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草[菊科、萬壽菊屬植物]

孔雀草[菊科、萬壽菊屬植物]
孔雀草[菊科、萬壽菊屬植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孔雀草(拉丁學名:Tagetes patula L.)菊科、萬壽菊屬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分枝斜展。葉羽狀分裂,頭狀花序單生,管狀花花冠黃色,瘦果線形,花期7-9月。 原產墨西哥。分布於四川、貴州、雲南等地,生於海拔 750-1600m的山坡草地、林中,或庭園栽培。具有藥用價值。孔雀草的全草可入藥,夏、秋季採收,鮮用或曬乾。性味苦,平。有清熱利濕,止咳之功效。用於咳嗽,痢疾,頓咳,牙痛,風火眼痛;外用於痄腮,乳痛。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孔雀草[菊科、萬壽菊屬植物] 孔雀草[菊科、萬壽菊屬植物]

一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莖直立,通常近基部分枝,分枝斜開展。葉羽狀分裂,長2-9厘米,寬1.5-3厘米,裂片線狀披針形,邊緣有鋸齒,齒端常有長細芒,齒的基部通常有1個腺體。

頭狀花序單生,徑3.5-4厘米,花序梗長5-6.5厘米,頂端稍增粗;總苞長1.5厘米,寬0.7厘米,長橢圓形,上端具銳齒,有腺點;舌狀花金黃色或橙色,帶有紅色斑;舌片近圓形長8-10毫米,寬6-7毫米,頂端微凹;管狀花花冠黃色,長10-14毫米,與冠毛等長,具5齒裂。

瘦果線形,基部縮小,長8-12毫米,黑色,被短柔毛,冠毛鱗片狀,其中1-2個長芒狀,2-3個短而鈍。花期7-9月。

生長環境

孔雀草[菊科、萬壽菊屬植物] 孔雀草[菊科、萬壽菊屬植物]

生於海拔750~1600m的山坡草地、林中,或在庭園栽培。喜陽光,但在半蔭處栽植也能開花。它對土壤要求不嚴。既耐移栽,又生長迅速,栽培管理又很容易。撒落在地上的種子在合適的溫、濕度條件中可自生自長,是一種適應性十分強的花卉。

地理分布

原產墨西哥,中國各地庭園常有栽培。在雲南中部及西北部、四川中部和西南部及貴州西部均已歸化。

栽培技術

播種育苗

中國南方,它的開花期為3至5月及8至12月。從播種到開花僅需70天,早春育苗在大棚內不加溫即可,晚霜後定植庭院、花壇或盆栽。

孔雀草 孔雀草

孔雀草種子的每克粒數在290~350之間。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的保護地條件下, 一年四季均可播種。但由於用花條件的限制,以“五一”、“國慶”兩個節日的用花量最大。再由於孔雀草的播種要求氣溫高於15℃(或有加溫保溫條件),因此長江中下游一帶的播種期一般在11月至8月。氣候暖和的南方可以一年四季播種;在北方則流行春播。如果是在早春育苗,應注意確保一定的生長溫度,儘量避免生長停滯。播種宜採用較疏鬆的人工介質,床播、箱播育苗,有條件的可採用穴盤育苗。介質要求pH值在6.0~6.2(稍高於其他品種),EC值<0.75,經消毒處理,播種後用蛭石稍稍覆蓋。孔雀草的發芽適溫22~24℃,發芽時間5-8天。 

播種後2~5天露白(胚根顯露)。孔雀草種子發芽無需光照,通常在播種後覆蓋一層薄薄的介質,建議以粗片蛭石為好,這樣,既可以遮光,又可以保持育苗初期介質的濕潤。保持介質濕潤,但要防止過濕,溫度保持在22~26℃。

從胚根顯露至子葉完全展開約7天。一旦胚根顯露,就要降低濕度,並要在介質略乾後再澆水以利於更好的發芽和根的生長。給予4500~7000Lux的光照,並保持介質pH值在6.0~6.2,EC值<0.75,介質溫度20~21℃。如果所使用的介質不含有營養啟動劑,則可以在子葉完全展開時施以50ppm的14-0-14水溶性肥料。

苗快速生長期。孔雀草的種苗生長要防止濕度過高,所以在兩次澆水之間要讓介質乾透,當然不能使介質過乾而導致小苗枯萎。保持介質pH值在6.0~6.2,EC值<1.0,介質和環境溫度可適當降低至18℃。每隔5~10天時間交替施用100~150ppm的20-10-20和14-0-14水溶性肥料,如果介質溫度低於18℃,則避免施用硝酸銨。此階段後期,植株根系可以長至3~5厘米,苗高也有3~4厘米,2~3對真葉。

煉苗期。本階段根系已完好地形成,有3對真葉,溫度可降低至15℃,但最好不要低於15℃,如果需要,此階段可施以100~150ppm的14-0-14水溶性肥料,但要避免施用硝酸銨。與第二階段一樣,在兩次澆水之間要讓介質乾透,並加強通風,防止徒長。

育苗上存在的主要問題

⑴介質的pH值過低。主要症狀是老葉上有壞死的斑點、焦邊,生長點壞死。pH值低於6.0,還會引起某些微量元素如鎂、鐵、鈉和鋅的缺乏。主要的解決方法是:保持介質的pH值在6.0~6.7之間(可以在100加侖的水中加入1磅的石灰加以調節);選擇不太敏感的孔雀草品種。

⑵早春低溫育苗,如濕度過高,易發生疫病。開始表現為莖基部水漬狀,繼而壞死倒伏。因此要注意早春育苗儘可能提高溫度,控制濕度,以防病害發生

⑶注意苗期營養,如果苗期缺肥,植株廋弱,則會形成小老苗—即植株因缺肥而引起的在苗期開花的現象,這樣的苗往往因為不能形成良好的株型而無法銷售,造成損失。

移植上盆

用穴盤育苗的,應在長至2~3對真葉時移植上盆。在浙江地區,大部分都習慣用12厘米口徑的營養缽,一次上盆到位,不再進行一次換盆。如果是用開敞式育苗盤撒播育苗的,則要稀播,並在2-3對真葉時,直接移苗上盆。

養護管理

光照調節:孔雀草為陽性植物,生長、開花均要求陽光充足,光照充足還有利於防止植株徒長。但是在我省的7-9月,需要避免直射陽光,正午前後要遮蔭降溫。

溫度控制:上盆後溫度可由22℃降至18℃,經過幾周后可以降至15℃,開花前後可低至12~14℃,這樣的溫度對形成良好的株形是最理想的,但在實際生產中可能難以達到此條件。所以,一般來講,只要在5℃以上就不會被凍害,10℃~30℃間均可良好生長。

水肥管理:水分管理的關鍵是採用排水良好的介質,保持介質的濕潤雖然重要,但每次澆水前適當的乾燥是必要的,當然不能使介質過乾而導致植株枯萎。對於完全用人工介質栽培的,則施肥宜採用20-10-20和14-0-14肥料,以200~250ppm的濃度7~10天交替施用一次。在冬季氣溫較低時,要減少20-10-20肥的使用量。如果介質是以普通土壤的,則可以用複合肥在介質裝盆前適量混合作基肥。如果肥力不足時,再追施水溶性肥。

病蟲防治

常見的病害有褐斑病、白粉病等,屬真菌性病害,應選擇好地栽培,並注意排灌,清除病株,病葉,燒毀殘枝,及時噴銹粉寧等殺菌藥。

孔雀草莖枯病的防治方法

發病症狀:主要危害莖、枝。初在莖上出現灰色疹狀凸起,圓形或梭形,後凸起開列,露出黑色分生孢子盤。生長期時有發生,嚴重時莖枝枯死,全株生長發育受抑,影響觀賞。

發病特點:該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病原菌為一種棒盤孢或稱盤色多隔孢。病菌在病殘體上越冬,第2年借氣流傳播,侵害健株。4~11月份發生,多雨地區或多雨季節發病重。

防治方法:

⑴園藝防治:雨後及時排水,防止濕氣滯留。

⑵藥劑防治:發病重的地區於發病初期噴藥,藥劑可選用25%苯菌靈.環已鋅乳油800倍液,40%百菌清懸浮劑500倍液,30%綠得保懸浮劑400倍液。隔7天噴藥1次,共用2~3次。

蟲害主要是紅蜘蛛,可加強栽培管理,在蟲害發生初期可用20%三氯殺蟎醇乳油500~600倍進行噴藥防治。

主要價值

藥用

出處: 出自《貴州草藥》。

來源: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孔雀草的全草。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鮮用或曬乾。

性味: 味苦;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咳。主風熱感冒;咳嗽;痢疾;肋腺炎;乳癰;癤腫;牙痛;口腔炎;目赤腫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研末。外用:適量,研末醋調敷;或鮮品搗敷。

3~5錢,水煎或研粉分數次開水送服;外用適量,加重樓、銀花共研末,陳醋調敷患處。

各家論述:《貴州草藥》:清熱利濕,止咳。治咳嗽,痢疾。

孔雀草花葉可以入藥,有清熱化痰、補血通經的功效。能治療百日咳、氣管炎、感冒。俄羅斯高加索地區居民常食用孔雀草,有延年益壽之效。

民族用藥

【傈僳藥】念奪莫:全草治上呼吸道感染,咳嗽,百日咳,痢疾,牙痛,風火眼痛,外用治腮腺炎,乳腺炎《怒江藥》。

【阿昌藥】路永撒:治上呼吸道感染,痢疾,咳嗽,風火牙痛,乳腺炎《德宏藥錄》。

【彝藥】孔雀草,俗稱臭菊花,緞子花,彝族藥名依尼補此烏:彝醫以花或根人藥,主治蛇咬傷,痄腮,乳瘡,久咳,熱咳喘,頭昏頭暈,感冒發熱等症《彝植藥》。根治毒蛇咬傷《哀牢》。全草治上呼吸道感染,痢疾,百日咳,牙痛,腮腺炎《大理資志》。

園林

由於一串紅承受不了“五一”的低溫,又經不起“十一”的早霜,盛夏的酷暑可使大多植株呈半死狀態。因此,孔雀草巳逐步成為花壇、庭院的主體花卉。它的橙色、黃色花極為醒目。

化學成份

孔雀草[菊科、萬壽菊屬植物] 孔雀草[菊科、萬壽菊屬植物]

該品含萬壽菊素(patuletin),槲皮萬壽菊素(quercetagetin),萬壽菊甙(patulitrin),槲皮萬壽菊甙(querc-etagitrin),α-三聯噻吩(α-terhienyl),Z-羅勒烯酮(Z-oci-menone),E-羅勒烯酮(E-ocimenone),棕檬烯(limonene),β-丁香烯(β-caryophyllene),萬壽菊酮(tagetone),辣薄荷酮(piperitone)和辣薄荷烯酮(piperitenone)。

花中含萬壽菊素及其甙和槲皮萬壽菊素,土木香腦(helenine),堆心菊素(heleninen),玉紅色素(rubichrome),堇黃質(violaxanthin)等色素及中輥萬壽菊素(allopatuletin)。

根中含α-三聯噻吩。鬚根含-5(4-乙醯氧基-1-丁炔基)-2,2-聯噻吩〔5-(4-acetoxy-1-butynyl)-2,2-bithiophene〕,5-(1-丁烯基)-2,2-聯噻吩(1-nuten-1-yl)-2,2-bithiophene,異彩蘭草素(isoeuparin)。

植物文化

傳說

孔雀草原本有一個俗稱叫“太陽花”。後來被向日葵“搶去”。它的花朵有日出開花、日落緊閉的習性,而且以向旋光性方式生長。因此它的花語是“晴朗的天氣”,引申為“爽朗、活潑”。凡是受到這種花祝福而生的人,個性從不拖泥帶水!

花語

爽朗、活潑,總是興高采烈。

各國國花

國花,是一個國家用來代表國家主權的花。一般選擇本國特有,且極有觀賞價值的花種為宜,中國目前還沒有從法律上定義自己的國花。相信很快就有了,大多數人傾向於用牡丹作為我國國花,因古有牡丹“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一說。因其雍容大度,華麗之美征服許多人。在唐代又被譽為“花王”。

菊目百科(一)

菊目為顯花植物的一目,僅菊科一科,是顯花植物最大的科。分部廣布全世界,熱帶較少。
暗陳蒿
艾葉
艾蒿
矮蒿
矮沙蒿
暗綠蒿
矮叢光蒿
阿里山菊
阿壩蒿
阿爾泰香葉蒿
阿克塞蒿
矮叢蒿
矮小矢車菊
阿爾泰蒲公英
矮生黃鵪菜
矮亞菊
阿爾泰蓍
白舌紫菀
白背紫菀
扁毛紫菀
百日菊
白雪銀鱗紫菀
半邊蓮
薄葉薺尼
白鐘花
北疆風鈴草
薄葉雞蛋參
薄葉薺苨
半邊蓮屬
白參
北方沙參
白葉蒿
波密蒿
白莎蒿
濱海牡蒿
濱艾
白毛多花蒿
班瑪蒿
北艾
白苞蒿
巴爾古津蒿
渤海濱南牡蒿
白山蒿
斑葉蒲公英
白緣蒲公英
白花匹菊
白花蒲公英
白花珀菊
閉花兔兒風
邊地兔兒風
薄葉翅膜菊
白背兔兒風
察瓦龍紫菀
雛菊
翠菊
長梗紫菀
長毛三脈紫菀
長毛小舌紫菀
長葉紫菀
長圓葉褐毛紫菀
匙葉巴塘紫菀
川西藍鐘花
刺毛風鈴草
藏滇風鈴草
長花藍鐘花
長花黨參
川鄂黨參
長葉黨參
抽葶黨參
長葉沙參
長果牧根草
藏南黨參
長白沙參
藏南金錢豹
藏南風鈴草
長葉輪鍾草
草海桐屬
川西沙參
刺種莕菜
草海桐
纏繞黨參
臭黨參
長柱風鈴草
長柱沙參
川藏沙參
朝鮮艾
川藏蒿
藏東蒿
齒裂華西蒿
藏旱蒿
垂葉蒿
粗莖蒿
齒裂垂葉蒿
藏腺毛蒿
藏龍蒿
昌都蒿
叉枝蒿
藏白蒿
藏沙蒿
長梗米蒿
川南蒿
川西腺毛蒿
側蒿
錯那蒿
藏岩蒿
察隅蒿
藏北艾
朝鮮蒲公英
叉枝黃鵪菜
川西黃鵪菜

蒼葉蒲公英
策勒蒲公英
糙毛黃鵪菜
藏匹菊
糙葉矢車菊
蔥嶺蒲公英
除蟲菊
長錐蒲公英
長角蒲公英
長裂黃鵪菜
垂頭蒲公英
蔥岑蒲公英
川西蒲公英
草原狗舌草
藏蒲公英
川西小黃菊
粗齒兔兒風
刺苞果
齒葉蓍
翅膜菊
川甘亞菊
車前兔兒風
糙毛翅膜菊
長穗兔兒風
長葉翅膜菊
刺苞果屬
長柄兔兒風
翅膜菊屬
翅莖香青
車前葉黃腺
香青
苞紫菀
大花紫菀
大埔紫菀
大葉小舌紫菀
單頭峨眉紫菀
德欽紫菀
等毛短舌紫菀
滇西北紫菀
短莖紫菀
短舌紫菀
多花麗江紫菀
黨參屬
東風菜屬
短花盤沙參
滇湎黨參
大花黨參
短毛藍鐘花
多歧沙參
大萼藍鐘花
短柄半邊蓮
大葉黨參
大萼黨參
多毛沙參
頂花半邊蓮
袋果草
大青山風鈴草
袋果草屬
大花卵葉半邊蓮
大理山梗菜
短萼紫錘草
大花金錢豹
大頭青蒿
東俄洛沙蒿
墊型蒿
大花大籽蒿
鈍裂蒿
滇東蒿
多花蒿
東北牡蒿
東亞櫛齒蒿
凍原白蒿
多頭蒿
大頭柔毛蒿
大花蒿
東北絲裂蒿
大籽蒿
東方蒿
滇南艾
東北蒲公英
多毛蒲公英
丹東蒲公英
堆葉蒲公英
短喙蒲公英
大頭蒲公英
多裂黃鵪菜
東天山蒲公英
多葶蒲公英
滇北蒲公英
多裂蒲公英
大刺蒲公英
東川黃鵪菜
單頭匹菊
頂戟黃鵪菜
短舌匹菊
大花藿香薊
多花亞菊
繸裂矢車菊
瀘定兔兒風
櫟葉亞菊
柳葉亞菊
蓮沱兔兒風
藍兔兒風
柳葉蓍
肋果薊
綠香青
硫黃淡黃香青
卵裂黃鶴菜
拉薩蒲公英
蓮座狗舌草

頂羽菊
短裂亞菊
多裂亞菊
滇北亞菊
短瓣蓍
短冠亞菊
頂羽菊屬
大頭兔兒風
多苞兔兒風
燈台兔兒風
單頭亞菊
單頭尼泊爾香青
淡黃香青
淡紅變型
大山香青
多莖香青
淡黃變型
蝶須屬
峨眉紫菀
峨眉紫錘草
鄂西沙參
二色黨參
峨眉蒿
二郎山蒿
二色蒲公英
鄂西黃鵪菜
婦奶參
粉綠蒲公英
緋紅蒲公英
反苞蒲公英
分枝兔兒風
狗舌紫菀
光葉三脈紫菀
廣西銅錘草
高山黨參
管鍾黨參
廣西山梗菜
管花黨參
光萼黨參
光葉黃鐘花
光藍鐘花
貢山黨參
光葉黨參
光莖藍鐘花
甘孜沙參
光萼藍鐘花
高山沙參
高原蒿
高山艾
甘青小蒿
甘青蒿
甘菊
甘新青蒿
甘肅蒿
甘菊毛葉
高嶺蒿
高山矮蒿
光沙蒿
貢山蒿
甘肅南牡蒿
甘肅黃鵪菜
狗舌草屬
光滑匹菊
光果蒲公英
狗舌草
寡毛變種
光黃鵪菜
光苞蒲公英
高山蓍
光苞亞菊
光葉兔兒風
灌木亞菊紅花
黑山紫菀
褐毛紫菀
湖南紫菀
橫斜紫菀
紅冠紫菀
厚棉紫菀
灰毛萎軟紫菀
灰毛紫菀
輝葉紫菀
灰毛風鈴草
花柱草屬
花柱草
湖北沙參
灰毛黨參
灰岩風鈴草
黃白花藍鐘花
灰毛藍鐘花
黃紫花藍鐘花
海南半邊蓮
華東杏葉沙參
褐苞蒿
灰毛艾蒿
黃毛蒿
紅足蒿
蒿屬
黃金蒿
黃花蒿
海南牡蒿
黑柔毛蒿
黃綠蒿
黑蒿
海州蒿
灰蓮蒿
華西蒿
杭愛龍蒿
華蒿
灰苞蒿
紅輪狗舌草
紅花除蟲菊
黃鵪菜
黃鵪萊
荒漠蒲公英
寒生蒲公英
紅角蒲公英
華蒲公英
紅果黃鵪菜
和田蒲公英
厚絨黃鵪菜
黑苞匹菊
灰葉匹菊
紅果蒲公英
黑柱蒲公英
灰果蒲公英
黃鵪菜屬
畫筆菊
褐苞蓍
紅背兔兒風
藿香薊
紅毛兔兒風
華南兔兒風
厚葉兔兒風
藿香薊屬
黃花亞菊
厚葉翅膜菊
黃花珀菊
畫筆菊屬
花蓮兔兒風
和尚菜屬
紅脈兔兒風
黃毛兔兒風
紅花木根香青
灰毛香青
黑鱗黃腺香青
紅指香青
金盞花
堅葉變種
堅葉三脈紫菀
堇舌紫菀
假半邊蓮
金銀蓮花
聚花風鈴草
聚葉沙參
金鐵鎖
雞蛋參
江南山梗菜
桔梗屬
絹毛藍鐘花
薺苨
鋸齒沙參
金錢豹屬
絹毛蒿
尖裂葉蒿
吉隆蒿
假球蒿
莢毛蒿
江孜蒿
鹼蓬
尖櫛齒葉蒿
菌陳蒿
絹毛旱蒿
菊屬
吉塘蒿
角冠黃鵪萊
絹毛黃鵪萊
芥葉蒲公英
角冠黃鵪菜
江浙狗舌草
絹毛黃鵪菜
戟葉黃鵪菜
尖角蒲公
繐裂矢車菊
尖齒狗舌草
角苞蒲公英
鹼黃鵪菜
江亞菊
江孜香青
繭衣香
龍蒿
裂葉蒿
林艾蒿
柳葉蒿
亮蒿
長花黃鵪菜
長白狗舌草
川黔黃鵪菜
川甘蒲公英
橙舌狗舌草
黃花小山菊
褐頭蒿
華北米蒿
遼東蒿
林周蒲公英
卵裂黃鵪菜
麗江蒲公英
糙毛黃鵪萊
川北黃鵪菜
齒裂黃鵪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