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拉斯堡

斯特拉斯堡

斯特拉斯堡(法語:Strasbourg,德語:Straßburg),也譯作史特拉斯堡,位於法國國土的東端,與德國隔萊茵河相望,是法國阿爾薩斯大區和下萊茵省的首府。該市人口約27萬,而橫跨法德兩國的都會區(稱為“歐洲區”)總人口達到86萬多人。斯特拉斯堡目前屬於法國領土。但是在歷史上,德國和法國曾多次交替擁有對斯特拉斯堡的主權,因而該市在語言和文化上兼有法國和德國的特點,是這兩種不同文化的交匯之地。谷登堡、加爾文、歌德、莫扎特、巴斯德等德法兩國名人都曾在斯特拉斯堡居留。

基本信息

城市簡介

斯特拉斯堡斯特拉斯堡
斯特拉斯堡雖然只是法國第七大城市,但是它與日內瓦紐約以及蒙特婁一樣,是少數幾個並非一國首都,卻是國際組織總部所在地的城市。斯特拉斯堡與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一樣,駐有歐洲聯盟許多重要的機構,包括歐洲理事會、歐洲人權法院、歐盟反貪局、歐洲軍團(Eurocorps)、歐洲視聽觀察,以及最著名的歐洲議會。斯特拉斯堡是製造業以及公路、鐵路和內河航運的重要中心。斯特拉斯堡港是萊茵河沿線的第二大港口,僅次於德國的杜伊斯堡。該市也是萊茵河航運中央執委會的駐地。斯特拉斯堡的歷史中心位於伊爾河兩條支流環繞的大島(GrandeÎle),這一區域擁有中世紀以來的大量精美建築,198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這也是首次一個城市的整個市中心區域獲此榮譽。該市名稱是日耳曼語言的法語化。德語中“Straße”是街道的意思,“Burg”是城堡的意思。

地理位置

斯特拉斯堡位於伊爾河注入萊茵河的地方,地處法國與德國邊境,萊茵河對岸就是德國城鎮凱爾。該市的氣候類型屬於溫帶半大陸性氣候。由於城市本身位於萊茵河河谷,西面20千米就是孚日山脈,而東面25千米處就是黑森林。來自每個方向的風通常都會被這些天然屏障所阻擋,因此該市夏季溫度很高。由於通風條件不佳,斯特拉斯堡也是法國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不過由於重工業的消失,以及在交通規管方面採取有效的措施,該市空氣污染正在改善。

城市歷史

斯特拉斯堡斯特拉斯堡
斯特拉斯堡雖然只是法國第七大城市,但是它與日內瓦紐約以及蒙特婁一樣,是少數幾個並非一國首都,卻是國際組織總部所在地的城市。斯特拉斯堡與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一樣,駐有歐洲聯盟許多重要的機構,包括歐洲理事會、歐洲人權法院、歐盟反貪局、歐洲軍團(Eurocorps)、歐洲視聽觀察,以及最著名的歐洲議會。斯特拉斯堡是製造業以及公路、鐵路和內河航運的重要中心。斯特拉斯堡港是萊茵河沿線的第二大港口,僅次於德國的杜伊斯堡。該市也是萊茵河航運中央執委會的駐地。斯特拉斯堡的歷史中心位於伊爾河兩條支流環繞的大島(GrandeÎle),這一區域擁有中世紀以來的大量精美建築,198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這也是首次一個城市的整個市中心區域獲此榮譽。該市名稱是日耳曼語言的法語化。德語中“Straße”是街道的意思,“Burg”是城堡的意思。斯特拉斯堡位於伊爾河注入萊茵河的地方,地處法國與德國邊境,萊茵河對岸就是德國城鎮凱爾。該市的氣候類型屬於溫帶半大陸性氣候。由於城市本身位於萊茵河河谷,西面20千米就是孚日山脈,而東面25千米處就是黑森林。來自每個方向的風通常都會被這些天然屏障所阻擋,因此該市夏季溫度很高。由於通風條件不佳,斯特拉斯堡也是法國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不過由於重工業的消失,以及在交通規管方面採取有效的措施,該市空氣污染正在改善。
斯特拉斯堡斯特拉斯堡

羅馬帝國曾在斯特拉斯堡所在的地方建立了一個軍事哨所,名為阿讓托拉通,屬於上日爾曼行省。這個地名在前12年首次被提及。1988年,該市慶祝建城2000周年。自從4世紀起,該市就成為斯特拉斯堡總主教的駐地。357年,阿拉曼人在斯特拉斯堡戰役中與羅馬作戰,被後來的羅馬皇帝尤利安擊敗,他們的國王也被俘。366年1月2日,大批阿拉曼人穿過封凍的萊茵河,入侵羅馬帝國。 5世紀初,阿拉曼人已經穿過萊茵河,征服並定居在今天阿爾薩斯瑞士大部分地區。在5世紀,該市接連被阿拉曼人、匈奴人法蘭克人占領。842年,包括三種文本(拉丁文、德文和一種古法文)的斯特拉斯堡誓言在此簽署。923年,洛林公爵將斯特拉斯堡交給德國國王亨利一世,神聖羅馬帝國控制了這個重要的商業中心。在斯特拉斯堡的早期歷史中,總主教與市民之間發生過長期的衝突。1262年,市民一方獲得勝利,國王士瓦本的腓力普恩準斯特拉斯堡獲得帝國自由城市的地位。1332年革命後,同業公會廣泛參與城市管理,斯特拉斯堡宣布成立共和國。1348年的黑死病後,1349年2月14日,發生了可怕的大屠殺,2,500-3,000名猶太人被公開燒死,其餘人被驅逐出該市。在必須離開城市的時刻,傳令官吹響了法國號。直到18世紀末,還不準許猶太人在晚上10點以後留在市內。斯特拉斯堡主教座堂始建於12世紀,到1439年才基本完成(南塔樓尚未完工),當時是世界最高的建築,超過了吉薩大金字塔。1520年代宗教改革期間,該市接受了馬丁·路德的教導,他的追隨者在下一個世紀創建了斯特拉斯堡大學,新教清除偶像的主張導致許多天主教堂和修道院被毀。斯特拉斯堡是人文主義學術中心和神聖羅馬帝國早期的印刷中心,它在知識與政治方面,對新教在德國西南部確立其地位產生了重大影響。1530年,在帝國奧格斯堡會議上,斯特拉斯堡和另外4個自由城市一起呈遞了一份表明他們新教信仰的信條,不過與他們呈交給查理五世的奧格斯堡信綱略有不同。16世紀初,神聖羅馬帝國憲法改革以後,成立了帝國循環(Reichskreis),斯特拉斯堡成為帝國西南部的上萊茵循環的一部分,主要負責供養軍隊監督造幣、確保公共安全。
斯特拉斯堡斯特拉斯堡

斯特拉斯堡自由市在三十年戰爭期間保持中立。1681年9月,斯特拉斯堡被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奪取,這次吞併得到了1697年裡斯維克和約的承認。1685年,法國公布楓丹白露法令,宣布廢除1598年的南特敕令,官方的宗教不寬容政策導致許多新教徒被逐出斯特拉斯堡和阿爾薩斯。斯特拉斯堡主教座堂也從路德會手中交給羅馬天主教。德語的路德會大學一直堅持到法國革命,其中著名的學生有歌德赫爾德。法國革命期間,在1792年4月25日,德利斯勒(Claude-JosephRougetdeL'Isle)在斯特拉斯堡市長德特里希家中進晚餐時,譜寫了萊茵守軍戰曲(Chantdeguerredel'ArméeduRhin),即後來的法國國歌《馬賽曲》(LaMarseillaise)。不過,法國革命也廢除了斯特拉斯堡的自由市地位。激進的雅各賓俱樂部用鐵腕手段統治該市,直到羅伯斯庇爾倒台後才被推翻。這段時期內許多教堂和修道院不是被摧毀就是被嚴重損壞。主教座堂損失了數百雕像(19世紀時又加以複製),並且提議要拆除教堂尖頂,因為它損害了平等原則。教堂尖頂保住了,不過市民們給它戴了一頂弗里吉亞無邊便帽(現在早已丟失)。隨著工商業的增長,該市人口在19世紀增長了三倍,達到15萬人。在普法戰爭和斯特拉斯堡包圍戰期間,該市受到普魯士軍隊的猛烈炮擊。1870年8月24日,美術博物館和市立圖書館被大火燒毀,市立圖書館位於哥德式的前多明我會教堂內,獨家收藏中世紀手稿(包括著名的快樂花園,Hortusdeliciarum)、罕見的文藝復興時代書籍和古羅馬文物。
1871年戰爭結束後,根據《法蘭克福條約》的規定(沒有進行公民投票),該市併入新成立的德意志帝國,成為阿爾薩斯-洛林的一部分。德國統治時期,斯特拉斯堡得到了重建,並新建了一個豪華的新城(NeueStadt),包括一個新的博物館和新的圖書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被擊敗,該市又被法國索回(同樣沒有進行公民投票)。
斯特拉斯堡斯特拉斯堡
由於曾歸屬德國47年,斯特拉斯堡有濃重的德語口音。納粹黨據此極力促使德國奪回這座城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0年法國淪陷以後,該市再次被併入德國。新統治者採取的第一項行動就是將大猶太會堂燒毀並夷為平地,該猶太會堂完成於1890年代末,曾是歐洲最大的猶太會堂之一,也是該市的標誌建築。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斯特拉斯堡未受到嚴重破壞,但在1944年受到了英美轟炸,大片地區被摧毀。1945年,法國軍隊再次開進斯特拉斯堡,這座城市又重新成為法國領土。今天,一條主要街道以解放日命名。1920年,一個早期的跨國機構,萊茵河航運中央執委會從曼海姆遷到斯特拉斯堡。1949年,該市被選為歐洲理事會的所在地,1979年,斯特拉斯堡又成為歐洲議會的所在地,儘管每個月只在斯特拉斯堡舉行四天會議,其他事務則在布魯塞爾處理。議會大廈建於1998年,是世界上最大的議會建築。此前會議在歐洲宮舉行,其不凡的內部結構已經為歐洲的電視觀眾所熟悉。1992年,德法合作的Arte影視機構在斯特拉斯堡成立。2000年,穆斯林密謀在斯特拉斯堡主教座堂進行爆炸,被德國警察阻止。2001年7月6日,在一次露天音樂會上,突然有一棵大樹倒地,造成13人身亡,近百人受傷。

主要景點

建築

斯特拉斯堡斯特拉斯堡
斯特拉斯堡最著名的建築是哥德式的主教座堂(用砂岩建造,有著名的斯特拉斯堡天文鐘),以及中世紀萊茵蘭地區黑白木構架建築的街景——特別是在沿著伊爾河小法蘭西區,以及主教座堂周圍中世紀風格的街道和廣場(如座堂廣場、聖艾蒂安廣場)。除了主教座堂以外,斯特拉斯堡還有幾座中世紀教堂歷經多次戰爭仍然倖存至今:羅馬式的聖艾蒂安教堂,一部分在1944年被英美空襲炸毀;羅馬式與哥德式結合的巨大的聖多馬教堂,有斯伯曼製作的管風琴[7],莫扎特史懷哲曾在此演奏;哥德式的聖Pierre-le-Jeune新教教堂,其地下室可以追溯到5世紀,而迴廊始建於11世紀;哥德式的聖Guillaume教堂,有早期文藝復興式彩色玻璃;哥德式的聖約翰教堂;新哥德式的Saint-Pierre-le-Vieux天主教堂(附近還有一個Saint-Pierre-le-Vieux新教教堂)有一些15世紀木製彩繪祭壇,現在毀壞的教堂用於舉辦展覽。在眾多的中世紀建築中,舊海關(AncienneDouane)相當突出。

德國文藝復興為該市留下了一批醒目的建築物,如位於谷登堡廣場的前市政廳;法國巴洛克古典主義建築包括數座旅館,如hôtelsparticuliers、HôtelduPréfet、HôteldesDeux-Ponts和HôteldeVille等。斯特拉斯堡最大的巴洛克建築是1720年代的濟貧院。法國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物則以德布羅意廣場的歌劇院為代表。德國皇帝威廉一世統治時期,為斯特拉斯堡的德國區留下了一批質量上乘的折衷主義建築,寬闊的林蔭大道整齊劃一,街道兩邊建築堅固、尺度巨大,建築風格混合了5個世紀以來歐洲各種建築風格,以及新埃及、新希臘、新巴比倫風格。前皇宮最為政治化,但當時最富麗堂皇的建築是帶有多重直角塔樓的蓬托尼埃國際學校(女校),和擁有華麗彩繪磚立面、木器和花飾陶器的裝飾藝術學院。德國區的著名街道包括黑森林大街、孚日大街、阿爾薩斯大街馬賽大街自由大街、福煦路和霞飛路等等,著名廣場則包括共和國廣場、大學廣場等。在重修的要塞路能發現1880年代普魯士軍事建築的重要實例,尺度巨大的要塞,命名為戰爭門(Kriegstor)。

在現代建築方面,斯特拉斯堡擁有一些精美的新藝術運動建築,如巨大的節日宮(PalaisdesFêtes)和一些別墅住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功能建築的實例中,位於範圍廣闊的歐洲區(QuartierEuropéen),由理察·羅傑斯設計的歐洲人權法院無疑是最壯觀的。其他著名的現代建築有市立音樂與舞蹈學校、現代與當代藝術博物館,以及位於市郊的有軌電車終點站和停車場。該市還有一些美麗的橋樑,其中最引人入勝的是擁有4座古塔的中世紀的蓋頂橋(PontsCouverts),近旁就是17世紀沃邦攔河壩(沃邦要塞的一部分)。其他美麗的橋樑還有19世紀華麗的Fonderie橋(石橋)和Auvergne橋(鐵橋),以及萊茵河上未來派的步行橋(Passerelle,2004年開放)。

公園

斯特拉斯堡斯特拉斯堡
斯特拉斯堡的特徵之一是擁有眾多一流的公園,其中有一些有相當的歷史文化價值。柑橘公園呈現顯著的法國花園特色,內有一個新古典主義的城堡和一個小型動物園;城堡公園,17世紀的要塞矗立在萊茵河畔;Pourtalès公園屬於英國風格,是現代雕塑的露天博物館,園內有一座新巴洛克式城堡(現為席勒國際大學)。植物園成立於德國統治時期,靠近斯特拉斯堡天文台,建於1881年,還保存著一些當時的溫室。Contades公園雖然是該市最古老的公園,不過在二戰後已經徹底重建。Poteries公園屬於未來派,是1990年代末歐洲公園概念的實例。兩岸花園(JardindesdeuxRives)橫跨萊茵河兩岸的斯特拉斯堡和凱爾,是最新開放(2004年)、也是面積最大(60公頃)的公園

博物館

作為一個規模較小的城市,斯特拉斯堡擁有的博物館數量堪稱巨大:美術博物館收藏戈雅魯本斯凡·戴克格列柯等人的名畫;聖母院博物館位於主教座堂旁,收藏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原稿、彩色玻璃;裝飾藝術博物館收藏18世紀家具和瓷器);動物學博物館是法國最古老的一座,特別以鳥類種類眾多聞名);“大船”是特別為兒童設計的科技中心);此外還有萊茵河航運博物館;巴斯德博物館;古埃及博物館等。還可以看到著名的法國號(自中世紀起每晚10時命令猶太人出城)。

城市人口

斯特拉斯堡斯特拉斯堡
人口變化表
年份人口
1684年22000
1789年49943
1851年75565
1871年85654
1910年178891
1921年166767
1936年193119
1946年175515
1954年200921
1962年228971
1968年249396
1975年253384
1982年248712
1990年252338
1999年264115
2004年273100

斯特拉斯堡都會區人口有65萬人,而包括對岸的德國城市在內的整個歐洲區共擁有868,000名居民。斯特拉斯堡居民的種族構成為:法蘭西人占86%,此外為德意志人及其他國籍人士。該市同時流行法語阿爾薩斯語(Alsacien),街道上亦同時使用這兩種語言的路牌。而在烹飪方面,也是同樣流行法國大菜和德國菜式。居民中65%信仰天主教,23%信仰新教,7.5%信仰伊斯蘭教,4.5%信仰猶太教

城市經濟

斯特拉斯堡斯特拉斯堡
斯特拉斯堡在傳統上是一個典型的航運與貿易之城。在中世紀的漢撒同盟時代,斯特拉斯堡和美茵茨法蘭克福一同作為萊茵河流域的主要港口而興起。法國占領斯特拉斯堡以後,又在18-19世紀先後開挖了萊茵-馬恩運河和萊茵-羅納運河,均以斯特拉斯堡為起點,使它可以方便地通過水路到達巴黎里昂,也成為法國與中歐地區進行貿易(主要是糧食貿易)的樞紐,釀酒業(包括葡萄酒和啤酒)和食品業(如香腸和鵝肝醬)也發展起來。該市至今是法國唯一大量消費啤酒的城市,同時也盛產法國葡萄酒(如里斯靈葡萄酒)。進入現代,上述兩條運河因多小型閘門,已經不適於現代航運的需要。不過,萊茵河航運仍很重要,5000噸級的船舶可以從荷蘭鹿特丹直航斯特拉斯堡。斯特拉斯堡自治港和巴黎自治港一同被列為法國最重要的2個內河港口。

斯特拉斯堡在19世紀末德意志帝國統治時期,現代工業開始得到發展(機械、電器、醫藥、食品)。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斯特拉斯堡的經濟發展受到影響。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該市經濟才得到迅速發展,成為法國東部新興工業中心。利用從馬賽里昂、斯特拉斯堡至德國卡爾斯魯厄的輸油管道,該市發展了煉油、合成橡膠等工業部門。

斯特拉斯堡的另一個主要經濟部門是新興的旅遊業。作為世界遺產項目,該市舊城大島地區眾多的中世紀風貌的建築,小法蘭西的沿河風景和獨特的木結構建築,以及著名的聖誕集市,吸引了來自歐洲各地的眾多遊客來此觀光。而作為歐洲聯盟眾多機構的所在地,斯特拉斯堡也從中獲益匪淺,不僅在城北形成一片新興的“歐洲區”,而且集中了歐洲各國的美食供人消費。

文化教育

斯特拉斯堡斯特拉斯堡
斯特拉斯堡在音樂戲劇方面有一些獲得國際聲譽的機構:斯特拉斯堡愛樂樂團管弦樂隊、斯特拉斯堡國家劇院、萊茵省國家歌劇院、斯特拉斯堡打擊樂團,每年還舉行古典音樂節和現代音樂節。斯特拉斯堡是一個人文主義的中心,擁有長期的高等教育的歷史,結合了法國和德國知識分子的傳統。儘管1683年斯特拉斯堡被併入法蘭西王國,在18世紀它仍與德語國家的知識界聯繫密切,大學也吸引了許多來自神聖羅馬帝國的學生,歌德和梅特涅都在斯特拉斯堡接觸的法學院學習法律。今天,斯特拉斯堡大學被認為是巴黎以外最好的法國大學。斯特拉斯堡有3所大學:斯特拉斯堡第一大學(路易·巴斯德大學)、斯特拉斯堡第二大學(馬克·布洛克大學)和斯特拉斯堡第三大學(羅伯特·舒曼大學),享有盛譽的斯特拉斯堡政治科學學院是羅伯特·舒曼大學的一部分。國家行政學院(ENA)的校園位於斯特拉斯堡(過去位於巴黎),該校培養了法國大部分高級文官。高等裝飾藝術學院(ESAD)是一所在歐洲享有聲望的藝術學院。國際航天大學(ISU)的永久校園位於斯特拉斯堡以南。

交通情況

斯特拉斯堡斯特拉斯堡
斯特拉斯堡可以利用法國和德國2國的高速公路網。經由法國高速公路網,往西、北方向可以通過A4、A34、A31和A32高速公路前往巴黎、阿姆斯特丹布魯塞爾盧森堡波恩;向南可以通過A6高速公路經牟羅茲通往義大利和西班牙。從斯特拉斯堡不到15分鐘就可由凱爾進入德國高速公路網,方便地到達漢堡法蘭克福慕尼黑日內瓦米蘭。斯特拉斯堡的Entzheim國際機場距離市中心僅有10千米,從德國城市巴登-巴登和卡爾斯魯厄在1小時30分鐘之內均可到達。從這裡到巴黎、里昂和德國各大城市都只有不到1小時的飛機航程。1878年,斯特拉斯堡開通了有軌電車,後來在1960年將電車軌道全部拆除。1994年,斯特拉斯堡運輸公司又開通了一個現代化的有軌電車系統,一部分是使用原有線路,還有一部分是新建線路。斯特拉斯堡計畫修建2條高速鐵路,與歐洲的高速鐵路網相連:1.東部高速鐵路(巴黎-斯特拉斯堡,2007年開通)2.萊茵河-羅訥河高速鐵路(斯特拉斯堡-里昂,2011年開通)

歐洲角色

斯特拉斯堡駐有歐洲聯盟許多重要的機構,包括歐洲理事會歐洲人權法院歐盟反貪局、歐洲視聽觀察,以及最著名的歐洲議會。斯特拉斯堡還是歐洲軍團(Eurocorps)的總部,以及萊茵河航運中央執委會、歐洲藥典委員會和法-德Arte影視機構。法國和德國成立了一個跨萊茵河的歐洲區,包括大斯特拉斯堡和巴登-符騰堡州的奧特瑙縣,設立了一些共同的管理部門。該地區的總人口為868,000。

相關詞條

波士頓 萊斯特 斯圖加特 德勒斯登 拉馬特甘 伊斯坦堡 海地 諾夫哥羅德 非斯

歐洲旅遊景點

歐洲位於東半球西北部,亞洲的西面。北臨北冰洋,西瀕大西洋,南隔地中海與非洲相望,東與亞洲相連,西北隔格陵蘭海,丹麥海峽與北美洲相對。面積1016萬平方公里,約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8%,僅大於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 歐洲共有44個國家和地區。在地理上習慣分為南歐、西歐、中歐、北歐以及東歐。。下面的詞條將帶你走進這片浪漫而神秘的土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