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軍團

第九軍團

《第九軍團》是於2011年上映的動作電影,由Kevin Macdonald執導,由查寧·塔圖姆;馬克·斯特朗;傑米·貝爾等主演。已《失蹤的第九軍團》就以此為背景講述了一個集合懸疑和動作的故事。

劇情簡介

20年前,強盛的羅馬帝國派出由5000精兵組成的羅馬第九軍團,卻在蘇格蘭高地神秘消失。第九軍團首領之子馬庫斯(查寧·塔圖姆 Channing Tatum 飾)驍勇善戰,帶兵征戰在前線。因為在一場戰爭中嚴重受傷,他不得不在叔叔家中養傷。養傷期間,馬庫斯在角斗場中救下一名奴隸埃斯科(傑米·貝爾 Jamie Bell 飾),並將其收為僕人。不久之後,馬庫斯聽聞北方一個部落有人發現了當年父親遺失的鷹杖,立志為父親贏回榮譽的他決心遠赴北方拿回鷹杖。馬庫斯帶著對北方環境比較熟悉的埃斯科一起出發。路途中主僕二人的關係經歷了各種起伏與相互考驗。尤其是當他們遇到兇狠的西爾王子(塔哈·拉希姆 Tahar Rahim 飾)後,馬庫斯發現埃斯科的身份遠遠不只是個普通的奴隸那么簡單。究竟誰掌控著鷹杖,當年的第九軍團是如何覆滅的?真相愈加撲朔迷離……

影片故事發生在公元140年(第九軍團失蹤的20年後),當年第九軍團指揮官的兒子、現正擔任百夫長為了維護父親的名譽,前去英國調查試圖解開謎團,陪他一起調查的還有英國奴隸Esca。他們穿過著名的羅馬長城(又名哈德良牆)進入了當時尚屬蠻荒的蘇格蘭高地,遭遇了英國野蠻部落,並解開了第九軍團歸宿的秘密,最後他們帶回了第九軍團的象徵——第九軍團之鷹的金徽章。

陽光灑落在鎧甲上,熠熠閃光。隊伍的前方,威武的鷹旗迎風招展。率領著百人隊伍的羅馬將領馬庫斯·拉奎拉(錢寧·塔圖姆),年輕有為的臉龐上閃耀著同他父親一般的英勇剛毅。二十年前,他的父親弗萊維厄斯——當年百戰不殆赫赫有名的第九軍團的指揮官——統領五千強兵猛將,向蘇格蘭北部進發,卻神秘失蹤於大霧之中。隨著父親一起消失的,還有被視為羅馬軍團精神象徵的金鷹徽章。

在一次當地凱爾特人的襲擊中,馬庫斯損兵折將,他自己不但身受重傷,還被迫提前除役。如果父親仍在,如果第九軍團仍在,忠心為國的他又怎會被軍隊同仁們如此擠兌?從父親的兄弟(唐納德·薩瑟蘭)口中,馬庫斯意外得知:在蘇格蘭遠北,有人發現了金鷹徽章的蹤跡。荒無人煙尚屬蠻荒的北部區域,沒有任何一支羅馬軍隊能夠活著回來,然而,為了挽回家族榮光,馬庫斯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立功贖罪,前往危機四伏的蘇格蘭高地,找回第九軍團之鷹!一旦進入蠻荒,與其帶上一支部隊成為明靶子,不如單槍匹馬見機行事。於是,不顧親友的一再勸阻,僅帶著在角斗場上救下的奴隸艾斯卡(傑米·貝爾),他上路了。

15年前,羅馬將領MarcusAquila(查寧·塔圖姆)的父親(唐納德·薩瑟蘭)率領的第九軍團在荒無人煙的蘇格蘭北部莫名其妙地失蹤。如今,Marcus率領的隊伍由於受到凱爾特人襲擊,嚴重受損。為了找回失去的榮譽和地位,Marcus決定立功贖罪,冒險去蘇格蘭尋找失落的第九軍團之鷹。與Marcus一同上路的是憎恨一切羅馬人的凱爾特奴隸Esca(傑米·貝爾),Marcus在角鬥士競賽中救下了他。兩人之間的關係成為了串聯影片的主線。歷經重重磨難之後,Marcus與Esca終於找到鷹圖騰藏身的廟宇並揭開了第九軍團的失落之謎。

穿過羅馬長城,踏上一望無垠的荒野,阻礙和劫難接踵而來。艾斯卡是凱爾特人,被俘成為奴隸,他憎恨羅馬所代表的一切。然而,在共患難同前行的路上,他和馬庫斯卻培養出了特殊的兄弟情誼。在兩人被最驍勇善戰的凱爾特人西爾族俘虜後,艾斯卡靈機一動,讓馬庫斯裝作自己的羅馬奴隸,方才得到機會逃脫。歷經重重猜忌和磨難,他們終於齊力找到了鷹圖騰藏身的廟宇。馬庫斯和艾斯卡能否成功帶著軍徽逃至安全邊界,而第九軍團失落之謎的真相到底如何?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備註
查寧·塔圖姆--
馬克·斯特朗--
傑米·貝爾--

職員表

導演:Kevin Macdonald

影片看點

羅馬帝國,疆域遼闊。作為世界古代史上最鼎盛的國家之一,與其說羅馬的美名來自於休養生息耕地繁衍,不如說它的力量源自其摧枯拉朽的強大軍團。在帝國所有的軍團中,“第九軍團”可謂是最聲名顯赫的一個。它由愷撒大帝建立,經屋大維整編,戰無不勝,威名遠播,卻於公元二世紀羅馬入侵英國時在蘇格蘭山區神秘消失,從此再無影蹤。未解謎案,總會引人好奇窺探,而好萊塢又總喜歡乾湊熱鬧的事,

所以,儘管去年才出了部由新邦女郎領銜、以第九軍團為伏線的《百夫長》,和奧斯卡數次有緣的導演凱文·麥克唐納德(《末代獨裁》)又趁著這股熱乎勁,玩起了“第九軍團新編”。當然,比起劍走偏鋒遛B級片路線的《百夫長》,投資不小的本片底氣委實足很多,不但改編自某暢銷歷史小說,由資深編劇傑瑞米·布洛克(《故園風雨後》)操刀劇本,讓<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的攝影師擔當畫面,而且導演本人也正是蘇格蘭後裔、出身世家且對政治題材情有獨鍾,拍攝輾轉於蘇格蘭高地的第九軍團之鷹,算是上佳人選。

這年頭,即便是紮實內涵,也還需金玉其外。從英國電影學院主席位置上退任的製片人鄧肯·肯沃西自然不會跟票子過不去。他老人家深知:捧著爆米花喝著可樂打發時間的看客可不喜歡板著面孔談人生談哲學,他們更中意喜歡驍勇孔武的肌肉男斗得熱火朝天。於是乎,美英法呈上升態勢的三位小生全被他納入麾下——高大有型的錢寧·塔圖姆挑戰冷兵器動作時代,

演技不足自有身手彌補;當年《跳出我天地》的芭蕾小男孩傑米·貝爾,儼然長成了精幹利落的後生;法國2009年度大熱影片《預言者》里氣勢逼人的塔哈·拉希姆,變身暴戾王子。最難得的是,也許是因為回到故鄉,導演倒沒有不切實際地硬把影片拍成帝國史詩,而是更著眼於懸疑、冒險、友誼和別有一番風味的蘇格蘭高地。這樣一來,影片少了幾分嚴肅多了一絲娛樂性,還避免了眼高手低摔個狗吃屎,未必不是好事。

幕後

架空羅馬帝國最神秘歷史

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大舉擴張,野心向整個歐洲蔓延,而縱橫天下的羅馬第九軍團卻在入侵英國的時候在蘇格蘭山區神秘消失。這段歷史一直以來被各種各樣的小說、戲劇改編,加以想像力的發揮之後,這段歷史的故事也被演變成眾多千奇百怪的版本,《失落的第九軍團》正根據這段歷史為背景的小說改編而成,對於這部立足於歷史背景的懸疑故事,本片導演凱文·麥克唐納說道:“這部電影是在我拍攝紀錄片的過程里進行的構思,當時我想拍攝一部和紀錄片風格迥異的作品,這個故事給我的印象很深刻,因為它講述的是一段羅馬的冒險傳奇,羅馬帝國的歷史在整個全球的歷史上都顯得很特別,因為那么強盛的國家,最後卻衰敗、消亡,而且到現在也沒人能夠肯定羅馬是滅亡的真正原因,所以我希望通過這部電影,讓觀眾能夠有一種探討羅馬是如何走向滅亡的興趣。”

凱文·麥克唐納從業以來執導的電影不多,其中2006年的<末代獨裁>是其最受人所知的作品,2009年的《國家要案》則是一部懸疑風格的翻拍作品,這次的《失落的第九軍團》則回溯歷史,講述一段古代羅馬帝國的神秘歷史,對於這部電影是如何在真實與虛構之間取捨,凱文·麥克唐納說道:“原著小說是一部有著很多內容的小說,特別是裡面對英國與羅馬帝國的關係,近2000年前那個時代的人文風情,以及第九軍團這支神秘軍隊的描述,都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深刻印象。

這個故事並不是絕對真實的,它在真實歷史的基礎上充滿了合理的想像,我覺得它讓我對歷史題材開啟了那種渴求和熱愛。現在通過電影的方式來在銀幕上呈現這段歷史,它一定會讓觀眾們感到不可思議,因為我想大部分觀眾都不太明白這段歷史的具體細節,大家不會想到,這支這么出名的、驍勇善戰的軍隊,卻在行軍的過程里突然徹徹底底的消失,仿佛在歷史裡從來沒有出現過。現代的歷史學家一直得不出結論,而如今,我們的電影,會給出一個相對合理,令人信服的答案。”

此前也有同類題材將之改編為科幻性質的電影,裡面第九軍團墜入了時空隧道,對於這樣的解讀方式,編劇傑里米·布洛克分析道:“我只能說這樣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只要講故事的能夠讓大家信服就是成功。《失落的第九軍團》當然會考慮到這樣的可能性,只是我們並沒有完全朝這個方向去寫故事,原著小說最大的魅力在於他在基於我們所理解的世界裡完美的解讀了第九軍團何去何從,所以我們在改編電影的過程里,一直堅持著這一點,沒有發生任何變化。這是一個建立在真實歷史上的故事,我們想通過真實歷史裡的真實人物的那種真實的情感力量來讓觀眾感觸,我們不想對這個故事太過於‘包裝’,所以《失落的第九軍團》的故事,有一種很質樸的感覺,但迸發出來的力量感卻非常驚人。我們把這段歷史進行了‘架空’,但這個架空了的羅馬帝國,卻有著非常真實的歷史感。”

一段失落的羅馬史詩

以羅馬帝國為題的影視劇近年來在銀幕上屢見不鮮,其中尤以電視劇集《羅馬》為人所稱道。對於這部電視劇會否對電影有所影響,本片監製鄧肯·肯沃西說道:“之前我們曾經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其中有一個重點就是對所有羅馬帝國題材的影視作品的分析。我們整個工作團隊進行了大量的素材收集,集體看了很多這類題材的影視劇,當然《羅馬》是一個重點。這是一套很出色的劇集,對他們進行場景設計的團隊也和我們進行了合作,我們想儘可能的借鑑一些公認了的成功經驗,這樣對我們的作品也是一個特別好的幫助。導演和我都希望電影裡呈現出的羅馬,是一個富麗堂皇中包含著種種腐敗危機的末日之城,在這樣的感覺之下,我們前期進行了長達半年的搭景,最終呈現出了一種大家非常滿意的風格。”

新一代明星查寧·塔圖姆在當中領銜主演《失落的第九軍團》里的靈魂人物馬庫斯,對於這個扛鼎的絕對主角以及整個故事,查寧·塔圖姆說道:“這個故事裡角色的情感深深的打動了我,它所描述的是一群信仰堅定的軍人,如何在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漸漸的迷失,而後陷入各種極端的困境裡,進而在危險當中,迸發出讓人驚嘆的故事。這是一部用情感去打動觀眾的電影,而且拍攝的方式非常的紀錄片化,讓我感覺就像是幾千年前的羅馬人自己製作的紀錄片那樣,所以整部電影所呈現出的氛圍很能讓人信服。我們在實地拍攝的時候,的確調動了很多演員,軍隊行軍的場景都是真實的,導演很排斥數碼,所以他希望儘可能的真實,而我在這樣的拍攝場地里,心裡對這個故事的認同度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頂峰,乃至於最後我完全沉浸在這個故事當中,不能自拔。”

幕後花絮

·本片改編自羅斯瑪麗·蘇特克里夫於1954年出版發行的小說。這本小說在全球數十年時間暢銷數百萬冊,並且在1977年被英國BBC改編成一部6集的迷你電視劇集。

·小說的電影翻拍著作權早在1998年就被賣出,但一直到了最近幾年才開始正式進入籌拍階段。

·本片發生的故事背景是在真實歷史裡存在的,即公元120年羅馬帝國第九軍團的神秘失蹤。

·本片的主角名叫MarcusAquila。Aquila在拉丁文里的意思等同於“Eagle”,也就是本片的英文片名“TheEagle”。

相關資訊

雄鷹展翅,旌旗獵獵。在外人眼裡,鷹不過是天上無知飛禽,然而在古羅馬人眼裡,鷹就是權力、正義、高貴與智慧的象徵。羅馬帝國的繁榮離不開羅馬軍團的強大,而鷹徽鷹旗便象徵著羅馬軍團的精神。如果軍團失去了附身著守護神的鷹幟或鷹徽,那將是莫大的恥辱,整個軍團都會被分崩離析。羅馬戰爭史上的長勝軍“第九軍團”到底是因而銷聲匿跡,不管是史學家的猜測或是史料的旁證都無法說出個確切的子醜乙卯,這也就難怪後世戲說源源不絕。

本就撲朔迷離,倒也無所謂嚴密的邏輯推理。沒了還歷史以本來面目的束縛,那自然更好放開手腳,對感官刺激趨之若鶩。本片依據的知名小說,早在多年前就已由BBC電視台拍攝過一套電視劇,但當年電視劇的投資和特效肯定遠不能與如今相比。或許是主創基本都是新生一輩的緣故,電影少了些悲愴,多了不少打鬥激戰場景。

影片評析

由焦點影業投資,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得主凱文·麥克唐納執導的懸疑動作史詩電影《第九軍團》於2月11日在全美上映。電影改編自1954年羅斯瑪麗·薩特克里夫(RosemarySutcliff)的暢銷書《第九軍團之鷹》(TheEagleoftheNinth),人氣型男查寧·塔圖姆和憑藉《跳出我天地》(BillyElliot,2000)一炮而紅的英國85後男星傑米·貝爾聯袂出演兩位男主角,出身羅馬軍官世家的百夫長馬庫斯Marcus和他的奴隸Esca。在2296家戲院公映的本片,首周票房僅為859萬,成為同期上映影片中的輸家。

古羅馬歷史中最撲朔迷離的懸案

本片圍繞著史前一段真實的故事展開,在公元2世紀羅馬入侵英國之時,帝國的第九軍團在蘇格蘭高地神秘消失,留下千古懸案。羅馬皇帝哈德良(Hadrian)在自己占領的英國殖民地和蘇格蘭高地之間豎起一條堅固的防線,配備重兵戍守,從此這面“哈德良之牆”便標記著已知世界的盡頭。隨著第九軍團一起消失在未知世界的還有作為軍團的象徵的金鷹徽章,當年的軍團團長Flavius為此倍受詰難。Flavius的兒子Marcus為了維護父親的名譽,帶領自己的奴隸Esca深入蘇格蘭高地的野蠻部落,解開了第九軍團下落的秘密,並且帶回了金鷹。

歷史上的第九軍團(LegioIXHispana)由羅馬共和國時期著名軍事家龐培(Pompey)於公元前65年所建立,隨後被凱撒所控制。在軍團近200年的歷史當中,他們或平定叛亂,或駐守邊疆,為羅馬做出了卓越貢獻。關於第九軍團的調動記錄,最後一次記載是公元71年的不列顛,而公元2世紀中葉,第九軍團便徹底地從羅馬的作戰記錄中消失。目前廣泛流行的解釋是他們消失於哈德良之牆以北的蘇格蘭,邱吉爾(WinstonChurchill)所著《英語國家史略》(AHistoryoftheEnglish-SpeakingPeoples)中便採納了這種說法。由於任何一種解釋都沒有足夠的史料加以佐證,所以第九軍團的去向成為了古羅馬歷史中最撲朔迷離的懸案之一。

凱文·麥克唐納的史詩動作片

本片是導演麥克唐納和編劇傑雷米·布洛克合作的第二部電影,他們首次合作的電影《末代獨裁》(TheLastKingofScotland,2006)就幫助弗雷斯特·惠特克(ForestWhitaker)拿到了奧斯卡影帝的殊榮。麥克唐納是一位拍攝紀錄片出身的導演,他出生於蘇格蘭,他的祖父是赫赫有名的《紅菱艷》(TheRedShoes,1948)的導演普萊斯伯格(EmericPressburger)。

“他是個非常聰明的人,”主演之一塔圖姆評價麥克唐納時說道,“他把所有拍攝方面的事情都看透了。他很冷靜,從來不向演員發火。”

在他的前作《末代獨裁》當中,他借蘇格蘭醫生尼古拉斯之口反覆強調著蘇格蘭獨立於英格蘭的特殊地位,而本片中他將目光轉向廣袤神秘的蘇格蘭高地。兩部電影也都結合了大量外景拍攝,使用了大量的當地演員,前者是在烏干達,後者則是在匈牙利,而他的祖父普萊斯伯格正是一位匈牙利人。

作為一部史詩片,《第九軍團》的核心內容是對信仰和忠貞的證明。Marcus的父親由於軍團的失蹤讓他千夫所指,而Marcus則通過努力還給自己的家族清白的名譽。就像《好萊塢報導》的影評人托德·麥卡錫(ToddMcCarthy)所說,“和當今大多數時代劇相比,本片涉及了更多的情感,少了些暴力場面”。

不過即使沒有過多刺刀見紅的鏡頭,本片最直觀的亮點仍然是真實的動作場面。攝影機在這些場面中都擺放在合適的高度,和演員之間保持合適的距離,使銀幕上勇猛的羅馬士兵剛好完整地占據著畫框的高度,不僅對每一個人的動作進行了全面的展示,也讓畫面擁有強烈的壓迫感,當觀眾看到文明世界的軍隊面對未知部落的野蠻進攻時,他們的驚慌失措和破釜沉舟便撲面而來。

本片的攝影師安東尼·多德·曼特爾(AnthonyDodMantle)經驗豐富,不僅早已憑藉《貧民窟的百萬富翁》(SlumdogMillionaire,2008)捧回奧斯卡獎,這次更是和麥克唐納繼《末代獨裁》後的二度合作。他所掌鏡的電影色彩鮮艷,適合在大銀幕上觀賞,在《第九軍團》中,他尤其注意將蘇格蘭的山地拍攝得冷峻蒼涼,遠處的山脈籠罩著黑色的陰影,Marcus策馬行進的場景中,他利用鏡頭所表現的泥濘的草地具有強烈的質感。借用《好萊塢報導》的評論,曼特爾的攝影堪稱“險惡和華麗的完美結合”。

除了攝影之外,讓本片的肉搏場景尤為出色的另一法寶是快速的剪輯。羅傑·伊伯特(RogerEbert)評論本片的剪輯如此之快,以至於“我們根本看不清劍斗雙方互砍時候的戰術意圖”。影片的氣場從第一分鐘開始就被鋪墊得咄咄逼人,年輕的Marcus剛剛抵達哈德良之牆,便遭遇了一場惡戰,因為他急於求成,倉促派出一支小分隊孤軍深入,被蘇格蘭的野蠻人抓住。這位責任感極強的軍二代立刻親自帶領全副武裝的部下出關迎戰。羅馬人的陣型以防禦為主,戰士們把盾牌豎在正前方和頭頂上,從盾牌之間的縫隙中把劍伸出,任憑野蠻人瘋狂地衝擊,他們的陣型巋然不動。就在人質解救即將成功之時,蘇格蘭人派出馬車,和大部隊散開的Marcus躲閃不及,光榮掛彩。歷史的厚重感伴隨著短促的鏡頭和動感的場景在影片剛開始就衝擊著觀眾的視覺,刀劍上反射的每一縷光線都不遜於金光閃閃的軍團之鷹,都是Marcus心中榮譽的象徵。

平庸劇本導致的失敗

不知會否是遺傳的緣故,麥克唐納對於劇情片的製作似乎有某種天賦。他在劇情片處女作《末代獨裁》當中就表現出對於布景,服裝,化妝和配樂非常高水準的品味,在《第九軍團》中,他沿用了大部分的技術團隊,影片中精雕細刻的兵器,光彩奪目的鷹形徽章,野蠻人的髮型服飾,樂隊伴奏中的男聲哼鳴,被他高效地組合起來,令觀眾身臨其境。他甚至一反史詩大片的拍攝方法,選用北美演員塔圖姆和薩瑟蘭來扮演羅馬人,讓羅馬籍角色在銀幕上拋棄了皇家口音濃厚的英式英語,轉而操起了美式發音,為不列顛奴隸Esca這個角色選用了英國演員貝爾。這是一個大膽合理的決定,凸顯了羅馬人作為入侵英倫的外族人的地位,與當地文化的格格不入,而英國人才是這片土地上的主人。

從視覺方面來說,《第九軍團》無疑是非常出色的,不過以《紐約時報》為首的眾多美國媒體都將矛頭指向了平庸的劇本,對於故事情節的合理性咬住不放,他們直言不諱地指出,“這部電影與其說講的是兩個男人的歷險,不如說是兩個男人若即若離的曖昧關係”。影片中的英國奴隸Esca本是一名角鬥士,而身為羅馬軍官的Marcus將他解救於危難之中,於是Esca雖然滿懷國恥家仇,但他依然決意為恩人賣命一輩子,而他恰好懂得蘇格蘭人所講的蓋立語,因此Marcus就順理成章帶著Esca一起去闖蕩未知世界。

“我覺得傑米更適合演一個喜劇角色,因為他在生活中是那樣搞笑。但是Esca不是個討人喜歡的角色,”塔圖姆談起他對這兩個角色的理解時說道,“Marcus和Esca根本就沒想討人喜歡。他們不去多想忠誠是什麼。他們根本不關心這些。他們有共同的信念,所以根本不會在乎是否做過對不起對方的事情。”

作為一部沒有女主角的作品,本片充斥著主人和奴隸長時間專注的對視,那種感覺難以用言語形容,難道這就是時下青年男女經常提到的“眼緣”?《紐約觀察家》的評論很直白地寫道,“他們在野外很親密地露宿,兩個人互相撫摸對方在戰鬥中留下的傷口,這些場景給我們傳達了太強烈的型男之間同性相吸的暗示,以至於對於主題不可能任何不同的解讀,因為那些解讀看上去都那么的不合理”。電影的結尾處兩個人深情對話,“現在我們做什麼?”“你來決定吧。”即使這不是戀人之間在為約會內容所進行的商議,也像極了老夫老妻在風燭殘年之際互相依偎的感人場面。

雖然質量不錯,但《第九軍團》缺乏浪漫的愛情或者強烈的驚悚情節,很難吸引觀眾的目光。“整體來看,這部電影漂亮的畫面不會幫它帶來任何獎項,但是它也並不是一部會讓你打瞌睡的電影,”一位美國觀眾的這句評論也許可以點出本片反響如此平庸的原因。

影片評價

製作很精良,但故事只是簡單的找回榮譽的一根筋。

——《好萊塢報導》

這部電影很奇怪的暗示了一些東西,例如誇大同性戀的男子氣概。

——《紐約時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