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參

地參

地參,植物名,名貴的中草藥,且具有提神醒腦、開胃化食、補肝腎兩虛、強腰膝筋骨之效。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地參地參
多年生草本,高可達1.7m。具多節的圓柱狀地下橫走根莖,其節上有鱗片和鬚根。莖直立,不分枝,四棱形,節上多呈紫紅色,無毛或在節上有毛叢。葉互動對生,具極短柄或無柄;莖下部葉多脫落,上部葉橢圓形,狹長圓形或呈披針形,長5-10cm,寬1.5-4cm,先端漸尖,基部漸狹呈枯形,邊緣具不整齊的粗銳鋸齒,表面暗綠色,無毛,略有光澤,下面具凹陷的腺點,無毛工脈上疏生白以柔毛。輪傘花序多花,腋生;小苞片卵狀披針形,先端刺尖,較花萼短或近等長,被柔毛;花萼鐘形,長約4mm,兩面無毛,4-6裂,裂片狹三角形,先端芒刺狀;花冠鐘形白色,長4.5-5mm,外面無毛,有黃色發亮的腺點,上、下唇近等長,上唇先端微凹,下唇3裂,中裂片較大,近圓形,2側裂片稍短小;前對能育雄蕊2,超出於花冠,藥室略叉開,後對雄蕊退化,僅花絲殘存或有時全部消失,有時4枚雄蕊全部退化,僅有花絲、花葯的殘良;子房長圓形,4深裂,著生於花盤上,花柱伸出於花冠外,無毛,柱頭2裂不均等,扁平。小堅果扁平,倒卵狀三棱形,長1-1.5mm,暗褐色。花期6-9月,果期8-10月。植株高120至160厘米左右,株乾呈四梭形,節間相距約2厘米,每節長4片葉、呈十字形對生,葉基部環繞株乾開芝麻花形白色絮狀,不結籽,植物分類學歸於唇形科地瓜屬。

生長環境

地參適應性廣,喜陰、耐濕、耐寒、不怕瘠薄,生命力極強,無論田間、地頭、庭院、河邊、樹林行間均可種植。原生在劍川海拔2000米以上的背陰濕潤沙土地帶,春季萌發生長,立冬節令枝葉枯萎,採挖其地下串生肉根。地參是雲南特有的一種土特產品,地參多生長在雲南省大理﹑下關地區樹林中﹑地參吃起來清脆可口,而且營養價值很高,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是一般蔬菜的幾倍,享有"山中之王"的美稱.

地參:唇形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種營養價值較高的食品,含10多種胺基酸,總量達2.68%,粗蛋白含量5.6%,糖分含量較高,可溶性糖24.85%,澱粉含量23.89%。

地參對土壤一般要求不高,各類土壤均可種植,但其中以沙壤土最好,對種植節令要求也不高,適宜種植的時間跨度很大,秋收後到次年的三月中旬均可種植,生長不受影響。地參一般都是採用無性繁殖,種莖為地下莖的莖尖,即商品地參的下料部分,地參種莖的保存方法直接到地參的出苗率。

主要價值

地參(又名地蟲),菜藥兼用。《中草藥大辭典》等權威資料記載,地參含有多種藥用成分,其莖葉曬乾後即是名為名貴中草藥。全草可提取揮髮油和單寧。
全草入藥,具有活血、利尿、通經、滋陽、潤燥、調血脂、通九竅、利關節、養氣血等功能,主治腹痛、水腫、產後瘀血、跌打損傷等症。《中華本草》詳細介紹地參不但能作為蔬菜食用,而且曬乾後入藥,功能與冬蟲夏草相當。經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地參含有人體所需的20多種微量元素、18種胺基酸、酚類、糖類等多種營養成分。尤其適合婦女產前產後做為蔬菜食用,保健功能極其顯著,宋.《嘉佑本草》詳有記載。此外,經常食用地參有抑制癌細胞擴散和減肥的特殊療效,因此享有“蔬菜珍品”的美稱。

營養成分

地參地參
地參鮮品:表1.地參有機物含量

營養成分總糖還原糖澱粉粗蛋白粗脂肪軟脂酸硬脂酸亞麻酸
含量(%)55.551.566.245.984.6477.3713.143.54
地參中總糖、還原糖、澱粉、粗蛋白、粗脂肪、軟脂酸、硬脂酸、亞麻酸的含量
見表1。結果表明,地參中含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其中較高的含量有總糖含量(含還原糖),澱粉、粗蛋白、粗脂肪、軟脂酸、硬脂酸、亞麻酸。
表2.地參胺基酸含量(mg/100mg)
胺基酸名稱含量胺基酸名稱含量胺基酸名稱含量
天門冬氨酸ASP0.58蘇氨酸THR0.250絲氨酸SER0.250
甘氨酸GLY0.205丙氨酸ALA0.232胱氨酸CYS0.050
纈氨酸VAL0.296蛋氨酸MET0.095異亮氨酸ILE0.186
苯丙氨酸PHE0.225亮氨酸LEU0.239酪氨酸TYR0.196
賴氨酸LYS0.253氨酸NH30.170組氨酸HIS0.090
精氨酸ARG0.190脯氨酸PRO0.194谷氨酸GLU0.544
胺基酸含量:從表2可以看出,地參中18中胺基酸含量具全,特別是天門冬酸、谷氨酸、纈氨酸、賴氨酸、蘇氨酸、絲氨酸含量較高,其中天門冬氨酸含量最高。
表3.地參維生素含量(mg/100g)
維生素VeVcVaVb6Vb2Vb1
含量3.5011.5610.2530.1110.2070.0482
所測6種維生素見表3.地參中含有Ve,Vc,Va,Vb6,Vb2,Vb1,其中Ve,Vc,Va含量較高,Ve含量最高。
表4.地參礦物質元素含量(mg/100g)
元素磷硫鈣鉀鐵鋅硒鉛砷
含量214.095.0173.5174524.51.60.02580.0250.00339
所測9種礦物質元素含量見表4.由表4可見,地參中含有磷、硫、鈣、鉀、鐵、鋅、硒、鉛、砷。其中鉀、鈣、磷含量較高,鉀的含量最高。
地參乾品:

地參地參
表5.地參有機物含量
營養成分水分灰分粗纖維粗脂肪粗蛋白總糖
含量(%)70.153.486.354.131.454.25
地參中水分、灰分、粗纖維、粗蛋白和總糖的含量見表5.結果表明,地參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其中總糖含量較高。
表6.地參胺基酸含量(mg/100mg)
胺基酸名稱含量胺基酸名稱含量胺基酸名稱含量
天門冬氨酸ASP0.330蘇氨酸THR0.230絲氨酸SER0.260
甘氨酸GLY0.390丙氨酸ALA0.310胱氨酸CYS0.180
纈氨酸VAL0.296蛋氨酸MET0.041異亮氨酸ILE0.430
苯丙氨酸PHE0.580亮氨酸LEU0.630酪氨酸TYR0.300
賴氨酸LYS0.220氨酸NH30.170組氨酸HIS0.170
精氨酸ARG0.350脯氨酸PRO0.170谷氨酸GLU1.130
地參中胺基酸含量組成見表6。由表6可以看出,地參中至少含有18種胺基酸,其中有7種是人體必需的。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谷氨酸是組成γ-氨基丁酸的前體,γ-氨基丁酸是腦組織抑制神經遞質,當其含量降低時,可影響腦組織代謝,進而影響其活動機能。
表7.地參維生素含量(mg/g)
地參地參
維生素VppVcVb2Vb1β-胡蘿蔔素
含量5.254.869.870.870.152
地參中維生素含量見表7。結果表明,地參中含有Vpp、Vc、Vb2、Vb1和β-胡蘿蔔素。其中Vb2較高,Vb2是體內多種氧化酶系統不可缺少的輔基,缺乏時主要表現在眼、口腔、皮膚黏膜出現炎症。
表8.地參礦物質元素含量(mg/100g)
元素磷鈣鉀鐵鋅鎂銅鈷錳
含量19.46423.16276.30.510.4932.360.360.110.66
地參中礦物質元素含量見表8。由表8可見,地參中含有磷、鈣、鉀、鐵、鋅、鎂、銅、鈷、錳等礦物質元素,其中鈣的含量較高,鈣的缺失會導致佝僂病和骨質疏鬆症。
附:地參莖葉營養成分及其營養素列表(每100g中含)
成分名稱含量成分名稱含量成分名稱含量
能量(千焦)251碳水化合物(g)13.7尼克酸(mg)1.4
硫胺素(mg)0.04膳食纖維(g)4.7核黃酸(mg)0.25
鈣(mg)297鋅(mg)0.93錳(mg)0.26
鎂(mg)25磷(mg)62鉀(mg)416
鐵(mg)4.4銅(mg)0.43脂肪(g)0.7
胡蘿蔔素(mg)6330蛋白質(g)4.3Va(mg)1055
Vc(mg)7
結論:化學測定結果證明地參是一種高蛋白、高營養的原汁原味綠色無公害保健食品。開發利用地參具有重要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藥用價值

地參地參
①《中華本草》活血、利尿、通經、滋陽、潤燥、調血脂、通九竅、利關節、養氣血等功能,主治腹痛、水腫、產後瘀血、跌打損傷等症。
②《本草拾遺》載“利九竅,通血脈,排膿治血”。《分類草藥性》載“和氣益血,補精固氣,治女子虛弱面白”。
【功用主治】活血,益氣,消水。治吐血,衄血,產後腹痛,帶下。
③《本草拾遺》:利九竅,通血脈,排膿治血。
④《日華子本草》:止鼻洪,吐血,產後心腹痛。
⑤《分類草藥性》:和氣養血,補精固氣,治女子虛弱面白。
⑥《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治虛弱,補中氣,消水,療白帶。
⑦《嘉佑本草》.宋.“辛、溫、無毒。主治:利九竅、通血脈、排膿治血。止鼻洪、吐血、產後心腹痛。產後可做蔬菜食,佳。”
地參地參
【生藥材鑑定】性狀鑑別根莖形似地蠶,長4-8cm,直徑約1cm。表面黃棕色,有7-12個環節。質脆,斷面白色。氣香,味甘。
1.降血脂、通九竅、利關節、養氣血。提神醒腦、開胃化食、補肝腎兩虛、強腰膝筋骨。
2調理血液,能降低血糖、血脂和膽固醇,可預防和治療高血壓,糖尿病,對心腦血管疾病和肥胖症等也有一定療效。
3.幫助消化,調理和改善消化系統的不良狀況,因地參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和所有植物含量最高的果寡糖,所以能顯著的促進腸胃蠕動,潤腸通便,不僅能消除便秘,還可防治下痢,是腸胃道疾病的剋星,最神妙之處還在於它是腸內雙歧桿菌的增殖因子,克服了由於生活節奏緊張,過量使用抗生素等原因造成的雙歧桿菌等腸內有益菌減少失衡引起的消化系統疾病,可清除由食物帶入人體內的環境污染物,是腸胃的清道夫和保護神。
4.抗氧化,消除自由基,可減少或避免結石症的發生。
5.具有清肝解毒,降火降血壓的功效,是有效的防治面痘、暗瘡,是養顏美容的天然保健品。
地參另含有20多種人體必須的胺基酸和鈣、鐵、鉀、硒等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經常食用可提高人體的免疫力,有強身壯體的功效,也是男子壯陽增強性功能的天然威而剛。地參是當今吃出健康吃出美麗的新潮健康品。

食用價值

地參地參
地參地參

概述
地參根莖如蟲草,性味甘涼,功能補虛,清熱解毒。可與雞同煲,又可熟油溫炸、體積可迅速膨脹,參條內白外黃,鬆脆可口、回味清香,乃佐餐下酒滋補佳品。
地參頌
狀如蟲草形如參
補虛活血稀世珍
清火敗毒又瘦身
通竅養氣賽山珍
珍饈送酒亦解酒
玉齒留香到明晨
食療滋補能健身
老少皆宜樂人心
地參春夏可採摘嫩莖葉,涼拌、炒食、做湯均可,主要食用晚秋以後採挖出的潔白脆嫩的環形肉質參。地參根莖觀之潔白如玉,食之清爽脆嫩,可炒食、蒸煮、做湯、醃漬、醋泡、糖浸、蜜餞、做醬菜均可。.與雞或排骨等肉類燉熟,是一道營養極好的佳肴還可製成蔬菜禮盒、果脯、罐頭、飲料、含片和各種營養品的添加劑,其加工潛力極大。
治癌效驗
常食地參有預防惡性腫瘤發生的功效。《神農本草經》:主治婦內衄,中風余疾,大腹水腫,身面四肢浮腫,骨節中水,金瘡癰腫。《日華子本草》:消撲損淤血,治鼻洪、吐血、頭風目痛。臨床常用治絨毛膜癌、葡萄胎、肺癌等癌瘤中屬淤血阻滯者。
1.治絨毛膜癌、葡萄胎:地參莖葉、當歸、穿山甲各9g、茯苓12g、丹參15g、露蜂房6g、山楂18g,水煎服,分2次服,每日1劑。
2.治肺癌:地參莖葉、全蠍、五味子、橘核各9g,紫草根、蒲公英、海藻、昆布、卷柏、生地黃、半枝蓮、露蜂房各30g,白茅根60g,芙蓉花、地榆、熟地黃各15g,水煎服,每日1劑。
3.治盆腔惡性腫瘤:地參莖葉、貓眼各9g,龍葵、半枝蓮、半邊蓮、生薏苡各30g,丹參、土茯苓各15g,車前子12g,木通3g,水煎服,每日1劑。
摘自《抗癌植物及其驗方》

地參地參
藥食同源,亦藥亦食,食中有藥,藥中有食。寓藥於食,食之藥之。食之養之,藥之保之。地參是典型的藥食兼用綠色保健植物,其適應性強,耐寒、耐熱、耐旱、耐濕,不怕瘠薄、草荒和蔭蔽,生命力極強,既無任何病害,栽培管理粗放,無論田間、地頭、河邊、荒山、荒坡、庭院、林果行間等空地均可種植。果實形態優美,口味獨特,可口健身,極適合現代人食用,特別是老人兒童和心腦血管疾病、消化系統疾病患者,手術後病人是極好的補品,對於運動量少的辦公室人員和白領階層是百利無一害的保健蔬菜,尤其是產後食用更是一劑綠色補品,它是當今唯一可長期食用的參類品種。可以說,今後家庭的保鮮櫃裡可以沒有蘋果、葡萄、桃、梨……但不能沒有地參。
地參是一個橫空出世的珍奇作物,它將從此在全國種植界掀起一股強風暴,它不像前些年坑農的洋姑娘、油沙豆、人參果……這是一個新興珍奇作物,是一個真正的珍品,它的出現,宣告一個新的保健食品時代的開始,它將在10年內一直供不應求。它能讓種植者生財致富,使食用者壯身健體。
當前全球無公害蔬菜暢銷,需求量日益增大,而地參易栽植、全生育期無需施藥,適口性好,保健功能明顯,消費群體廣泛,用途廣,市場需求量大,易達到有機食品標準,投資少、效益高,生產規模靈活,適合大面積種植。它發源於中國,尚未被世界關注,把握機遇,望有志之士與我們一道開發種植,定將成為當地增收致富的無煙工廠,地方經濟的綠色銀行。
貼心菜譜
香酥地參香酥地參
1.油炸地參:選擇圓潤飽滿蟲草地參,清洗乾淨,參面切花,以便入味。雞蛋清加入濕澱粉打成糊。將地參炸泡呈金黃色時撈出,待涼後,放入蛋糊穿衣復炸。撈出裝盤,撒上椒鹽上席。
2.地參粥原料:地參200g,枸杞、冰糖少量、粳米100g
做法:將地參洗淨切成長條狀。同時放入砂鍋,慢火文煮。
功效:此粥晶瑩剔透、口感細膩圓潤。適用於氣血雙虛,精神疲乏、四肢無力、食慾減退、脾胃虛弱、貧血頭暈。尤適婦女產後食可和血養陰治瘀血不盡,心腹疼痛;衄血、吐血。常食桃面盈腰、精氣神旺。
3.燜地參:地參30~60g,斜切成塊,在炒鍋內將食油煎沸,並加少許食鹽後,放入鍋中煸炒,再加水適量,以水火燜熟。分作2次食。源於《日華諸家本草》。本品能活血瘀而止痛,原書用於“產後心腹痛”,並謂“產婦可作蔬菜食,甚佳”。
4.地參汁:鮮地參30~60g,地參加洗淨搗爛,絞取汁液服。日2次。
功能止血、活血化淤。適用於衄血、吐血等。見《食療本草學》
5.龍蝦地參主料:地參,大蝦
配料:洋蔥1/4個,大辣椒1/4個,黃辣椒1/3個,色拉油一大匙,醬油11/2大匙,糖稀1/2大匙,精鹽少許。製法:地參洗淨後切成絲。大蝦放鹽水裡洗淨,去皮、去頭後切丁。洋蔥和大辣椒適當切塊。炒鍋置火上,待熱後放色拉油,開鍋放洋蔥、大辣椒炒一會,放地參和醬油、糖稀炒熟。大蝦和地參營養豐富,此菜為滋補佳品。
6.麻仁地參
主料:地參
調料:辣椒粉、白芝麻、杏仁、蜂蜜、色拉油
製法:(1)將地參截成5厘米長段或選擇5厘米左右粗細均勻的整參,清洗乾淨。鍋預熱不放油,用小火將白芝麻炒香後備用。(2)在同一鍋內加入色拉油,燒至五分熱,放入地參,轉中火,將地參炸至體積膨脹約1倍、呈金黃色時,撈出瀝乾。(3)將調料放入鍋內,炒至完全融勻後,將地參放入,撒上白芝麻、杏仁,翻炒拌勻即可。
7.拔絲地參
地參創新菜餚,地參可促進機體抗體的形成,能提高大腦的機能。採用拔絲烹調方法烹製的地參,其菜餚色澤金黃,味道甜香,食之可強身健體,具有較強的保健功能。
用料:鮮地參、熟芝麻、青紅絲、白糖、澱粉、麵粉、雞蛋
製法:將地參切成長方條,用麵粉蘸勻;把澱粉、雞蛋調和成糊。勺內放入清油,燒至成熟時,將掛好糊的地參逐條放入油勺內,炸至金黃色時撈出,勺內放清水和白糖,熬至淺黃色能拔出絲時倒入炸好的地參、翻勺撒芝麻、青紅絲,掛勻出勺即可。
招牌菜:
地參地參
8.地參烏雞湯中藥典籍記載,地參性味甘辛溫。利九竅、通血脈、和氣養血、補精固氣、治虛弱、補中氣消水療白帶,對女子虛弱面白有特效。雞肉性溫、味甘,入脾胃肝經,主治脾胃陽氣虛弱,飲食減少,產後缺乳、面色萎黃等症。其中以烏雞為上品。將地參與烏雞同煲,效果更為明顯。據傳,慈禧痴迷於飲湯,有8名御廚專為其研配美容養顏湯。此湯即為魯籍御廚實踐研配考究而成。他用當地人常用作為產後補藥的具有補氣養血之功效的傳統植物地參搭配烏雞、紅棗、枸杞等用紫砂鍋文火慢煲而成,即慈禧太后常飲此湯以致容顏不老的養顏神湯——地參烏雞湯。現將帶有宮廷神奇色彩的食療秘方公布於眾,供您一試。
原料:地參,烏雞一隻,紅棗,枸杞、生薑、黑木耳、百合適量。
調味料:紹興酒少許,鹽適量。
做法:
1選擇長相較為圓潤如蟲草狀地參,洗淨備用。將烏雞宰殺後去毛和內臟,用清水漂淨血水;
2把烏雞放入沸水鍋中氽一下;
3紫砂鍋洗淨置火上,摻入清水下烏雞,燒沸;
4打去浮沫,續下姜、料酒、地參、百合、枸杞、紅棗、並移至小火,燉至七成熟;
5調入鹽和味素,續用小火燉至軟透起鍋,裝入盛器內即成。
地參烏雞湯的製作要訣:
1烏雞要漂淨血水,地參要洗淨,否則湯色差;
2燉製中途不能添水,枸杞不能加多,烏雞要燉製透,否則湯味差。
其實方法很簡單,無神秘可言,不過功效很好

保健功效

地參地參
1.調理血液,能降低血糖、血脂膽固醇,可預防和治療高血壓糖尿病,對心腦血管疾病肥胖症等也有一定療效。

2.幫助消化,調理和改善消化系統的不良狀況,因地參果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和所有植物含量最高的果寡糖,所以能顯著的促進腸胃蠕動,潤腸通便,不僅能消除便秘,還可防治下痢,是腸胃道疾病的剋星,最神妙之處還在於它是腸內雙歧桿菌的增殖因子,克服了由於生活節奏緊張,過量使用抗生素等原因造成的雙歧桿菌等腸內有益菌減少失衡引起的消化系統疾病,可清除由食物帶入人體內的環境污染物,是腸胃的清道夫和保護神。

3.能抗氧化,消除自由基,可減少或避免結石症的發生。

4.具有清肝解毒,降火降血壓的功效,是有效的防治面痘、暗瘡,是養顏美容的天然保健果品。

地參果另含有20多種人體必須的胺基酸和鈣、鐵、、硒等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經常食用可提高人體的免疫力,有強身壯體的功效,也是男子壯陽增強性功能的天然威而剛。地參果是當今吃出健康吃出美麗的新潮果品。

各家論述

1.《神農本草經》:主消渴熱中,除邪氣肢體浮腫,下水,補不足,益氣。

2.《名醫別錄》:療傷寒久瘧煩熱,脅下邪氣,膈中惡及風汗內疸

3.陶弘景:甚療熱結,亦主瘧熱煩。

4.《藥性論》:主治心煩躁悶,骨熱勞往來,生產後蓐勞,腎氣勞,憎寒虛損,患人虛而口乾,加而用之。

5.《日華子本草》:通小腸,消痰止嗽,潤心肺,補虛乏,安心止驚悸。

6.張元素:涼心去熱,治陽明火熱,瀉膀胱腎經火,熱厥頭痛下痢腰痛,喉中腥臭。

7.王好古:瀉肺火,滋腎水,治命門相火有餘。

8.《本草綱目》:安胎,止子煩,辟射工溪毒。

9.《本草求原》:治嗽血,喘,淋,口病,尿血,呢逆,盜汗,遺精,痹痿,瘛蓯。

地參地參
10.《醫學啟源》:地參,《主治秘要》雲作利小便之佐使,中本藥。上頭、引經皆酒炒。颳去毛,裏白者佳。

11.李杲:地參,其用有四:瀉無根之腎火,療有汗之骨蒸,止虛勞之熱,滋化源之陰。仲景用此入白虎湯治不得眠者,煩躁也。煩出於肺,躁出於腎,君以石膏,佐以地參之苦寒,以清腎之源,緩以甘草粳米,使不速下也。又凡病小便閉塞而渴者,熱在上焦氣分,肺中伏熱,不能生水,膀胱絕其化源,宜用氣薄味薄淡滲之藥,以瀉肺火、清肺金而滋水之化源。若熱在下焦血分而不渴者,乃真水不足,膀胱乾涸,乃無陰則陽無以化,法當用黃柏、地參大苦大寒之藥,以補腎與膀胱,使陰氣行而陽自化,小便自通。

12.《本草綱目》:腎苦燥,宜食辛以潤之;肺苦逆,宜食苦以瀉之。地參之辛苦寒涼,下則潤腎燥而滋陰,上則清肺金瀉火,乃二經氣分藥也;黃柏則是腎經血分藥,故二藥必相須而行,昔人譬之水母,必相依附。

13.《本草通玄》:地參苦寒,氣味俱厚,沉而下降,為腎經本藥。兼能清肺者,為其肅清龍雷,勿使僭上,則手太陰無銷爍之虞也。瀉有餘之相火,理消渴之煩蒸,凡止咳安胎,莫非清火之用。多服令人泄瀉,亦令人減食,此惟實火燔灼者,方可暫用。若施之於虛損之人,如水益深矣。蓋苦寒之味,行天地肅殺之令,非長養萬物者也。

14.《本草正》:古書言地參佐黃柏滋陰降火,有金水相生之義。蓋謂黃柏能制膀胱命門陰中之火,地參能消肺金,制腎水化源之火,去火可以保陰,是即所謂滋陰也。故潔古、東垣皆以為滋陰降火之要藥。繼自丹溪而後,則皆用以為補陰,誠大謬矣。夫地參以沉寒之性,本無生氣,用以清火則可,用以補陰,則何補之有?。

地參地參
15.《藥品化義》:地參與黃柏並用,非為降火,實能助水;與貝母同行,非為清痰,專為滋陰。

16.《本草新編》:黃柏未嘗不入氣分,而地參未嘗不入血分也。黃柏清腎中之火,亦能清肺中之火,地參瀉腎中之熱,而亦瀉胃中之熱,胃為多氣多血之腑,豈止入於氣分,而不入於血分耶?是二藥不必兼用。

17.《本經逢原》:地參,《本經》言除邪氣肢體浮腫,是指濕熱水氣而言。故下文雲下水,補不足,益氣,乃濕熱相火有餘,爍灼精氣之候,故用此清熱養陰,邪熱去則正氣復矣。

18.《重慶堂隨筆》:地參,清肺胃氣分之熱,則津液不耗而陰自潛滋暗長矣。然仲聖雲,胃氣生熱,其陽則絕。蓋胃熱太盛,則陰不足以和陽,津液漸乾,而成枯燥不能殺谷之病,其陽則絕者,即津液涸竭也,清其熱,俾陽不絕,則救津液之藥,雖謂之補陽也可。乃後人以為寒涼之品,非胃家所喜,諄諄戒勿輕用,輒從事於香燥溫補之藥者何哉!。

19.《本經疏證》:地參能益陰清熱止渴,人所共知,其能下水,則以古人用者甚罕,後學多不明其故。《千金》、外台》兩書用地參治水氣各一方。《千金》曰,有人患水腫腹大,其堅如石,四肢細,少勞苦足脛即腫,少飲食便氣急,此終身之疾,服利下藥不瘥者,宜服此藥,微除風濕,利小便,消水谷,歲久服之,乃可得力,瘥後可常服。其所用藥,則加地參於五苓散中,更增鬼箭羽、丹參、獨活、秦艽、海藻也。《外台》曰,《古今錄驗》澤漆湯,療寒熱當風,飲多暴腫,身如吹,脈浮數者。其所用藥,則澤瀉、地參、海藻茯苓丹參、秦艽、防己、豬苓、大黃、通草、木香也。其曰,除風濕,利小便,曰療寒熱當風,飲多暴腫。可見《本經》所著下水之效,見於除肢體浮腫,而地參所治之肢體浮腫,乃邪氣肢體浮腫,非泛常肢體浮腫比矣。正以寒熱外盛,邪火內著,渴而引飲,火氣不能化水,水遂泛濫四射,治以地參,是泄其火,使不作渴引飲,水遂無繼,蓄者鏇消,由此言之,仍是治渴,非治水也。於此,見凡腫在一處,他處反消瘦者,多是邪氣勾留,水火相阻之候,不特《千金方》水腫腹大四肢細,即《金匱要略》中桂枝芍藥地參湯,腳腫如脫,亦其一也。《金匱方》邪氣水火交阻於下,《千金方》邪氣水火交阻於中,阻於下者,非發散不為功,阻於中者,非滲利何由泄,此《千金方》所以用五苓散,《金匱方》所以用麻黃、附子、防風,然其本質均為水火交阻,故其用桂、、地參則同也,桂、術治水之阻,地參治火之阻,於此遂可見矣。

20.、《醫學衷中參西錄》:地參原不甚寒,亦不甚苦,嘗以之與黃芪等分並用,則分毫不覺涼熱,其性非大寒可知。又以地參一兩加甘草二錢煮飲之,即甘勝於苦,其味非大苦可知。寒、苦皆非甚大,而又多液,是以能滋陰也。有謂地參但能退熱,不能滋陰者,猶淺之乎視地參也。是以愚治熱實脈數之證,必用地參,若用黃芪補氣之方,恐其有熱不受者,亦恆輔以地參。

21.《本草正義》:地參寒潤,止治實火,瀉肺以泄壅熱,癰燥咳宜之,而虛熱咳嗽大忌。清胃以救津液,消中癉熱宜之,而脾氣不旺亦忌。通膀胱水道,療淋濁初起之結熱,伐相火之邪,主強陽不痿之標劑。熱病之在陽明,煩渴大汗,脈洪里熱,佐石膏以掃炎症;瘧證之在太陰,濕濁熏蒸,汗多熱甚,佐草果以泄脾熱。統詳主治,不外實熱有餘四字之範圍。

植物栽培

地參地參
生物學特性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耐乾旱。適應性很強,對土壤要求不嚴,以土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腐殖質壤土和砂質壤土栽培為宜,在陰坡地、粘土及低洼地生長不良,且根莖易腐爛。

栽培技術用種子和分株繁殖:選3年以上生的植株採集成熟種子,置30-40℃溫水中浸泡24h,撈出稍晾乾後,即可進行秋播。秋播在封凍前,春播在4月。條播,行距10-25cm,開1.5cm深的淺溝,將種子幸均勻撒入溝內,覆土1.5cm,保持濕潤,20d左右出苗。苗出齊後間苗,按株距7-10cm定苗。每1hm2播種量7.5-10.5kg。分株繁殖:早春或晚秋,將根莖挖出,切成3-6cm長段,每段帶1-2個芽,按行距25-30cm開溝,株距10-15cm栽種,覆土5cm鎮壓。

田間管理每年除草鬆土2-3次,雨季過後秋末培土,天旱要及時澆水,除留種上應剪除花薹,促進根莖生長,提高產量。每年4-8月,每1hm2應分次追施尿素300kg,氯化鉀195kg,秋末冬初應施複合固體化肥(氮:磷:鉀=5:5:5)495kg,可溶性磷肥99kg。

病蟲害防治蠐螬為害,幼早咬斷苗或咀食根莖,可澆施50%馬拉松乳劑800-1000倍液,或茶籽餅6倍液。

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根長圓柱形,下部常分枝,長10-30cm,直徑l-2.5cm。表面棕黃色至灰棕色,具縱皺紋及橫生皮孔。栓皮薄,常破裂反卷,易剝落,露出黃色內皮。質硬,不易折斷,折斷面纖維性。切片厚3-6mm,切面黃白色,具放射狀紋理。氣做,味苦。以條勻、斷面黃白、味極苦者為佳。

顯微鑑別根橫切面:木栓層為8-12列細胞,有時栓皮剝落。韌皮部有多數纖維常數個至數十個成束。束間形成層有的不明顯。木質部自中央向外分叉為2-4束,木質部束導管l-2列,直徑至72μm,木纖維常沿切向排列。射線寬5-15列細胞,中央有少數細小導管及纖維束散在。薄壁細胞中含眾多澱粉粒及草酸鈣方晶。

粉末特徵:淡黃色。①纖維眾多成束,非木化,平直或稍彎曲,直徑11-27μm,纖維周圍的細胞中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②導管主為具緣紋孔導管,淡黃色或黃色,直徑27-126μm,具緣紋孔橢圓形,排列緊密,有的數個紋孔口連成線狀。③木栓細胞表面觀多角形,多層重疊,平周壁表面有不規則細裂紋。④薄壁細胞類圓形或類長方形,有的垂周壁呈不均勻連珠狀,胸腔內含細小草酸鈣針晶,長達11μm。此外,有眾多澱粉粒及少數石細胞。

中藥化學鑑定⑴取本品粉末0.5g,置試管中,加水5ml,用力振搖1min,發生持久性泡沫,放置10min不消失。(檢查皂甙)

⑵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10ml,振搖後放置20min,吸取上清液1ml,蒸乾,殘渣加硫酸1滴,初顯黃色,繼變紅色、紫堇色、棕色。(檢查甾體化合物)

⑶薄層色譜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20ml,加熱回流40min,取上清液10ml,加鹽酸1ml,加熱回流1h後濃縮至約5ml,加水10ml,用苯20ml提取,提取液蒸乾,殘渣加2ml使溶解,作為供試液。另取菝葜皂甙元,加苯製成每1ml含5mg的溶液,作對照液。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7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苯-丙酮(9:1)展開,取出,晾乾,噴以8%香草醛的無水乙醇溶液與硫酸溶液(7→10)的混合液(0.5:5),於100℃烘約5min。供試液譜在與對照液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儲藏方法

地參地參
1.沙藏法:沙藏法是最為普遍的儲藏方法,具體操作方法如下:在陰涼乾燥處挖沙藏溝,溝內不能有積水,溝深、寬各為1m,長度則可根據貯藏數量而定。溝底先鋪上一層濕沙(沙子的濕度為手捏成團,鬆手後又能散開為準),而後將地參種莖和濕沙分層加入,一層栗子一層沙,種莖層厚度一般為20cm,濕沙層厚度為10cm,沙藏厚度為80cm左右,最上層加厚濕沙並拍緊。為保證低溫和抑制發芽,到早春時再加厚濕上,呈饅頭形,使空氣不易進入,為了通氣和冷空氣進入,在加厚濕沙時每隔1m要插一小捆玉米稈稻草。儲藏期間要注意沙層的水分,當水分不夠時可在最上層沙土上澆少量水以利於保持沙層濕度。在沒有濕沙的地方可用鋸末代替濕沙,但要注意保持低溫和濕度。

2.低溫冷藏法:低溫冷藏法管理方便,但成本相對較高,一般在經濟條件較好,建有冷庫的地方使用。具體方法為:將地參種莖放入濕麻袋內進入冷庫堆放,一般堆放高度不超過2m,長、寬度不超過5m,庫溫要求保持在0一2℃,相對濕度85%一90%,並注意通風,一般情況下可通入潮濕的冷風,保證低溫濕潤的條件。

食用方法

1.生吃,這是最簡單而普通的吃法,就是採挖後洗去果實表面泥土,削去外皮如蘋果、梨一樣直接生吃食用,採挖後貯放一周后甜度增高,能像紅薯一樣從秋季一直貯放到來年4月。

2.熟食,切片與排骨等肉類燉熟,是一道營養極好的佳肴。生食削下的皮湯也特別有風味。

3.可製成果脯、飲料含片和作各種糕點的添加劑,其加工潛力極大。

地參果易種好管,當年種當年收,果實外朴內秀,口味香甜嫩脆、汁多無渣,可口健身,極適合現代人食用,特別是老人兒童和心腦血管疾病、消化系統疾病患者,手術後病人是極好的果品,對於運動量少的辦公室人員和白領階層是百利無一害的保健果品,尤其是便秘患者更是一劑綠色藥品,它溫柔地調理腸胃道,可免去套用傷害身體的清腸瀉藥,可以說,今後家庭的保鮮櫃裡可以沒有蘋果葡萄、桃、梨……但不能沒有地參果。

地參果是一個橫空出世的珍奇作物,它將從此在全國種植界掀起一股強風暴,它不像前些年坑農的洋姑娘、油沙豆人參果……這是一個新興珍奇作物,是一個真正的神果,它的出現,宣告一個新的保健水果時代的開始,它將在10年內一直供不應求。它能讓種植者生財致富,使食用者壯身健體。

發展歷史

相傳,公元1709年,康熙微服私訪,借宿農家,偶食此參,食後讚不絕口,堪稱菜中珍品。見其生於土、形如參,故賜名地參。地參,已有數百年歷史,但由於人類不合理的開發、自然條件惡化以及農藥的大面積的使用,傳統地參早已面臨絕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