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建築教育

外國建築教育。在古代,建築技藝的傳授同其他技藝的傳授一樣,主要靠師徒相承,口傳心授。在世界建築史上取得巨大成就的羅馬,最早創辦了建築學校、從那時起將近兩千年的時間裡,建築教育已發展成為高等學府的重要組成部分。下文介紹各有特色的義大利、法國、德國、美國、日本和蘇聯六個國家建築教育的狀況。

外國建築教育

正文

在古代,建築技藝的傳授同其他技藝的傳授一樣,主要靠師徒相承,口傳心授。在世界建築史上取得巨大成就的羅馬,最早創辦了建築學校、從那時起將近兩千年的時間裡,建築教育已發展成為高等學府的重要組成部分。下文介紹各有特色的義大利法國德國美國日本蘇聯六個國家建築教育的狀況。
義大利建築教育 公元前1世紀,羅馬工程師維特魯威在所著《建築十書》中,對建築教育提出一系列要求。在該書第一篇第一章中,他強調建築理論和實踐同等重要,建築師必須是知識分子,除長於繪圖技巧以外,應通曉幾何音樂歷史哲學以及法律衛生甚至天文數學更是不可忽視。
公元288年,羅馬城出現第一所工程技術學校。4世紀,東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奠都拜占廷(今伊斯坦堡),大興土木。為此,從334年起,在各地設立建築工程訓練學校。
文藝復興初期,義大利建築師L.B.阿爾伯蒂《論建築》(又名《建築十篇》),指出在有關建築知識中,實用而必要的科目是數學製圖,應通過聽講、閱讀和習作,獲得建築設計方面的鑑賞力和想像力。
文藝復興時期,很多青年進入藝術私塾“抱提閣”(bottega)接受訓練,其中不少人畢業後成為建築名師。1563年,佛羅倫斯城巨富美第奇創辦藝術設計學院以代“抱提閣”。學院設建築、繪畫雕刻專業,建築課程包括素描和透視。學院收藏大量藝術珍品以供揣摩。學院行政管理實行中世紀行會制度,各種等級、許可權和榮譽稱號均有嚴格規定。1577年,聖路克學院羅馬城成立,傳授建築、透視和製圖知識。1620~1631年間,米蘭學院設建築專業。波隆那於1668年、都靈於1678年先後設立建築學院。此外,建築師工作室也培養學徒。
19世紀,義大利國家統一後,政府將建築專業院校分成兩類:一重結構計算,一重藝術創造。為使工程技術和造型藝術緊密結合,羅馬大學於1919年設立建築學院,要求新生入學前須受過通才教育和藝術訓練。在教學上則技術和藝術並重。1921年,米蘭工學院設建築專業。以後,那不勒斯都靈佛羅倫斯威尼斯巴勒摩和熱那亞紛紛成立建築院校。一般學制五年,課程包括歷史理論數理設計規劃等。以後可進修規劃、抗震和園林學兩年,畢業後獲建築博士學位。
法國建築教育 11~13世紀,法國中部城市克龍尼的修道院設有建築專業學校。後來,各行各業開始實行學徒制度,建築業也是這樣。
16世紀初,法國國王路易十二迎聘修士喬康多來法國辦建築學校。1561年,法國P.德洛爾姆《建築工程學》,後又著《建築學理論》,作為建築專業教材。
1648年,路易十四的權臣J.C.馬薩林創辦巴黎皇家繪畫雕刻學院,它的建築專業以古典柱式幾何透視製圖為主課。1662年,因對教學方式不滿,建築專業的學生在校外另覓教師指導,成立師徒設計工作室。延至後來巴黎高等藝術學院,這種方式成為傳統制度,對世界各國影響很大。
1671年,J.B.科爾貝爾設立王家建築學院,仿義大利當時做法,加授技術課。曾自辦建築學校的J.F.布隆代爾受聘講授算學、幾何石工力學水利軍工透視以及設計理論等課。1701年起,學院每月舉行一次建築設計競賽,優勝者獲金質或銀質獎牌。從1720年起,獲獎者被資送羅馬法蘭西學院(創於1666年)進修。這所學院有很多畢業生成為歐洲各國宮廷建築師。
1793年,布隆代爾的門徒J.B.龍德萊在巴黎創辦公共工程學院,學制三年,數力系下設土木建築專業。兩年後,學院改組為工業大學,建築專業加強科學技術內容。後來,巴黎工業大學的建築專業側重藝術教育方面,並於1816年併入王家建築學院。1819年改名為國立巴黎高等藝術學院,設繪畫雕刻和建築等專業。
巴黎高等藝術學院建築專業的基礎課程由學院安排,設計課則由校內外的師徒設計工作室主持,學生以20人為一組,自選導師,設計課最受重視。5~10年後,修滿學分的學生獲得“國授建築師”稱號。該校在里耳里昂魯昂馬賽斯特拉斯堡等城設有分院。
19世紀下半葉是巴黎高等藝術學院的黃金時代,影響及於等國。直至20世紀30年代,由於現代主義建築的興起,學院派勢力逐漸消退。1968年學院及其各地分校改組為一系列“教學單位”而告結束。
德國建築教育 德國的建築教育起步較晚。1790年,柏林藝術科學技術學院開設建築課程,把建築專業劃歸工程技術院校。1799年,普魯士王國設建築學院,接受時興的新古典風格。1825年,卡爾斯路易城開辦建築工程學院。1827年,慕尼黑城也設建築學院。至20世紀初,德國大部分城市都設有工科性建築院校。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建築教育革命在德國發生了。建築師W.格羅皮烏斯1919年在魏瑪將原實用美術學校和魏瑪美術學院合併為包浩斯建築學校。“包浩斯”成為現代主義建築思潮的發祥地。該校把建築、雕塑、繪畫等藝術素養的陶冶與科學技術知識的教學融為一體。新生入學後,先受半年預備教育,使他們對建築材料有直接認識,再受三年理論教育和實際訓練。期滿後,學習重點課程:材料力學平面幾何結構構造製圖模型設計、並從事工場勞動。該校學習年限無硬性規定,修完全部課可取得碩士學位。1924年,學校遷往德紹城。1928年格羅皮烏斯辭職後。H.邁耶和L.密斯·范·德·羅先後繼任校長。1932年遷校柏林,在法西斯壓迫下於次年停辦。14年間,“包浩斯”培養了1200名學生。“包浩斯精神”在全世界產生廣泛影響。
美國建築教育 美國獨立前後,建築師大都來自歐洲。嗣後,北美的建築師事務所也訓練出一批建築師,這種狀況延續到19世紀。美國總統傑斐遜,曾以建築師為業,他主張在大學創設建築專業。1826年,費城富蘭克林學院仿德國工科制度講授建築課程。1830年,紐約成立全國設計學院。1836年,美國建築師學會成立。次年,維吉尼亞大學開設建築設計課。1846年和1847年波士頓大學哈佛大學先後創辦建築系。1852年,耶魯大學開建築課目。
巴黎高等藝術學院留學歸來的建築師R.M.亨特從1857年起,在紐約辦師徒設計工作室培訓學生。1858年,紐約市立學院設建築系,很多學生被派往巴黎高等藝術學院留學,回國後,頗多為建築名家。
1865年,麻省理工學院創辦建築系。1866年,耶魯大學設藝術學院,後改為藝術建築學院。1870年和1871年伊利諾伊大學康奈爾大學先後創辦工科性建築系。以後,敘拉古大學於1873年,賓夕法尼亞大學於1874年和伊利諾伊阿穆爾理工學院於1881年設立建築系。哈佛大學於1895年設建築研究院。至1911年,美國建築院校幾乎全聘有巴黎高等藝術學院畢業生任教。美國師承法國建築教育,側重藝術教育之風甚盛。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歐洲(主要是德國現代派)的許多建築師移居美國,給美國建築教育以新的活力。昔日,學生設計課題多為公共建築和辦公樓,至此,轉向“包浩斯”和勒·柯布西耶等現代派建築師的觀點,以普通市民住宅等實用建築設計為題。1937年,格羅皮烏斯主持哈佛大學建築系。1938年,密斯·范·德·羅伊利諾伊工學院建築系主任,傳播了現代主義建築的一系列建築教育觀點。
1898年,美國設有建築專業的高等院校9所,1930年增至53所,1955年增至64所。1949年始,學制均為五年,1965年,30所院校改為六年制。
哈佛大學1933年最先開設城市規劃課,1959年同麻省理工學院合辦城市規劃研究所。60年代,大部分設有建築專業的高等院校開始注重人文科學,增設城市規劃專業,取消素描和渲染課程,師徒設計工作室被教學協作組替代。1968年,美國建築師學會考察各地院校後得出結論:建築教育應擴大為環境教育。
80年代初,美國有建築專業的高等院校100所,是當今世界建築教育最發達的國家,每年招考新生 35000名,畢業生則僅為1/10。學生經過多次篩選,畢業時獲得學位,必須實習三年,通過長達30小時的嚴格考核後,才能取得政府許可的開業建築師資格。
日本建築教育 日本1868年明治維新後,派遣學生赴國外學習建築,並聘請英國建築師任教於日本高等工科學校造家學科(建築工程系)。1879年開辦建築學校。1886年,高等工科學校併入東京帝國大學,建築學科開始由本國建築師主持,教學內容注重工程。後來,有一批院校開設建築專業,學制三年,偏重結構。1920年後,日本建築專業學制均為四年。1923年,東京帝國大學的建築專業課目有:西洋建築史東洋建築史建築設計結構材料數學力學地震學繪畫等。1911年,早稻田大學開設建築系,與東京帝國大學並列,漸漸顯出重要性。20年代,現代主義建築思潮傳入日本。
蘇聯建築教育 十月革命前,俄國有建築系科的院校四所:1842年創辦的彼得堡民用工程學院(1877年改為土木建築學院),彼得堡高等藝術學院,1866年創辦的莫斯科繪畫雕塑學院,1916年創辦的莫斯科高等技術學院。
1920年,莫斯科高等工藝美術學校成立,採用類似包浩斯的教學方式。20年代,蘇聯主要的建築院校莫斯科建築學院、列寧格勒建築工程學院和藝術學院,學制均為六年。30年代,莫斯科建築學院擴大,在校學生增至五、六百人,畢業生幾乎占全蘇建築師1/3;1956年改稱為房屋建築學院。
1932年為適應第一個五年計畫需要,成立莫斯科建築工程學院,教學內容注重工程技術,後來側重裝飾藝術。1933年,全國建築教育改革,加強藝術素養。各校多添設城市規劃課。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