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理事會

歐洲理事會

歐洲理事會(The European Council),又稱歐盟首腦會議或歐盟峰會,是歐盟最高決策機構。歐洲理事會由歐盟成員國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及歐洲理事會主席、歐盟委員會主席組成。《里斯本條約》生效後,歐洲理事會增設常設主席一職,任期兩年半,可連任一屆。首任主席為比利時人赫爾曼·范龍佩(Herman Van ROMPUY),2012年3月獲得連任,新任期為2012年6月1日至2014年11月30日。2014年12月1日,唐納德·圖斯克(Donald Tusk)正式就任歐洲理事會主席。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歐洲理事會歐洲理事會

1974年,在法國前總統德斯坦的提議下,歐洲理事會宣布成立,當時被稱為歐洲經濟體首腦會議。歐洲理事會通常每年召開兩次會議。在特殊情況下,歐洲理事會輪值主席國有權在本國召開歐盟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歐洲理事會決定歐盟的大政方針,尤其是外交方面的決策。每隔5年,新的歐盟委員會主席也由歐洲理事會任命。

各項制度

歐洲理事會主席輪值制

歐洲理事會40周年紀念郵票歐洲理事會40周年紀念郵票

歐洲理事會實行輪值主席國制,每個國家任期半年。在每年的1月1日和7月1日輪換主席國。由輪換主席國的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出任歐洲理事會輪值主席。

歐洲理事會主席改革

在2004年羅馬簽訂的《歐盟憲法》提出未來的歐洲理事會主席將通過選舉方式產生,任期為兩年半。這個改革的主要原因是:歐盟在2004年和2007年連續擴大之後,擁有的27個成員國的歐洲理事會輪值主席國制度難以繼續實行,每個國家要每隔13年半才能輪值主席國一次。2009年11月,時任比利時首相范龍佩當選首任非輪值主席。

舉行過程

直至2004年,歐洲理事會通常在輪值主席國的某個城市舉行,每次會議長達兩天。2003年《尼斯條約》簽署之後,規定一年中兩次歐洲理事會必須在布魯塞爾舉行,所以2004年5月以後所有的歐洲理事會都在布魯塞爾舉行。

每次理事會舉行之後,輪值主席國公布會議的決定,這些決定隨後必須向歐盟委員會以提議的方式提出,然後由歐洲議會表決。只有在歐洲議會表決通過之後,這些決定才會具有真正的法律意義。

歐盟領導人2009年11月19日召開特別峰會,一致選舉比利時首相范龍佩為首位歐洲理事會常任主席。

機構組成

歐盟成員國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

歐盟委員會主席和委員代表

歐盟委員會秘書長

歐盟成員國外長

歐盟理事會秘書長

歐洲議會議長

歐洲理事會輪值主席所選其他官員

社會關係

歐洲議會

范龍佩范龍佩

每次首腦會議的開始歐洲議會議長都會發表一份宣言

輪值主席國主席必須在其任期內向歐洲議會所有議員介紹接下來六個月內歐盟的主要活動,並通過辯論的方式和議員們討論。

歐盟委員會

歐盟委員會主席出席理事會的每次會議,每次會議之後理事會向歐盟委員會交付書面決定和提議。

歐盟理事會

歐盟部長理事會負責準備每次歐洲理事會並和歐洲議會一起編寫把歐洲理事會決策付之實施的法律檔案。

歷屆會議

年份 日期 地點 主席 備註
1975 3月10日-3月11日 都柏林 克斯格拉夫
7月16日-7月17日 布魯塞爾 阿爾多·莫羅
12月1日-12月2日 羅馬 阿爾多·莫羅
1976 4月1日-4月2日 盧森堡 索恩
7月12日-7月13日 布魯塞爾 烏伊爾
11月29日-11月30日 海牙 烏伊爾
1977 3月25日-3月27日 羅馬 詹姆斯·卡拉漢
6月28日-6月29日 倫敦 詹姆斯·卡拉漢
12月5日-12月6日 布魯塞爾 廷德曼斯
1978 4月7日-4月8日 哥本哈根 安高·約恩森
7月6日-7月7日 不萊梅 赫爾穆特·施密特
12月4日-12月5日 布魯塞爾 赫爾穆特·施密特
1979 3月12日-3月13日 巴黎 瓦勒里·季斯卡·德斯坦
6月21日-6月22日 斯特拉斯堡 瓦勒里·季斯卡·德斯坦
11月29日-11月30日 都柏林 林奇
1980 4月17日-4月18日 盧森堡 弗朗西斯克·科西嘉
6月12日-6月13日 威尼斯 弗朗西斯克·科西嘉
12月1日-12月2日 盧森堡 皮埃爾·韋爾納
1981 3月12日-3月13日 馬斯特里赫特 范·阿格特
6月29日-6月30日 盧森堡 范·阿格特
11月26日-11月27日 倫敦 瑪格麗特·柴契爾
1982 3月29日-3月30日 布魯塞爾 馬滕斯
6月28日-6月29日 布魯塞爾 馬滕斯
12月3日-12月4日 哥本哈根 保羅·施呂特
1983 3月21日-3月22日 布魯塞爾 赫爾穆特·科爾
6月17日-6月19日 斯圖加特 赫爾穆特·科爾
12月4日-12月6日 雅典 帕潘德里歐
1984 3月19日-3月20日 布魯塞爾 弗朗索瓦·密特朗 同意英國加入歐盟
6月25日-6月26日 楓丹白露 弗朗索瓦·密特朗
12月3日-12月4日 都柏林 費茨格拉德
1985 3月29日-3月30日 布魯塞爾 克拉克西
6月28日-6月29日 米蘭 克拉克西
12月2日-12月3日 盧森堡 桑特
1986 6月26日-6月27日 海牙 盧伯斯
12月5日-12月6日 倫敦 瑪格麗特·柴契爾
1987 6月27日-6月28日 布魯塞爾 馬滕斯
12月4日-12月5日 哥本哈根 保羅·施呂特
1988 2月11日-2月13日 布魯塞爾 赫爾穆特·科爾
6月27日-6月28日 漢諾瓦 赫爾穆特·科爾
12月2日-12月3日 羅德斯 帕潘德里歐
1989 6月26日-6月27日 馬德里 費利佩·岡薩雷斯 非正式
11月18日 巴黎 弗朗索瓦·密特朗
12月8日-12月9日 斯特拉斯堡 弗朗索瓦·密特朗
1990 4月28日 都柏林 赫格
6月25日-6月26日 都柏林 赫格
10月27日-10月28日 羅馬 安德雷奧迪
12月14日-12月15日 羅馬 安德雷奧迪
1991 4月8日 盧森堡 桑特
6月28日-6月29日 盧森堡 桑特
12月9日-12月10日 馬斯特里赫特 盧伯斯
1992 6月27日-6月27日 里斯本 阿尼巴爾·卡瓦科·席爾瓦
10月16日 伯明罕 約翰·梅傑
12月11日-12月12日 愛丁堡 約翰·梅傑
1993 6月21日-6月22日 哥本哈根 波爾·尼魯普·拉斯穆森
10月29日 布魯塞爾 德哈內
12月10日-12月11日 布魯塞爾 德哈內
1994 6月25日-6月26日 科孚島 帕潘德里歐 同意奧地利,瑞典,芬蘭加入歐盟
12月9日-12月10日 埃森 赫爾穆特·科爾
1995 6月26日-6月27日 嘎那 雅克·席哈克
12月15日-12月16日 馬德里 費利佩·岡薩雷斯
1996 3月29日-3月30日 佛羅倫斯 蘭貝托·迪尼
6月21日-6月22日 都柏林 羅馬諾·普羅迪
12月13日-12月14日 阿姆斯特丹 約翰·布魯頓
1997 6月16日-6月17日 阿姆斯特丹 科克 《阿姆斯特丹條約》
11月20日-11月21日 盧森堡 榮科 特別會議
12月12日-12月13日 盧森堡 榮科
1998 6月15日-6月16日 卡迪夫 托尼·布萊爾
12月11日-12月12日 維也納 克里馬
1999 3月25日-3月26日 柏林 格哈特·施洛德
6月3日-6月4日 科隆 格哈特·施洛德
10月15日-10月16日 坦佩雷 帕沃·利波寧
12月10日-12月11日 赫爾辛基 帕沃·利波寧
2000 3月23日-3月24日 里斯本 安東尼奧·古特雷斯
6月19日-6月20日 桑塔瑪麗亞 安東尼奧·古特雷斯
10月13日-10月14日 比亞里茨 雅克·席哈克 非正式會議
12月7日-12月8日 尼斯 雅克·席哈克 尼斯條約
2001 3月23日-3月24日 斯德哥爾摩 戈蘭·佩爾松
6月15日-6月16日 哥特堡 戈蘭·佩爾松
9月21日 布魯塞爾 蓋·維霍夫斯塔 應對恐怖主義緊急會議
10月19日 根特 蓋·維霍夫斯塔 非正式會議
12月14日-12月15日 拉肯 蓋·維霍夫斯塔
2002 3月15日-3月16日 巴塞隆納 何塞·瑪麗亞·阿斯納爾
6月21日-6月22日 塞維亞 何塞·瑪麗亞·阿斯納爾 Decidedto
10月24日-12月25日 布魯塞爾 安德斯·福格·拉斯穆森
12月12日-12月13日 哥本哈根 安德斯·福格·拉斯穆森
2003 2月17日 布魯塞爾 科斯塔斯·西米蒂斯 伊拉克特別會議
3月20日-3月21日 布魯塞爾 科斯塔斯·西米蒂斯
4月16日-4月17日 雅典 科斯塔斯·西米蒂斯 非正式會議
6月20日 塞薩洛尼基 科斯塔斯·西米蒂斯
10月4日 羅馬 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 歐盟立憲特別會議
10月16日-10月17日 布魯塞爾 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
12月12日-12月13日 布魯塞爾 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
2004 3月25日-3月26日 布魯塞爾 伯蒂·埃亨
6月16日-6月17日 布魯塞爾 伯蒂·埃亨
11月4日-11月5日 布魯塞爾 揚·彼得·巴爾克嫩德
12月16日-12月17日 布魯塞爾 揚·彼得·巴爾克嫩德
2005 3月22日-3月23日 布魯塞爾 榮科
6月16日-6月17日 布魯塞爾 榮科
10月27日 漢普頓宮 托尼·布萊爾 全球化問題非正式會議
12月15日-12月16日 布魯塞爾 托尼·布萊爾
2006 3月23日-3月24日 布魯塞爾 沃爾夫岡·許塞爾
6月15日-6月16日 布魯塞爾 沃爾夫岡·許塞爾
10月20日 拉第 馬蒂·萬哈寧 普京非正式會議
12月14日-12月15日 布魯塞爾 馬蒂·萬哈寧
2007 3月8日-3月9日 布魯塞爾 安格拉·默克爾
6月28日-6月29日 布魯塞爾 安格拉·默克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