以上,畢業生搶手的大好形勢,也成為我系的一個特點。
3.管理工程系正式成立於2005年12月,目前下轄四個專業會計電算化專業、物流管理專業、採礦專業和選礦專業。其中會計專業最早開辦於1980年,當年招生一個班會01班46名學生,班主任韓永年,已畢業中專班20個班,高職班5個班,目前在校二個高職班。畢業生分布於山西省的各個機關、企事業單位。物流管理專業前身是最早開設於1983年的企業管理專業,曾培養過企管01班、企管02班、企管03班和企專01班共四個在職幹部的全日制大、中專班。
4.成教部依託學院雄厚的師資力量、齊全的儀器設備、先進的實驗(實訓)手段、濃厚的學術氛圍,形成了良好的辦學條件,完善的管理辦法和嚴密的組織機構。目前已建有10個函授站(點),以脫產班和業餘班(夜大學、函授)並存、兼有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為辦學特色,開設有工科、文科、管理、財經等學科類的11個本、專科專業,面向全省招生,現有在冊成人教育學生1000餘人。
院系專業
截至2015年12月,學院設有冶金工程系、機械工程系、電氣工程系、建築工程系、計算機工程系、管理工程系和基礎部、成教部、社科部等6系3部,開設25高職專業。
序號 | 院系 | 專業 | 修業年限 |
---|---|---|---|
1 | 冶金工程系 | 冶金技術 | 3 |
2 | 工業分析 | 3 | |
3 | 材料工程系 | 材料工程技術 | 3 |
4 | 工業環保與安全技術 | 3 | |
5 | 材料成型與控制技術 | 3 | |
6 | 建築工程系 | 建築工程技術 | 2 |
7 | 建築經濟管理 | 3 | |
8 | 建築設計技術 | 3 | |
9 | 環境藝術設計 | 3 | |
10 | 工程測量與監理 | 3 | |
11 | 建築工程管理 | 3 | |
12 | 機械與電氣工程系 | 機電一體化技術 | 3 |
13 | 電氣自動化技術 | 3 | |
14 | 機械設計與製造 | 3 | |
15 | 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 | 3 | |
16 | 數控技術 | 2 | |
17 | 計算機控制技術 | 3 | |
18 | 生產過程自動化技術 | 3 | |
19 | 工業網路技術 | 3 | |
20 | 自動化生產設備套用 | 3 | |
21 | 計算機工程系 | 計算機套用技術 | 3 |
22 | 計算機網路技術 | 3 | |
23 | 軟體技術 | 2 | |
24 | 管理工程系 | 會計電算化 | 3 |
25 | 物流管理 | 3 |
師資力量
截至2015年12月,學校共有代課教師398人,專任教師247人,其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有83人,占專任教師的比例為33.6%;研究生學歷或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176人,占專任教師的比例為71.25%;雙師素質專業教師124人,占專任教師的比例為50.20%;省級以上教學名師12人。山西省級優秀教學團隊:
名稱 | 負責人 | 立項時間 |
---|---|---|
冶金技術教學團隊 | 王明海 | 2009 |
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核心課程開發教學團隊 | 馬寧 | 2010 |
山西省高職高專“雙師型”教學名師:
王玉清 | 溫艷芳 | 梁玲 | 常慧玲 | 蔡紅新 |
史學紅 | 孔紅 | 吳軍 | 候向東 | 李建奎 |
山西省高職高專優秀教師:
呂增芳 | 白雪清 | 孫彥生 | 吳軍 | 閻林洲 |
程志彥 | 劉雲峰 | 馬雨娟 | 李斌雲 | 冀立平 |
喬仙蓉 | 李學文 | 侯向東 | 孔紅 | 梁玲 |
教學建設
截至2015年12月,學校有國家級精品建設專業1個,國家示範院校重點專業6個,中央財政支持的重點建設專業4個,地方財政支持的重點建設專業2個,山西省職業教育重點建設專業2個,全國高職高專緊缺人才培養基地2個,山西省高職教育重點建設實訓基地2個;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省級精品課程18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門,院級精品課程39門。國家級精品建設專業:冶金技術
國家示範重點建設專業:冶金技術、材料工程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建築工程技術專業、計算機網路技術、物流管理
中央財政支持的重點建設專業:冶金技術(鋼鐵冶金方向)、材料工程技術(軋鋼方向)、建築工程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
地方財政支持的重點建設專業:計算機網路技術、物流管理
山西省級教改試點專業:電氣自動化技術、建築工程技術
山西省職業教育重點建設專業:機電一體化技術、環境藝術設計
全國高職高專緊缺人才培養基地:數控技術、軟體技術
山西省高職教育重點建設實訓基地:冶金技術實訓基地、機電一體化技術實訓基地
精品課程:
類別 | 時間 | 課程名稱 | |
---|---|---|---|
山西省精品課程 | 2013年 | 金屬塑性變形技術套用 | 自動化儀表使用與維護 |
電子線路分析與套用 | --- | ||
2012年 | 建築工程計量與計價實務 | PLC控制系統運行與維護 | |
Java程式設計 | --- | ||
2010年 | 企業組網技術 | 板帶鋼軋制工藝操作 | |
機械產品幾何量檢測 | ---- | ||
2009年 | 高爐冶煉操作與控制 | 供配電系統運行與維護 | |
建設工程招投標與契約管理 | --- | ||
2008年 | 網路安全與管理 | 建築工程測量 | |
集散控制系統套用 | -- | ||
2007年 | 轉爐煉鋼技術 | 半導體變流技術 | |
2006年 | 混凝土結構施工 | --- | |
國家級精品課程 | 2009年 | 高爐冶煉操作與控制 | --- |
2008年 | 集散控制系統套用 | --- | |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 2016年 | 高爐冶煉操作與控制 | 集散控制系統套用 |
教學成果:
項目名稱 | 時間 | 類別 |
---|---|---|
鋼鐵生產全仿真實訓系統開發與套用 | 2014年 | 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 |
高職院校冶金技術專業建設的研究與實踐 | 2010年 | 山西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一等獎 |
基於工作過程冶金生產仿真作業系統的開發 | 2010年 | 山西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一等獎 |
工學結合精品課程的研究與實踐 | 2010年 | 山西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二等獎 |
加強高職學生套用數學能力培養的教學改革研究 | 2010年 | 山西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二等獎 |
學校榮譽
據2016年8月學校官網顯示,學院先後獲山西省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2009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先進集體”、學院也先後獲得了“全國職教先進單位”、“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狀”、山西省“模範單位”、“山西省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優秀單位”、“山西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先進集體”、山西省高校工委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文明單位標兵”、“山西省社會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文明和諧單位”、“山西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先進集體”等稱號。合作交流
校企合作
截至2015年12月,學院與星科智慧型科技校企合作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鋼鐵生產全仿真實訓基地;與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合作共建GE自動化實訓室、與德國西門子公司合作共建先進自動化技術聯合示範實訓中心、與美國羅克韋爾公司合作共建羅克韋爾自動化實訓中心;與西安萬合冶金技術有限公司合作共建軋鋼機械維修實訓室;與思科、華三、甲骨文等企業合作,共同建設cisco、H3C、Oracle實訓室;建築工程技術專業與山西協誠項目管理有限公司共建“建築工程檢測中心”;與太原鋼鐵集團公司、山西建邦集團、交城義望鐵合金廠等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學生實習與就業合作關係。院校合作
2015年,學院與加拿大北方套用理工學院在機電一體化技術、建築工程技術專業合作辦學事宜已經獲得批准,於2016年正式招生;對山西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山西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等6所省內、外高職進行對口幫扶。學術科研
科研平台
2015年,學院成立了6個校級技術服務中心,開展技術研發和服務。名稱 | 負責人 | 名稱 | 負責人 |
---|---|---|---|
材料工程技術服務中心 | 孟憲明 | 自動化技術服務中心 | 馬寧 |
非煤礦山工程技術服務中心 | 吳世龍 | 機械工程技術服務中心 | 常曉俊 |
冶金工程技術服務中心 | 侯向東 | 工業分析技術科研服務中心 | 喬仙蓉 |
建築工程技術服務中心 | 趙鑫 | 計算機技術服務中心 | 溫建京 |
科研成果
2014年,學院共發表各類學術論文45篇,其中在核心期刊發表7篇。山西省金屬學會組織的山西省金屬學會優秀學術論文(2011年~2012年)的評選工作中,學院共有9篇論文獲獎,其中二等獎論文1篇,三等獎2篇,優秀獎等獎6篇。立項院級科研課題22項,省級以上在研科研課題15項。2015年,學院主持和參與了“高強度變形鎂合金軋製成形性能研究”等項目的技術研發與服務,立項院級科研課題14項,省級以上在研教科研課題14項。共發表各類學術論文51篇,其中在核心期刊發表6篇。在校企合作中,主持“水管道在天氣寒冷情況下油漬凝固引起的管道堵塞的鑄鐵管加熱項目”;參與太原重型機械集團公司“鋼包溫度測量自動控制系統”的設計。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根據2016年8月學院官網圖書館顯示,山西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有各類紙質圖書28萬冊,期刊合訂本1萬冊,電子圖書18.5萬冊,電子期刊截至到2012年底約2.59TB,2013年又新開通了涉及學院所有學科的中國知網電子期刊,萬方博碩論文5萬篇,年征訂報紙100餘種,期刊1000餘種。
文化傳統
學校標誌
校訓勵學重行
校徽
學院校徽總體上圖形居中文字環繞,有機結合了字母“GCJS”與數字“1952”,“GCJS”是“工程技術”漢語拼音首字母的縮寫,“1952”說明學院的建校時間,下方的一本書,記載了學院走過的風雨歷程,象徵著六十年來積累凝聚的豐富辦學經驗,為國家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雙鉤圖形既反映了教與學、學校與企業的有機結合,又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的辯證統一。圖形中的“星”象徵學院是一顆永不隕落的行星。
社團文化
截至2015年12月,共23個學習類、體育競技類、興趣愛好類、志願校園活動服務類、科技創新類等五大類社團,舉辦了迎新文藝晚會、校園文化節、高雅藝術進校園、體育競技活動等校內外文體活動,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拓寬了學生的視野,促進了知識向能力的轉化。現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
黨委書記 | 張長青 |
副書記、院長 | 秦華偉 |
紀委書記 | 徐旭寧 |
副院長 | 杜英堂、陳清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