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嶺村

白嶺村位於平遠縣東石鎮,在東石鎮東北部,離東石鎮政府駐地7.5公里。白嶺村西與靈水村相連,在北部和泗水鎮毗鄰,地處尖山半腰山麓。白嶺村的樹頭塘和上舉鎮毗鄰。白嶺村委會含白嶺村和4個居民點。轄上村、塘尾、山背、樹頭塘、尖山、羅田坑、葛藤窩共7個村民小組。村民有林、曾、劉、丘四姓,漢族,講客家話。

白嶺村由來

因靈水與白嶺交界處有座白岌山崗(白瓷土)白嶺村在白岌崗之上而得名“白嶺背”,白嶺村名由此而來,歷史沿用。

白嶺村簡介

村內有水泥路面村道2.5公里和東泗公路連通,村委會設在白嶺村。共有156戶,647人。2005年來農民人均收入3500元。有耕地572畝,農產水稻、花生、黃豆,經濟作物有食茶、油茶、金柚三華李等。

白嶺村歷史

1929-1930年大革命期間,平遠縣早期共產黨人曾慶祿、丘展鵬烈士等,在此地進行革命活動,同靈水村一起成立了我縣第一個蘇維埃政權――農會,解放後政府批准為革命老區。

白嶺村五十年代屬麻塘管轄,六十年代分開成立白嶺大隊。七十年代,白嶺又與靈水合併為石北大隊。八十年代與靈水分開,設白嶺管理區,1999年改設白嶺村委會。白嶺村內發現有一定儲量的石灰石,暫未開採。

相關信息

【葛藤窩】白嶺村委會東北2.5公里,是尖山北麓—山溝,原有林氏居民27戶123人,祖先從東石敬墩上遷來。山多田少,交通不便,八十年代開始,村民逐步搬遷至白嶺村東泗公路沿線定居,這裡已無人居住了。該山窩盛長葛藤而得名。

【上羅田坑】村東北約3公里,林姓5戶20人,清代遷來已是22代,山多田少,村民以耕山種果為主。

【下羅田坑】位於村東北3公里,林姓5戶20餘人,村民靠耕山種果為業。

【樹頭塘】村西2公里,丘姓13戶47人,地少山多,產木材和油茶,地下有鎢礦,50年代曾大開採,是大革時革命烈士丘展鵬的出生地,該地是山崗高處一盆地開如塘,故名樹頭塘。

【山背】村委會西距1公里,劉姓22戶88人,地處白嶺背山之後,故名山背,以種田為主,產油桐、油茶、水果等。

【塘尾頭】村委會西,距0.5公里,劉姓23戶113人,清代遷來已至25代,地名來歷不明,地下有鐵礦、石灰岩未開採,村民以種糧為主。

【上村】白嶺村的上方而得名,住曾、林兩姓,40戶156人以種糧為主,兼有油桐、油茶出產、地下有石灰石和鐵礦資源,是革命烈士曾慶祿出生地。

【虎子坳】村南1公里,林姓8戶34人,是七八十年代遷來的新居住點,過去以種田為主、周圍盛產鐵礦,近年村民多有採礦致富者,據說舊時這裡常有老虎出沒、故名。

狗腳岌】村東1公里,是九十年代新形成的居住點,住林氏26戶116人,今才是第二代村民以種田耕山為主,兼以採鐵礦為副業。

【樹山里】村委會東北,距1公里,住曾姓6戶28人,清代遷來,已傳24代,村民以種田耕山為主,過去這裡有大片林地而得名。

中國浙江省衢州市石樑鎮白嶺村

石樑鎮白嶺村現有人口710餘人,村黨支部有黨員27人。

走到村口,“白嶺人民歡迎您”的幾個大字就映入了你的眼帘。整潔的路面、優美的綠化、氣派的洋樓融為一體,儼然是一幅和諧的現代村莊畫面。近年來,白嶺村黨支部多次被上級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雙優紅旗村、五星級黨支部等。白嶺村的發展,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成功經驗是,村黨支部十分重視抓好黨員電化教育工作,以黨員電化教育為抓手,有效提升村級基層組織建設水平。

一、思想重視、認識提高

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如何開展黨員教育,提高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是村黨支部一班人思考多時的一個問題,而近年來上下都十分重視黨員電化教育工作,村支部就及時抓住這一難得機遇,開展討論,並認為黨員電化教育有緊跟時代發展的特點,是與時俱進的表現,是加強和改進黨員教育的現實需要。通過黨員電化教育將強有力的推動黨員政治教育、技能教育,提高黨員綜合素質,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尋找突破口,充分發揮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從而為本村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發展注入強勁的活力。

二、領導到位,強化建設

黨支部一班人的認識到位了,自然就更容易開展該項工作了,首先是成立了白嶺村黨員電化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由村支部書記任組長;其次是經支部大會討論,村集體在經費緊張的情況下,拿出3萬餘元,修繕了原有的村祠堂,建成了80平方米的黨員活動室,並配備了彩電、功放、音響等配套設施;在培訓內容上,根據要求其他形式發展的需要逐步完善,到目前已有各類電教片70餘部,其中有政策講座、黨員知識、先進事跡等,更有柑桔病蟲害防治、科學養豬、蔬菜種植、新品種推廣等科技類教育片,深受廣大黨員民眾的好評,所以電化教育也成了當地的致富經。 

三、建章立制,規範運作

有了完善的硬體設施,只是工作的開頭,而開展教育是工作的方向,所以村黨支部起初是利用黨員電化教育工作,結合萬名農民素質工程,對黨員幹部進行教育和培訓。並制定了黨員到課制度,要求在每月10日為黨員學習日,黨員幹部無特殊情況不得請假,如確有情況就必須向村支書請假,而且無故三次以上不參加會議,將給予一定的處分。在電教室的管理上,村組織委員江正昌兼任電化教育的管理員,負責電教室的管理和電教片的播放,同時規定電教片每月至少播放二次、遇有重大會議和事件隨看隨播、有關種植、養殖的科技類片子即需即播,以滿足幹部民眾發展的需要。在電化教育開始之初,村黨支部書記還擔心制度不能得到很好的執行,生怕到會率不高,但是經過幾次培訓和教育,大家都認為電化教育的形式很好,學起東西來簡單易懂、看得見摸得著,既能了解黨的方針、政策,又能學到不少新知識、新技術,幫助我們增收致富。所以經一段時間後,電教室的人氣旺了,黨員學習的熱情提高了,電教室制度也真正發揮了作用。

四、分類收看、注重實效

開展電化教育不是根本目的,而是通過電化教育,達到教育黨員、發展經濟的目的。要增強廣大黨員民眾的信息化意識,培養黨員幹部利用現有資源進行自我學習和教育的習慣,加快信息技術在農村的套用和推廣,以此達到農村經濟持續、快速的發展。

相關信息

在黨員政治思想教育方面,通過電化教育有效學習黨的十六大精神講座、時事分析等內容,使黨員進一步提高了政治覺悟,平時生活中打牌的少了、看報的多了,亂扔垃圾的少了、掃垃圾的人多了。以此看出,民風民俗在不知不覺得到了改善,而且黨支部的凝聚力得到了提高,這是黨員自我教育、以身作則的結果,如在去年(2003年)“非典”期間,電教室及時播放了宣傳片,使黨員了解“非典”,並用正確的態度去對待他,不搶購防治藥品,同時及時向周圍的民眾宣傳防治知識,減少恐懼,難怪有人會說,黨員就是覺悟高,在關鍵時刻能做到先人後已,吃苦在前。

在發展生產方面,電化教育,採取了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方法。即以不同群體的需要,成立了柑桔產銷協會、養豬協會等組織。同時在學習中,黨員爭當村民的示範帶頭人。如2002年本村黨員戶江建華學習了柑桔“三疏一改”技術後就率先在自家桔地里進行了試驗,使柑桔果質及外觀都明顯改善,增加了收入後,他就毫無保留的把技術傳給了大家,使民眾得到了實惠。再如本村黨員江光星,多年來就一直是養豬專業戶,自已賺了一些錢,所以他也動員其他村民養豬致富,並利用電化教育設備為村民講解生豬防病治病知識,給予技術上的扶持,到目前本村已發展養豬大戶18戶,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總之,石樑鎮白嶺村近年來翻天覆地的變化與黨支部開展的電化教育和培訓是密不可分。一方面他改變了黨員民眾的思想觀念,提高了政治覺悟;另一方面又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平台,激發了創業的熱情,從而促進了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

湛江行政區劃百科(一)

湛江(Zhànjìāng),簡稱“湛”,舊稱“廣州灣(Kwangchouwan)”、別稱“港城”,是廣東省省轄市,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國家一類大市,全國綜合實力50強城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