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戲劇

秘魯戲劇

秘魯著名演員佩德羅·德·佩拉爾塔和女演員米卡埃拉·比利亞加斯(藝名佩里巧莉)曾在18世紀中葉的宗教劇和民間滑稽劇中演出,諷刺權貴,嘲弄西班牙統治者,深受民眾歡迎。

秘魯戲劇

正文

西班牙總督統治下的殖民地時期,秘魯著名演員佩德羅·德·佩拉爾塔和女演員米卡埃拉·比利亞加斯(藝名佩里巧莉)曾在18世紀中葉宗教劇民間滑稽劇中演出,諷刺權貴,嘲弄西班牙統治者,深受民眾歡迎。
秘魯戲劇中最重大的事件是18世紀末葉發現的古代印加戲劇《奧揚泰》。這齣戲用吉楚亞語重新演出,使人們對印加古國文化的寶貴遺產有了新的認識和估價。其確切寫成年代已不可考。劇本中主要人物為印加古國屬下某部落的主公奧揚泰,他愛上了印加之女庫西,因為階級不同,不能成婚。奧揚泰率軍起事,反對印加。戰爭進行了10年,奧揚泰失敗被俘,在印加的神廟中得見自己已經長大的女兒伊馬,並且知道庫西也被囚於神廟中,最後新登位的印加王邦基寬恕了奧揚泰和庫西,全家團圓。劇本的結構具有民族特色,時間空間互相穿插,悲傷的場面與幽默的場面互相更替,愛情的懸念直到最後一場兩個情人重新相會才告結束,並且輔以獨唱、對唱、合唱及舞蹈等。
獨立革命時期,戲劇成為鼓吹獨立和民主的工具,主題多數傾向於對殖民地社會的批判,類型則為諷刺劇和滑稽劇,具有濃厚的風俗主義氣氛。
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秘魯戲劇趨於低潮。20世紀中葉,由於外國劇團的促進和秘魯政府的支持,建立了國立表演藝術學校和國立喜劇劇團,並且設立了國家戲劇獎,使得秘魯的劇作家、導演和演員有了充分的用武之地。另外,秘魯的戲劇家,也參加了1959年在智利聖地亞哥召開的拉丁美洲戲劇會議,激勵了秘魯戲劇事業的發展。
1946年,佩爾西·希布松·帕拉(1908~ )的劇本《這個開始的月亮》獲得第一次頒發的國家戲劇獎。該劇既富有詩意,也有強烈的戲劇衝突,同時採用了一些象徵手法,描寫秘魯海濱漁民的命運。
同時代劇作家胡安·里奧斯(1914~ )獲得過4次國家戲劇獎:詩劇《堂吉訶德》(1946)、悲劇《梅迪亞》(1950)、印加神話劇《阿雅爾·孟科》(1952)、古典神話劇《阿爾戈斯》(1954)。他的劇作有脫離秘魯現實的傾向,從神話傳說和古典著作中取材,然而卻能夠深入探索人物的內心,反映具有普遍意義的人性衝突。
貝納爾多·羅卡·雷伊(1918~ )的《洛伊斯》(1949),獲得國家戲劇獎,1957年發表的獨幕劇《阿塔瓦爾帕之死》再度獲獎;這部劇本再現了西班牙征服者毀滅印加古國的最後一幕,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色彩。
在新一代的劇作家中,最能表現民族特色,同時取法現代戲劇技巧的,是S.薩拉薩爾·邦迪(1924~ )。1947年他的第一部劇本《愛情,偉大的迷宮》獲國家戲劇獎,名作《幸福島是沒有的》(1954)則是一部反映社會失望情緒的諷刺劇,具有悲劇的深刻意義。
另外,E.S.斯瓦伊內的3幕劇《科雅科卻》(1958)寫的是山嶺礦區中具有進步思想的人們,企圖利用技術和科學,向大自然,向迷信,向保守勢力等進行鬥爭。1965年,他的第二部劇本《玉米棒子》屬於同一類型的主題,不過背景是原始叢林,主要人物是為發展農業而向叢林不斷挑戰的人們。
著名小說家裡奧·巴爾加斯·略薩(1936~ )也在戲劇領域進行探索,寫出了《蒂克納小姐》(1980)和《凱蒂與河馬》(1983)等劇本。
參考書目
 J.Hesse Murga,Teatro peruano contemporaneo,Madrid, 1963.

秘魯戲劇秘魯戲劇

配圖

相關連線

世界戲劇

戲劇作為人類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與其他文化成分有著緊密的聯繫。無論是歐洲的戲劇,還是東方某些國家的民族戲劇,起源都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性歌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