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獸派

野獸派

野獸派,1905年產生於法國的鬆散的美術社團。這個社團沒有共同遵守的明確目標。沒有發表過宣言和理論主張。野獸派畫家熱衷於運用鮮艷、濃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從顏料管中擠出的顏料,以直率、粗放的筆法,創造強烈的畫面效果,充分顯示出追求情感表達的表現主義傾向。

基本信息

概述

實際上,野獸派談不上是個流派,因為它沒有自己的理論體系和藝術綱領,將這些畫家匯集在一起的力量是他們各自內心中尋求新的繪畫語言的強烈欲望。所以,最終,我們看到的不是大衛、安格爾、普呂東這樣的幾近整一的模式體系,而是各見特色的藝術風格。野獸派一詞的來源據認為是因為展覽會上的一尊雕塑引起的。當藝術評論家路易.沃塞勒發現了一尊以15世紀義大利風格完成的兒童雕像時,驚呼:“好一個野獸群中的多納太羅。”雕像本身不再是人們的話題,甚至亨利.盧梭參加展出的《餓獅》,也不是“野獸”這一詞具有特殊意義的原因。真正令人吃驚的是這群“野獸”畫家的作品裡狂放的色彩、簡練的線條以及誇張的變形。在這群“野獸”畫家的作品中,人們看到的不是感情的文學性抒發,也不是對印象主義依依不捨的繪畫表現,而是一種令人措手不及的形式衝擊。

名字由來

野獸派FAUVISM(1905-1910),“Fauvism”是來自法文的“Fauve”(野獸)這個字,怎么會如此稱呼呢?野獸派這個名稱是偶然產生的。1905年的巴黎秋季沙龍舉行之際,有一群反抗學院派的青年畫家,紛紛拿出個性強烈而自由奔放的作品參展。在這個展覽中的一個特別展室里,展出了包括馬蒂斯、弗拉曼克、德蘭、曼賈恩、魯奧莽、馬爾凱、鄧肯、怫利埃斯等青年畫家的新傾向作品。批評家沃克塞爾(Vauxcelles),腳踏入這個展覽室,對這群青年畫家的激烈繪畫甚為讚賞。剛好在此室的中央,陳列了雕刻家馬爾凱所作的一件接近多納太羅(義大利文藝復興初期的雕刻家)風格的學院派青銅雕刻《小孩頭像》。於是沃克塞爾指著這件雕像帶譏諷的口吻說:“看!野獸里的多納太羅。”因此,這句野獸(Fauves)的稱呼,便被一般人用來稱呼這群青年畫家,對於他們那激越奔放的繪畫稱為“野獸派”的那個特別展覽室,後來也被冠以 “野獸檻”的別名。這就是本世紀“野獸派”的發端。野獸派是二十世紀以後,最早形成的藝術運動之一。野獸派的畫家受後印象主義影響,認為繪畫要表達主觀的感受,不作明暗表現,常大膽地套用平塗式的強烈原色和彎曲起伏的輪廓線,並將描繪的景物予以簡化,畫面頗富於裝飾性。

發展

(圖)野獸派野獸派作品

野獸派首次露面之後,引起了一致的注目,到了1908年間發展達到頂端。此派實際上不過盛行三、四年間,但它帶給其後的現代美術影響甚深。雖然在1908年之後,野獸派的代表畫家均已捨去野獸派的特色之表現,但他們在轉向自己獨特創作之後,都從此而產生出特異的樣式,憑主觀去改變對象形體,使美成為純粹感覺的象徵。

野獸派的革命,是二十世紀藝術的首次猛烈的爆炸,它為一系列的革命開創了先例。從二十世紀開始以來,這些革命使得藝術史獨具特色。不過,野獸派是一個稀奇古怪的現象,本質上有別於象立體主義、抽象、超現實主義這類運動。野獸派運動僅僅延續了幾年時間。雖然與此有關的藝術家們,早在1903年就在創造被認為是野獸派的繪畫了,但是,作為一個運動,則是在1905年或1906年才形成的。這個小組的成員們,在兩、三年內便開始探索其它方向,到1908年,作為一個運動的野獸主義,也就不復存在了。其實,野獸派畫家並沒有把新概念帶到二十世紀繪畫中來。

特點

野獸派是對學院派的背叛,他們對感動力稀薄,表現不夠深入的印象派畫風持一種反抗的態度,繼續著後印象主義梵谷、高更、塞尚等人的探索,追求更為強烈的藝術表現。此派的畫家們,他們吸收東方和非洲黑人雕刻藝術的表現手法,注重純粹造型的表現,慣用紅、青、綠、黃等醒目的強烈色彩作畫。他們以這些原色的並列,加上大筆觸,單純化的線條作誇張抑揚的形態,以達到個性的表現,把內在真摯情感,極端放任的流露出來。以最小限度的描繪,達到表現最大限度的美感。他們的作品有明顯的定意傾向。

野獸主義

(圖)野獸派野獸主義

野獸主義(Fauvism)是自1898至1908年在法國盛行一時的一個現代繪畫潮流。它雖然沒有明確的理論和綱領,但卻是一定數量的畫家在一段時期里聚合起來積極活動的結果,因而也可以被視為一個畫派。野獸派畫家熱衷於運用鮮艷、濃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從顏料管中擠出的顏料,以直率、粗放的筆法,創造強烈的畫面效果,充分顯示出追求情感表達的表現主義傾向。野獸主義得名於1905年巴黎的秋季沙龍展覽,當時,以馬蒂斯為首的一批前衛藝術家展於同一層廳的作品,引起軒然大波。有人形象地將這些畫稱作“一罐顏料摜在公眾的面前”。而那位後來創出“立體主義”名稱的《吉爾·布拉斯》雜誌的記者路易·沃塞爾,則突發靈感地想到了這一恰也合適的名稱。他在那個被刺目的色彩弄得喧嚷不已的展廳中央,發現馬爾凱(Albert Marquet)所作的一件具有文藝復興風格的小型銅像,不由得驚叫起來:“多那太羅被關在了野獸籠中!”(多那太羅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傑出雕塑家)。不久,這一俏皮話便在《吉爾·布拉斯》雜誌登出,而“野獸主義”的名稱也很快被廣泛地認同。翌年當“籠子”里的“野獸”傾巢而出,舉行一個接一個驚人的展覽時,野獸主義則已是影響巨增,勢頭高漲了。這一初含諷刺意味的名稱,後來也逐漸失去了它的貶義。野獸主義繼續著後印象主義文森特·梵谷﹑P·高更﹑P·塞尚等人的探索,追求更為主觀和強烈的藝術表現。對西方繪畫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他們吸收了東方和非洲藝術的表現手法,在繪畫中注意創造一種有別於西方古典繪畫的疏﹑簡的意境,有明顯的寫意傾向。

評價

有人把野獸派看作是廣義的表現主義運動的一部分。也有人認為,野獸派不是一個藝術運動,祗是馬蒂斯等人藝術生涯中短暫的一個階段,一個特別注意線和色彩表現力﹑不受任何程式束縳的階段。馬蒂斯後來回憶說:“對我來說,野獸時期是繪畫工具的試驗,我必須出一種富於表現力而意味深長的方式,將藍﹑紅﹑綠並列融匯。”

代表畫家

(圖)野獸派馬蒂斯

野獸派最主要的代表畫家包括;馬蒂斯弗拉曼克德蘭等。他們三人在 1905年至1908年之間的創作,均具有野獸派的特質,個性的表現極為勇猛。

馬蒂斯(H·Matisse, 1869~1954),使用強烈的色彩﹑抒情的線條,代表作《生命的喜悅》(1905~06)﹑《華麗第一號》(1907)、《妻子肖像》(1905,哥本哈根皇家美術館)等。馬蒂斯最足以稱為野獸派的一代宗匠。野獸派的領袖和傑出的天才人物。他的畫多以女人作為主題,影響他最深的就是女性的美,他反覆畫女人的形體,注意韻律的和諧與優美。《奢侈·靜寂·逸樂》和《裸婦》即為其代表名作。

喬治·魯奧(G.Rouault, 1871~1958),他關心的不是畫面的處理,而是心靈寄託的問題,宗教氣氛濃,色調源於中古彩繪玻璃畫。代表作《娼妓》(1906)、《基督的臉》(1933,巴黎現代美術館)。

布拉曼克 Maurice de Vlaminck 1876-1958 法國,於1908年後轉向塞尚,成為較有節制,接近立體派的風格。晚期風景畫作品,尋求明暗對照法的戲劇性效果。

杜飛Raoul Duty 1877-1953 法國,代表作是輕快的,在簡單的大塊色彩上面勾勒形象,有插圖味道。

安德魯·德蘭Andre DERAIN 1880-1954 法國,早先畫野獸派,1907年傾向色彩更節制,形象更堅定的風格。

繪畫流派

西方美術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