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堂鄉

觀堂鄉

河南省商丘市梁園區觀堂鄉地處位於商丘市西郊,梁園區西南部,西與寧陵,南與睢陽區相接,是進入市區的西大門。全鄉共轄23個行政村,76個自然村,192個村民組;總人口4.3萬人,總面積6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6.4萬畝。還有河南省鹿邑縣觀堂鄉、河南省固始縣觀堂鄉。

基本信息

資源狀況

觀堂鄉觀堂鄉
全鄉累計電話安裝2400多部,省道豫04線,商開高速公路東西橫穿全鄉,濟空商丘空軍機場座落在本鄉腹地,軍民兩用機場也正在籌建之中,6縱3橫鄉村公路網已經形成,全鄉已實現電話、公路村村通。梁園區觀堂鄉,總面積67平方公里,人口3.8萬,是國家級良種棉繁育基地,農業綜合開發項目鄉。

區位優越,交通便利,商丘機場坐落在鄉域腹地,鄭永路、商(丘)開(封)高速公路橫空鄉境,該鄉現有村級油路50.5公里,依託隴海鐵路與京九鐵路、105國道和310國道形成的“雙十字”交通樞紐,鐵路、公路運輸四通八達。

觀堂鄉沿鄭永路建有兩個工業小區和長達5華里的商貿街。工業小區內擁有各類企業30餘家,涉及化工、紡織、建材、機械製造、工藝雕刻、農副產品加工等,產品運銷全國各地,鄉鎮企業發展迅猛。繁榮的商品交易使觀堂鄉成為區域性的物資集散地。

觀堂鄉資源豐富,糧、棉、油、菜、畜、禽產品優質高產。高效農業開發及棉花、辣椒、觀賞林木等生產基地建設發展良好。

觀堂鄉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首創了將改水、改廁、沼氣、養殖有機結合起來的“四位一體”模式,全鄉已有1800戶建成“四位一體”,促進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從2002年起,觀賞鄉開始退耕還林工程,新植速生楊15萬株,有效改善了農村生活環境,致力於建設生態農園。

行政區劃

2006年,轄23個村委會:觀堂村、郝莊村、程婁村王胡村張小集村花墳村南莊村、徐婁村、關莊村馮婁村丁雙婁村、黃店村、汶河村、丁婁村、趙莊村、劉莊村、劉婁村、蘇堂村、張店村阮莊村周莊村、盛吾樓村、馬樓村

經濟特色

觀堂鄉觀堂鄉
隨著農業結構調整的步伐加快,觀堂鄉不少人種地普遍存在著隨波逐流的現象。為了使農戶生產少走彎路,觀堂鄉黨委、政府引導民眾瞄準市場“空當”,種植反季節蔬菜。菜農們圍著市場調整種植結構,啥蔬菜缺他們就種啥,啥見效快就種啥。不少頭腦靈活的農戶靠種植反季節蔬菜走上了致富路。該鄉苗莊村青年農民李勝營2007年冬季利用溫棚種植了2畝番茄,2008年2月份產品便上市銷售,如今這2畝大棚番茄已收入9000多元。觀堂鄉反季節蔬菜面積已發展到2.3萬畝,僅此一項,全鄉人均年增收740元。

梁園區觀堂鄉黨委、鄉政府把勞務輸出作為強鄉富民的突破口來抓,大力引導農村剩餘勞力外出打工掙錢,使之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全鄉76個自然村外出人數已達1.3萬人,外出民工在打工掙錢之餘,不忘蒐集致富信息,每年捎回的致富信息就達800餘條。

這些打工人員在打工期間拓寬了視野,增長了才幹,並帶回一些高新種、養、加工信息、技術,為返鄉人員致富奠定了基礎。楊莊村農民李紅軍在深圳打工期間,掌握了一套春季種植紅蘿蔔的技術。2008年春季,李紅軍在自家責任田裡種了6畝春蘿蔔,兩個月後,蘿蔔便進入收刨期。而此時,市場上因紅蘿蔔緊缺,每公斤價格高達2元,僅此一項,李紅軍就收入了幾萬元。一邊在外打工掙錢,一邊蒐集致富信息,已成為眼下觀堂鄉外出務工人員追求的新時尚。據不完全統計,自2008年2月份以來,該鄉外出務工人員已帶回各類致富信息482條。

城鎮建設

觀堂鄉觀堂鄉

觀堂鄉小城鎮建設已經初具規模,供銷百貨大樓、銀信大樓、郵電通信大樓等已拔地而起,擁有先進完備的程控電話和有線電視網路,增強了觀堂在經濟、科技、文化信息諸方面的輻射能力。

電力資源充足,實現了軍民用電聯網。

對外商、外地來此投資者實行稅收返還、免費提供建設場地等諸多優惠政策,保障良好的投資環境、優質的服務環境、有序的市場環境、安全的社會環境。

基層建設

觀堂鄉觀堂鄉
商丘市梁園區觀堂鄉把開展好遠程教育作為向農民傳播致富技能的平台,突出在“五個落實”上下功夫,取得了顯著成效,使全鄉76個自然村的8000多農戶嘗到了遠程教育的甜頭。

“五個落實”即:一是各村遠程教育終端接收站點落實,全鄉23個行政村都專門設立了遠程教育收看室,室內配齊了木製座椅;二是播出器材落實,村遠程教育收看室內配有大型彩電、接收器、機頂盒等器材一應俱全;三是管理人員落實,每個行政村選配1名高中以上學歷、熟悉電腦操作、工作責任心強的人員負責站點管理,鄉政府通過開展技能培訓,使管理人員熟練掌握操作規程;四是落實管理制度,鄉里統一制訂了遠程教育7項制度,建立“一冊三簿”,即黨員點名冊、收看紀錄簿、信息反饋簿、學習討論簿,並要求如實填寫;五是落實技術服務,鄉遠程教育辦公室會同網通公司技術人員成立遠程教育服務小組,負責遠程教育線路、接收信號故障的排除。全鄉遠程教育終端接收站點達23個,行政村覆蓋率達100%。

教育活動

觀堂鄉觀堂鄉
一是加強學習培訓,自覺查擺問題。圍繞當前所徵求的黨員幹部在思想、服務意識、工作作風等方面的意見,按照“學習—查擺—再學習—再查擺”的思路,指導和引導大家帶著問題學、聯繫實際學,使其對學習和查擺問題有了明確的目的。據統計,該鄉鄉直機關黨員幹部共寫出心得體會近80多篇,反思和查擺問題10大類60多個。

二是克服思想顧慮,積極查擺問題。該鄉黨委、政府多次召開村“兩委”班子會、村情民意懇談會、外出返鄉務工黨員座談會等,反覆強調“正面教育、自我教育”的原則,消除農村黨員,尤其是村幹部怕出亂子、怕失面子、怕丟位子的思想顧慮。向民眾下發2000份徵求意見函,表明徵求意見的誠懇態度。

三是運用正反典型,對比查找問題。開展警示教育,組織全鄉黨員幹部集中收看了一系列反腐倡廉電教片。同時,運用該鄉個別黨員幹部因違法違紀受到刑事處理和典型案例,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認真學習史來賀、高國強等先進事跡,引導全鄉黨員幹部結合自身實際,從廉潔從政、為民宗旨意識上找差距、查不足。

四是堅持邊查邊改,認真解決突出問題。針對查擺出來的問題,本著“上下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上下聯動促整改。組建由各職能部門為成員單位的專項整改小組,明確整改責任,簽訂責任書。要求問題解決一個、銷號一個,及時化解矛盾

河南省鹿邑縣觀堂鄉

觀堂鄉觀堂鄉
概述

觀堂鄉位於縣南部地域,東靠王皮溜鄉,北鄰城郊鄉,西與鐵冢鄉毗鄰,南隔清水河與鄲城縣汲水鄉相望,南北長約10.5公里,東西寬約8.5公里,總面積55平方公里。地理座標:東經115。21’--29’,北緯33。45’--50’。轄23個行政村,113個自然村,41006人。

觀堂鄉位於老子故里鹿邑縣城南9公里,南接鄲城縣汲水鄉。轄25個行政村,212個村民組,總耕地面積5.9萬畝,總人口5.4萬人,總面積55平方公里。境內有白溝河、清水河、蘭溝河、菩提溝,水源充沛,農作物以盛產優質小麥、棉花、玉米等為主。太生公路、207省道從境內穿過,交通便利,全鄉2001年實現村村通柏油路。觀堂麻片、月餅和草編享有盛名。觀堂麻片為“中華老字號產品”、“河南名點”,以香酥脆甜,而聞名中原。觀堂集東北角小吳莊的洪福寺(又名魚鱗堌堆寺)有漢墓群,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林業以種植泡製為主,畜牧以養豬為主

歷史沿革

民國時期,先後曾在此設立“清河鎮”、“清民鎮”。1947年解放,1949年成立鄉政府,屬汲水區。1950年劃歸第三區(生鐵冢)。1956年建立中心鄉。1958年屬生鐵冢區。1965年從生鐵冢公社東部、王皮溜公社的西部劃出部分大隊,成立觀堂公社。1983年改為觀堂鄉。鄉政府駐地觀堂集。

行政區劃

2006年,轄3個居委會、22個村委會:觀堂居委會、大翟居委會、楊塘坊居委會、雜姓營村、楊莊村、李梅村李大槐村、四所樓村、牛王廟村、閆關村、何堂村、郭窯村、杜樓村、黃橋村、橋口村、前楊樓村、梅溝村、陳方村、孫莊村、木廟村、蔡口村巴里村白廟村、孫廟村、大曹村

觀堂鄉觀堂鄉
農業發展

全鄉地勢平坦,絕大部分是淤土,小部分為兩合土。耕地60779畝,以產小麥、玉米、大豆、高梁、棉花、菸葉為主。境內主要河流是清冰河、白溝河和鄔家溝、蘇家溝、人民溝,水源豐富,有利於灌溉。相繼開挖鹿觀乾渠、郭(窯)閻(官)溝,有效灌溉面積達3萬多畝。

鄉黨委、政府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戰略目標,以“糧棉優質化,畜牧特色化,林果精品化,沼氣生產專業化”為突破,帶動農業結構的調整,增加農民收入。全鄉農業基礎設施完善,全部達到50畝地一眼井的標準,有效保證了5.3萬畝的灌溉面積,實現了溝相通、路相連、林成網。全鄉種植優質小麥3萬畝、優質雜交棉2萬畝,蔬菜1.1萬畝,林果業1500畝。食用菌146戶,各種加工業1700戶,500畝以上農業科技示範園區2個。

畜牧業呈現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通過培育基地,改良品種,推廣科技,初步形成了基地帶農戶的發展格局。以郭堯村的波爾山羊場、牛王廟村的明勤養牛場為基礎,帶動發展了橋口、四所樓2個養牛專業村,孫莊、蔡口、巴李、木廟4個養豬小區。全鄉生豬存欄2.8萬頭,羊存欄1.7萬隻,大牲畜存欄9000頭,養殖專業戶610戶,其中大中型養殖場25個。新農村建設以生態村建設為基礎,開發沼氣生產專業村,帶動全鄉發展沼氣池若干個。

觀堂鄉觀堂鄉
工業發展

民營企業和招商引資發展勢頭迅猛,招商引資共落地項目20個,其中工業項目5個,農業項目10個、公益事業項目5個。我們緊緊圍繞“民營工業強鄉,小型項目富民”的發展思路,堅持以“對外開放,招商引資”為主旋律,大力實施以“商”招商,以“情”招商,以“心”招商,以“特”招商計畫,形成“你投資發展,我全力服務”的良好氛圍。沿207省道長2500米,寬600米,150萬平方米的觀堂經濟開發區已形成,入住開發區的河南省金盾洗滌用品有限公司,發展迅猛,成為河南名優企業,年合成洗滌劑5萬噸,實現年產值1億元,利稅800萬元,先後註冊商標20餘件,獲“河南省名牌產品”、“部頒質量管理達標企業”,“中國日化市場重點保護產品”等榮譽。還有思甜飲品公司、美國聯邦二銨複合肥有限公司、鹿南休閒娛樂中心等企業,為開發區增添了無限生機。2008年又有兩個新項目將要落地開發區,一是安微科德電力耐磨材料有限公司投資2000萬元興建鹿邑保溫材料有限公司,二是鄭州天宇集團鋼結構建築公司投資興建鹿邑縣鋼結構建築材料廠。觀堂經濟開發區成為縣城以南最具有發展潛力的一個新的經濟成長點。

河南省固始縣觀堂鄉

概述

觀堂鄉是一個由3個鄉、10多個偏遠村組建而成的新鄉,位於阜南、淮濱、固始交界,建鄉前是個“三不管”的地帶。當時這裡流傳著一句順口溜:“路面坑坑窪窪,街道疙疙瘩瘩。民眾心有怨氣,年年變化不大。”

觀堂鄉觀堂鄉
經濟發展

觀堂鄉靠“宣傳+服務”、“支部+協會”、“造林+生態”、“養殖+沼氣”四大模式,讓全鄉經濟步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一是“宣傳+服務”,引領致富路。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營造了發展畜牧業的濃厚氣氛,用典型示範、典型帶動。在服務上抓“防疫、資金、技術”三環節,環環相扣,形成“一條龍”體系。短短兩年該鄉畜牧業便實現質和量的雙飛躍,躍入了全縣前列。全鄉有5000多戶農民把養殖作為增收的首選項目,三禽養殖量突破100萬隻,生豬存欄12萬頭,成為鄉域經濟的半壁江山。二是“支部+協會”,農民得實惠。成立養豬業協會,加快品種改良,並發揮農民經紀人的作用,解除了養殖戶的後顧之憂,助推養殖產業向規模化發展。三是“造林+生態”,營造好環境。該鄉根據東西部的地理特點,走“以農為主,以林綠山,林牧並舉,綜合發展”的路子,形成了“東部種養加,西部林當家,樹林兼作草,灘涂把柳插”的鄉域經濟發展格局。已完成造林和退耕還林8000餘畝,插植柳條3000畝,西部的王莊、唐集、巴族等部分村組農民利用林區大片草地發展畜禽養殖。四是“養殖+沼氣”,循環出效益。該鄉利用庫塘多、水面廣的優勢,把養殖業、種植業、水產業有機結合,近500口大塘均形成“豬—沼—魚—樹(糧)”四位一體的立體種養模式。“水中養魚蝦,水上養鵝鴨,堤邊栽楊樹,堤上養豬娃”已成為觀堂鄉經濟發展的新亮點。與此同時,利用存欄生豬近10萬噸的糞便,把發展農村沼氣作為循環經濟的支撐點,按“小沼氣,大產業”的思路,推進“一池三改”建設,全鄉已有200多戶農民用上了沼氣。鄉村面貌明顯改觀,文明村組、文明戶層出不窮。

觀堂鄉黨委、鄉政府硬化鄉村公路50多公里,鋪設柏油路30.69公里,全鄉12個村一次性實現了村村通油路;融投資1200多萬元,新建迎賓路、富民路、光明路,總長1380米,硬化水泥路面20426萬平方米;修繕幸福路、前進路1100米,同時完善了綠化、亮化、供排水等基礎設施,集鎮面積由2004年的不足1平方公里擴大到2平方公里;爭取各類資金4000多萬元,棲鳳床上用品廠和兩個柳編廠紛紛落戶觀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