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北鄉

城北鄉城北鄉位於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縣城北部郊,南依徐城鎮,北面與下橋鎮接壤,總面積為125平方公里。現轄14個村民委員會和1個農場,有95條自然村,總戶數7765戶,總人口38975人。2007年,全鄉社會生產總值4.1億元,財政收入996萬元,農村人口均純收入3601元。

基本信息

(圖)城北鄉城北鄉
城北鄉位於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縣城北部郊,南依徐城鎮,北面與下橋鎮接壤,總面積為125平方公里。現轄14個村民委員會和1個農場,有95條自然村,總戶數7765戶,總人口38975人。2007年,全鄉社會生產總值4.1億元,財政收入996萬元,農村人口均純收入3601元。

基本概述

(圖)城北鄉城北鄉

徐聞縣城北鄉位於縣城北部郊,南依徐城鎮,北面與下橋鎮接壤,總面積為125平方公里。現轄14個村民委員會和1個農場,有95條自然村,總戶數7765戶,總人口38975人。2007年,全鄉社會生產總值4.1億元,財政收入996萬元,農村人口均純收入3601元。

鄉畜牧養殖業有了較大的發展,農戶把它當作一項主要家庭副業來抓,不斷湧現了一批養殖專業大戶,為全鄉經濟成長和脫貧致富奠定了基礎。2007年生豬飼養量67205頭,耕牛存欄量7983頭,山羊存欄量4985頭,三鳥飼養量162876隻。

鄉14個面上國小已消除了危房,實現了樓房化,並且規模比原來擴大了幾倍,教學環境得到大大改善。2007年,按照教育部門要求,不斷吸收師範畢業生分配到各國小,充實了教師隊伍,提高了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全鄉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國小升學率達98%,國中升學率達95%,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

實行了計畫免疫保償制度和農村合作醫療工作。2007年度,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的有34965人,共籌醫療費 元,參加合作醫療的占農村總人口的100%,有力促進了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

歷史沿革

城北鄉,明清時期屬太平鄉民國初年沿襲清制。民國20年(1931年),屬 徐 一區;民國25年(1936年),屬徐一區的龍華鎮;民國30年(1941年)屬附城鎮。建國後,1950 年5月,屬徐一區;1 957年4月,屬附城鄉;1958年11月,屬附城人民公社;1979年從附城人民公社析出,置城北 人民公社;1983年,改稱城北區;1987年,撤區建鄉改稱城北鄉。2002年9月,原大黃鄉大黃、桃園、那練三個村委會併入城北鄉。

地理位置

(圖)城北鄉城北鄉

城北鄉位於縣城北郊,東接國營南華農場,西接邁陳鎮,南抵南山鎮和徐城鎮,北接國營東方紅農場和下橋鎮。鄉政府駐徐城鎮紅旗一路19號。轄區總面積1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6342畝。

自然環境 城北鄉,地勢平坦,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日照2106小時,年平均氣溫23.3℃,極端最高氣溫38.8℃,極端最低氣溫為2?2℃,年均雨量1364毫米。土質為玄武岩 發育而成的磚紅壤土,土地肥沃,三陽橋水庫位於中部,水資源豐富,是盛產水稻、甘蔗、 木薯、瓜菜、胡椒、芒果的主要基地。

人口民族 2003年底,城北鄉總人口38910人,漢族。其中農業人口36234人,占總人口的93.1%,非農業人口2676人,占總人口的6.9%。

市政建設

城北鄉行政轄北水、北嶺、和家、文豐園、那松、邁報、後坡寮、石嶺、 加樂園、頭鋪、西堝、那棟、桃園、大黃14個村民委員會。各村莊都通水通電,全鄉開通程控電話、小靈通。

對外交通 城北鄉靠近縣城,交通便利。207國道從中貫穿而過,北上可直通湛江廣州珠海等大中城市,南下10公里即為海安港,過了瓊州海峽,抵全國最大特區海南。2003年,全鄉已建有硬底化道路67公里,其中,鄉通村委會硬底化道路28.8公里,村級硬底化疲乏路38.2公里。至目前為止,全鄉14個村委會已全部完成了鄉通村委會硬底化道路建設。

經濟文化

(圖)城北鄉城北鄉

經濟狀況 2002年,城北鄉社會總產值16744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15261萬元,占總產值的91%;工業總產值1300萬元,占總產值的7.8%;全鄉工業企業有548家(含個體戶) 。在工業方面有燒鍊石灰、碾米和石料、木材加工等。農業方面已經形成蔬菜、水果、甘蔗等三大商品生產基地。在農業總產值中,種植業占農業總產值的83%; 林業占農業總產值的1.2%;牧業占農業總產值的4.3%;副業占農業總產值的11%;漁業占農業總產值的0.3%。商業貿易較活躍。全鄉有專業市場1個,總面積2萬平方米。

文化狀況 城北鄉現有初級中學2所,國小14所,在校學生5700人,適齡童入學率達100%。全鄉文化娛樂場所共25處,其中露天影劇場11座,文化室13間,錄像放映室11間。村級文化室14個,藏書量達1.8萬冊。國小升學率98%,國中升學率92.7%。民眾文化生活 主要有文學創作、攝影、觀賞雷劇、舞獅、樂曲彈唱、弈棋、繪畫等。

村委會

(圖)城北鄉城北鄉

北水村委會 位於鄉境東北部,西接北嶺管區,東接南山鎮那屯管區,南接大水橋水庫, 北接下橋鎮。轄北水、銅鐵、火爐橋、軍房村等4條自然村。管區辦事處駐地在北水村。1995年,全管區耕地3893畝;有565戶2653人,勞動力1202個;機械總動力6194千瓦;農業總產值420萬元。有完全國小1所。主要土特產有香茅胡椒橡膠等。

北嶺村委會 位於鄉境東北部,東接北水管區,北接國營南華農場25隊,南至大水橋庫區 ,西與頭鋪、和家相接。轄譚家、北嶺、下田、新民、茅園等5條自然村。管區辦事處在下田村。1995年,全管區耕地2913畝;有385戶1729人,勞動力1070個;機械總動力1491千瓦 ;農業總產值477萬元。盛產甘蔗。有完全國小1所。

和家村委會 位於鄉境北部,東接北嶺,西接文豐園、那松,南接頭鋪,北接下橋鎮 。轄和家、東坑、珊瑚、馬林、下塘園、儒家井等6條自然村。管區辦事處在和家村。1995年,全管區耕地2963畝;有495戶2271人,勞動力993個;農機總動力1721千瓦;農業總產值682.9萬元。盛產甘蔗、蔬菜、芒果等。有完全國小1所。

豐園村委會 位於鄉境西北部,東接和家管區,西接那松,南接頭鋪,北接國營東方紅農場。轄文豐園、文斗堝、譚北寮、西塘、下井、田西等6條自然村。管區辦事處在文豐園村。1995年,全管區耕地5342畝;有343戶1836人,勞動力947個;農機總動力786千瓦;農業總產值530.7萬元。盛產甘蔗、蔬菜、芒果等。有完全國小1所。

那松村委會 位於鄉境西北部,北接國營東方紅農場,西接邁報管區,南接石嶺管區,東接文豐園管區。轄那松、南村仔、東園、竹園、昌引、邊熬、王宅、邊河、西村等9條自然村。管區辦事處在南村仔。1995年,全管區耕地5220畝;有464戶2273人,勞動力1112個;農機總動力934千瓦;農業總產值641.6萬元。盛產甘蔗、蔬菜等。有完全國小1所。

邁報村委會 位於鄉境西部,北接下橋鎮那利管區,南接後坡寮管區,西接桃園管 區,東接那松管區,轄邁報、北插、堝斗園、沈宅等4條自然村。管區辦事處在堝斗園村。1995年,全管區耕地面積2680畝;有307戶1645人,勞動力765個;農機總動力650千瓦;農業總產值352.5萬元。盛產甘蔗、芒果等。有完全國小1所。

後坡寮村委會 位於鄉境西部,北接邁報管區,西接那練管區,東接石嶺管區 ,南接加樂園管區。轄南寮、北寮、譚勝、東坦等4條自然村。管區辦事處在東坦村。1995年 ,全管區耕地2795畝;有282戶1528人,勞動力715個;農機總動力1266千瓦;農業總產值 314.2萬元。盛產甘蔗。有完全國小1所。

石嶺村委會 位於鄉境西部,北接那松管區,南接加樂園管區,東接頭鋪管區,西接後坡寮管區。轄潘宅、王宅、林宅、鍾宅、下寮仔、龍盛、幸福、新興等9條自然村。管區辦事處在林宅。1995年,全管區耕地面積5762畝;有596戶2871人,勞動力1188個;農機總動力966千瓦;農業總產值591萬元。盛產甘蔗、木薯等;特產有黑山羊。有完全國小1所。

加樂園村委會 位於鄉境西南部,北接石嶺管區,西接大黃管區,東接南山鎮靈山宮村 ,南接南山鎮長樂管區。轄加樂園、何宅、開平、昌赫等4條自然村。管區辦事處在加樂園村。1995年,全管區耕地2367畝;有344戶1631人,勞動力695個;農機總動力620千瓦;農業總產值230.3萬元。盛產甘蔗、木薯等。特產有黑山羊。有完全國小1所。

頭鋪村委會 位於鄉境北部,北接和家管區,南接徐城鎮北門管區,東接西堝管區, 西接文豐園管區。轄游宅、劉宅、林宅、討岳、刺子山、祝宅寮、後嶺仔等7條自然村。管區辦事處在游宅。1995年,全管區耕地3432畝;有439戶2039人,勞動力1084個;農機總動力1348千瓦;農業總產值496萬元。盛產甘蔗、蔬菜等。有完全國小1所。

西堝村委會 位於鄉境北部,北接和家管區,南接徐城鎮何宅寮管區,東接北嶺管區 ,西接頭鋪管區。轄西堝、宿虎、馬琴等3條自然村。管區辦事處在西堝村。1995年,全管區耕地1543畝;有322戶1513人,勞動力624個;農機總動力1370千瓦;農業總產值397萬元 。盛產甘蔗、蔬菜等。有完全國小1所。

那練村委會 位於鄉境西部,東接桃園管區,南以海溝為界與青桐管區相鄰,西以 塌頭溪為界與邁陳鎮接壤,轄那練、鹽坡、南坡仔、北樓坡等4條自然村。面積7.8平方公里。管區辦事處在那練村。境內地勢低洼平坦,水源充足,土地肥沃。1995年,全管區耕地4306畝,有494戶2355人,勞動力1442個,農機總動力1711千瓦,經濟純收入224.2萬元。盛產稻穀、甘蔗、花生、木薯等。有完全國小2所。

桃園村委會 位於鄉境西部,南鄰大黃管區,西接那練管區,北以堰頭溪為界與下橋鎮相鄰。轄桃園、那種、翁陽、山寮、八斗仔、那塘、後寮、仕仁、龍樂、扶 宜、安次、提創、提創新村等13條自然村。面積12.6平方公里。管區辦事處在後寮仔村。 境內地勢平坦,渠道縱橫。1995年有耕地5215畝;有681戶3229人,勞動力1873個;農機總動力1042千瓦;經濟總收入304萬元。盛產水稻、甘蔗、花生番薯、木薯等。古蹟有鯉魚潭瀑布。有完全國小2所。

大黃村委會 位於鄉境西部,東接加樂園管區,西鄰白坡管區,南接官田管區,北靠桃園管區。轄社朗仔、昌化、社長、新村子、大黃、大水堝、龍山、邊古、三篤塘、邊古仔、大堝仔、邁菜園、討養、邊勝、石榴山等15條自然村,面積18.2平方公里。管區辦事處在大黃村。境內地勢平坦,多為粗骨磚紅壤土。1995年,全管區耕地面積8910畝,有1077戶4424人,勞動力2373個;農機總動力2378千瓦;經濟純收入376.4萬元。主要盛產水稻、甘蔗、花生、瓜菜等。有完全國小2所。

新農村建設

(圖)城北鄉城北鄉

深入貫徹中共中央關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關精神,以“四通五改六進村”為載體,按照徐聞縣委、縣政府提出的“一增二普三通四改五有”目標任務,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明顯成效。該鄉投入資金2900多萬元,其中村巷村道硬底化投資1200多萬元,其他基礎設施建設1756多萬元。經過近幾年努力,目前該鄉被評為省一級新農村1條,正在報省級審批的新農村1條,被評為市級新農村7條,被評為縣級新農村14條。其中北嶺村委會的新民村被評為湛江市最美麗的村莊之一,與徐聞縣海安廣安、南山鎮靈山宮等村齊名並列,引起省內外各大媒體的關注與報導,接受了大批各級領導前來參觀。2007年底,新民、下田、北嶺、銅鐵等村莊的建設已連成一片,新農村建設正以連片示範點不斷延伸、深入。

工業基礎

以抓鎮域經濟作為發展工業經濟的突破口,通過招商引資、發展流通業、加工業等,鎮域經濟取得可喜進步。2007年底,全鄉企業總產值15282萬元,企業總收入15172元,實現利潤2097萬元。全鄉引進7個招商引資項目,有的已投入使用,有的正在興建廠房,有的正在洽談事宜,其中,投資6000萬元的廣東徐聞縣興達物流有限公司已投入使用,投資3000萬元的徐聞縣危險產品檢測站已正式使用,投資200萬元的空心磚廠已開始投產,還有星輝電器外殼廠計畫投入資金800萬元,城北泡沫廠計畫投入資金600萬元,城北羽絨廠計畫投入資金300萬元,萬達果菜保鮮庫計畫投入資金300萬元。通過抓活鎮域經濟,拉動其他經濟的互補,不斷壯大該鄉經濟總量,提高該鄉綜合競爭力。

交通設施建設

至2007年底,通過幾年的努力,該鄉交通設施取得前所未有佳績,全鄉建鄉村委會硬底化水泥路192公里,其中有5個村委會較為顯著,大黃村委會28公里,北嶺村委會26.5公里,那練村委會9.3公里,後坡寮村委會11.2公里,西堝村委會4.7公里,實現了全鄉14個村委會通鄉鎮道路全部實現硬底化水泥路的目標;全鄉95個自然村有74條自然村建設了硬底化水泥路,完成率為75%,其中北嶺村委會的新民村、北嶺村、下田村全面完成了村巷村道的硬底化建設。尤其是大黃村委會,2007年有6個自然村建設了硬底化水泥路,共19公里。

山東鄉鎮(一)

山東,古代為齊魯之地,位於中國東部沿海、黃河下游、京杭大運河的中北段,這些優越的地理條件,在海上運輸和海洋資源開發利用上,都將大有作為。

湛江行政區劃百科(一)

湛江(Zhànjìāng),簡稱“湛”,舊稱“廣州灣(Kwangchouwan)”、別稱“港城”,是廣東省省轄市,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國家一類大市,全國綜合實力50強城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