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山

薤山

薤山位於湖北省襄陽市穀城縣城西南35公里處,主峰女兒峰,海拔1099.3米。其西臨道教聖地武當山,為武當山余脈。是國家森林公園、省級旅遊度假區、國家 AAA 級景區,是湖北省 “ 一江兩山 ” 開發區域的重要景區,是連結古隆中、神農架、武當山的中心點,具有 “ 一江兩山 ” 三角交通區位優勢。這裡植被豐厚,森林復蓋率達 93.3% 。常年平均氣溫為 12℃ ,夏季平均氣溫 25℃ ,清末時即享有 “ 中國南避暑山莊 ” 的美譽。

基本信息

度假天堂

薤山薤山

在神農嘗百草植五穀的地方,有座仙山酷暑如春令人嚮往,她,腳踏江河,手挽武當;懷抱林海,頭頂霞光。聽不斷古隆中三國演義,看不盡神農架萬千景象……她,就是聞名遐邇的中國南避暑山莊——大薤山。

這裡,地理位置優越。

大薤山位於湖北省穀城縣中部,地處東經111°23′,北緯32°09′,屬武當山脈,距漢十高速公路、谷城火車站分別為半個小時車程,谷(城)竹(溪)高速公路在山腳下留有“大薤山出口。”大薤山風景區處於古隆中、武當山、神農架的黃金旅遊線上,是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重要節點景區。

這裡,自然資源獨特。

大薤山的主峰女兒峰海拔1099米,登頂放目,四無遮攔;一峰凸起,群山環置。

薤山薤山

大薤山瀕臨漢江,南有南河,北有北河,兩河夾山,水流風動,並且分別在山腳下形成了三個平湖,即南河

大壩、廟子頭大壩和潭口水庫。正是這“一江、兩河、三湖”的靈氣,使得大薤山年均氣溫只有12℃,夏季平均氣溫只有22℃,並且多是東南風,年均風速為1.3m/s左右;年均日照為1512.9小時;年降雨量為1413mm;無霜期為220天——250天;相對濕度為79%,年均蒸出量為972.3mm。

據《穀城縣志》記載:“筑陽八景,以薤山疊翠為第一,系低山莊禾,中山櫟雜,高山松柏,遠遠望去,有青綠黛三色,乃疊翠焉。”大薤山現有總版圖面積15萬畝,森林復蓋率達93%,活立木蓄積量120萬立方米,據林業專家測算,每立方米吸收1.86噸的二氧化碳,放出1.3噸的氧氣,使這裡的大氣中含有有益於人體健康的負氧離子是城市含量的5——10倍。放眼望去,滿目蒼翠、針闊葉混交、高喬中灌底草,原生植被、人工培育相結合,古樹名木、野生動植物和諧相處。目前,這裡的各類植物達680餘種,其中百年以上的古樹名木800多棵,國家級保護動物20餘種。正是這多層次、多種類的動植物構成了大薤山優美的自然生態環境:初春,桃紅李白,草長鶯飛;盛夏,綠蔭蔽日,清風拂面;深秋,層林盡染,野果飄香;隆冬,銀裝素裹,玉樹瓊枝。

薤山薤山

大薤山有“十大自然景觀:”即女兒峰秀、梳妝檯峻、林海綠濤、鬼斧岩險、神農洞幽、鴛鴦石竒、楠竹蒼翠、古楓醉秋、油茶飄香、朝看日出。

這裡,文化底蘊厚重。

薤山薤山

悠久的歷史。5000多年前,炎帝神農從隨州來到這裡嘗百草、植五穀,留下了神農故道、神農洞、五穀堂、百草園等遺蹟。2009年5月8日,由湖北、湖南兩省宣傳部門組織的“重走神農路、尋根鄂湘行”活動,在這裡隆重舉行了神農嘗百草、植五穀聖土聖物交接儀式,《中國日報》、《人民日報》、《經濟日報》、《光明日報》、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以及湖北、湖南兩省40多家平面、聲像、網路媒體對中外進行了現場報導。

神奇的傳說。大薤山的主峰女兒峰傳說是芍藥仙子思戀真武大帝在此化成,遙望武當;梳妝檯傳說是王母娘娘丟下的梳妝盒;鴛鴦石傳說是天上的金童玉女;古楓樹傳說是朱元璋小時候放牛在此栽下的。

李時珍為薤山命名。據《穀城縣志》記載,大薤山原名女兒山,500多年前,明朝醫聖李時珍前往武當山採藥路過此地,發現滿山薤白即野韭菜,不由贊曰:“這是一座薤山啊”!女兒山由此更名為大薤山至今。

“中國南避暑山莊”的美譽久負盛名。據《穀城縣志》記載,早在1857年,一位到過薤山的義大利旅行家在向世界推薦旅遊勝地時稱“薤山是和承德南北並輝的一顆明珠,是中國的南避暑山莊”。

薤山薤山

中西合璧的別墅。

據《穀城縣志》記載:1903年至1907年,英國、挪威、德國、美國、丹麥、葡萄牙、加拿大、荷蘭等八國傳教士,先後在薤山建中西合璧的別墅70多棟,占地40多萬平方米。還建有男女游泳池、網球場等娛樂設施。“青磚灰瓦石灰漿,拱形門窗大迴廊。橫脊飛檐斜坡面,壁爐煙囪空心牆。基高三尺四邊空,冬天暖和夏天涼。薤山別墅知多少,一棵柏樹一棟房”是中西建築元素合璧的真實寫照。這種建築風格,在湖北省乃至中原地區是獨一無二的。他們在這裡的避暑時間是每年的四月至九月,直到1949年。

薤山薤山

郎寧與薤山的情結。朗寧出生在襄陽,大薤山現保存的朗寧別墅是其父親興建的,1894年至1899年的5年間,孩提時期的他幾乎每年都隨父親到薤山避暑,1921年至1927年的6年間,成年的他又多次到薤山避暑。1945年,他被加拿大政府派駐中華民國大使,在重慶與周恩來總理成為故交,為新中國與加拿大建交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46年,郎寧先生攜夫人及其女兒從石花步行到薤山。

1974年,80歲高齡的他再訪中國,迫切要求重遊薤山,因當時的政治形勢限制,最終止步於襄陽,未能成行,留下了終身遺憾。2008年10月9日,其女兒奧黛利.托平,時年82歲,攜兒媳、孫子一家三代來薤山訪故觀光,其流連忘返之情溢於言表。

賀龍元帥走馬薤山。1931年5月,時任紅三軍軍長的賀龍率部轉戰來到薤山,幫助穀城縣委建立了鄂西北第一支革命武裝——薤山紅軍游擊大隊,並將他的警衛排長龔春林留下任參謀長,同時還建立了穀城縣蘇維埃政權,開闢了以薤山為中心方圓百餘里的紅色區域。

李宗仁在薤山忙裡偷閒。原國民政府代總統李宗仁就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駐兵老河口時,於1942年夏天攜妻子郭德潔、秘書程思遠在薤山避暑兩個多月,清涼之感記載在他的回憶錄里。

程思遠親筆留墨寶:1994年12月,國家林業部命名“薤山國家森林公園”,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程思遠先生欣然題寫了園名。

薤山薤山

名家作歌唱薤山。2007年7月,國家一級編劇佟文西先生游薤山,觸景生情,即興作詞作曲《好一座度假天堂大薤山》,並由著名歌手李丹陽首唱。

歌詞是:竒石情腸,多少人尋訪賀龍路紅軍山,揮灑詩情放開目光讓歌聲飛揚;⑤好一座度假天堂大薤山,喝了她的薤山茶心兒也芬芳,好一座度假天堂大薤山,攝下她的四季景鍾愛又珍藏。”

薤山薤山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2009年5月7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成立了“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投資有限公司”(簡稱鄂西圈投公司),將大薤山作為重點關注項目,經各方專家反覆論證,於2011年3月成立了“湖北大薤山旅遊發展有限責任公司”(鄂西圈投的全資子公司),同時

,投資近3000萬元對大薤山進行全方位打造。經過兩年的建設,中西合璧的別墅外古內秀;神農居、時珍堂豐富了文化底蘊;賓館煥然一新;接待中心健全了功能;供水有了保證;景區亂象徹底進行了根治;新建的挪威小木屋洋溢著異國風情。大薤山在湖北知名、全國揚名、世界有名已經為期不遠。

自然景觀

女兒峰秀

薤山薤山

女兒峰為大薤山主峰,海拔1099米,民間傳說此峰是芍藥仙女暗戀真武大帝而化成,在此遙望武當。登上峰頂,雲霧撲面,四無遮攔;一峰突起,群山環置,使人不僅有“山高我為峰”之豪氣,更有飄飄欲仙之神怡。

梳妝檯峻

此巨石20多米高,立在一個不規則的基座上,斜插雲天,四邊空曠,仰望有天風浩蕩、似立欲倒之感,民間傳說是王母娘娘丟下的梳妝盒化成,故名“梳妝檯”。

林海綠濤

薤山薤山

大薤山總版圖面積15萬畝,森林復蓋率達93%,活立木蓄積量120萬立方米,每立方米吸收1.86噸的二氧化碳,放出1.3噸的氧氣,使這裡的大氣中含有有益人體健康的負氧離子是城市的5至10倍,放眼望去,滿目蒼翠,針闊葉混交,高喬中灌底草,原生植被、人工培育相結合,古樹名木、野生動植物和諧相處,素有“綠色寶庫,天然氧吧”之稱。

鬼斧岩險

薤山薤山

很久以前,這兩塊巨石是一個整體,民間傳說有一天夜晚,赤腳大仙巡遊至此,發現巨石下面壓著兩條青白蟒蛇,二蛇向大仙求救,大仙腳踏巨石,手握板斧指著它們說:“我可以救你們,但你們出來後不準作惡!”二蛇磕頭謝恩。大仙遂手起斧落,巨石一分為二,二蛇得救後駕霧下山,青蛇化成南河,白蛇化成北河,南北二河常年不斷,夾山東流,水流風動,造就了大薤山“避暑勝地,度假天堂”的人間仙境,“鬼斧岩”也由此而得名。

此洞深不可測,每逢夏季,只要洞冒白霧,就預示著暴雨即將來臨。5000多年前,神農由隨州來到薤山,白天跋山涉水採集百草,夜晚就居住在此洞咀嘗,故後人稱此洞為“神農洞”。

鴛鴦石奇

神話故事傳說,靈霄殿有一對金童玉女,專侍王母娘娘,因二人暗戀之事被其他仙女告發,王母一怒之下,將二人點成兩塊石頭,貶下凡落地在薤山,還將中間劃一條鴻溝,使它們相望而不能相合,故人們稱這兩塊石頭為“鴛鴦石”。

楠竹蒼翠

薤山薤山

薤山楠竹是70年代初期從井岡山引進的,現有面積2000多畝,在鄂西北是絕無僅有的。此竹隨著春風筍芽破土,直徑15至20公分,一個月後長高10多米,根根玉立臨風,陽光縷縷如金,蝶飛鳥鳴林幽,香氣沁人肺腑。

古楓醉秋

薤山薤山

此樹為楓香樹,高20多米,直徑近2米,夏天綠蔭蔽日,秋天滿樹紅葉,有詩為證:“野果飄香林染霞,惟有楓葉紅似花。風情萬種舞婆娑,遊人駐足忘了家。”民間傳說,此樹是朱元璋兒時放牛栽下的,據林業部門測算,有800多年的樹齡。

油茶飄香

由楠竹園至古楓樹兩個景點之間,有5000多畝油茶,四季常青,每年金秋十月,樹樹果實纍纍,雪白的花朵伴隨著成熟的果實盛開,放眼望去:“花果芬芳撲面來,疑似三月梨花開。采果賞花兩相宜,更喜茶油香滿懷”。

中西合璧

薤山薤山

呈現在我們面前的這棟別墅,原是英國傳教士於1903年興建的。1939年4月,時任國民革命軍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的李宗仁(1949年1月任中華民國代總統)攜血戰台兒莊之餘威駐兵老河口,先後參加了隨棗戰役、豫南戰役。1942年夏天,他與妻子郭德潔、秘書程思遠登上薤山,在這棟別墅里避暑兩個多月,清涼之感記在《李宗仁回憶錄》里,李宗仁別墅由此而得名。

朗寧別墅

切斯特·朗寧1894年12月13日出生於襄陽,其父是襄陽基督教堂的一名牧師,此棟別墅是其父於1893年興建的,幼年的他就被父母帶到薤山避暑。1921年至1927年,成年的朗寧在擔任樊城師範學校的校長期間,又多次到過薤山。1945年,他被加拿大政府派駐中華民國大使,在重慶與周恩來成為至交,為新中國與加拿大建交奠定了重要基礎。1946年,朗寧攜夫人及其女兒從石花步行到薤山避暑。1974年,80歲高齡的他訪問中國,要求再游薤山,因當時的政治形勢限制,最終止步於襄陽未能如願。

奧黛莉別墅

薤山薤山

此棟別墅是傳教士避暑期間做禮拜的地方。1926年6月,朗寧夫婦在薤山避暑,其女兒奧黛莉降生,在這棟別墅里牧師為她做了洗禮。1946年5月,年滿20歲的奧黛莉隨父母從石花步行上薤山,在這棟別墅居住一個多月。2008年10月9日,82高齡的奧黛莉·托平和80歲的丈夫西莫·托平攜兒媳、孫子一家三代來薤山訪故觀光,滿懷深情地瞻仰了朗寧別墅,依依惜別地遊覽了自己洗禮、居住之地,留連忘返之情溢於言表。

賀龍別墅

薤山薤山

此棟別墅是英國傳教士羅塞琳於1904年興建的。1931年5月,開國元帥賀龍,時任紅三軍軍長,率部轉戰來到薤山,在這棟別墅里設司令部,幫助中共穀城縣建立了鄂西北第一支工農武裝——薤山紅軍游擊大隊,並將他的警衛排長龔春林留下任參謀長,同時建立了穀城縣蘇維埃政府,開闢了以薤山為中心方圓百餘里的紅色游擊區域。賀龍在這棟別墅里居住一個多月,然後又轉戰到房縣。

神農居

5000多年前,神農自隨州至薤山,在此嘗百草、植五穀,嘗之薤白具清咽利肺而載《神農本草經》;嘗茶為人之飲品;植五穀即稻、黍、稷、麥、豆為人之主食。後人為感恩神農,於此建五穀堂作祭奠之所。

1903年始,歐美傳教士涉足薤山避暑,襄陽知府秉朝廷“敬洋”,於1906年拆“五穀堂”建此中式天井院,名福音堂,供接待傳教士之用。2009年5月8日,由湖北、湖南兩省宣傳部門組織的“重走神農路,尋根鄂湘行”活動,在薤山舉行了隆重的神農嘗百草、植五穀聖土、聖物交接儀式。自此,辟福音堂為“神農居”,謹以傳承神農之精神,感恩神農之功德。

時珍堂

薤山薤山

薤山原名女兒山,據《穀城縣志》記載,公元1563年左右,李時珍前往武當山採藥,途經女兒山看到滿山的薤白(即野韭菜),不禁贊道:“這簡直是一座薤山啊!”女兒山由此更名為薤山至今。據老人們代代相傳,李時珍在此搭草棚居住,白天踏山攀岩採挖草藥,晚上借火光對藥材進行分析記錄,還經常為當地百姓治疾療傷。這棟“時珍堂”就是在當年李時珍居住過的草棚遺址上興建的,以示對醫聖李時珍的永久紀念。

沙麻別墅

薤山薤山

沙麻·泰西是最早來中國傳教的挪威人,長期居住老河口。1903年,他在薤山興建了此棟別墅,每年夏天在這裡避暑度假,直到1924年回國。其子沙麻·爾蘭(在老河口生活了11年)於1986年5月來薤山訪故觀光,稱薤山是他們一家的第二故鄉。

蘇維埃別墅

薤山薤山

此棟別墅是美國傳教士凱薩琳於1906年興建的。1931年5月,賀龍率紅三軍轉戰來到薤山,幫助中共穀城縣委組建了“薤山紅軍游擊大隊”,同時在這棟別墅里成立了穀城縣蘇維埃政府,下轄28個鄉級蘇維埃政府,這是穀城縣最早的紅色政權組織。土地革命時期,此棟別墅經受了血雨腥風的洗禮,新中國成立後,被命名為湖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丹尼別墅

此棟別墅是英國傳教士丹尼·貝爾德於1904年興建,主要功能是用於傳教士避暑期間的聚會,別墅旁邊建有儲藏蔬菜的地窖。

挪威別墅

薤山薤山

挪威商人阿爾伯特·笛福於1903年來中國鄭州辦生鐵廠,後又在南陽開辦分廠,1904年他邀請了另外兩個挪威商人一起到薤山興建了此棟別墅,他們僅在這裡住了三個夏天,便於1907年離開中國,再也沒有回來。改革開放以後,其子孫多次來薤山觀光懷舊。因是幾個人合夥興建,故稱“挪威別墅”。

布朗別墅

薤山薤山

英國商人亨利·布朗1897年來到中國武漢作經商,1901年又把生意做到襄陽,居住在襄陽的英租界。1903年來到薤山興建了此棟別墅,每年夏天帶著僕人在這裡避暑度假,直到1927年。

懷特別墅

薤山薤山

英國人約翰·懷特,1896年以外交人員的身份來到武漢,隨著英國資本的大量輸入,英國來華經商辦廠人員逐漸增多,1901年約翰·懷特被派往襄陽負責,1903年來到薤山興建了此棟別墅,1904夏天他邀請負責襄陽外交事務的官員乘船逆漢江而上,至南河溫坪,然後乘滑竿上山。懷特在此棟別墅避暑10多個夏天。

貝雅別墅

薤山薤山

此棟別墅是居住在南陽的葡萄牙傳教士阿爾豐沙·貝雅,於1906年興建的,據為其看管別墅的當地老人回憶,貝雅一家只在這裡住了四個夏天,以後再也沒有來過。

波恩別墅

此棟別墅是兩個在南陽經商的德國人於1906年興建的。據當地看管別墅的老人回憶,他們來薤山居住不一定是夏天,有時是春天,有時是冬天,每次住的時間不到一個月,1926年以後再也沒有來了。兩個德國人經常給當地人講,他們的故鄉有一條美麗的萊茵河,有一個著名的作曲家貝多芬,故人們稱這棟別墅為“波恩別墅”。

丹麥別墅

薤山薤山

此棟別墅是居住在南陽的丹麥傳教士亨利·哈柏於1903年經挪威商人引薦來薤山興建的,一家人每年夏天在這裡避暑度假,直到1924年。此棟別墅除屋頂是1962年建林場以後,為了讓工人居住進行了翻修外,牆體、基腳、拱型門窗均是“原汁原味”的,雖是斷垣殘壁,卻真實地反映了100多年前中西建築元素巧奪天工的合璧。

義大利別墅

義大利商人查利·里斯特於1897年來到中國武漢創辦棉紗廠,後又擴展到襄陽,他於1903年來到薤山興建了此棟別墅,每年相邀襄陽地方官員一起上山避暑。他還將本國一種叫雀麥的植物引種到薤山,秸稈餵養奶牛,籽炒熟後用開水泡加上白糖作咖啡飲用。雀麥成了這裡的獨有植物,現在遍布薤山,不過它的功能只是保水固土了。

博登別墅

挪威商人克里斯琴·博登於1902年來到中國河南省南陽做洋貨推銷商,由於夏季酷暑難耐,經同行推薦,於1904年來到薤山建造了此棟別墅,每逢夏季相約商界朋友上山避暑消夏,直到1915年。中國改革開放以後,其子孫多次來薤山訪故觀光。

人文色彩

薤山薤山

清末時享有 “ 中國南避暑山莊 ” 的美譽。所以歷來為遊人所嚮往,歷代文人墨客在這裡留下了不朽的詩篇。清代嘉慶年詩人安庭松有詩《薤山疊翠》唱曰:“大薤峰高竹影孤,青堆螺髻接虛無,凌空不許紅塵到,一幅煙嵐畫入圖。”將薤山的秀、奇、麗描寫得一覽無餘,惹得遊人非下“不到薤山非好漢”的決心不可。1942年夏季,國民黨代理副總統李宗仁先生曾到薤山避暑,他在《回憶錄》中寫到:“……至薤山腳下乘滑竿上山,行半途已覺清風徐來,暑氣全消……山上林蔭片片,泉水潺潺,真是別有一番天地,我這才嘗到所謂避暑的樂趣”。“薤山國家森林公園”題詞為李宗仁先生當年的秘書——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程思危先生手跡。

薤山風景多姿多彩,有筑陽(谷城)八景之一的“薤山疊翠”、梳妝檯、女兒峰、風動石、千年楓香樹、楠竹園等景點 60 多處,現今的薤山,新鋪的柏油馬路,全長6.5公里,直達旅遊中心,下面路口與石開,石房公路相接,大小旅遊車可直達主峰女兒峰,境內公路四條,延伸到各個旅遊景點。旅遊中心設有賓館、招待所、商店、郵電所、醫院等服務行業。是理想的避暑度假勝地。

紅三軍創建鄂西北革命根據地後,谷城的黨組織和革命武裝迅速發展壯大,敵人極為恐慌。為圍剿薤山蘇區,1931年9月初,國民黨縣大隊4箇中隊400餘人第1次進攻薤山,游擊隊迅速組織力量,憑藉有利地形與敵激戰,共打死打傷敵人10餘人,俘敵60餘人,繳獲長短槍30餘支。蘇區保衛戰首戰告捷。敵人第1次進剿薤山失敗,又組織第2次清剿。敵縣大隊與各區、鎮地方民團和反動神兵組織混編成10箇中隊共千餘人,於9月26日分三路圍攻薤山,由於縣委和薤山游擊隊早有防範,經過半天激戰,敵人傷亡慘重,全部潰退。蘇區保衛戰再次告捷。1931年11月上旬,國民黨51師範石生部,69師趙冠英部,均光谷三縣聯防總指揮余希珍部,鄖屬總司令趙文啟部和谷城民團,總計3000餘人,聯合圍剿薤山蘇區。由於敵眾我寡,紅軍游擊隊經過大半個月殊死搏鬥後傷亡殆盡,薤山蘇區陷入敵手。 捨生取義的縣委書記李庭蘭。李庭蘭,襄陽人,1905年出生。早年參加襄陽學生運動,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6月受黨組織派遣到谷城任縣委書記,為谷城革命根據地的建立、紅軍游擊隊的發展壯大和縣蘇維埃政權建設作出了卓越貢獻。同年11月組織指揮薤山蘇區保衛戰。在一次突圍後,他的身邊只剩下游擊隊大隊長鄒國華和政委李劍如及游擊隊員20多人,便建議分頭突圍。鄒國華和李劍如剛分頭離開,敵人上來了。在危急時刻,李庭蘭對身邊的游擊隊員說:“保住紅軍指揮員比什麼都重要,保住了鄒大隊長、李政委,就為黨保住了軍事幹部,鬧革命才有希望!”說完,帶領2名戰士闖入敵陣吸引敵人,壯烈犧牲。

薤山薤山

1930年春,縣委恢復建立。通過積極組織,各地農民協會如雨後春筍般復甦起來。1931年5月紅三軍進入谷城後,為蘇維埃政權建立提供了機遇。同年9月,紅25師黨委和穀城縣委於戰鬥間隙在盛康召開聯席會議,共同商議建立穀城縣蘇維埃政府的問題。會議認為,全縣28個鄉已相繼建立蘇維埃政府,整個蘇區已形成東至金牛寺、西至官坊、南至粟谷、北至石花街,方圓100餘里的規模,蘇區人口和面積均占全縣一半以上,加之地方武裝日益強大,蘇區形勢較好,建立縣蘇維埃政府的時機已經成熟。會議還就蘇維埃政府的人選問題達成共識。10月5日,穀城縣蘇維埃政府在薤山正式成立,縣蘇維埃政府機關設在薤山避暑別墅內。在縣蘇維埃政府的直接領導下,蘇區的各項建設得到迅速發展,土地革命初步實行,文化教育事業蓬勃向上。

薤山薤山

“夏明翰”式的英雄張茂修。張茂修,1895年出生於城關黃康。1924年1月考入武漢外國語學堂。第一次國共合作時加入國民黨左翼組織。1926年奉國民黨湖北省黨部之命回谷城籌建國民黨穀城縣黨部,1927年3月任國民黨穀城縣黨部常委,主持黨部工作,為國共合作在谷城成功實踐作出積極貢獻。同年4月28日,襄陽駐軍張聯升步將介石後塵,武裝搗毀國民黨穀城縣黨部和縣政府,張茂修僥倖逃脫。1928年潛入河南開封開展革命活動,不慎被捕入獄,被押19天獲釋。1931年又回谷城,參加籌建縣蘇維埃政府工作。同年11月18日在敵人進剿薤山時被叛徒出賣被捕,並從其身上搜出《中共中央第四次會議決議案》。敵人策反未果,於11月20日在石花蒼苔河東河灘設刑場將其斬首,慷慨就義。隨後,敵人又將其首級解送縣城,懸於城南門之上,示眾3日。

著名景點

女兒峰

女兒峰是薤山主峰,海拔1099.3米,終年雲霧繚繞。之所以叫女兒峰,這裡有一個傳說。

相傳很早以前,真武大帝為了修煉,一連尋訪了七十二座名山大川,最後來到薤山。山上有一位芍藥仙子,腰如柳枝臨風,不施鉛華粉黛,別有一番風姿。見真武不但精通琴棋書畫,而且才華出眾,智慧超凡,暗自把真武定為終身伴侶。

面對仙子的一番痴情,真武也無可奈何,他擔心仙子再來糾纏,也怕自個的堡壘會不攻自破,為了修行大業,他只好打點行裝,戀戀不捨地離開了薤山,到武當山去了。

芍藥仙子見真武不辭而別,悲痛欲絕,便每日清晨遙望武當,期盼真武回心轉意。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最後就化成這座秀麗的山峰。與其說它是終年雲霧繚繞,倒不如說它情意綿綿。

真武在武當修煉成功後,被人稱為真武大帝。他為了感謝芍藥仙子之情,每天以鐘聲相報。據老人們講,當時的社會不發達,也沒有機器的噪音,登上女兒峰確實可以隱隱約約聽到武當的鐘聲。

犀牛望月

有薤山兩塊巨石叫“犀牛望月”。山形很象一頭大犀牛。之所以叫“犀牛望月”,這裡面還有一個故事。

相傳,漢朝時期有個年輕人,名叫吳剛,為人正直,力大無窮。傳說他在人間很苦,以打柴為生,後經道人點化,好不容易成了仙。誰料,一入仙界便觸犯了天規,被玉帝貶入廣寒宮,責令他白日砍伐月中桂樹,晚上作宮中守衛。月宮中的這棵桂樹,高五百丈,很難砍伐,剛砍下的口子,不等斧子離開又逾合了,弄得吳剛無可奈何。一次,嫦娥見他非常吃力,就向月桂走來,老遠就對吳剛說:“小伙子,光憑死力氣,伐不了月桂。”吳剛見嫦娥走來了,連忙打招呼:“嫦娥仙子,你來啦,難得你的光臨,謝謝,謝謝。”

“不用謝啦,過幾天,我向王母為你講情,解除你的勞役之苦。”嫦娥滿臉笑意。吳剛說:“感謝嫦娥仙子的恩情。”說罷丟下斧子,向嫦娥深深地舉了一躬。吳剛知道嫦娥是聰明漂亮的仙子,既同情她的遭遇,也對她產生了愛慕之心,一直不敢傾吐,只是把愛埋在心底。

嫦娥是后羿之妻,自打偷了“不死之藥”奔上月宮,一個人冷冷清清,非常寂寞,總想找人說說話。

嫦娥見吳剛十分熱情,也就含情脈脈地說:“看起來,你這個月宮衛士倒是個好人……”

吳剛深領其意,想永結同心,然而就在這時,王母卻無端發怒,把他打下凡來化成了這座形似犀牛的巨石,因他日夜思念著月宮的嫦娥,所以人們就叫它犀牛望月。

玄女梳妝檯

薤山薤山

玄女梳妝檯,高20多米,可從後面攀藤而上到“梳妝檯”頂,那山下是小梳妝檯。傳說梳妝檯是玄女娘娘梳妝的地方,小梳妝檯是玄女娘娘侍女梳妝的地方。

相傳,玄女娘娘最愛人間山水,常帶侍女下凡遊覽。一天,玄女主僕二人興致勃勃來到薤山,見這裡青山綠水,鳥語花香,心中高興極了,一會在女兒峰翩翩起舞,一會兒在小溪邊戲水遊玩;一會兒在林海深處飛行,一會在千年古藤上盪鞦韆。由於玄女玩得開心忘情,一時間,香汗淋淋,汗濕了衣裙,急需找個舒適的地方梳洗梳洗,休息休息。

於是喚來本地山神,要他趕造一個浴池。山神立刻在女兒峰南坡的羅柳泉遣水移石,興建了一個天然浴池,恭請娘娘去沐浴。

玄女娘娘洗浴後,頓感神清氣爽,暢快無比,就叫侍女為她梳妝。這時,天宮傳來玉帝的口渝,要她即刻回宮,參加慶典。由於走得匆忙,竟把梳妝盒遺忘於此。

第二天,侍女發現梳妝盒丟失,生怕娘娘責怪,就趕緊前來尋找,誰料,眼前的情景令她大吃一驚,急忙回稟娘娘。主僕二人再次來到薤山,只見放梳妝寶盒的地方,一夜間長出一個險峻的大石台,梳妝盒裡小小的青銅寶鏡,竟變成了一泓南河水。於是玄女娘娘端坐於石台之上,命侍女以南河水為鏡,替自己塗脂抹粉,如此梳妝打扮,她感到別有一番情趣。

自此以後,每隔三五日,玄女娘娘便來此梳妝打扮一番。為了侍女們的方便,她又命山神在這山下築了小梳妝檯。天長日久,大量的胭脂落於山下,變成了這滿山的杜娟花。

周邊交通

(1)自駕游線路:①襄陽——谷城——石花——薤山

②保康——紫金——薤山

③十堰——石花——薤山

(2)班車時間;

目前穀城縣城關鎮暫無直接發往薤山班車,需乘坐谷城發往石花班車,在石花轉乘

石花---薤山 9:00發 10:30返 15:00發 16:30返

(3)停車場:薤山旅遊度假區接待中心停車場

遊覽提示

薤山薤山

薤山旅遊度假區位於薤山林場,特別注意森林防火;冬天需特別注意下大雪後交通安全。

因山路崎嶇,盤山公路彎道很多,暈車的旅客可以帶點暈車藥和水,注意身體。

適用信息

門票價格

40元

1.1米以下兒童免票,1.1米以上1.4米以下兒童半票;學生半票;軍人、殘疾人持相關證件免票;60歲以上70歲以下老人半票;70歲以上老人免票。

景區開放時間

早上8:00至下午18:0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