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戲劇

土耳其戲劇,分傳統戲劇和現代戲劇。

土耳其戲劇

正文

分傳統戲劇和現代戲劇。
傳統戲劇 土耳其人祖先原居住中國新疆阿爾泰山一帶,在長期的勞動生產和同中國人民的交往中,出現了木偶戲和帶有簡單故事情節的歌舞、伎藝,這是土耳其最早的戲劇。公元13世紀,土耳其人遷徙到小亞細亞半島後,吸收和融合了拜占廷、波斯、阿拉伯文化,逐漸形成自己的戲劇形式。主要有說唱、對戰(摹擬戰)、木偶、皮影和場戲等。
說唱 形式類似中國的單口相聲,由一人演出,以說、學、逗、唱為主要藝術手段,以引人發笑為藝術特色,注重模仿和誇張,道具簡單。早期說唱題材多出自《考爾科特爺爺》、《柯爾奧盧》等土耳其民間史詩以及《一千零一夜》等阿拉伯和波斯神話傳說。以後有了針砭時弊、反映社會生活的作品。
對戰 多在奧斯曼帝國重大慶典中演出。題材主要是奧斯曼軍隊同基督教國家和波斯等國的戰爭。演出時場面壯觀,表演逼真,反映奧斯曼軍隊崇武善戰的精神,在現代土耳其國慶慶典等活動中仍可看到這類演出。
木偶、皮影 木偶由中國傳入,是土耳其最古老的劇種。皮影一般認為於16世紀經埃及傳入。皮影在土耳其語稱“卡拉古茲”,主要人物只有兩個:卡拉古茲和哈只伐特,前者代表知識階層,後者為下層人民。內容多取材於日常生活中的趣聞,通過幽默、詼諧的對話展開情節。
場戲 從皮影演變而來,由真人代替皮影,在露天演出,沒有帷幕,道具簡單。伴奏樂器有嗩吶和大鼓。場戲主要人物也是兩個:比舍卡爾和卡夫克盧。另外,有配角若干。女角色均由男演員扮演。場戲的題材、形式、風格也均和皮影相仿。18、19世紀時,場戲曾十分繁盛。19世紀中期,一些戲劇家汲取歐洲話劇的某些形式,對場戲進行改造,產生了圖盧阿特戲。圖盧阿特戲基本上保留了場戲特點,仍屬場戲範疇。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後,由於現代戲劇的發展,場戲日趨衰落。
傳統戲劇在長期發展過程中,相互影響,彼此滲透,形成一些共同的特點:劇中主要人物具有固定性和對偶性;沒有固定腳本,不注重劇情,講究對白,以誇張的動作模仿和精煉、詼諧的語言激發觀眾的情感;歌、舞和音樂占有重要地位。
現代戲劇 19世紀中從歐洲傳入,其發展可分3個時期:“坦齊馬特”時期、立憲政體時期和共和國時期。
“坦齊馬特”時期 這是現代戲劇的興起時期,起於1839年,終於1908年。這一時期,奧斯曼帝國提倡面向歐洲,對政治、經濟等進行改革,稱“坦齊馬特”(意為“改革”)時期。此時文學藝術領域內出現了同古典奧斯曼時期作品迥然不同的新文學。新文學運動的三傑易卜拉欣·錫納西(1826~1871)、齊瓦·帕麥(1825~1880)和納默克·凱馬爾(1840~1888)不僅翻譯了大量歐洲詩歌和小說,同時介紹了西方戲劇。1859年,錫納西發表《詩人的婚姻》,揭開了土耳其現代戲劇的帷幕。這是一部短的風俗喜劇,描寫土耳其婚禮習俗和婦女地位的低下。1873年凱馬爾發表了 4幕劇《祖國或是錫利斯特拉》,表現了土耳其人民在1854年同俄國作戰中,保衛錫利斯特拉城堡的片段。在他們的帶動下,湧現出一批劇作家。這一時期的作品,從形式、主題、格調來說,明顯受到歐洲特別是法國莫里哀等人的影響,不少作品是歐洲戲劇的模仿。
隨著現代戲劇的興起,歐洲式的劇院開始出現。其中最著名的是居呂·阿高普劇院和格迪克帕麥劇院。前者由土耳其演員演出土耳其劇作家的作品,在培養土耳其劇作家和演員,推動土耳其現代戲劇的發展中作出了重要貢獻。
立憲政體時期 1908~1909年土耳其資產階級革命後,成立了君主立憲國家,人民能較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為現代戲劇的發展提供了良好條件。
這一時期土耳其戲劇開始探索創作具有土耳其風格的劇作。在題材上,強調反映社會現實,表達劇作者的思想情感。影響較大的劇作有梅赫梅特·勞夫(1875~1931)的《爪子》、《貂鼠》,T.納希特(1887~1919)的《青年土耳其黨》、《殘破的記憶》和C.麥赫貝廷(1870~1934)的《捉迷藏》等。這些作品都從各個不同角度反映了當時帝國深刻的社會危機和各階層的精神面貌,具有較大的社會意義。在語言上,提倡洗鍊的口語,反對模仿歐洲冗長的語句。專業劇團和演員隊伍也有很大發展,出現了奧斯曼劇團等有較大影響的戲劇團體和納西特、貝赫薩特·布達克、穆赫辛·埃爾托洛爾等一批傑出的戲劇表演家。
共和國時期 1923年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土耳其戲劇也進入成熟和發展時期。1936年在首都安卡拉成立了音樂戲劇學院,延聘德國著名戲劇家卡爾·埃爾伯特教授現代戲劇。1949年成立國家劇院和國家歌劇芭蕾舞劇院。國家劇院目前有 8個劇場,除上演索福克勒斯W.莎士比亞、莫里哀、J.W.von歌德G.E.萊辛等所著古典名劇外,還經常上演土耳其劇作家的作品。
在這一時期,戲劇界代表性的作家有H.F.奧贊索伊(1891~1971)、V.N.托爾(1897~1976)、內吉普·法澤爾(1905~ )、雷沙特·努里·君泰金(1889~1956)、法魯克·納菲茲·恰姆勒貝爾(1898~1975)、傑伐特·法赫米·巴舍科特(1905~1971)、奧爾罕·阿塞納(1922~ )、阿吉茲·內辛(1915~ )、內卡蒂·庫馬勒(1921~ )和塔勒克·布拉(1918~ )等。他們大多繼承了土耳其新文學現實主義傳統,反映了由於資本主義入侵和工業化的發展,社會急劇變化中的矛盾和衝突,描寫了下層人民的困苦和渴望以及青年人的迷惘和彷徨。安那托里亞農民的疾苦和希冀是劇作家描寫的主要對象。內吉普·法澤爾的《種子》,雷沙特·努里·君泰金的《舊夢》、《落葉》、《匕首》,法魯克·納菲茲·恰姆勒貝爾的《野獸》以及納賈弟·居馬勒的《劇本1-4》都屬於這一主題。在形式上,除正劇外,諷刺喜劇、音樂劇和詩劇也有很大發展。阿吉茲·奈辛擅長於用辛辣的筆觸揭露社會問題,他的《卡拉古茲》、《巴爾巴洛斯的孫子》等具有較大影響。

配圖

相關連線

世界戲劇

戲劇作為人類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與其他文化成分有著緊密的聯繫。無論是歐洲的戲劇,還是東方某些國家的民族戲劇,起源都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性歌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