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官殿

靈官殿

靈官是道教最崇奉的護法尊神。靈官殿是道教廟宇,道教有眾多護法神,王靈官就是地位最高的一位護法神,靈官殿內,供奉的就是王靈官。同時靈官殿還是一個鄉鎮名、一個村名。

基本信息

華山靈官殿

地理位置

靈官殿在華山西門上一公里處,舊稱三里龕,後龕毀於水患,道教協會便籌資造殿。殿雖面積不大,但建築精巧,雕樑畫棟,殿堂上有道家護法神王靈官站像一座。

歷史傳說

華山靈官殿華山靈官殿

王靈官傳說名叫王善,是薩真人薩守堅的弟子,在湘陰城隍廟當需隍時,因提罪了薩真人,被薩真人一惱之下轟雷致電,焚毀了城隍廟,這才四處雲遊,被道家請為護法神,象佛家供奉韋馱一樣,進了道家經典。又傳王靈官為唐太宗時人王惡,"有臂力,性剛暴質直。"曾因為民除害焚燒一江怪古廟,致怪風大作,幸值薩真人趕到,作法反風滅妖。玉帝欣賞王惡疾惡如仇,敢作敢當,便封他為豁洛元帥,賜金印掌監察之職,後被道家尊為護法神。

建築特色

今殿內王靈官的形象高約七尺,威武兇猛,紅臉膛,額上還有一隻眼,三目圓睜,鋸齒鐐牙,虬須怒張,披甲執鞭,確有震妖降魔氣魄。殿兩邊有楹聯曰:三眼分明遍觀大地;一鞭威武永護南天。

王靈官在華山可說是恪盡職守的。傳說華山原有猴子,很頑皮,常偷食廟觀供果,又經常騷擾眾道不得安寧。眾道但請求王靈官揮鞭將猴子趕到峨眉山去了。此舉雖讓道士們得了暫時的安寧,卻讓華山絕了猴子嬉戲的熱鬧景致,這不能不說是華山人的一大遺憾。

其他相關

在道教神系中,靈官是護法監壇之神,司天上人間糾察之職,所有違法亂紀、不忠不孝者他都要加以制裁。金頂靈官殿長廊上懸有木質橫匾,楷書"聖恩普沛"。在這裡,"聖恩普沛"有雙重含義,一是說當朝皇帝的恩典廣布人間,讚美當朝盛世;另一重含義是讚美真武大帝的恩惠像陽光雨露一樣,大公無私地照耀滋潤天下,使普天之下獲得旺盛的生機。

安陽長春觀靈官殿

地理位置

靈官殿位於安陽長春觀第六進建築中,是道教護法的殿宇。為三間硬山建築,內供奉王靈官神像。

歷史傳說

據明清時期的神仙傳記稱,王靈官原名王惡,湘陰浮梁之廟神,因其吞噬童男童女,為西河的第三十代天師虛靖真人的弟子薩守堅,飛符火焚,將

長春觀靈官殿長春觀靈官殿

王惡燒成火眼金睛。王惡不服,奏告於天庭。玉皇大帝即賜慧眼並金鞭,準其陰隨薩真人,察有過錯,即可報復前仇。十二年間,王惡以慧眼觀察無遺,竟無過錯可歸咎於薩真人。後至閩中,拜薩真人為師,誓佐行持。薩真人乃以“善”易其名,改王惡為王善,並且奏告天庭,錄為雷部三五火車雷公,又稱豁落靈官。

建築特色

明清建築具有明顯的復古取向,官式建築由於形式上斗拱比例縮小,出檐較短,柱的生起、側腳、卷殺不再使用梁坊的比例沈重,屋頂柔和的線條輪廓消失,故不如唐宋的浪漫柔和,反而建立嚴肅,拘謹而硬朗的基調,明代的官式建築已高度標準化,定型化,而清代則進一步制度化,不過民間建築之地方特色十分明顯。

其他相關

他三隻眼睛耀天地,手執金鞭巡世界,身披金甲顯威靈,司天上、人間糾察之職。統領百萬神將神兵,能走火行風、穿山破石、飛騰雲霧、祈晴禱雨、鎮妖伏魔、志剛志勇,還能治病驅邪,收瘟攝毒,普救生靈,法力無邊。因此為鎮守山門的護法神。

道教有眾多護法神,王靈官就是地位最高的一位護法神,亦稱“王靈官元帥”、“豁落火車王靈官”、“玉樞火府天將王靈官”或“隆恩真君”。

白雲觀靈官殿

北京白雲觀靈官殿,始建於明英宗正統八年(1443年),明代英宗景泰七年(1456年)重建,清康熙元年(1662年)再修,殿內主祀道教護法尊神王靈官。

北京白雲觀靈官殿北京白雲觀靈官殿

道教有眾多護法神,王靈官就是地位最高的一位護法神,亦稱"王靈官元帥"、"豁落火車王靈官"、"玉樞火府天將王靈官"或"隆恩真君"。他三隻眼睛耀天地,手執金鞭巡世界,身披金甲顯威靈,司天上、人間糾察之職。統領百萬神將神兵,能走火行風、穿山破石、飛騰雲霧、祈晴禱雨、鎮妖伏魔、至剛至勇,還能治病驅邪,收瘟攝毒,普救生靈,法力無邊。因此為鎮受山門的護法神。對他的傳說記載不一。有說是王靈官本名叫王善,是宋徽宗時候之人。有說他原是湘陰(今江蘇淮陰)城隍廟的城隍,因威猛無敵,剛正無私,嫉惡如仇,普救生靈,而被玉皇大帝封為"都天糾察豁落先天主將"。老百姓贊之曰:三眼能觀天下事、一鞭驚醒世間人。

白雲觀靈官殿白雲觀靈官殿

殿內靈官像為明代木刻雕像,高約1.2米,比例適度,雕刻精美。紅臉虬須朱發,三目怒視,金甲紅袍,綠靴風帶,左手掐靈官訣,右手執金鞭,足踏風火輪和祥雲,形象栩栩如生。其左邊殿壁上為趙公明和馬勝之紙本畫像,右側為溫瓊、岳飛之畫像,兼工帶寫,白描淡彩,勾勒鐵線遒勁流暢,清新脫俗,具有文人畫風,生動地表現了四大護法元帥剛正威猛的形象,為清代神像畫中少有的佳作。

殿內立有兩塊石碑,東邊的為"重修白雲觀殿宇橋樑碑",1924年建立,記載白雲觀第21代方丈陳明霖集資修建觀內中路殿堂及窩風橋之事。西邊的為"白雲觀表德述異記",記載民國時檀越施主向本觀贈助布施之事。碑下負碑者謂"××"。據說,龍生九子,各有所好。好重者謂"××",能負石碑;好險者謂"嘲風",站在大殿角上;生性好殺者謂"睚眥",故被雕在劍柄上;好望者謂"螭吻",站在大殿屋脊上;好水者謂"趴蝮"。好鳴者謂"蒲牢",刻在銅鐘上;好樂者謂"囚牛",被用在樂器架上,好煙者謂"狻猊",雕刻於香爐上;性情溫順者謂"椒圖",鑄在門環上。

巍寶山靈官殿

雲南大力巍寶山靈官殿雲南大力巍寶山靈官殿

巍寶山靈官殿在雲南省大理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境內的巍寶山前山。創建於明末清初,清鹹豐、同治年間(1851-1874)遭兵燹廢圯,光緒年間(1875-1908)重修。殿內原供奉銅鑄王靈官像,其重兩百餘公斤,後銅像被毀,現奉之像為泥塑彩繪;殿柱懸聯一副,語曰:"莫謂霹靂一聲,若遇那貪官污吏,管教爾粉身碎骨;須知威靈有赫,果然是忠臣孝子,定許他增福延年。"為清代雲南總督嶺毓英所題。

靈官殿又名主君閣。靈官是道教的護法神,一般布局在較大的道觀兩側。但巍寶山前山的靈官殿卻是獨立的單一殿宇,與玉皇閣在同一軸線上,靈官殿成了玉皇閣的山門。

靈官殿始建於明末清初,清鹹同年間被毀,光緒年間進行過復修。正殿內曾祀有一座青銅鑄造的王靈官像,重達200餘公斤,靈官手執的金鞭為鐵鑄,整座神像十分壯觀,可惜1958年大躍進時被毀。殿內現今的靈官像為泥塑,赤面,三隻眼。殿內供奉的炳靈太子,又稱華光大帝,是南方道教特有的神人,民間稱之為"火神"。

巍寶山靈官殿巍寶山靈官殿

靈官殿內有明代晚期種植的"桂葉銀紅"山茶花樹兩棵,今僅存一棵。古山茶樹高十六七米,直徑約15厘米,是世界上現存最高的大理山茶花。每到春季,山茶花開數百朵,大花如碗,紅似胭脂,異常艷麗,遠遠看去好像一片雲霞依半空,近看像燦爛的紅日光彩照人,古人譽其為"山茶流紅"的勝景。相傳,古山茶原生長在深山叢林中,明末清初修建靈官殿時,道人把它移栽到殿內,距今已有三四百年的歷史。這株至今仍生長茂盛的古山茶已被作為名樹古木加以保護。

古代蘇州文人陳全鈺曾寫詩讚美這株古山茶,詩句如下:"叢深春藏不聞鶯,露下啼妝別有情,可惜瓊葩因僻遠,分心馨口獨含顰。"將這株"桂葉九心十八瓣"的山茶珍品寫得美麗羞澀。

北禪寺靈官殿

西寧北禪寺山腳,有座 靈官殿。靈官殿修建於明洪武年間,因戰火毀燒,重修於1915年。原有山門,東西兩邊有廂房,房中間有橫匾上書“靈官殿”三個大字,清宣統二年(1910年)西寧各界捐資將靈官殿整修一新。

殿內,供奉著護法 王靈官。靈官赤面三眼,手執金鞭。王靈官是道教的護法鎮山神將,和佛教的 韋馱相似,有的書說他是武當山中五百靈官的統帥,叫 華光元帥,又叫五顯靈官。到了宋代,又出現了一位“火車王靈官”,根據《新搜神記》的記載,王靈官本名叫做王善,是宋徽宗時候的人。

武當山靈官殿

武當山靈官殿:進入紫禁城南天門拾級而上,是金頂靈官殿長廊。這裡幽暗陰森,石冷襲人。靈官,在道教神系中,是鎮守山門、監壇護法之神,司掌天上人間糾察之職。設定在登臨金殿之前的靈官殿,對朝拜者進行最後的精神洗禮,具有特殊意義。

由於山貌地型的限制,靈官殿只是依岩建置的小石殿。石殿內安放一座明代製造的錫制小殿,這座仿木結構的殿堂式建築,通體用錫金屬製作,是中國十五世紀套用錫金屬的見證,其冶煉鑄技術十分成熟,藝術造型同樣值得稱道,是武當山目前發現的唯一的一件錫制文物,非常珍貴。

邵東靈官殿鎮

靈官殿鎮在湖南省邵東縣,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小集鎮。地處丘陵地帶,四面環山,中間較為平坦,形似水盆。用它泡茶,,它貫穿該鎮東西,一直延伸到佘田橋南拐流入湘江,聞名瀟湘的"佘田橋豆腐"便是用該水製作的。,曾是中央和省的重點企業。,出口創匯。近些年來,經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香芋生產,已初具規模。

靈官殿鎮地理位置優越,在大力加速城鎮建設的東風下,靈官殿鎮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強鎮規劃區街道路面的改造。鎮區街面完全建好了高標準水泥路面,達到硬化要求,修好了湘桂樞紐線上的靈官殿大橋。建好郵電大樓,開通了行動電話,為本鎮的經濟建設織就一張緊密的信息網。修建了無線頻道,收視率達100%,修建5個有線電視網點。按"綠化、淨化、亮化"的要求進行市容建設,整個街面,寬闊平坦,綠化帶令人心曠神怡,街道兩邊高樓鱗次櫛比,城市面貌令人耳目一新。

靈官殿鎮撤區並鎮前隸屬於毛荷殿區,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小集鎮。目前共有53個自然村,人口6.3萬人,農業人口5.3萬。

靈官殿背依大雲山,腳踏蒸水河,處於盆底中央,氣候溫暖宜人,四周峰巒翠秀,花開四季,果樹飄香。大雲山是邵東第一高峰,山上雲霧繚繞,若巨龍隱現。山上有不少名勝古蹟,現今可考的有六仙殿、烏龜岩等。山上盛產茶葉,入口清爽,滑而不膩,香遠益清,被譽為"雲山霧尖"。六仙殿不斷湧出的數股清泉沿山瀉下,在山腳匯成一條小河,俗稱"蒸水",貫穿鎮東西,延伸到佘田橋南拐流入湘江,

聞名瀟湘的"佘田橋豆腐"便是用該水製作的。

靈官殿鎮物產豐富。大雲山金礦、馬鞍山和小山頭的鉛鋅礦、螢石礦,不僅儲量豐富,而且出礦率極高。大雲山腳下的七一七礦

,曾是中央和省級重點企業。茶油是靈官殿的又一特產,境內小水、群升、合龍等20多個村盛產茶果,加工的茶油,無油渣,清亮純正,是真正的純天然植物油。靈官殿還有得天獨厚的養魚資源,全鎮共有11個小Ⅰ、Ⅱ型水庫和上千口山塘,其面積達幾千公頃,大量的農田還可進行稻田養魚。同樂坪中型水庫,四面青山環抱,水源是大自然山泉,出產的魚個大、味鮮。據專家鑑定,同樂坪水庫的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特別豐富。該鎮地理位置優越,地處祁陽、邵陽、衡陽"三陽"交界之處,東鄰佘田橋,西接祁東、祁陽,南毗堡面前,遠通兩廣,是湖南進入廣西的必經之途。

近些年來,在縣委、縣政府及鎮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全鎮乾群的共同努力下,我鎮以項目建設推動發展,始終堅持"工業強鎮"的發展戰略,積極實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新農村建設,攻堅克難,銳意進取,各項工作均取得了較好成績。到2010年我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實現65573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43322萬元,農業總產值22251萬元。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9650萬元,財稅收入完成660萬元,農民人平純收入6400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6億元。

河南靈官殿村

靈官殿村泰茂莊園靈官殿村泰茂莊園
鞏義靈官殿村鞏義靈官殿村

靈官殿村,位於河南省鞏義市新中鎮浮戲山深處,村前原有一條小河流過,名為玉仙河。該村有座泰茂莊園。清朝時,一位叫張書泰的牧羊人看上了浮戲山,從河邊到山嶺,建起了9層的莊園,如今只剩下5層,每層有三處院落,總建築面積超過1萬平方米。莊園房屋、窯洞、庭院、樹木互相掩映,錯落有致,緊湊和諧。每層、每處院落之間還修有暗道,像一座堅固的城堡,進可攻,退可守。當地人說,泰茂莊園主人在清朝那時候,可以說是暴發戶中的暴發戶,要不沒有錢蓋這樣規模宏大的莊園。他們是如何發家致富的,目前有多種說法。 有文字記載的說法是,莊園為清朝鹹豐年間的張書泰所建,張書泰有弟兄四人,他排行老三,在兄弟們之間威信最高,被推舉為當家人。張家以放牧起家,有大批的牛羊、騾馬,發家後又購買了1400畝田地,家業鼎盛時,家裡僱傭的長工和短工就有數十人。 但也有人對此說法的真實性進行了質疑,從布局、建築風格等可以判斷,泰茂莊園是由一代人來建的,一代人靠放牧建起如此大的莊園,幾乎不可能。鞏義牛鳳山莊園是由清朝牛氏武狀元和兒子兩代人建的,他們都在清朝做官做到一員大員,但牛鳳山莊園與泰茂莊園相比仍遜色不少。"一品大員都建不了那么好的莊園,一個牧羊人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更不可能了。" 於是在鞏義當地,關於張家的發家又有了另一個說法。靈官殿村一位姓李的老人說,他的祖父曾告訴他,張書泰是李自成義軍的後人,在李自成失敗後,分得一部分金銀財寶。為躲避戰亂,張書泰就帶著金銀財寶到深山裡定居。 泰茂莊園的繁榮,清朝末年的一個女子做了很大的貢獻,這名女子就是張家的四老祖母。賀寶石是原來鞏義報的副總編,對泰茂莊園的歷史很感興趣,在他的手裡還存有這位治家有方的張家四老祖母的照片。 這位四老祖母執掌家庭制定了嚴格的家規,家裡娶親,都要在剛發家時蓋的那所房子裡住上一個月,然後再搬到其他地方居住,家族裡人都稱這所房子為"婚房"。 由於家裡人口較多,吃飯也有著嚴格的規矩,第一批吃飯的人是長工、短工,而且飯菜也較好,第二批是家裡的男壯勞力,第三批是婦女老人,最後才是兒童孩子。

現存的泰茂莊園依矮山而建,像一座堅固的城堡,進可以攻,退可以守。山崖、房屋、窯洞、庭院、樹木,互相映襯,錯落有致,緊奏和諧,天成一體。細數有房屋40間,窯洞45孔。抗日戰爭時期,豫西專員公署曾駐紮在這裡,豫西抗日先遣隊司令員皮定鈞在此辦公居住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