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戚

歡戚

歡戚,漢語辭彙, 拼音:huān qī 釋義:意為歡樂與憂愁。 語出自三國時期曹魏文學家嵇康的 《答難養生論》,

基本信息

出處與詳解

歡樂與憂愁。

1、 三國 魏 嵇康 《答難養生論》:“請問錦衣繡裳,不陳於暗室,何必顧眾,而動以毀譽為歡戚也?”

2、晉 葛洪 《抱朴子·至理》:“遣歡戚之邪情,外得失之榮辱。”

3、唐 白居易《詠懷》:窮通不由己,歡戚不由天。命即無奈何,心可使泰然。

4、唐崔塗《聲》:歡戚猶來恨不平,此中高下本無情。韓娥絕唱唐衢哭,儘是人間第一聲。

5、宋歐陽修《資政殿學士戶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銘》:“公少有大節,於富貴貧賤毀譽歡戚,不一動其心,而慨然有志於天下。”

6、宋 蘇軾 《散郎亭》詩:“歡戚已隨時事去,壁間只有古人名。”

7、《續資治通鑑》:仲淹少有大志,於富貴、貧賤、毀譽、歡戚,無一動其心,而慨然有志於天下,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