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有61年辦學歷史,以工科為主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校。2004年在中國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中,首家獲得優秀等次,同年被水利部命名為“中國水利系統文明單位”。2007年被國家教育部和財政部確定為“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單位。

基本信息

學院概述

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公辦普通高等學校。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培養高等技術套用性專門人才。

學院於2000年6月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安徽水利職工大學、安徽水利電力學校和安徽省水利技工學校合併的基礎上成立,坐落在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大學城內,占地415畝。

學院各類在校學生6000多人,教職工409人,任課教師289人,教授、副教授72人,講師122人,雙師型教師68人,此外還聘請校外既有較高理論水平又富有實踐經驗的教授、工程師100多人任兼職教師。學院建有教學樓群、學生公寓樓群、圖書館、學術報告廳、實驗實訓樓、多功能餐廳、標準化的體育場館等完善配套的教學和生活設施。

教學儀器設備總值2577.55多萬元,圖書館藏書總計38.24萬冊,電子圖書25萬冊。學院始創於1952年,原名為淮河水利專科學校,1958年改建為安徽水利電力學院,並設中專部,1961年院校分家後,定名為安徽水利電力學校。1984年在安徽水利電力學校基礎上建立了安徽水利職工大學。

學院簡介

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有56年辦學歷史,以工科為主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校。2004年在中國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中,首家獲得優秀等次,同年被水利部命名為“中國水利系統文明單位”。

2005年被教育部等七部委命名為“中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2005年、2006年連續兩年被省教育廳評為“安徽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2006年被教育廳確定為中國示範性職業技術學院候選單位。學院面向社會,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套用性專門人才。現已累計培養各類專門人才近4萬人,他們遍布於中國20多個省(市、區),奮戰在水利、電力、機電、建築、市政、IT等各條戰線上,成為安徽乃至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水電事業的基礎力量和重要支撐。

學院位於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學城內;校園占地1040畝;全日制在校生6000餘人;建有教學樓群、學生公寓樓群、圖書館、學術報告廳、實驗實訓樓、多功能餐廳、標準化的體育場館等完善配套的教學和生活設施(約25.5萬m2);建有先進的校園網和互動式多媒體教學網,且具有實踐性教學所必須的各類實驗室、實訓室、實習工廠等80多個,校內設有九大實訓中心,校外固定實習實訓基地80多個;圖書館現有藏書39.52萬冊、電子圖書39萬冊及各類專業期刊400餘種。

學院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已形成“嚴謹、務實、團結、奮進”的優良校風。學院教研氛圍濃厚,自2000年來,獲國家發明專利多項,出版學術論著和教材200餘部,發表教、科研論文400多篇。學院開設有水利、機電、建築、資源與環境、市政、機械、管理、電子信息等八大類36個普通專科專業,“省級教學改革試點專業”4個,水利水電建築工程和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兩個專業被教育部確定為“國家級教學改革試點專業”,水利水電建築工程專業還被教育部確定為“國家級精品專業”,院級重點建設專業8個。

學院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積極走產、學、研結合的辦學之路,教學質量好;學院的快速發展一直受到

社會的關注,學院嚴謹的辦學理念及嚴格的管理深受廣大家長及考生的歡迎,2005年經安徽省高等學校招生委員會批准為高職高專第一批次錄取,安徽考生一志願上線率均在90%以上,文、理科錄取最低分數逐年提高,2006年文科錄取最低分數線為429分,理科錄取最低分數線為408分。

學院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在上海、浙江等“長三角”地區已建立了多處就業基地,與省內外眾多大型企事業單位建立了長期友好的合作關係,畢業生素質高,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畢業生就業已構建覆蓋水利行業和華東地區的就業網路體系。該院畢業生一直十分搶手,就業率一直穩居同類高校前列,2003年以來初次就業率均超過90%,其中2005年畢業生就業率為96.10%,2006年畢業生就業率為97.49%。

學院積極實行獎、助、貸措施,每學期按學生量化考核成績評發獎學金一次;對品學兼優的特困生按《特困生資助辦法》分類予以資助;積極為貧困學生辦理國家助學貸款,不讓任何一位被錄取的考生因經濟困難而輟學

歷史沿革

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
1952年,水利部籌建“淮河水利專科學校”,擇址大禹故里蚌埠市。

1954年成為水利部直屬的8所重點水利學校之一。

1958年擴建為安徽水利電力學院(本科)。

1961年院校調整後,改名為安徽水利電力學校,主要從事中等專業教育。

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素質教育中心

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素質教育中心

1980年學校被國家教育部確定為全國重點中等專業學校。

1984年,經國家教委批准成立安徽水利職工大學。當時,學校共開設水利工程建築、農田水利工程、水力發電等9個專業,共124門課程。

1997年,學校遷至合肥市。

2000年6月18日,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在5所水利院校合署辦學的基礎上,成立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從此,學院進入了高等職業教育的新階段。

2008年,學校整體搬至龍塘新校區辦學。

2010年學校通過國家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示範性高職院校建設計畫”項目建設驗收,成為全國100所“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之一。

組織機構

黨政機構

院黨辦 教務處 組織人事處 總務處 保衛處
學工處 監察審計處 財務處 基建辦 圖書館




教輔部門

水利工程系 機電工程 電子工程系 機械工程系
建築工程系 後勤服務集團 市政工程系 管理工程系
資源與環境工程系 基礎部 成教部 實驗實訓中心

師資力量

學院有教師479人(專任教師293人、兼職186人),副高以上職稱163人,占教師總數的34%;接受研究生教育的教師185人,占專任教師的63%;“雙師素質”教師203人,占專業教師的87%;兼職專業教師180人,占專業課教師的77%。另外,學院還建立了一個由專家、名師和現場技術人員組成的“兼職教師庫”。初步形成了由專業帶頭人、“雙師素質”骨幹教師、企業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組成的“雙師結構”專業教學團隊和教科研人才梯隊。

辦學特色

學院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積極走產、學、研結合的辦學之路,教學質量好;學院的快速發展一直受到社會的關注,學院嚴謹的辦學理念及嚴格的管理深受廣大家長及考生的歡迎,2005年經安徽省高等學校招生委員會批准為高職高專第一批次錄取,2007年考生一志願上線率達143%,文理科錄取最低分數逐年提高,2008年文科錄取最低分數線為474分,理科錄取最低分數線為454分。
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在上海浙江等“長三角”地區已建立了多處就業基地,與省內外眾多大型企事業單位建立了長期友好的合作關係,畢業生素質高,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畢業生就業已構建覆蓋水利行業和華東地區的就業網路體系學院。我院畢業生一直十分搶手,就業率一直穩居同類高校前列,近三年初次就業率均超過90%,其中2006畢業生就業率為97.49%。2007年畢業生就業率為96.5%,2008年畢業生就業率超過98%。
學院積極實行獎助措施,按學生量化考核成績每學年評發獎學金一次,對品學兼優的特困生按《特困生資助辦法》分類予以資助,積極為貧困學生辦理國家助學貸款,不讓任何一位被錄取的考生因經濟困難而輟學。

社會榮譽

2004年在全國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中,首家獲得優秀等次,同年被水利部命名為“全國水利系統文明單位”。2005年被教育部等七部委命名為“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2005年、2006、2007年連續三年被省教育廳評為“安徽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2008年被省教育廳授予“安徽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標兵”稱號。學院面向社會,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套用性專門人才。現已累計培養各類專門人才近4萬人。

辦學成果

學院辦學歷史悠久,師資力量雄厚,辦學特色鮮明,辦學成效顯著,畢業生就業好。學院是安徽“中國高職高專

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體育館
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首家優秀院校。學院在2005年是安徽唯一被教育部等七部委命名為“中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的高職院校。學院是“安徽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學院是“省直三優文明單位”、“全國水利系統文明單位”。學院開設有水利、機電、建築、資源與環境、市政、機械、管理、電子信息工程等八大類共36個專業。學院設有水利部“特有職業技能鑑定中心”和勞動部“通用職業技能鑑定中心”。學院是安徽省高職高專教師“雙師素質”建築工程培訓基地。學院實訓中心是國家高職高專學生實訓(師資培訓)合肥工程實訓基地。學院是安徽省高職高專學生創新能力測評項目試點單位。學院設有“中國國際教育交流中心水利行業工作站聯絡處”。學院2007年面向安徽、陝西、河南、河北、浙江江蘇等六省招生。2006年在安徽專科第一批次錄取,文科最低分429,理科最低分408,第一志願上線率為90%。學院就業網路覆蓋本省和蘇、浙、、粵、等地區,2006年就業率高達97.49%,位居同類院校前列。學院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財經大學等合作舉辦網路教育和自學考試

教學科研

學院注重教科研人才梯隊建設。學院在專業建設、精品課程建設和教科研項目研究中組成研究梯隊,注意吸收中

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學院人工湖
青年教師參與研究,大膽使用並在使用中鍛鍊。同時能根據教科研需要,有選擇地聘請有特長的兼職教師參與研究工作,優勢互補,最佳化梯隊結構。
學院注重教科研成果轉化。學院以“技術研究、技術開發、技術套用、技術服務”為紐帶與水利科學研究院、省建築設計研究院、省防汛抗旱辦、省水文局、江河公司、省高速公路檢測中心、水利質量檢測中心站等單位合作。學院曾先後獲得過“科教興水先進集體獎”、“省級科學研究先進獎”等。
學院教科研成果突出。學院一貫重視教科研工作,教學科研成果在同類院校或相關行業有一定影響。2005年來年來承擔了《安徽淮北地區墒情監測預報和抗旱減災信息系統》、《SUW-2003污水處理廠綜合自動化及信息化系統》、省重點教研項目《高職高專教育土建類專業建設保障體系與評價體系的研究與實踐》等省部級以上課題40多項,取得一大批研究成果(如獲得專利2項,實用技術5項,省部級以上教學成果獎18項、教科研論文300多篇),產生了良好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教師教學科學研究課題

序號 課題名稱 級別 項目主持人
1 水利水電工程教學試點專業 國家級 胡曉軍
2 機電設備教學試點專業 國家級 陶有抗
3 《電氣設備及其運行》 省級重點 陳化鋼
4 《建築工程測量》 省級重點 陳送財
5 水利水電工程精品專業建設 國家級 胡曉軍
6 高職高專教育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產學合作研究與實踐 部級重點 孫敬華
7 成人教育科學法研究項目 全國重點 丁學所
8 現代教育技術在高職教育中的研究套用項目 省級 丁亞明
9 安徽省高等技術套用性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省級 陳嘯、孫敬華

學術交流

學院重視對外交流合作,明確提出要“與企業單位合作、與科研院所合作、與兄弟院校合作、與國際合作”。學

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餐飲文化中心
院自成立以來,依託自身優勢教育資源和特色教育資源,建立了與職業教育發達國家和發達地區的合作交流關係,拓寬交流與合作的途徑,引進了優勢職業教育資源,學習和借鑑國外高職教育的經驗,推動了學院與國際高等職業教育接軌,逐步培養在國際教育服務市場上的職業教育優勢,促進了高職課程國際化和師生國際交流,拓寬學生的就業渠道,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院的國內競爭力和國際知名度。

國內合作交流

學院多次派人到省內外知名企業、科研院所等單位和兄弟院校參加實踐鍛鍊和學習交流,先後與水利研究院上海浦拓市政建築公司、水利建築公司、建築設計研究院、建築公司、機研所等企事業單位簽訂合作交流協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國際合作交流

學院為了適應國家經濟快速發展的形式,迎接入世的挑戰,進一步借鑑國外高職教育的經驗,學院與澳大利亞中央技術及繼續教育學院、與紐西蘭ANZ教育交流中心開展了以引進優質課程、教師互派培訓為主的中外合作。學院還多次派人赴德國、美國、法國、挪威、澳大利亞、巴西等國進行學術交流,積極學習和借鑑國際職業教育成功經驗,並運用在專業教學改革與建設實踐中,取得了顯著效果。

對口支援西部

學院為加快相對落後地區的教育發展,學院積極回響中央國務院和教育部的號召,承擔“教育部高職高專人才培養與專業建設對口支援合作項目”,具體通過人才培養與專業建設、構建網路交流互動平台、師資培訓與幹部掛職鍛鍊、教研與科研合作等多種方式對口支援了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的教學改革與建設,實現教育教學資源共享,加強聯繫、交流與互動,受到被援院校的高度肯定與好評,發揮了一定的輻射帶動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建設是學院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也是學校師生精神面貌的重要體現。學院歷來高度重視校園文化

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學校廣場
對學校發展和人才培養的重要作用,把校園文化建設放在整體辦學方向和培養目標下進行總體規劃。確立了“以學生需求為出發點,以素質教育為核心,以追求科學精神與人文素養的統一為主線”的校園文化發展思路。

深入開掘內涵豐富的水文化,大力弘揚“獻身、負責、求實”的水利行業精神
學院以省級科研項目“水文化研究”、部級科研項目“水文化與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和“水利人才的素質要求與水文化建設”為載體,豐富學院的校園文化底蘊

加強職業文化建設,建立文化育人環境
學院建設融入時代特徵和現代企業管理思想理念、反映職業教育內涵的校園文化,開展了以敬業為重點的職業道德教育和科學精神教育,在學院積極營造濃厚的職業氛圍,讓職業思想深入人心,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職業精神。

強化德育實踐,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
學院進一步明確高職人才德育培養的目標和基本內容,確立高職人才德育質量評價標準,建立以德育課程教學為主導,專業課程教學、管理服務育人為主要內容的德育教學體系,建立以思想政治素質考核和日常行為操行考核相結合的德育考核體系。

圍繞文化主題,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
學院結合青年學生的特點,從同學交往、心理諮詢、風俗習慣等多層面滲透,營造朝氣蓬勃的校園文化氛圍。每兩年舉辦一屆旨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校園文化藝術節,提高校園文化格調和品位,展現全體師生員工積極、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