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軍團

歐洲軍團

在法國前總統密特朗和德國前總理科爾的積極倡導下,歐洲軍團於1992年成立,以實現歐洲聯合防務的思想。根據1998年赫爾辛基歐盟首腦會議的決定,在發生危機的情況下,歐洲軍團將作為歐盟的軍事力量接受歐盟的指揮,主要執行三項任務:保衛歐盟和北約成員國、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參加人道主義援助行動。

簡介

歐洲軍團歐洲軍團

在法國前總統密特朗和德國前總理科爾的積極倡導下,歐洲軍團於1992年成立,以實現歐洲聯合防務的思想。歐洲有了一支統一指揮的武裝力量,這既有象徵性的政治含義,同時也在加強歐洲防務中發揮實際作用 。

歐洲軍團計畫明確提出,其使命是充當西歐聯盟的防衛部隊,一旦發生危機,參加人道主義行動和維持和平行動 。

歐洲軍團最初的基本力量是6000人的德法裝甲旅,後有比利時盧森堡西班牙加入,目前還有希臘義大利波蘭土耳其4個非核心成員國,總兵力近6.5萬人(2013年),其中參謀部及其他指揮部門900人。

編入這個部隊的有:一個德國裝甲師、一個法國裝甲師、一個比利時機械化師、一個西班牙旅和一個德法混成旅。

位於斯特拉斯堡的歐洲軍團總部包括司令部、參謀部及少量部隊,共約1000人。

歐洲軍團曾被部署在前南斯拉夫地區和阿富汗

歷史背景與成立過程

歐洲一體化進程正在加緊推進,實現歐洲政治聯盟,使歐共體在歐洲防務安全方面有所作為,必然需要一支可以自行指揮調遣的武裝部隊,而直到歐洲軍團成立之前,整個歐洲也僅有一個沒有實際權力的西歐聯盟,這個機構只能在各國防務政策方面發揮某種協調作用。面對歐洲的動盪局面,這種機構顯然難有作為。歐洲軍團的成立,至少彌補了這一空白。

1992年,法德首腦會晤時宣布正式成立,由法、德、比、西、盧五國分別派出部隊組成,包括法德混合旅、德國機械化師、法國裝甲師、西班機械化師等,總兵力約5萬人。

1993年5月,羅馬會議決定,根據西歐聯盟1992年制定的彼得斯堡使命,將歐洲軍團劃歸西歐聯盟指揮,執行西歐聯盟的軍事使命。根據法德兩國和北約組織於1993年達成的協定,歐洲軍團在保持自身特性的基礎上也可接受北約調遣。

1993年11月5日,由法國、德國和比利時3國創建的歐洲軍團總參謀部在法國東部斯特拉斯堡正式宣告成立 。歐洲這支統一部隊的誕生對歐洲防務安全有著重大的影響,也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

根據1998年赫爾辛基歐盟首腦會議的決定,在發生危機的情況下,歐洲軍團將作為歐盟的軍事力量接受歐盟的指揮,主要執行以下三項任務:保衛歐盟和北約成員國;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參加人道主義援助行動。歐洲軍團參加了波赫維和行動,並以歐洲軍團參謀部人員為核心組成聯合國科索沃維和部隊參謀部。

目前(2013年),歐洲軍團已基本完成向歐洲快速反應部隊的演變。

遭遇問題

政治問題

歐洲軍團成立前負責歐洲安全的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因此,歐洲軍團計畫宣布後,立即引起大西洋兩岸的不安與爭論 。法國早在30多年前就退出了北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部,以後始終主張歐洲防務獨立,冷戰結束後,則更加明確地提出了建立以西歐聯盟為主體的歐洲獨立防務體系。美國對此極為不安,擔心這將削弱北約在歐洲政治和防務方面的傳統地位,因而對法國施加壓力。在歐共體內部,各國由於自身利益不同和戰略考慮的差異也對法國的主張反應不一,不能達成一致。

可以說,北約依然是處於動盪中的歐洲的可靠安全保證。面對這一現實,法國政府作出了相應的政策調整,1992年年底表示,同意歐洲軍團由北約盟軍最高司令部統一指揮;1993年初又同北約達成的一項協定規定,如果出現危機,法國在歐洲軍團範圍內的部隊將接受北約的“作戰指揮”,這一協定既確定了兩者之間的關係,同時也表明法國依然拒絕像其他西歐國家那樣,把全部軍權交給北約的獨特立場。法國只是在極有限度的範圍內向北約作出了讓步。歐洲軍團的成立給複雜多變的歐洲局勢增添了新的更加難以預測的因素。

技術問題

這支部隊從組建之日起,就被種族信仰、生活習慣、部隊體制、訓練差異等諸多分歧所困擾,時至今日也沒有一個妥善解決的辦法,只能是相互遷就和容忍。

語言五花八門最大的難題始終是語言問題。現在歐洲軍團的全體官兵都被要求掌握兩門語言。

武器多種多樣歐洲軍團的武器和裝備也是多種多樣的。雖然在斯特拉斯堡所有軍官都佩帶比利時手槍,士兵全部配備法國自動步槍,但法國人開的是他們的AMX坦克和標緻越野車,德國人駕的是“豹”II式坦克和賓士5噸載重車,比利時人用的是“豹”I式坦克和DAF運輸車,西班牙人使的則是美制M-60坦克。

不同看法

按德國國防部長呂厄的說法,歐洲軍團是“歐洲防務的基石”。

但也有人認為他們不過是一支單純表演性的軍隊。5萬名士兵和一群有才能的校級軍官不停地上演表現歐洲思想的戲劇。他們認為這種行動是“毫無用處和危險的”,致使歐洲軍團一開始就在任務和目的不明確中存在。

行動

歐洲軍團歐洲軍團

2003年5月,歐盟正式接手指揮駐紮在馬其頓的維和部隊,這標誌著歐盟防務力量的誕生 。

2003年6月,歐盟接管了駐紮在民主剛果的維和部隊,首次在歐洲以外執行維和任務 。

2003年7月14日上午,法國一年一度的盛大國慶閱兵式在巴黎的香榭麗舍大道上舉行,由120人組成的歐洲軍團方陣行進在受閱部隊的最前列 。歐洲軍團的方陣以軍團司令、德軍中將霍爾格·卡默霍夫為前導,120名士兵分別來自法國、德國、比利時、盧森堡和西班牙。當這支隊伍行進在筆直寬闊的香榭麗舍大道上時,圍觀人群中響起了陣陣掌聲和歡呼聲。

2013年1月31日,擔任歐洲軍團司令的法國將軍奧利維埃·德巴凡考夫在法國東北部城市斯特拉斯堡宣布,歐洲軍團完成了在阿富汗國際安全援助部隊的任務,已於本月全部撤離阿富汗 。當天,歐洲軍團在其駐紮的斯特拉斯堡舉行儀式,慶祝從阿富汗撤軍,同時紀念歐洲軍團建軍20周年以及標誌德國和法國戰後和解的《愛麗舍宮條約》簽署50周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