媯姓

媯姓

源於姚姓,出自上古高陽氏後裔舜帝的封地,屬於以居邑名稱為姓。媯姓為上古時期原始姓氏之一,得姓始祖是舜帝。媯姓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姓氏群體,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台灣省則沒有,以吳興、南郡為郡望。媯姓的始祖,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的虞舜。田完的四世孫田桓子無宇有二子,小兒子田書,字子占,在齊國為大夫,因為伐莒(周代諸侯國)有功,齊景公把他封在樂安(今山東廣饒縣北),並賜他孫姓。

基本介紹

媯[媯、媯、溈,讀音作guī(ㄍㄨㄟ)],陳姓與胡姓等舜裔姓氏的源頭之一。

媯姓媯姓

遷徙分布

媯姓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姓氏群體,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台灣省則沒有,以吳興、南郡為郡望。

郡望堂號

郡望

吳興郡:周朝始置縣,三國時期吳國寶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烏程(今浙江吳興),取吳國興盛之意,其時轄地在今浙江省臨安至江蘇省宜興一帶。東晉朝義熙初年(乙巳,公元405年)移至吳興(今浙江吳興),當時轄地在今浙江省臨安市、湖州市、餘姚市、杭州市、德清縣一線西北、兼有江蘇宜興一帶縣地。隋朝仁壽二年(壬戌,公元602年)因地瀕太湖而改名湖州。唐朝時期亦曾改湖州為吳興郡。

南郡:歷史上的南郡有二:①始建於戰國秦昭襄王二十九年(癸未,公元前278年),漢因之。治所在郢(今湖北荊州),下轄十八縣。其時轄地在今荊州、宜昌、宜城、南漳、荊門、華容、遠安、當陽、第秭歸、巴東、恩施、利川、宣恩、枝江等一帶地區。隋朝開皇初年被廢黜(辛丑,公元581年)。②秦朝置南郡,頜有今湖北原荊州、安陸、漢陽、武昌、黃州、德安、施南諸府及襄陽府之南境,治郢,楚之故都,在今湖北江陵縣東南,轄境相當今湖北粉青河、襄樊以南、荊門、洪湖以西、長江和清江流域以北、西至四川巫山等地。漢置江陵縣為郡治,即今江陵縣,唐改為江陵郡,鏇升為江陵府。

堂號

吳興堂:以望立堂。

南郡堂:以望立堂,亦稱郢都堂。

歷史名人

媯昌

媯昌:(生卒年待考), 王莽建國初,封媯昌為如睦侯,專奉虞帝後,即繼承新朝另一派祖先虞舜的後代。

媯昆

媯昆:(生卒年待考),吳郡 餘杭人(今浙江餘杭)。著名西晉朝大臣。時為南郡太守,曾被彈劾入獄,他的兒子媯皓當時只有十六歲,冒著生命危險,血流滿面地闖進公堂,要求奏理。

媯皓

媯皓:(生卒年待考),字元起,媯昆之子;吳郡餘杭人(今浙江餘杭)。著名西晉朝大臣。其父被人彈劾入獄後,媯皓當時只有十六歲,便冒著生命危險,懷裡揣上小石頭,到 衙門口後用石頭打破自己的臉,然後血流滿面地闖進公堂,要求奏理。審理此案官員被其孝制感動,上奏朝廷,使其父免於刑事。後官至 尚書郎,明達國典(文質彬彬,通曉政務,符合國家政典要求)。

宗祠聯

五言

晉有南太守;漢封始睦侯:上聯指晉代餘杭人媯昆,官南郡太守,曾被彈劾入獄,其子當時只有十六歲,冒著生命危險闖進公堂,要求奏理。下聯指東漢媯昌,封始睦侯。

七言

女中丈夫稱巾幗;為人師表號楷模:媯姓的“媯”字析字聯。

正義凜凜少年膽;文質彬彬尚書郎:上聯指媯昆之子。下聯指東漢媯皓,媯昌之子,官尚書郎。

得姓始祖

媯姓的始祖,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的虞舜。虞舜以虞為姓,是因為這個家族所生活繁衍的地方位於今天陝西省的南端薄州、 芮城、平陸一帶,境內有 虞山,又是古 虞國所在地。關於虞舜的家世,《史記》的記載是:舜的7世祖名昌意,昌意的兒子為顓頊,顓頊子為 窮蟬,窮蟬子 敬康,敬康子句望,句望子橋牛,橋 牛子瞽叟,瞽叟的兒子就是舜。《呂梁碑》的記載則與《 史記》大同小異:“舜祖幕。幕生窮蟬,窮蟬生敬康,敬康生喬牛,喬牛生瞽叟,瞽叟生舜”。按照《左傳》的記載,這兩種說法都沒錯,顓頊和幕都是虞舜的先祖。

媯汭五姓

在中華姓氏中,姚、虞、陳、胡、田五姓同根同源,其血緣先祖是五帝之一的虞舜。鄭樵《通志·氏族略》言:“虞有二姓,曰姚曰媯。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媯水之居而姓媯。”因而史稱姚、虞、陳、胡、田為“媯汭五姓”。

媯姓諸氏

陳姓

漢族陳姓出自姚姓或媯姓,舜帝的後裔。舜,也稱虞舜,姚姓,生於姚地(今河南濮陽)。 據《通志氏族略》記載:周武王滅紂以後,建立周朝以後,找到舜的後人媯滿,封他在陳(今河南省淮陽縣)這個地方,建立了陳國。舜帝的後裔媯滿子孫有以國為姓的,即成為陳姓的由來。

胡姓

西周初年,帝舜的後人媯滿受封於陳(今河南淮陽),建有陳國,侯爵,胡公滿因此又稱陳胡公、虞胡公。據史籍《元和姓纂》等史籍記載,胡公滿是上古聖君虞舜的媯姓後裔,虞舜的第三十三代裔孫,因此在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姬發將長女大姬嫁給他,成為周武王的東床快婿,並賜封為陳侯。媯滿在高壽而逝後諡號為“胡公”(“胡”古意“長壽”),稱胡公滿。

陳國自媯滿於公元前1045年開國,至公元前479年,共傳二十四王,歷五百六十六年。其國王族後裔及國人多有以先祖諡號為姓氏者,稱胡氏,世代相傳至今。

袁姓

陳胡公媯滿的11世孫有個叫諸的,字伯爰,其孫濤塗,以祖父的字命氏,稱爰氏,春秋時世襲陳國上卿。由於當時“爰”字和“袁、轅、榬、溒、援”等字音同,所以後來的子孫就分別以這6個字為姓。正如《袁樞年譜》所云“一姓有六字五族之異”。據《通志·氏族略·以字為氏》所載,“袁”亦作“轅”“爰”。陳胡公之裔。十八世孫莊伯生諸,字伯爰。伯爰之孫濤塗,以王父字為氏,稱“爰濤塗”。亦作袁濤塗。世代為陳上卿。其後有“袁”氏。

田姓

出自春秋時期齊桓公封媯滿之後媯完之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據史籍《史記·田完世家》及《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古今姓氏書辨證》等資料記載,齊桓公封媯完于田地,其後子孫以地為氏,稱田氏。田氏家族傳至田完之第八世孫田和,出任齊國相國,他大權在握,在周安王姬驕十一年(齊康公十三年,田齊和子十三年,公元前391年)將腐朽沒落的齊康公放逐到海邊去捉螃蟹吃,田和自立為君,於是,姜姓齊國成了田氏齊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田代姜齊”事件。

孫姓

春秋時,陳厲公媯躍的兒子叫陳完,在任陳國大夫時同太子禦寇很要好,禦寇被殺後,他怕受株連而逃到齊國。到齊國後,陳完不願再用原來的國名為姓,就改成田姓(古時田和陳發音相同)。田完的四世孫田桓子無宇有二子,小兒子田書,字子占,在齊國為大夫,因為伐莒(周代諸侯國)有功,齊景公把他封在樂安(今山東廣饒縣北),並賜他孫姓。孫書就成為媯姓孫氏得姓始祖。

陸姓

齊宣王小兒子通被封於平原般縣陸鄉,因以為氏。

車姓

出自媯姓。據《元和姓纂》、《漢書》所載,舜後田氏之裔,漢丞相千秋以年老得乘小車出入省中,時人謂之車丞相,子孫因氏。

王姓

奉虞舜為祖先的媯姓王是王姓中重要的一支。武王滅商後,虞舜的後代媯滿被封於陳,至陳完在齊國任官後,改為田氏。秦滅齊後,齊王田建之子田升、田桓由田姓改為王姓。這支王姓以北海和青州為郡望,漢朝王莽就源自此支王姓。

占姓

春秋時期齊國田無宇有兒子叫田書,字子占,史稱公子占書,占書生子良堅,子良堅之子以王父字子占為氏。故占姓為春秋媯氏的後代,屬以祖字為姓。

滿姓

西周初,周文王打敗商國以後,將舜的後裔胡公滿封在陳這個地方,建立了陳國。春秋時期陳國被楚國打敗,陳國滅亡。陳國的子孫於是將開國元首的名字作為自己的姓氏,姓作滿,同時也有的以國名為姓,姓作陳的。

中國八大原始姓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