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腳

狗腳

狗腳是湖北省黃岡市團風縣的特產,因蘇東坡看產品形似狗腳,故名。

食物介紹

系用白麵粉、糖稀、紅糖、麻油、五香和蘇打合面做成的狗腳形食品,貼放在爐內烘坑上烘烤而成。其色澤金黃,松酥可口,香甜、耐存放。

配料

麵粉一斤半,飴糖二兩半,麻油四錢,紅糖二兩,五香粉一錢,小蘇打二錢半。

製法

1.先將飴糖、紅糖一兩半,五香粉、麻油、小蘇打入缽,加溫熱水四兩,再倒入麵粉攪勻,用力揉和,不得有乾粉。

2.將和好的麵粉團放在案上,反覆揉搓,再搓成直徑一寸半的圓條,切成一個一兩的劑子,再在劑子直徑一面直切三刀,切半寸深,成梅花樣,搬開即成生狗腳形狀。

3.將制好的狗,一個個地貼在爐內烘坑(火候不宜過大)。貼滿之後,用紙包紅糖放入火爐中,爐上面蓋上硬紙,約閉十餘分鐘,出爐即成。如要松酥,可再回爐,利用爐內的余火,在火爐中間用布瓦二十塊圍住(注意瓦不能燒紅),將狗腳放在瓦的周圍,約六至八小時即可。

起源傳說

相傳,黃州有兩家熟食店,一家是老記熟食店,做的一種黃澄澄、脆生生、松嗑嗑的餅子,蘇東坡與好友安國寺的大和尚佛印特別愛吃。這事兒一傳十,十傳百,把個東坡餅給傳神了,自然,老記熟食店的生意越來越興隆,發了大財。另一家熟食店,老闆姓王,生意平時就沒有老記熟食店的好,這下,他家的生意更是做不下去了。他只好向老記熟食店的老闆討教,想學東坡餅的做法。

俗話說:同行是冤家。老記熟食店的老闆是個有心計的人,他本想不說,又覺得面子過不去。於是,他把做東坡餅的配料方和做法胡亂地說給了王老闆。

王老闆得了方兒和做法,就按方兒試著做東坡餅。一連做了十幾回,麵粉用了擔把,香油燒了一桶,炸出來的都不是東坡餅,是一個個油炸灰面砣。這時,王老闆才明白人家說給他的法兒是假的。眼看黃州呆不下去,他只好搬到離黃州二十里路的團風,還是開他的熟食店。

“王老闆是從黃州搬來的”,開張沒幾天,這話就傳了出去。一些聽說過黃州東坡餅的人就來找王老闆,要他做幾個讓團風人開個眼界,嘗嘗口福。王老闆想爭幾個客主,打算硬著頭皮再試一試。

王老闆憑著經驗,自編了些方兒,一個個的試,一連試了十幾個法兒,麵粉和油用了不少,做出來的東西沒人買,白白地浪費了。一氣之下,王老闆收了生意攤,把案板上還沒做的生面砣,用力一氣亂劃,揭起油鍋,丟進還沒熄火的灶里。這些面砣,有的丟進火中,有的貼在灶壁上。

王老闆自己生了一會兒悶氣,肚子也有點餓了。忽然,他聞到一股酥香味。四處一找,見灶壁上貼的幾個灰面砣,烤發了裂,焦黃焦黃的。他抓起來一聞,咳!酥香味沖鼻子,咬一口,香噴噴、脆酥酥的,真好吃。王老闆連吃了幾個,越吃越有味。他想,東坡餅不就是蘇東坡和那個大和尚吃出了名,我這東西諒我們也沒吃過。如果做幾個讓他們嘗嘗,要是一時高興,能取個名,說不定也會和東坡餅一樣,滿城人愛吃,那我也要發大財了。

王老闆按先頭的方兒做了一些,用禮盒子裝上,派一個夥計送給蘇東坡,並囑咐道:要是蘇東坡吃得高興,就趁興請他取個名字。

那夥計到了黃州,好不容易在安國寺佛印那裡找到了蘇東坡,於是畢恭畢敬地把老闆做的熟食獻上去。蘇學士和大和尚打開盒子,一陣香味撲鼻,就你一個,我一個地吃起來,一邊吃還一邊說:“好吃!好吃!味道不比東坡餅差。” 幾個熟食下肚,蘇東坡和大和尚飢餓解了幾分,就一人拿一個,左瞧右瞄。大和尚本是愛開玩笑的人,看了一會說:“蘇學士,這麵食倒象一樣東西。”“狗腳。”蘇東坡不等大和尚說完就搶著說。然後,二人相對大笑起來。那夥計在一旁也忍不住大笑了起來。這一笑,就把請蘇東坡取名的事兒全忘了。

回到團風,王老闆問蘇東坡吃了沒有。夥計高興不過,忙把在安國寺蘇東坡與大和尚如何吃的饞相,又說又做地講了一遍。王老闆問夥計:“那蘇學士給取了什麼名?”這一問,倒把夥計問住了,他又不敢說自己忘了,想起蘇東坡說“狗腳”時笑的情形,就說:“取了。學士 說,這回他要用個俗名,叫‘狗腳’。他還說老闆會發大財的。” 王老闆一聽取個“狗腳”的名字,心裡有些不悅,就拿一個在手上左看右看,猛地一拍大腿,說:“到底是大學士,這名字俗中有雅。這東要象個狗腳,俗話說,豬來窮,狗來富,所以學士說我要發大財。” 第二天,王老闆掛出了“王記狗腳店”的招牌。團風三街六巷的人,從來沒聽說“狗腳”這種麵食,都來看稀奇。王老闆見來的人多,就告訴眾人說,蘇學士與大和尚如何愛吃,如何誇獎,如何取名,把蘇東坡他們二人說的話添鹽加醋,說得天花亂墜,眾人聽了紛紛搶購。

適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小兒以及消化力弱者不宜多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