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守堅

薩守堅

薩天師,又稱薩真人,崇恩真君。宋代著名道士,號全陽子。一說為蜀西河(今四川崇寧縣西)人,一說南華(南華山今廣東曲江縣南,南華山在今山東東明縣東南)人。元趙道一《歷世真仙體道通鑑》云:“自稱汾陽薩客。”相傳薩守堅以法陣玉樞火府天將王靈官,收其為部將,傳其符籙秘訣。然而在民間王靈官的名聲遠遠要比其師響亮。明永樂(1403-1425年)中,供奉王靈官和薩守堅的宮觀,香火盛極一時。在道教中其與張道陵、葛玄、許遜共為四大天師。

基本信息

概述

薩守堅,生年不詳,神祇、宋代道士。蜀地西河人,自稱“汾陽薩客”,號“全陽子”,又稱“崇恩真君”。薩守堅少時本為醫師,因醫術不太高明,開藥而反使病人不治,於是棄醫從道。相傳薩守堅於陝西路遇神霄派創始人王文卿林靈素及龍虎山三十代天師張虛靖,三道人各授一法與薩守堅,一為咒棗術,一為扇疾術,一為雷法,薩守堅依法行之皆驗。

薩守堅後用咒棗濟貧拔苦,用雷法鏟奸除害,用寶扇為民報冤。法裔傳至後代,衍為“西河派”、“天山派”、“薩祖派”。著有《雷說》、《內天罡訣法》等書。明代鄧志謨撰寫有小說《薩真人咒棗記》。明成祖(1402年—1424年在位)封薩守堅為“崇恩真君”。相傳王靈官是薩守堅之弟子、護法神。在某些道教流派中,薩守堅與張道陵葛玄許遜共為四大天師。

薩守堅又謂自得訣之後,殷勤苦志,所以發白反黑,齒落更生,“年幾三餘,視聽不衰,筋骨愈固,其諸效驗,一如師言。”又得師授,“故以諸階大法,罄竭相傳”,並告誡曰:“子當利物濟人,積功累行,庶得諸天擁護,魔王保迎,易於成就。”由此可見,薩守堅已盡獲神霄大法諸階秘訣。他說:“守堅庸瑣下士,遭遇明師,得其設施以正,故驅雷役電,禱雨祈晴,治祟降魔,禳蝗盪癘,鍊度幽魂,普施符水,累行累驗,如谷應聲。今茲付受,敢不盡其所傳。夫人之一身,二氣五行之精而已。聖賢設為法以衛民,證諸於己。大抵法本諸道,道源諸心,心能以吾之精神,融合一氣之精神,以吾之造化,適量五行之造化,則道法妙矣。愚當會此理於太極未奠之先,而證此理於三才既判之後,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此道何常一日不流通於天地間也,而法或未之聞焉,聖人者作法始肇矣。如今之禹步,皆可考也,而法或未之祥焉。既有漢天師闡揚此法,復有宗師扶持此法,而法始大備焉。”這裡所說的“宗師”,即是指王文卿而言。

著述

薩守堅薩守堅
薩守堅著有《雷說》、《續風雨雷電說》、《內天罡訣法》,存《道法會元》卷六七中。從這些著述中可知,其理論與法訣確實與王文卿一脈相承。薩守堅自述曰:“余習性清淡,希志神仙丹經子書,傳廣萬卷,再一披閱,目眩神昏,深欲得人印證。而後誠感天地,憫其勤勞,得遇真師,成就大事,噓枯振槁,受賜良多,刻骨銘心,報思罔極。初真師命之曰:夫道在人身,其大無內,其小無外,謂之無,則恍惚而有象;謂之有,則渺漠以難窮。自非至人,孰能捉摸。子學道勤苦,骨相合仙,今有秘文相傳。雖曰違科,即得其人,受授由我。子當長跪,重作誓言,我以心傳,子當諦聽。夫人也,地水火風,假合四大,為萬物靈。死為臭腐,何所恃焉。但恃精氣神三者為根本。夫人固其精,養其氣,保其神,使之三宮往來,升降不息,則家家蓬萊,處處神仙矣。夫何以淫 而敗元精,以忿躁而耗元氣,以穢濁而昏元神,使關竅窒而不通。爐鼎滲而不固,宅舍壞而不修,欲望長生,奉行道法,胡可得也,體而用之,則致雷霆於倏忽,呼風雨於須臾,人天所師,何施不可。故曰:行先天大道之法,遣自己元神之將,謂之法也。”此段真師之論,與王文卿所說“以道為體,以法為用”,“中理五氣,混合百神,以我元命之神,召彼虛無之神;以我本身之氣,合彼虛無之氣,加之步罡訣目,秘咒靈符,斡動化機,若合符契,運雷霆於掌上,包天地於身中”的理論如出一轍。

宗教信仰

薩守堅薩真人祠

甘肅省西和縣城南三里岷郡山有薩真人墓,今存墓表為清乾隆時所立,當時縣令王鳴珂題“薩真人墓”四字。陵園旁有道觀一座,名“薩爺殿”,有戲台、正殿、東西偏殿,應初建於南宋時,清乾隆年間擴建。正殿有薩真人塑像,東西偏殿正面分別為王靈官和楊四將軍塑像。經筆者考證薩真人即北宋末年著名道士薩守堅。元刻《新編連相搜神廣記》後集言王善為湘陰縣邪神,用童男童女生祀,薩真人焚其廟。後薩真人“至龍興府江邊濯足,見水有神影,方面黃巾金甲,左手拽袖,右手執鞭”,言為湘陰廟神王善,暗隨薩真人十二年,欲伺其有過以復仇,後知其德行高邁,故表示將改惡從善,願為部將。薩真人遂收為徒。元代趙道一編《歷世真仙體道通鑑》續編卷四也寫到此事,唯地點作“某處”,王善暗隨薩真人時間作“三年”。按:南宋著名道士白玉蟾的《道法九要》一書《持戒第四》也講到此事,作為“一十二載”,明代據元刊增補重刊《繪圖三教搜神大全》(葉德輝影寫刊刻本)和明刊《搜神記》明代小說《薩真人得道咒棗記》也作“相隨一十二年”(第十回),則作“十二”為是。《歷世真仙體道通鑑》中“三”乃是因所據本子上“十二”兩字之豎畫模糊不清,誤識為“三”而成。王善即道教的王靈官。而岷郡山側殿也奉王靈官神位,此是西和岷郡山薩真人即薩守堅之證。《明孝宗實錄》卷十三雲:“所謂崇恩真君、隆恩真君者,道家相傳以崇恩真君姓薩名堅,西蜀人,宋徽宗時嘗從王侍宸、林靈素學法有驗。而隆恩真君,則玉樞火府天將王靈官也,又嘗從薩真君傳符法。……永樂中,以周思得能傳靈官法,乃于禁城之西建天將廟及祖師殿。宣德中改廟為大德觀,封二真君。”此皆關於薩真人同王靈官設祀及二者關係的最早記載,也是有關薩守堅生平的最早記載。清董含《蓴鄉隨筆》卷二薩真人條亦言明清以來道教所奉王靈官名善,曾從薩守堅受符法。

影響

薩守堅力主正道,主張誠心正意,以神合神,千變萬化。他說:“先師有云:要知大道通玄處,不在三千六百門。後之學者,徒執己見,空泥塵言,適所以貽輪者之誚矣。”“學者無求之他,但求之吾身可也。夫五行根於二氣,二氣分而為五行,人能聚五行之氣,運五行之氣為五雷,則雷法乃先天之道,雷法乃在我之神,以氣合氣,以神合神,豈不如響斯答耶!”“會此之道,參此之理,則二氣不在二氣,而在吾身。五行不在五行,亦在吾身。吹而為風,運而為雷,噓而為雲,呵而為雨,千變萬化,千態萬狀,種種皆心內物質之。聖人之論有曰:精氣為物,斂之不盈一握,道之體也。遊魂為變,散而可彌六合,道之用也。有道則有體,有法則有用也,皆本諸一而已。若泛舉其煩,則千百言而不足。善撮其要,則一二語而有餘。夫苟貪條目愈多,而本真愈失,雖皓首窮經,無所益也。嘆夫世變日下,人心日奸,立論者既無所講,徒爾乎他。傳法者復無所稽驗明矣,受其誑亦無輕乎!風非可捕風,影非可搏影矣。黃石公《素書》一編,張留侯用之時,為帝王師,簡耶繁耶?愚之所言,今亦倦於喋喋矣。然得師傳者如是,故不得不詳以告也。”

神霄派諸階雷法中,有一些道法奉薩守堅為主法祖師,其護法神將王善為主帥,如《雷霆三五火車靈宮王元帥秘法》、《豁落靈官秘法》、《南極火雷靈官王元帥秘傳》。這些法中稱薩守堅為“祖師西河上宰汾陽救苦薩真人”、“祖師神霄通靈西河上宰薩真人”、“祖師汾陽散吏救苦真人”,稱王善為“雷霆都天豁落三五火車糾罰靈官鐵面雷公王元帥”,“都天豁落猛吏赤心忠良制鬼縛神火雷霹靂靈官王元帥”、“南極火雷赤心忠良猛吏王元帥”。並描述其形象為“赤面,紅鬚髮,雙目火睛,紅袍,綠靴,風帶,左手火車,右手金鞭,狀貌躁惡。”或變象為“面紅紫色,黃巾,紅袍,金甲,虎鬚虎晴,綠靴,風帶,左手雷局,右手執金鞭。”(10)這位赤心忠良的王元帥,後來便成為整個道教所尊奉的護法神王靈官,他鎮守在幾乎所有的道教宮觀。明人董含《蓴鄉隨筆》卷二《薩真人》條亦謂明清以來道教護法神王靈官,就是薩真人的護法王善。後世有所謂“薩祖派”、“西河派”、“天山派”,皆尊薩守堅為祖師,於此可見薩守堅在神霄派的影響頗深,占有相當重要的歷史地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