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蘭卡戲劇

斯里蘭卡戲劇 - 形成於19世紀初期,從它的雛形時期算起,其發展過程可分為5個階段“高拉姆”階段19世紀以前,斯里蘭卡在跳神驅鬼的活動基礎上,興起了一種叫做“高拉姆”的歌舞,表演歷史故事和各種滑稽動作,類似中國早期的儺戲。

斯里蘭卡戲劇

正文

形成於19世紀初期,從它的雛形時期算起,其發展過程可分為5個階段。
“高拉姆”階段 19世紀以前,斯里蘭卡在跳神驅鬼的活動基礎上,興起了一種叫做“高拉姆”的歌舞,表演歷史故事和各種滑稽動作,類似中國早期的儺戲。
南印度戲階段 從17、18世紀的康提王朝以來,南印度的泰米爾文化對斯里蘭卡影響很大,那時南印度的戲劇已具有一定的虛擬性,泰米爾語叫做“納達迦姆”。斯里蘭卡第一個戲劇家菲力普·辛紐(1770~1840)仿照納達迦姆的格式創作了僧伽羅語的《艾黑勒巴拉》,獲得“僧伽羅戲劇之父”的稱號。之後,古納帝拉克寫了《大羅摩衍那》、《地道本生》、《杜主蓋姆奴國王》等劇,還改編了《阿拉廷和神燈》、《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羅密歐與朱麗葉》等近30部劇本。納達迦姆在斯里蘭卡興盛近百年,到19世紀末開始衰落。
印度斯坦戲階段 19世紀末,從孟買來了一個叫做維多利亞的波斯劇團,在科倫坡等大城市演出具有梵語戲劇傳統的印度斯坦戲,斯里蘭卡稱之為“奴爾迪”。其音樂、舞蹈的藝術性較強,道具、布景、服裝也新穎華麗,產生了很大影響。這個時期出現的“奴爾迪”劇作家有:敦·巴斯迪揚、約翰·德席爾瓦和查爾斯·扎亞斯。德席爾瓦不僅把《羅摩衍那》、《沙恭達羅》等印度名劇譯成僧伽羅語,還編寫了《斯里·維克拉瑪拉迦辛哈》、《桑加坡國王》、《天愛帝須大帝》等歷史劇。1912年,塞那維拉特納出資在科倫坡建造寶塔廳劇場,他的女婿扎亞斯首先使用了這個現代化的劇場。扎亞斯創作了40多個僧伽羅語劇本,為戲劇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
仿西方階段 1930年,錫蘭大學僧伽羅學會開始把西方的名劇介紹到斯里蘭卡。他們把莫里哀的《屈打成醫》等劇譯成僧伽羅語演出。僧伽羅教授薩拉特錢德拉把Н.В.果戈理的《婚事》和 А.П.契訶夫的3部獨幕劇譯成僧伽羅語。1951年,薩拉特錢德拉又創作了《衰退的藝術》、《帕巴沃蒂》等劇本。
成熟階段 薩拉特錢德拉先後到美國、日本、香港、泰國、新加坡等地考察,1955年,他看到了梅蘭芳演出的中國京劇,受到啟發,意識到,要使戲劇適合本民族的傳統,就必須以本國的歷史和現實為內容,運用綜合性、虛擬性和程式性的表現手法。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薩拉特錢德拉在“高拉姆”和“納達迦姆”的基礎上,吸收印度梵語戲劇和中國戲曲的特長,創造了新型的斯里蘭卡戲劇。他編寫的第一部這樣的劇本是《瑪納梅》(1956)。這是《佛本生故事》中的一個故事,寫瑪納梅王子從師學藝,學成回國時老師把女兒許給王子為後。歸國途中遇到維狄國王,意欲強占瑪納梅的王后,把瑪納梅刺死在地。王后立刻歸順了維狄王。維狄王見她見異思遷、背叛前夫,便舍她而去。此劇年年上演,其影響遠及印度。薩拉特錢德拉以後又編寫了《玻璃手鐲》、《死去活來》、《令人捧腹》、《辛哈巴忽》等。其他一些劇作家接受了他的理論,也創作了大量的新劇。如賈亞賽那的《窗戶》、納瓦卡德迦瑪的《蘇帕和亞瑟》。
在現代的斯里蘭卡舞台上,出現了寫實派的話劇,但遠不及那些傳統劇目受人歡迎。德國B.布萊希特的戲劇理論在斯里蘭卡有一定影響,他寫的《高加索灰闌記》已譯成僧伽羅語。

配圖

相關連線

世界戲劇

戲劇作為人類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與其他文化成分有著緊密的聯繫。無論是歐洲的戲劇,還是東方某些國家的民族戲劇,起源都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性歌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