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氏·晚秋天》

《戚氏·晚秋天》詞的最後,這白衣卿相留給讀者的最後一個鏡頭:天上一顆白亮的啟明星遙掛,星下一襲長衣及地“對閒窗畔”的詞人被定格的身形,孤索,淒涼。

概況

【作品名稱】戚氏·晚秋天
【創作年代】北宋
【作者姓名】柳永
【作品體裁】詞

原文

戚氏
晚秋天,一霎微雨灑庭軒。檻菊蕭疏,井梧零亂,惹殘煙。悽然,望江關,飛雲黯淡夕陽閒。當時宋玉悲感,向此臨水與登山。遠道迢遞,行人淒楚,倦聽隴水潺湲。正蟬吟敗葉,蛩響衰草,相應喧喧。 
孤館,度日如年。風露漸變,悄悄至更闌。長天淨,絳河清淺,皓月嬋娟。思綿綿。夜永對景那堪,屈指暗想從前。未名未祿,綺陌紅樓,往往經歲遷延。 
帝里風光好,當年少日,暮宴朝歡。況有狂朋怪侶,遇當歌對酒競留連。別來迅景如梭,舊遊似夢,煙水程何限。念利名憔悴長縈絆。追往事、空慘愁顏。漏箭移,稍覺輕寒。漸嗚咽畫角數聲殘。對閒窗畔,停燈向曉,抱影無眠。

作者

柳永
(約987-約1053)北宋詞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景祐進士。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七、柳屯田。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詞風婉約,創作慢詞獨多,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詞人。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很廣,有“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之說,對宋詞的發展有較大的影響。生平亦有詩作,惜僅存數首。有《樂章集》。

賞析

賞析一

《戚氏》調是柳永創立的長調慢詞,全詞二百一十二字,是長調中最長的體制之一。通篇音律諧協,句法活潑,平仄韻位錯落有致。共分為三片,上片寫夕陽西下時,中片寫入夜時分,下片寫從深夜到拂曉,都圍僥一個獨宿旅寓的行人,寫他這三段時間內的所見、所思和所感。 
上片描寫的是微雨剛過、夕陽西下時的情景。“晚秋”二字點出了時令是九月。詞先從近景寫起:秋雨梧桐,西風寒菊,點綴著荒寂的驛館。“蕭疏”見得花之凋殘。“零落”說明花正黃落。“惹殘煙”,一字一層。“煙”而曰“殘”,見出梧菊凋零、無復煙籠靄密的生氣。“殘”而曰“惹”,則見出其勉為弄姿曳枝頭的眷戀之情,益發令人憐惜。傳神就一個“惹”字。“悽然”以下寫遠景。“夕陽閒”的“閒”字下得好,對比強烈,是移情的手法。“倦聽”以下,轉寫所聞:一個“應”字更把蟬鳴、蛩響彼此呼應的秋聲寫活了。這裡,“蟬鳴”與“蛩響”彼此相應,實際上與作者內心的淒涼之感相共鳴,這是一種融情於景的手法。 
中片從日斜到日暮,再至更闌,風清露冷,天氣漸變,人聲悄然,至此深入一層,刻畫此地此時的心理狀態。月明夜靜,一身孤旅,清宵獨坐,怎能不勾起抑鬱的情思來呢?“長空淨,絳河清淺,皓月蟬娟”,但見長空雲淨,銀河清淺,明月光輝,怎不讓人“思綿綿”呢?“夜永對景那堪”,六字為句,“屈指”以下轉入憶舊,純乎寫情。以虛襯實,放筆直書,情真意厚、流轉自如。 
下片“帝里”六句,寫狂放不羈的少年生活,具體地補足了“暗想”的內容。仍用虛筆,與上片密銜細接。“別來迅景如梭”一句轉寫實景。詞筆虛實相間,騰挪有致。以向日的歡娛,襯出如今的落寞,煙村水驛,無限淒涼。經過一番鋪墊與蓄勢,然後引出了“念利名憔悴長縈絆”一句。為什麼要拋親別友,孤旅天涯,受這份煎熬呢?不正是被區區的名利所羈絆么?往事縈迴,使他數遍更籌,聽殘畫角,終夕難眠。結拍“停燈向曉,抱影無眠”為一篇詞眼,寫盡了伶仃孤處的滋味,傳神地勾畫出一個獨倚虛窗、形影相伴的天涯倦客形象。 
這首詞將羈旅情愁、身世之感寫得淋漓盡致,入木三分,是柳永的名作之一。同時代的王灼其所著的《碧雞漫志》中轉引過“《離騷》寂寞千年後,《戚氏》淒涼一曲終”的贊語。拿《戚氏》和《離騷》相比,說明說它聲情並茂、悽怨感人,堪稱一曲曠世的淒涼之歌。

賞析二

作為詞史上頗負傳奇色彩的“才子詞人”柳永,其詞一向以一“創”字為挈領。他自創詞牌,不拘一格,如《迎新春》、《黃鶯兒》、《戚氏》等等;他擅改詞格,大大豐富了詞作為一種抒懷文體的內涵,並成為以“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著稱的蘇軾詞的先導;他萬事隨心恣性,是世俗禮教為無物,敢為人所不敢為,能言人所不能言,如他的《鶴沖天》、《鳳歸雲》、《定風波》、《宣清》、《尉遲杯》等等。故有人認為,柳詞之所以為柳詞,只在一“創”字耳。而若言“創”卻不提《戚氏》者,必為孤陋之輩也。
據前人考證,《戚氏》當為柳永獨創,且僅見於其《樂章集》之中。全詞分為上、中、下三疊,共212字,為詞史上第二長詞。僅次於南宋時吳文英之《鶯啼序》。其價值為何余雖不敢妄斷,然宋時“《離騷》寂寞千年後,《戚氏》淒涼一曲終”的評價也必非空穴來風。故今以此蒼白筆墨,粗評《戚氏》,亦只當學柳永的“為人所不敢為”罷了。
上片開篇,只用“晚秋天”一句點明時令,也初步構畫出了全詞的淒涼基調。柳永其人,向來對春、秋二季尤為敏感,然不同處卻在於,他寫春,只是代人傷春,而晚秋的悲涼,向來是他留給自己的傷感。而今又逢暮秋,“一霎微雨”帶著薄涼的情態灑於庭軒。所以這位才子詞人,又開始思緒飄渺了。他首先看見的,是庭軒中的“檻菊蕭疏,井梧零亂”。柳永不愧是融情入景、以景寫情的高手,接下來的一個“惹”字竟真把那秋的蕭索寫活了。那淡薄的“殘煙”,非關天氣,不是霧氣,竟是這庭軒中的“零亂”、“蕭疏”給“惹”來的!園中景物正漸至精彩處,詞人卻筆鋒一轉,“望”向遠處的“江關”,由近及遠卻絲毫不顯突兀。那他究竟望見了什麼呢?“飛雲黯淡夕陽閒”。雲正憔悴,夕陽又西墜,也難怪詞人想到了那個一句“悲哉!秋之為氣也!”而得來悲秋之名的宋玉。“臨水與登山”,向來是古代文人念遠傷別離的悲情時刻,作者由今懷古,也無非是感嘆一句:逢秋而悲感,千古一轍啊!這筆鋒已轉得太遠,又該如何繼文呢?柳永不愧自封的“才子詞人”,這稍一調轉,便是一個柳永式的大回圜:“遠道迢遞”,憶及“宋玉悲感”之後,如此輕鬆地就有回到了眼前的景況,不著痕跡,天衣無縫。面對長路漫漫,作為“淒楚”“行人”的他,正走在自己無限厭惡卻又不能不會不捨放棄的仕途之路上,一面痛恨“名牽利惹”,一面甘之如飴。行文至此,那貫穿於詞人一生的矛盾開始在這“驅驅行役”上初露端倪。內心掙扎如柳永,對與自己心境相仿的“隴水潺湲”自然也就“倦聽”了。下文又略嫌不合拍地以一“正”字引出了那讓詞人心情更加煩躁的“蟬吟敗葉,蛩響衰草”一句,不合拍的同時,又與首句中的“晚秋天”大為契合,實乃絕妙。這等怪詞妙語,必非柳永不能為也。心緒煩亂無以抒懷的柳永,在“相應喧喧”的蟬嘶蛩鳴中,結束了上闕的敘景描情。
無論時間還是空間上的轉合映襯,這濃濃的衰秋哀情,在內容上甚至詞調上,都為後文的抒情做足了鋪墊。而觀這首闋,若為一般詞人,在敘景已足,多一筆即為畫蛇添足的敘述之後,又該續寫些什麼呢?此處足見柳永的流水行文。
“孤館度日如年”。次疊一開詞人就是這般自述身世的一句。“館”是“孤館”,就連上文所言之“庭軒”也不過是他柳永羈旅之途上的一方借宿之地。獨在異地,獨望江關,不由讓讀者對上片中的“悽然”二字有了更真切的實感。而此時,“悽然”的他正在“孤館”中“度日如年”。詞人終是不堪寂寞的,失了“針線閒拈伴伊坐”的知己,他也只能寄望於與知己紅顏共沐同一片夜空了。這孤索之夜,竟已漸深,“風露漸變,悄悄至更闌”了。只一失神間,詞人再次凝望起那片空有亮白色溫馨卻又無情至極的“絳河”了。“絳河”,這樣一個冰冷的詞,難耐淒涼如柳永者,該是怎樣的孤淒心情讀者也就可想了。這時的他,卻偏故作堅強與無所謂的堅持自己的固執:寂寞只是表象,那“嬋娟”的“皓月”卻不正是代表團圓么?至此,那柳永式的矛盾已暴露的更深。對月而不懷人,又怎是白衣卿相之本色?“思綿綿”三字,一字一韻,引出了詞人如泄洪般的情感,字字句句都是他對命運的質問。此時的他,已到了風中之燭的殘年,沒了少時的輕狂不羈,所以這怨世的情感,他也只從自身寫起。“那堪屈指,暗想從前”。這樣一句,幾乎讓讀者也茫然了。在柳永眼中,在此時的柳永心裡,不堪他回首的,究竟是“小樓深巷狂游遍”的“恣狂蹤跡”,還是為那“蠅頭利祿,蝸角功名”的“恁驅驅”呢?他沒說。下文卻有如似檢討的一句:“未名未祿,綺陌紅樓,往往經歲遷延”。這一句,是含了極大的怨氣的。從字面上可以理解為,正是因了他一生纏綿於“綺陌紅樓”,才導致了他終老而“未名未祿”的。這也可以說,他對自己一生的“恣狂心性”後悔了。可讓讀者綜觀詞人的一生,也不免失笑:他柳永若真有這般“覺悟”,又怎會落得這“未名未祿”的淒涼呢?對於此時怨氣極重的柳永,讀者何不把這樣的檢討當做氣極怒極的他的“正話反說”呢?當然,這也可以是詞人對自己一生徘徊於仕途與紅顏之間的優柔寡斷的一種怨恨。一家之言,有讓名家嗤之以鼻處,權當玩笑耳。
這一闕,是詞人對內外遠近的大轉合之後回到自身的慨嘆。自然而然地由反襯自身淒涼的美好夜景轉向對自己“一生贏得是淒涼”的感慨。極盡柳詞“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的詞風,這又是柳祠的又一奇異處。白描,鋪敘,字字入情入理而毫無穿鑿之意。上片的寥廓之中而見蒼涼,中片的淒婉之中而不失條理。詞的末闕,又能給讀者的感官以怎樣的衝擊與震撼呢?
“帝里風光好”。好一個“風流才子”柳三變!在詞已盡,意已歇之際,這一句又給了全詞多大的空間!接下來,就該是憶舊了吧。可眾所周知,市井詞人柳七的一生都與“綺陌紅樓”、紅顏脂粉脫不了關係,他又該憶哪個呢?“堪人屬意”的蟲娘?“家住桃花徑”的秀香?還是與其“四個打成一個”的師師、香香、冬冬呢?讓讀者試想,如果此處他只憶起其中的“某一個”的話,全詞會收到怎樣的效果?哪怕他的前二疊寫得再如何精彩,這《戚氏》一首的詞調都只能算作低下了吧。詞人此時大概已近花甲之年,他憶起的該是他的一生,而不僅僅是與其“淺斟低唱”的某一個。所以此處的他憶起的是“當年少日”的“狂朋怪侶”,是他少時的奢靡生活。都說年少輕狂,更何況這年少之人還是他柳永,又加那許多志趣相投的“狂朋怪侶”,怎不讓人心醉?柳永不是聖人,那樣的生活,他曾經陶醉過。並且此時憶起,也並非悔恨自己當年的頹墮,而只是慨嘆時光易逝、年華似水之意而已。“遇當歌、對酒競留連”。這樣的詞句,詞人寫下時的心境何為,連讀者也是不忍想像的。也無需讀者想像,下句“別來”二字就已足足道出了作者空憶當年的痛楚了。那樣的生活,早已隨時光遠去了呀!“迅景如梭,舊遊似夢”。很通俗的比喻,卻讓讀者眼前出現了詞人那再清晰不過的痛苦面容。逝去的日子如雲煙,被歲月這柔沐溫和卻又猙獰至極的風吹得一絲不剩了。往昔再不會回返,又怎能不讓作者長嘆呢?接下來的一句重又回到現實,是作者的自問,也是作者的茫然。這是全詞中作者矛盾心理的第三次深化。讓讀者看這全詞中作者唯一一次以第一人稱的發問:“煙水程何限?”這樣的碌碌奔忙,到底何時才是盡頭啊?這樣的筆力,是沒有切身經歷之人萬萬難及的。這一瞬間的情感爆發之後,又轉入了議論:“念名利、憔悴長縈絆”。這可以說是議論,也可以說是收束,是對上文的種種心境的一種慰藉:他一生不曾放棄對名利的追逐,那么如何地憔悴也自是命里該著的,又何必在此枉嘆呢?因此作者為強調自己的“無事覓閒愁”,又以感情更加強烈的方式加了一句:“追往事、空慘愁顏”。至此,議論結束。不知不覺間,已是一夜的輾轉。而“稍覺輕寒”之後,才驀然驚覺“漏箭移”了。時間已是接近拂曉,又聽聞遠處“漸嗚咽、畫角數聲殘”的樂聲,那“輕寒”,想來也是入情、入心地難以承受了。而此時的詞人,此時抱臂“對閒窗畔”的詞人,已是漸趨於平靜了。無論有再多的不甘,無論有再多的憾恨,他也只能繼續上路了。“驅驅行役,苒苒光陰”早已注定了他一生的奔碌不平。而這“停燈向曉,抱影無眠”的一夜,也只是他萬千千萬個難眠之夜的一個剪影吧。
最末一疊並不能算作全詞的高潮部分,可這由此及彼、由今憶昔又由昔論今的一波三折,也無疑是給此文的情調注入了更新鮮的血液,一代才子詞人於這詩餘曲源的詞上的功力也可見一斑。“孤館”中獨自傷今的詞人本已有孤淒蒼涼之態,再加上“年少日”“暮宴朝歡”的神來一筆,真真是讓這一闕《戚氏》同時有了不遜於詩的含蓄不亞於曲的直率。於蘊秀之中見真切,於深惋之中顯淋漓,正是柳永本色!
這首《戚氏》說是詞人一生的總括也是不為過的。全詞由近及遠、由遠至近揮灑自如;撫今憶昔、由昔感今一氣呵成;由傍晚到深夜、由深夜至黎明一絲不亂;由眼前望江關、由孤館懷帝京自然運轉。描情敘景、鋪敘懷舊、曠古達今,真正是獨屬於柳永的悱惻動情與盪氣迴腸。在詞的內容上更是大開大闔、毫無避忌、一氣貫穿。長達212字的長詞一韻到底,與平常之中顯其非同尋常,卻無一絲險韻,自然而然。莫說是這詞上,便是今人作文,又能有幾個如《戚氏》般細針密線,平穩中而字字嵌插不失作者個性的奇異之處、稜角之筆?今人自知。
尤其是詞的最後,這白衣卿相留給讀者的最後一個鏡頭:天上一顆白亮的啟明星遙掛,星下一襲長衣及地“對閒窗畔”的詞人被定格的身形,孤索,淒涼。宋人的評價,讓這首冠古絕今之詞當之無愧!
戚 氏 三段二百十二字,前段十五句九平韻,中段十二句六平韻,後段十六句六平韻、兩葉
韻柳永
晚秋天韻一霎微雨灑庭軒韻檻菊蕭疏句井梧零亂惹殘煙韻悽然韻望江關韻飛雲黯淡夕陽間韻當
●○○ ◎◎○●●○○ ●●○○ ●○⊙●●○○ ○○ ●○○ ○○◎●●○○ ○
時宋玉悲感句向此臨水與登山韻遠道迢遞句行人淒楚句倦聽隴水潺湲韻正蟬鳴敗葉句蛩響衰
○●●○● ●◎○●●○○ ◎◎○● ○○⊙● ●○◎●○○ ●○○●● ○◎⊙
草句相應聲喧韻孤館度日如年韻風露漸變句悄悄至更闌韻長天靜讀絳河清淺句皓月嬋娟韻
● ⊙●○○ ○●●●○○ ○◎●● ●●●○○ ○○● ●○⊙● ●●○○
思綿綿韻夜永對景句那堪屈指句暗想從前韻未名未祿句綺陌紅樓句往往經歲遷延韻帝里風
●○○ ●●●● ○○●● ●●○○ ●○●● ●●○○ ◎●⊙●○○ ●●○
光好句當年少日句暮宴朝歡韻況有狂朋怪侶句遇當歌對酒競留連韻別來迅景如梭句舊遊似夢句
○● ⊙○●● ●●○○ ●●○○●● ●○○●●●○○ ○○●●○○ ●○●●
煙水程何限葉念利名讀憔悴長縈絆葉追往事讀空慘愁顏韻漏箭移讀稍覺輕寒韻聽嗚咽讀畫角數
⊙●○○● ●●○ ⊙●○○● ⊙◎◎ ○●○○ ●●⊙ ◎●○○ ●⊙◎ ●●●
聲殘韻對閒窗畔句停燈向曉句抱影無眠韻
○○ ●○○● ○○●● ●●○○
此調宋人作者甚少,可平可仄俱參後蘇、丘二詞。 後段兩仄韻亦用三聲葉。 又一體 三段二百十三字,前段十五句九平韻,中段十一句七平韻,後段十五句七平韻、兩葉
韻 蘇軾
玉龜山韻東皇靈姥統群仙韻絳闕迢嶢句翠房深迥倚霏煙韻幽閒韻志蕭然韻金城千里鎖嬋娟韻當
●○○ ○○○●●○○ ●●○○ ●○○●●○○ ○○ ●○○ ○○○●●○○ ○
穆滿巡狩句翠華曾到海西邊韻風露明霽句鮫波極目句勢浮輿蓋方圓韻正迢迢麗日句元圃清
○●●○● ●○○●●○○ ○●○● ○○●● ●○○●○○ ●○○●● ○●○
寂句瓊草芊綿韻爭解繡勒香韉鸞輅駐蹕句八馬戲芝田韻瑤池近讀畫樓隱隱句翠鳥翩翩韻
● ○●○○ ○●●●○○ ○●●● ●●●○○ ○○● ●○●● ●●○○
肆華筵韻間作脆管鳴弦韻宛若帝所鈞天韻稚顏齒句綠髮方瞳句圓極恬淡高妍韻盡倒瓊壺
●○○ ●●●●○○ ●●●●○○ ●○●● ●●○○ ○●○●○○ ●●○○
酒句獻金鼎藥句固大椿年韻縹緲飛瓊妙舞句命雙成奏曲醉留連韻雲璈韻響瀉寒泉韻浩歌暢飲句
● ●○●● ●●○○ ●●○○●● ●○○●●●○○ ○○●●●○○ ●○●●
斜月低河漢葉漸綺霞讀天際紅深淺葉動歸思讀回首塵寰韻爛漫遊讀玉輦東還韻杏花風讀數里響
○●○○● ●●○ ○●○○● ●○○ ○●○○ ●●○ ●●○○ ●○○ ●●●
鳴鞭韻望長安路句依稀柳色句翠點春妍韻
○○ ●○○● ○○●● ●●○○
此詞中段第七、八句俱六字,後段第六句用韻,又多一字,與柳詞異。 舊本中段第七句脫一脆子,後段第九句重一漸字,今俱改正。 又一體 三段二百十字,前段十五句九平韻,中段十二句六平韻,後段十六句七平韻、兩葉
韻 丘處機
夢遊仙韻分明曾過九重天韻浩氣清英句素雲縹渺貫無邊韻森然韻似朝元韻金童玉女下傳宣韻當
●○○ ○○○●●○○ ●●○○ ●○●●●○○ ○○ ●○○ ○○●●●○○ ○
時萬聖齊會句大光明罩紫金蓮韻群仙謠唱句諸天歡樂句盡皆得意忘言韻流霞泛飲句蟠桃賜宴句
○●●○● ●○○●●○○ ○○○● ○○○● ●○●●○○ ○○●● ○○●● 
次第留連韻皆秉道德威權韻神通自在句劫劫未能遷韻沖虛妙句昊天罔極句象帝之先韻透重
●●○○ ○●●●○○ ○○●● ●●●○○ ○○● ●○●● ●●○○ ●○
元韻命駕恍惚神遊句擲火萬里迴旋韻四維上下句八表縱橫句鸞鶴不用揮鞭韻應念隨時到句
○ ●●●●○○ ●●●●○○ ●○●● ●●○○ ○●●●○○ ●●○○●
了無障礙句自有根源韻看盡清都絳闕句邁瀛洲句紫府筆難傳韻瑤台閬苑花前韻瑞雲掩映句百和
●○●● ●●○○ ●●○○●● ●○○ ●●●○○ ○○●●○○ ●○●● ●●
香風散葉四時不夜長春暖葉處處覺讀閒想因緣韻是一點程滿功圓韻混太虛讀浩劫永綿綿韻任閻
○○● ●○●●○○● ●●● ○●○○ ●●●○●○○ ●●○ ●●●○○ ●○
浮地句山摧洞府句海變桑田韻
○● ○○●● ●●○○
此調前段第十三句少一字,中段第八、九句俱六字,後段第七句多押一韻,第十句少一字,第十二句七字,與柳、蘇詞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