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城

夫人城

夫人城位於襄陽城西北角。東晉太元三年(378)二月,前秦苻堅派苻丕攻打東晉要地襄陽。時東晉中郎將、梁州刺史朱序在此鎮守,他錯誤地認為前秦無船,難渡沔水(漢水),輕敵疏備。朱序母韓夫人早年隨丈夫朱燾于軍中,頗知軍事。當襄陽被圍攻時,她親自登城觀察地形,巡視城防,認為應重點增強西北角一帶的防禦能力,並親率家婢和城中婦女增築一道內城。後苻丕果向城西北角發起進攻,很快突破外城。晉軍堅守新築內城,得以擊退苻丕。為了紀念韓夫人築城抗敵之功,後人稱此段牆為夫人城。明初在此擴建長24.6米、寬23.4米的子城,後世多次維修,上勒石額“夫人城”,並立有“襄郡益民勝跡,夫人城為最”等碑。1982年,襄樊市人民政府修復城牆垛堞,建紀念亭於城上,內塑韓夫人石雕像,闢為旅遊景點。

基本信息

簡介

夫人城夫人城
而襄陽城北的臨漢門,西行約三百米,便到達襄陽城的西北角。東晉時梁州刺史朱序鎮襄陽時,前秦苻丕來攻,序母韓夫人登城巡視,見西北角城垣防守薄弱,遂領女婢及城內婦女於此斜築新城一段,後此角果被攻破,幸賴新築之城垣,方擊退攻城之敵,時人因稱此段城垣為夫人城。
明初在此擴建子城。長24.6米,寬23.4米,上嵌石匾,鐫“夫人城”三字,下嵌古碑數通,其中同治年間(1862-1874)樹立的石碑,上刻有“襄郡益民勝跡夫人城為最”等字樣。現子城上塑韓夫人立像,供遊人瞻仰。
1956年11月15日,夫人城被湖北省政府列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2年,襄樊市人民政府修復夫人城城牆及垛堞,建紀念亭於城上,內塑韓夫人漢白玉立像,闢為旅遊景點。

2001年6月25日,包括夫人城在內的襄陽城牆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襄樊市人民政府又在夫人城下興建了夫人城廣場,市民及外地來樊遊客便多了一個休閒去處。

夫人城不僅本身是名勝古蹟,還是觀賞山、城、洲、水的最好的立足之巔。春暖花開之際,登臨夫人城遠眺,滾滾漢水、長虹大橋、漢江大橋及羊祜山、真武山等美景盡收眼底,讓人大飽眼福,心曠神怡。

夫人城城牆下邊有一碑刻。這城牆上的匾和下邊的碑刻,系清代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襄陽人為緬懷東晉襄陽守將朱序之母韓夫人所築。它記載著當年激戰戰襄陽,守將朱序的母親見兒子忙於全面防務,便親自登城巡視,察看地形。她看出城西北角地形險要,必先受敵,便帶領家婢和城中婦女,夜以繼日築起一座新城。西北角果然最先被敵軍攻破,守城將士移駐新城繼續戰鬥,保住了襄陽城。後為紀念韓夫人築城有功,把此段城牆稱為“夫人城”。

地理環境

夫人城夫人城湖水景色
夫人城位於襄陽古城西北角。東晉時梁州刺史朱序鎮襄陽時,前秦苻丕來攻,朱序母親韓夫人登城巡視,見西北角城垣防守薄弱,隨領女婢及城市婦女於此斜築新城一段。後此角果被攻破,幸虧新築之城垣,方擊退攻城之敵。

夫人城景區地區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這裡既有滔滔漢水流經,又有乾冷、暖濕空氣交綏,冬寒夏暑,冬乾夏雨,雨熱同期,四季分明。加之複雜多樣的地貌類型對氣候要素產生明顯的再分配作用,使得市內氣候形成了各種類型。境內繁多的植物、動物種類,即受惠於氣候的複雜多樣性。全市年平均氣溫除高山以外,一般均在15-16℃之間,1月2-3℃,2月15-16℃,7月27-28℃,10月16--17℃。無霜期在228-249天之間。全市熱量資源不僅豐富,而且具有較明顯的過渡性,可以說兼備了南北氣候特點。全市年降水量820-1100毫米,其中夏季占400-450毫米。全年降水量為107-135天。太陽輻射較為豐富,年平均總日照時效為1800-2100小時。又由於境內大部分地區處於溫度最高、降水最集中、光照最強的季節,正是主要農作物的旺盛生長季節,故全市氣候資源上的優勢,極有利於農業生產潛力的發揮。

歷史文獻

夫人城夫人城牆頭景觀
夫人城為一座與襄陽城緊緊相連的城外城。夫人城城牆下邊有一碑刻。這城牆上的匾和下邊的碑刻,系清代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襄陽人為緬懷東晉襄陽守將朱序之母韓夫人所築。它記載著當年激戰襄陽,守將朱序的母親見兒子忙於全面防務,便親自登城巡視,察看地形。她看出城西北角地形險要,必先受敵,便帶領家婢和城中婦女,夜以繼日築起一座新城。西北角果然最先被敵軍攻破,守城將士移駐新城繼續戰鬥,保住了襄陽城。後為紀念韓夫人築城有功,把此段城牆稱為“夫人城”。

朱序字次倫,義陽(今河南信陽南)人,東晉名將,屢立戰功。東晉孝武帝太元二年(公元377年),朱序被任命為梁州刺史,鎮守襄陽。

太元三年(公元378年)二月,前秦皇帝苻堅為消滅東晉,獨霸天下,令其長子、長樂公苻丕率領17萬大軍,分四路大舉進攻東晉重鎮襄陽。

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夫人城忽然倒塌數丈,襄陽地方官員張星平予以重修,並在城牆北面石碑上題“”紀念,上面記載:“襄郡益民勝跡,夫人城為最。茲當多事之秋,忽圮數丈。予任修者,一重城池一夫人,舊跡免湮沒雲”。

夫人城襄陽城
1956年11月15日,夫人城被湖北省政府列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2年,襄樊市人民政府修復夫人城城牆及垛堞,建紀念亭於城上,內塑韓夫人漢白玉立像,闢為旅遊景點。

2001年6月25日,包括夫人城在內的襄陽城牆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襄樊市人民政府又在夫人城下興建了夫人城廣場,市民及外地來樊遊客便多了一個休閒去處。

夫人城不僅本身是名勝古蹟,還是觀賞山、城、洲、水的最好的立足之巔。春暖花開之際,登臨夫人城遠眺,滾滾漢水、長虹大橋、漢江大橋及羊祜山、真武山等美景盡收眼底,讓人大飽眼福,心曠神怡。

景點介紹

三顧堂

夫人城夫人城
三顧堂位於諸葛草廬前,是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作隆中對策的紀念堂。三顧堂前廳三間,後堂五間,均是硬山起脊建築。兩側迴廊鑲嵌歷代石刻和維修記事碑文。中堂掛有三顧茅廬的古畫和國家領導人題詞。前門有古柏三棵,象徵劉備、關羽、張飛三顧茅廬的拴馬樹。這裡一景一物都顯得古樸雅致,能引起人們對“魚水三分合,風雲四海生”的歷史畫卷的回顧。

鹿門寺

鹿門寺興盛時,有佛殿、齋堂等房屋500餘間,傳說“騎馬關山門”。後幾經損毀,1980年始逐步修復。現有與佛寺相關的景點鹿門牌坊、八角井、天井、暴雨池、龍頭池等等。鹿門寺環山臨水,山澗幽深,林木蒼翠。漢末名士龐德公不受刺史劉表數次宴請,攜家登鹿門山採藥;唐代詩人孟浩然宦場失意幽居鹿門山,吟詠山水自得其趣;晚唐文學家皮日休也曾幽棲鹿門,世稱“鹿門高士傲帝王”。

米公祠

米公祠由三部分建築群體組成,中軸為主體建築亭、拜殿、碑廊、寶晉齋仰高堂,總占地面積為一萬二千多平方米。殿堂里珍藏陳列有米芾及宋代大量的墨跡和石刻。拜殿、寶晉齋內懸掛的匾額、楹聯琳琅滿目,“顛不可及”、“妙不得筆”、“與孟鹿門號兩襄陽書傳千古,共蘇黃蔡稱四巨子顛壓三人”等題詞,是後人對米芾書法及人物性格的高度評價。

中軸兩側為東、西石苑、苑內亭、台、榭廊高低錯落,參差有致,游魚滿塘。廊壁陳列著米芾、蘇軾、黃庭堅蔡襄等書法石刻一百多塊,以及當代著名書法家為米公祠留下的墨跡石刻三十多塊。這些書法精品,是一座巨大的藝術寶庫,每年吸引著大批中外遊人到此參觀,弘揚了中國古老而優秀的傳統文化,對宣傳襄樊,創建文明城市起著重要的作用。

襄樊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襄樊襄陽樊城的合稱,地處湖北省西北部,漢水中游,東連江漢平原,西通川、陝,南接湘、粵,北達宛、洛,自古就有“南船北馬”、“七省通衢”之說。據方誌載,周宣王封仲山甫於樊,是為樊國,建城至今已有2800多年;襄陽古稱襄國,漢初置襄陽縣。1983年襄樊市與襄陽地區合併,轄襄陽、宣城、南漳、保康、谷城五縣和棗陽一市,代管隨州、老河口兩個縣級市,總面積26563平方公里,人口600萬,其中市區面積326平方公里,人口54.3萬人。
景點 抱璞岩|承恩寺|夫人城|古隆中|廣德寺| 隆中山|五道峽|白竹園寺|米芾紀念館 | 水鏡莊|李曾伯紀功銘摩崖|鹿門山|鹿門寺|綠影壁|孟浩然墓|米公祠|龐居洞|水鏡莊|唐杜工部之墓|習家池|襄陽古城|徐庶廟|漁梁洲|九連墩戰國古墓|五道峽|薤山旅遊度假區|楚皇城城址|湯池峽溫泉度假區|宜城張自忠將軍紀念館|南漳香水河風景區|襄樊襄王府綠影壁|唐梓山風景區|三顧堂|戰國長城遺蹟|洪湖藍田生態園|東山遊樂園|巴楚樂宮|車溪民俗風景區|林家大灣林彪舊居)|老塔山|畢升森林公園|吳家山森林公園|英山烈士陵園|南河風景區|青龍山熊河風景區|保康野花谷自然風景區|錦繡園高新農業觀光園|南河小三峽風景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