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芽

發芽

發芽,英文為budding;germinate;sprout,釋義.植物長出芽。比喻某種事物剛發生。比喻出生。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詞目:發芽
拼音:fāyá
英文:budding;germinate;sprout
釋義:種子的胚胎髮育長大,突破種皮而出。

引證解釋

1、植物長出芽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潘樓東街巷》:“東曲首向北牆畔單將軍廟,乃單雄信墓也,上有棗樹,世傳乃棗槊發芽生長成樹。”《古今小說·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渾家指著樓前一棵椿樹道:‘明年此樹發芽,便盼著官人回也。’”魯迅《野草·風箏》:“此時地上的楊柳已經發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

2、比喻某種事物剛發生

巴金《滅亡》第八章:“愛情這東西是生長得最快的,只要它發芽後不曾受到阻礙,那么它在很短的時期內,就會很快地發育到成熟的時候。”老舍《二馬》第五段四:“春色越重,他心裡身上越難過,說不出的難過;這點難過是由原始人類傳下來的,遇到一定的時令就和花兒一樣的往外吐葉發芽。”
發芽發芽

3、比喻出生

楊朔《三千里江山》第十六段:“吳天寶好比一叢大路邊上的馬蘭草,自打發芽那天起,從來沒人憐愛他,澆他一滴水。”

基本含義

一種無性繁殖形式,新個體從親本生物體有繁殖能力的解剖點發育形成。有些物種可以在機體任一部位發芽,但更多的是限於特化的部位。首先細胞質或細胞增殖,向外凸出形成芽,然後發育成與親本完全相同的生物體。新的個體可以與親本分開而營獨立生活,芽亦可以附生親本本上而成聚生或集群生長。發芽是一些單細胞生物所特有的(如某些細菌、酵母、原生動物),但一些後生動物(如某些刺胞動物)亦常通過發芽進行繁殖。budding一詞在園藝學上指芽接,是植物繁殖的一種方式,即所要繁殖的植物芽被嫁接到另一植物的莖上。
種子在適宜的條件下,開始萌發,其過程是;種子吸水膨脹,呼吸作用加劇,種皮變軟,胚根首先生長,從種孔中突破種皮,向下生長形成主根,當胚根長到一定程度後,胚軸和胚芽也開始生長,突破種皮,鑽出土壤,發育成莖和葉,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發育成一株完整的幼苗。

致使發芽食物

比砒霜還毒的食物,食用可能引起死亡。”3、發芽土豆的嫩芽和變成綠色的土豆皮中龍葵鹼含量很高,食用易中毒。4、未成熟的青西紅柿含有毒性物質,食用這種還未成熟的青色西紅柿,口腔有苦澀感,吃後可出現噁心、嘔吐等中毒症狀,生吃危險性更大。
真相:土豆、西紅柿和茄子等植物中有一些“糖苷生物鹼”(Glycoalkaloid),其中最常見的一種叫做“龍葵鹼”(Solanine),也有翻譯成“茄鹼”,它們具有抗蟲抗菌的功能。植物合成這些生物鹼算是它們對抗病蟲害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吧。
龍葵鹼是一種毒性相當強的“天然物質”,口服的中毒症狀一般為嘔吐、腹瀉和神經毒性,嚴重的甚至會導致死亡。英國就曾經發生過78個學生因為食用龍葵鹼含量過高的土豆而中毒的事件。口服時大鼠的半數致死量為每千克體重590毫克。砒霜的大鼠口服實驗的半數致死量是每公斤體重15毫克。由此可見,雖然龍葵鹼具有一定的毒性,但還遠沒有到砒霜那么可怕的程度。
龍葵鹼讓人體產生中毒症狀的劑量比動物毒理實驗得出的數據還要低得多。有病例分析認為,人體對糖苷生物鹼的中毒劑量可以低到每千克體重2~5毫克,而每千克體重3~6毫克的劑量就可能致命。
就土豆這種植物來說,龍葵鹼廣泛分布在它們的莖和葉中。地球上有幾千種土豆,其中的龍葵鹼含量有高有低。而現在人們種植的這些品種是經過篩選和培育的,正常情況下龍葵鹼的含量已經很低了,一般為每千克幾毫克。並且,土豆中的龍葵鹼主要分布在皮層,食用的時候去皮的話,還能夠去掉30%~80%。所以,正常的土豆並不會讓人中毒。
收穫的土豆如果保存不善,會發芽變綠。在這個過程中,龍葵鹼的含量會大大增加。產生綠色的不是龍葵鹼,但是“變綠”是龍葵鹼產生的一個標誌。同時,土豆會變苦,而苦味更是直接說明龍葵鹼含量已經很高了。對於變綠或者發芽的土豆,已經有了明確的“有毒”信號,我們就要避免食用。
西紅柿和茄子中也有一定量的糖苷生物鹼。在青西紅柿中,其含量會相對高一些。不過,一般情況下不會去吃青的西紅柿,也就不用擔心。而在茄子裡,它們的含量也不高,同樣不至於讓人中毒。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糖苷生物鹼很難通過烹飪破壞。以龍葵鹼為例,冷凍、乾燥、微波加熱、蒸煮等對它的破壞都很有限,甚至沒有影響。要170º以上的深度油炸處理才能顯著降低其含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