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維希一世

路德維希一世

路德維希一世1753年6月14日出生於布蘭登堡的普倫茨勞,黑森的第一任大公。

基本信息

路德維希一世 (黑森大公)

路德維希一世(Ludwig I,1753年6月14日-1830年4月6日),黑森的第一任大公。180

路德維希一世路德維希一世
6年前為黑森-達姆施塔特領地伯爵,稱路德維希十世,1806年升為黑森大公。

路德維希是黑森-達姆施塔特領地伯爵路德維希九世與妻子普法爾茨-茨魏布呂肯-比肯菲爾德的卡洛琳的長子,1753年6月14日生於布蘭登堡的普倫茨勞(Prenzlau)。

1790年,路德維希的父親去世,他繼承了父親的領地和爵位成為黑森-達姆施塔特領地伯爵路德維希十世。

在1792年的反法戰爭中,路德維希十世都站在反對法國的一方,但在1799年卻保持中立。通過1803年的《帝國代表重要決議》(Reichsdeputationshauptschluss)黑森-達姆施塔特得到了神聖羅馬帝國時代屬於科隆選侯國的威斯伐倫公國和美因茨選侯國的部分領地,使黑森-達姆施塔特的領土大幅增加。由於和拿破崙的聯盟,黑森-達姆施塔特於1806年成為黑森大公國加入萊茵聯邦。路德維希十世於同年8月13日成為黑森大公,稱路德維希一世。

1813年的戰爭中,路德維希一世支持消滅了數萬黑森戰士的拿破崙。直到萊比錫戰役之後,黑森加入了第六次反法同盟。

維也納會議上,黑森大公國被迫將威斯伐倫的領土讓給普魯士,但得到沃爾姆斯、阿爾載、賓根、美因茨等被稱為萊茵黑森的領地。黑森大公國於1816年更名黑森和萊茵河畔大公國(或稱黑森和萊茵河左岸大公國)。1806年被併入黑森大公國的黑森-霍姆堡於1815年獲得獨立,與黑森和萊茵河畔大公國一起加入德意志邦聯。

1820年,路德維希一世給了他的國民一部比較自由的憲法。路德維希一世在1828年改組了政府,並加入了普魯士關稅同盟(當時只有普魯士王國、安哈特公國和梅克倫堡-什未林大公國三個成員),這是德意志關稅同盟(Deutscher Zollverein)的前身。

路德維希一世於1830年4月6日在達姆施塔特去世,終年76歲。長子路德維希繼承了他的王位。

1844年,為了紀念路德維希一世,在達姆施塔特最大的廣場路易絲廣場上

路德維希一世路德維希一世
樹立了高達33米的柱子,柱子頂端是路德維希一世的銅像。這根柱子被稱作“長路德維希”(Langer Ludwig,見右圖)。

路德維希一世於1777年2月19日與他的堂妹,叔父格奧爾格·威廉的三女兒路易絲·亨利埃特·卡洛琳(LUISE Henriette Karoline,1761年2月15日—1829年10月24日)結婚,有五子一女:

△長子路德維希(1777年12月26日—1848年6月16日),路德維希一世的繼承人。
△長女路易絲·卡洛琳·泰奧多拉·阿瑪莉埃(Luise Karoline Theodora Amalie,1779年1月16日—1811年4月18日),1800年嫁給安哈特-科滕親王卡爾·格奧爾格·萊布雷希特的第三子路德維希親王。有二子,次子為安哈特-科滕公爵路德維希·奧古斯特。
△次子路德維希·格奧爾格·卡爾·弗里德里希(Ludwig Georg Karl Friedrich,1780年8月31日—1856年4月17日),1804年娶托洛克·德·申德羅女伯爵卡洛琳(Caroline Gfn Török de Szendrö),這次婚姻是貴賤通婚。卡洛琳1821年被封為尼達女親王。二人1827年離婚,有一女。
△三子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卡爾(Friedrich August Karl,1788年5月14日—1867年3月16日),終生未婚。
△四子愛彌爾·馬克西米利安·利奧波德(Emil Maximilian Leopold,1790年9月3日—1856年4月30日),終生未婚。
△五子斐迪南·古斯塔夫·威廉·弗里德里希(Ferdinand Gustav Wilhelm Friedrich,1791年12月18日—1806年1月30日)

路德維希一世 (巴登)

路德維希一世·威廉·奧古斯特(Ludwig I Wilhelm August,1763年2月9日-1830年3月30日),第三任巴登大公,也是巴登策林格王朝嫡系的最後一位君主,1818年至1830年在位。

路德維希一世為巴登首任大公卡爾·弗里德里希的第三子,1763年2月9日生於巴登-杜拉赫藩侯國首府卡爾斯魯厄。1818年12月8日繼承無嗣的侄兒卡爾成為巴登大公。

1820年,路德維希一世保存了在前兩任大公時代準備關閉的弗賴堡大學,該大學從此更名弗賴堡阿爾伯特-路德維希大學(Albert-Ludwigs-Universität Freiburg);1825年,路德維希一世開辦了卡爾斯魯厄工業科技高等學校,這是德國最古老的科技高校。

路德維希一世在普魯士軍隊服役了很長時間,統治比較專制,反對議會制度,沒有得到民眾的支持。

路德維希一世於1830年去世,他的死留下了許多傳聞。同時他的死也標誌著策林格家族嫡系的絕嗣。卡爾·弗里德里希與平民路易絲·卡洛琳·格耶爾·馮·格耶爾斯貝格的子女於1817年被卡爾大公給予了與策林格家族嫡系成員完全相同的繼承權,以繼承即將絕嗣的大公之位。路德維希一世去世後,異母弟利奧波德繼承了大公之位。

路德維希一世終生未婚

但留下了四名私生子女

△私生子路德維希·威廉·馮·施泰因貝格(Ludwig Wilhelm von Steinberg,1797-1871),生母不詳,有子嗣;
△私生女路易絲(Luise,1817-1821),貢德爾斯海姆女伯爵、朗根施泰因女伯爵卡塔琳娜·維爾娜(Katharina Werner, Gfn von Gondelsheim and Gfn von Langenstein)生;
△私生子貢德爾斯海姆和朗根施泰因伯爵路德維希·威廉·奧古斯特(Ludwig Wilhelm August, Gf von Gondelsheim und Langenstein,1820-1872),卡塔琳娜·維爾娜生;
△私生女貢德爾斯海姆和朗根施泰因女伯爵路易絲(Gfn Louise von Gondelsheim und Langenstein,1825-1900)。

路德維希一世 (巴伐利亞)(圖)

路德維希一世(LUDWIG I,1786年8月25日-1868年2月29日),全名路德維希·卡爾·奧古斯特(LUDWIG Karl August),巴伐利亞國王(1825年-1848年3月20日)。巴伐利亞第一任國王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長子,母為黑森公主奧古斯塔·威廉敏娜。1786年8月25日生於斯特拉斯堡。路德維希這個名字來源於他的教父法蘭西國王路易十六。

1810年10月12日,當時還是王儲的他與薩克森-希爾德伯格豪森公主特雷莎結婚,為這場婚姻在慕尼黑舉行的慶祝活動演變成了一年一度的慕尼黑啤酒節(Oktoberfest)。1825年,路德維希的父親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去世,他繼承了他父親的巴伐利亞王位。為了加快新增加的國土與原巴伐利亞國土的一體化,他在巴伐利亞國王的頭銜前又附加了法蘭克尼亞和施瓦本公爵的稱號。

路德維希一世是一位古典藝術的愛好者。在他的王儲時代,就開始收購藝術品,尤其是古希臘、古羅馬的藝術珍寶,並與當時許多藝術大家保持聯繫。婚後不久,他倡議興建了格里陶德博物館(Glyptothek)用於展覽他收藏的古希臘、古羅馬雕塑。登基後他將慕尼黑建設成一個藝術的城市:他將當時著名的藝術家和建築家如利奧·馮·克棱茨(Leo von Klenze,格里陶德博物館的設計者)、彼得·馮·柯內留斯(Peter von Cornelius)等招攬至慕尼黑;修建了路德維希大道和慕尼黑王宮;1853年又興建了新美術館(Neue Pinakothek);並於1826年將巴伐利亞國立大學從蘭茨胡特遷到了慕尼黑。現今慕尼黑的許多建築都是路德維希一世時代的產物。

路德維希一世也鼓勵工業的發展。他下令建造了德國的第一條鐵路(1835年,從紐倫堡至菲爾特),取名“巴伐利亞路德維希鐵路”(Bayerische Ludwigsbahn);隨後建立了第二條,從路德維希港到貝克斯巴赫的“普法爾茨路德維希鐵路”。他還發起了連線美因河和多瑙河的路德維希運河的修建,從而將北海和黑海連線了起來。

路德維希一世執政之初,他的政治傾向較為寬鬆。路德維希一世支持希臘獨立戰爭,1832年,他的次子奧托被選為希臘國王。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以及歐洲革命運動日益發展後,他的政治傾向日益反動。普法爾茨人民與巴伐利亞當局的矛盾日益加深,於1832年在普法爾茨爆發了漢巴赫節起義。路德維希一世加強了書刊、信件的檢查機制,這遭到了人民的普遍反對。與情婦羅拉·蒙特斯的緋聞加深了人民的反抗情緒。最終路德維希一世在1848年革命中被迫退位,讓位給長子馬克西米利安二世。

路德維希一世於1868年2月29日在法國尼斯去世,終年81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