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堂鄉

杜堂鄉

杜堂鄉位於定陶縣城東北7公里處,總面積40平方公里,轄16個行政村,3萬人,5萬畝耕地,南臨隴海鐵路、新歐亞大陸橋和京九鐵路在菏十字交匯,東豐公路、定陳公路在鄉境內交匯,定陳至菏澤高速出口連線線貫穿南北,鄉村道路四通八達。

基本信息

經濟狀況

杜堂鄉杜堂鄉
杜堂鄉是第一批被山東省政府批准為農業標準化示範區,現有日光溫室大棚9800個,大中拱棚3100個,蔬菜種植面積1.5萬畝。畜牧養殖業發展迅速,畜禽品種達20餘種,平均年出欄量達50萬頭只。林網建設和速生楊木豐產林建設已初成規模,林木覆蓋率達32%。2006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98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800元,工商稅收入庫819萬元。先後被評為全省“無公害蔬菜示範基地”、“安全文明鄉”和全市雙文明建設先進鄉鎮、平安菏澤建設先進鄉鎮。該鄉堅持以誠招商、以信留商的招商理念,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相繼落戶杜堂。形成了以山東麗天抽紗、山東三文製衣為龍頭的家紡體系;以菏澤雙龍冶金、陶錦棉機為龍頭的機械加工體系;以錦華工藝品公司、盛世工藝品公司、華酈工藝品有限公司為龍頭的工藝品加工體系;以鴻鑫油脂、津惠達化工為龍頭的生物柴油生產體系。

經濟優勢

杜堂鄉柳編
一是條柳編生產。該鄉有著悠久的條編歷史,在鄉黨委政府積極牽頭促銷下,全鄉大力發展條編加工點,加工戶,更新設備,完善工藝,增加品種,實行集體收購,包裝外運。目前,條柳編工藝品已遠銷英、法、德、美、日等三十幾個國家,加工戶月均增收1000元以上。

二是皮毛玩具加工。依託錦華工藝品有限公司,大量培訓和吸納了本鄉婦女就業,不出鄉門也可掙錢致富。

三是衛生香製造。該鄉轆灣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衛生香製造設備。目前,已向周邊村莊輻射。

四是鉤編生產。該鄉飛達塑業有限公司積極舉辦鉤編技術培訓班,經公司考核合格後可承攬鉤編業務,當地廣大婦女把活計拿到自己家裡去做。既不耽誤做飯、帶孩子,還能掙錢。板塊經濟的發展給廣大農民創造了增收致富的平台。目前,全鄉從事條柳編生產、皮毛玩具加工、衛生香製造和鉤編生產的加工戶已達到928家,從業人員達4300餘人。

產業特色

杜堂鄉杜堂鄉
韓國獨資企業落戶杜堂鄉

山東省定陶縣杜堂鄉黨委、政府把招商引資作為發展經濟、實現強鄉富民戰略的突破口來抓,積極營造政策的窪地、服務的高地、安全的寶地,吸引了大批客商前來杜堂鄉投資興業。一家韓國獨資企業—菏澤大自然食品有限公司落戶杜堂鄉。該項目由韓國獨資,註冊資金108萬美元,總投資4500萬元,規劃面積40畝。項目分三期投資建設,其中,一期投資870萬元,產值可達5000萬元;二期投資1700萬元;三期投資1850萬元。預計5月底可完成一期投資,正式投入生產。該公司是集牛肉罐頭、果汁飲料、速凍蔬菜等農產品深加工為一體的食品加工項目,其產品全部銷往國外。預計2007年可實現銷售收入3000萬元,實現稅收100萬元。該項目建成投產後,將會有力拉動杜堂鄉種植業、養殖業以及訂單農業的發展。項目達產後,年可實現產值1億元,稅收可達300萬元以上,並可安排200餘人常年就業。同時可以實現三方贏利,一是可使韓國客商贏利、二是能夠增加杜堂鄉財政收入、三是發展訂單農業能夠切實增加農民收入。

杜堂鄉杜堂鄉
杜堂鄉發了柳編財

“上北京、下江南,不如在家編柳編,編出樓房編家電,編出幸福新樂園。”這是時下在定陶縣杜堂鄉廣為流傳的一個順口溜。一根根細細的柳條,經過七折八彎編在一起,就成了造型各異、美觀實用的工藝品,有花籃、購物籃、草帽裝飾籃等多個花色品種。杜堂柳編歷史可以追溯到解放前。鄉里2006年6月份成立了柳編公司,為加工戶聯繫訂單,開拓銷路。現在,杜堂鄉柳編專業加工戶已發展到1000多戶,從業人員達到6000多人,新開發設計了幾十個花色品種,產品銷往30多個國家和地區,僅此一項,全鄉人均年增加收入1000多元。

杜堂鄉杜堂鄉
無公害蔬菜銷四方

杜堂鄉,家家有大棚,戶戶種菜忙,棚菜產業呈現出迅猛發展之勢,湧現出了一批棚菜專業村和專業戶,形成了“基地連農戶”、“大戶帶小戶”的發展格局。截止目前,全鄉擁有日光溫室大棚6560個,蔬菜產業已成為該鄉農村經濟的支柱,並實現了蔬菜產業傳統資源優勢向產業化優勢的轉變,初步探索出了一條借發展棚菜增加農民收入的路子。特別是2004年以來,杜堂鄉新一屆黨委,政府領導上任後,立足本鄉實際,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依託,按照“以棚興菜,以菜富民”的發展思路,動員民眾大力發展以棚菜為主的蔬菜生產。為此,鄉黨委、政府領導對全鄉蔬菜生產現狀進行了多次調研,認為杜堂蔬菜要想繼續在激烈的場競爭中,保持優勢地位,繼續贏得市場,必須提高科技含量,積極組織鄉村幹部和種菜帶頭戶多次到壽光等蔬菜生產先進單位參觀學習,開闊眼界:審時度勢,積極組織引導鄉村兩級幹部和科技帶頭戶,領著民眾乾,乾給民眾看,通過示範帶動,大大提高了黨委、政府的號召力,幹部的話,民眾聽;黨委、政府的號召,民眾積極回響。在宋樓、裴河等村選拔郭寶慶、裴殿友等30餘名大棚典型戶,巡回各村現身說法,堅定民眾發展棚菜的信心。同時,廣泛開展“算、找、比”活動,算經濟收入,找貧富原因,比發展快慢,從而大大激發了民眾搞好棚菜生產的積極性。徐樓行政村原有大棚450個,今年又新建150個,達到了戶均2個棚,全村人均蔬菜收入達到7000餘元,最高可達2萬元。

杜堂鄉黃瓜
該鄉在實施科學決策的同時,始終堅持“先抓市場再生產,抓好銷售促生產”的原則,主動走出去搶市場、抓銷售,努力變產品優勢為商品優勢。現在,該鄉的無公害蔬菜已與天津濟南、青島、鄭州等10多個大中城市的各大超市,並與他們建立了穩固的銷售關係,有供不應求之勢。並按照市場需求,指導農戶搞好生產。今年,根據市場信息指導農戶集中種植了秋延遲黃瓜和早春辣椒,外銷批發價每公斤高出本地市場價0.6元以上,棚均增收3000餘元。還投資60多萬元,建設了一座大型蔬菜批發市場,成立了市場管理辦公室和蔬菜協會,對全鄉蔬菜銷售實行信息、價格、過秤、結算、接待外來客商、管理“六統一”的市場管理體制。確保蔬菜生產出來、銷售出去。棚菜上市旺季,日交易量達30餘萬公斤。並積極鼓勵支持農戶個人搞蔬菜運銷。目前,全鄉有300多人長期從事蔬菜銷售服務,成為農民進入市場的橋樑和紐帶。杜堂行政村邵光峰在種好3個大棚的同時,把主要精力集中轉向信息購銷服務上,幾乎包銷了本村300多個大棚的蔬菜,2006年上半年純收入達6萬元。

鄉村建設

杜堂鄉杜堂鄉
幹部駐村建設新農村

定陶縣杜堂鄉在新農村建設中,實行幹部駐村制度,取得了明顯成效。該鄉規定,包村幹部每周的駐村時間不的少於3天,讓幹部把辦公桌“搬”到民眾的家門口,幫助民眾解決難題。該鄉採取幫扶下訪、預約下訪等形式,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幹部吃住在村、集中精力解決熱點難題,確保下訪取得實效。並把做深入細緻的思想工作與切實解決民眾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真正起到下訪一個點、帶動一個面、富裕穩定一方人的作用。目前,該鄉通過幹部下訪,已化解農村宅基地糾紛、鄰里糾紛等熱點難點問題30多件,為民眾義診9多次,送科技圖書1300餘冊,為農民提供科技致富信息90多條,義務培訓農民15多場、2000多人次。

杜堂鄉杜堂鄉
引導外出能人回鄉創業

杜堂鄉今2006年已有20餘名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辦起各類企業16家;其中投資40萬元以上的企業8家。杜堂鄉每年從事條編工藝品、建築業、裝飾業的勞務輸出人員達3000人。有些人在積累資金後開始回鄉創業,並取得了成功。這一現象使該鄉負責人認識到,外出打工者是振興杜堂經濟的重要力量,他們有資金、有技術,聯繫廣,眼界寬,只要政策對頭,搭好“戲台”就能使更多的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唱好戲”。為此,該鄉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和扶持外出務工人員回鄉辦企業,對外出人員回鄉辦企業簡化辦證程式,縮短辦證時間,同時還從場地、資金等多方面予以扶持。該鄉還從最佳化投資環境入手,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建起了占地1000畝的工業聚集帶。同時,加大供電、通訊、供水等基礎設施建設,最佳化經濟環境,吸引外出能人回鄉創業。

杜堂鄉杜堂鄉
“兩棲農民”致富快

定陶縣杜堂鄉黨委、政府鼓勵當地農民積極發展二、三產業。由此產生了大批“兩棲”農民:農忙時,他們耕田種地,忙得不亦樂乎;農閒時,他們或外出務工,或自主經營,用不同的方式增加收入。目前全鄉大約有2000餘名外出務工型農民,他們在種好責任田的同時,每人每年在外務工時間不低於6個月,平均每年至少可增加收入3000元。同時全鄉還有近千名就近從業型農民,他們在鄉辦或村辦企業里務工,利用工余時間種田,除了農田收入外,每年還可拿到5000元左右的工資。數量最多的要數自主經營型農民,他們不外出務工,也不進企業拿工薪,而是利用農閒時間在自己家裡搞創收,或從事條柳編生產,或從事衛生香製造,或自辦手工工廠,或開起行銷門市當起了“老闆”。這部分人利用農閒時間在家創業,生產自由而收入頗豐,年增收不低於外出務工型和就近從業型農民。目前,這種自主經營型農民在全鄉已達3000餘人。“兩棲”農民成了全鄉農民民眾中的富裕階層,他們頭腦活,信息廣,會經營,懂市場,成了農民民眾效仿的對象。

旅遊文化

杜堂鄉杜堂鄉
戚姬寺

山東省定陶縣杜堂鄉的戚姬寺村,乃戚姬故里,舊時曾有專為紀念戚姬而建的戚姬寺。戚姬,即戚夫人,漢高祖劉邦之愛妃。公元前205年,漢王劉邦在彭城戰敗,隻身逃至定陶,投宿戚家寨(古村名,今無),幸遇戚姑娘,締結姻緣,後生子如意。公元前202年,劉邦打敗項羽,還軍定陶,在官堌堆登基稱帝,封呂雉為皇后、戚姬為貴妃。戚姬深得劉邦寵愛,常隨劉邦外出巡狩征戰,而讓皇后呂雉據守宮中。劉邦非常喜歡戚姬之子劉如意,十歲時就封他為趙王。劉邦認為太子劉盈性情懦弱,“不類己”,難當大任,而“如意類我”,常想廢掉劉盈,立如意為太子。劉邦的動議遭到呂后及舊臣們的反對,未能如願。面對戚姬的泣求,劉邦特作《鴻鵠歌》:“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翮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以表達對呂后弄權的憎惡及對廢立之舉的無奈。

劉邦對呂后的憎惡和疏遠,招致呂后對戚姬的嫉恨。劉邦死後,呂后大權獨攬,她便把嫉恨發泄到戚姬及如意身上。呂后下令將戚姬囚於永巷,削去她的頭髮,給她穿上罪人的衣服,戴上枷鎖,強迫她天天舂米。戚姬被囚,生命危在旦夕,日夜思念遠在趙國的兒子,一邊舂米一邊嗚咽:“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里,當使誰告汝?”呂后為絕後患,毒死了趙王如意,但仍不解恨,更加喪心病狂地迫害戚姬。竟命人砍去戚姬的的四肢,挖出她的兩眼,熏聾雙耳,灌了啞藥,扔在廁所里,名之曰“人彘”(人豬的意思)。呂后如此折磨戚姬仍覺得沒有充分顯示自己的淫威,還特意請惠帝劉盈觀看這慘不忍睹的“人彘”。劉盈在得知所謂“人彘”乃戚夫人後,悲憤欲絕,他痛責呂后:“此非人所為!臣為太后子,終不能治天下。”從此一病不起,不理朝政。就這樣,戚姬被活活地折磨致死。

呂后死後,漢文帝劉恆即位,剷除諸呂,恢復了劉漢政權。公元前179年,漢文帝為戚姬昭雪,並在戚姬的故鄉修廟紀念。廟宇修建在高大的堌堆上,後來規模有所擴大,建有大殿及配殿數間,院內樹木參天,引來許多烏鴉來此築巢。每到傍晚,群鴉歸巢,繞寺飛鳴,似在慟哀戚姬,“戚寺晚鴉”成為當地一大景觀。戚姬的悲慘遭遇深得鄉里同情,百姓或許以為生前受盡苦難的戚姬,其在天之靈更能體恤人間疾苦,便奉她為救苦救難的神靈,受到世代百姓的跪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