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梓山風景區

唐梓山風景區

唐梓山風景區位於棗陽城北22公里、太平城鎮北5公里,方圓4平方公里。唐梓山有唐子亭,山頂有祖師殿、聖公聖母殿、無量殿,山腰有靈官殿、乾鑾殿、娘娘殿,有傳說的劉秀聚將台、分金亭,山間有臥牛石、聖飲泉、仙人池、一人道等自然景點。唐梓、紫玉兩山平地凸起,山腳毗連,山峰兀立,攀及山巔,極目望遠,揮手可見,遙相呼應,心曠神怡,唐梓山自古以來就是道教名山。

基本信息

簡介

唐梓山風景區唐梓山風景區
唐梓山風景區位於棗陽城北22公里處,舊縣誌引述:“唐梓山在縣北六十里處,平地凸起,氣象萬千,邑之門戶也。”據河南南陽府志載:“唐梓山一名唐城山”,即高風隱居之處。據載:西周時,有一姓唐者獲封子爵,分封於今襄陽南陽一帶取名唐國,此山遂得名“唐子山”。唐梓山有唐子亭,山頂有祖師殿聖公聖母殿無量殿、山腰有靈官殿乾鑾殿娘娘殿,有傳說的劉秀聚將台分金亭,山間有臥牛石聖飲泉仙人池一人道等自然景點。唐梓山旅遊風景區地處鄂豫兩省結合部,寺沙省道縱貫其中,與“316”國道相連,系兩省古今交通要塞,北通陝、甘、晉、冀數省,南貫湘、贛、廣、桂等地,旅遊觀光十分便利,唐梓山不僅在中原數省遠近聞名,而且在海內外享有較高的聲譽。

風景介紹

靈官殿內景靈官殿內景
唐梓山,平地一座孤山,無緣無故地拔地而起,橢圓,錐尖,陡峭,峻秀,狀如金字塔,滿山的青松齊刷刷向山頂傾拜,簇擁山巔那突兀的高矗入雲的褐石色山冠。山冠上金碧輝煌的寺宇成為半空中耀眼的明珠,遠處飄來的白雲從明珠般的海市蜃樓下撲入山懷,又從山的另一邊依依不捨地悄然而去,氤氳山的尊嚴。山北邊,一望是參差不齊平平沓沓沒有稜角沒有特色的群山,它們覬覦的目光斜視這座秀峰,好象與孤直俏麗的唐梓山相比自愧形穢,故而遠遠地避開它,躲到桐柏山的腳下,終於還是成為鮮明的對照。唐梓山既有北部劍峰粗獷雄奇的氣質又有江南山嶽精靈巧麗的神韻。鶴立山頂,腳下是萬頃奔騰的松濤。松樹離山巔近些的便覺得高大,山腳下的便看似渺小。風乍吹,遍山的噌泓之聲澎湃而起,凝重且幽深。舉目遠看,蕩蕩的大地毫無遮掩,千百的水庫堰塘在太陽光的照耀下明鏡般閃爍,縱橫的田原阡陌林網道路棋格子般鋪陳開去,在雲蒸霧騰的浮動中消失於無極蒼茫的視野之外。點點的村舍在叢叢青綠的掩映下靜靜地安置在棋局之中,看不到身居其間的任何繁忙與走馬飛炮的激烈角逐了。一條連貫兩省的國道從遠方筆直而來,到這孤傲的山前,只得委屈地打一個轉彎,從山邊緩緩繞過,然後又筆直地伸向遠方。山的北邊有條劃分鄂豫兩省邊界的秀麗的小河,雋永文靜的細流在細沙灘的擁抱中汩汩地流入唐白河、漢水、長江,直融入東海太平洋。每年的正月十五花燈會,三月初七朝山會,每逢盛會,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歷史傳說

棗陽市唐梓山風景區棗陽市唐梓山風景區
舊縣誌引述:“唐梓山在縣北六十里,平地凸起,氣象萬千,邑之門戶也。”據河南南陽府志載:“唐子山一名唐城山”,即高風隱居之處。據載:西周時,有一姓唐者獲封子爵,分封於今襄陽、南陽一帶取名唐國,此山遂得名“唐子山”。相傳唐梓、紫玉二山,是當年二郎神擔山趕太陽,行至四十八里寬的紅沙河,心中膽顫,扁擔折斷,兩山坐於此地,扁擔落在兩山之間,架成一座天然石橋,人稱扁擔橋,至今猶在,又傳:春秋時期此地歸屬唐國,有位王后娘娘死後埋在蓮花堰旁,後慢慢長大成一座山頭,古代王后也叫“梓童”,後來人們便把此山叫做“唐梓山”,王后娘娘的貼身侍女叫紫玉,為娘娘陪葬而來,遂叫“紫玉山”。

襄樊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襄樊襄陽樊城的合稱,地處湖北省西北部,漢水中游,東連江漢平原,西通川、陝,南接湘、粵,北達宛、洛,自古就有“南船北馬”、“七省通衢”之說。據方誌載,周宣王封仲山甫於樊,是為樊國,建城至今已有2800多年;襄陽古稱襄國,漢初置襄陽縣。1983年襄樊市與襄陽地區合併,轄襄陽、宣城、南漳、保康、谷城五縣和棗陽一市,代管隨州、老河口兩個縣級市,總面積26563平方公里,人口600萬,其中市區面積326平方公里,人口54.3萬人。
景點 抱璞岩|承恩寺|夫人城|古隆中|廣德寺| 隆中山|五道峽|白竹園寺|米芾紀念館 | 水鏡莊|李曾伯紀功銘摩崖|鹿門山|鹿門寺|綠影壁|孟浩然墓|米公祠|龐居洞|水鏡莊|唐杜工部之墓|習家池|襄陽古城|徐庶廟|漁梁洲|九連墩戰國古墓|五道峽|薤山旅遊度假區|楚皇城城址|湯池峽溫泉度假區|宜城張自忠將軍紀念館|南漳香水河風景區|襄樊襄王府綠影壁|唐梓山風景區|三顧堂|戰國長城遺蹟|洪湖藍田生態園|東山遊樂園|巴楚樂宮|車溪民俗風景區|林家大灣林彪舊居)|老塔山|畢升森林公園|吳家山森林公園|英山烈士陵園|南河風景區|青龍山熊河風景區|保康野花谷自然風景區|錦繡園高新農業觀光園|南河小三峽風景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