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師範大學文理學院

四川師範大學文理學院

四川師範大學文理學院是四川師範大學按照新的機制和模式舉辦的相對獨立的本科層次的學院,由原四川師範大學文化傳播學院和國際商學院合併組建而成。是2004年經教育部審核批准的四川省首批七所“獨立學院”之一。學院為適應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形勢,四川師範大學在成都市城市副中心——龍泉驛區洪河鎮建立了四川師範大學東校區。東校區是四川師範大學採取多渠道籌資方式組建的按照新機制運行的新校區,占地面積1100餘畝,校園環境優美,布局合理,擁有良好的教學設施,綠化面積達到65% 。東校區有基礎部、文理學院、外事學院、視覺藝術學院、現代藝術學院、預科部6個教學單位,學生人數達到18000餘人。

基本信息

學院簡介

四川師範大學文理學院學院一角
四川師範大學文理學院位於四川師範大學東校區內,地處成都市向東發展的核心地帶,交通便捷。學院東枕龍泉 山脈,西依獅山錦水,是居繁華鬧市而無喧囂的讀書勝地。校園環境優美,新樓林立,草坪青翠,林蔭蓊鬱,綠化面積達65%。學院教學大樓、各種實驗室、微機室、書畫室、圖書館、演講廳、藝體館體育館、標準運動場、游泳池、形體房、學生及教工宿舍、實習酒店等硬體設備設施一應俱全,條件優良。
四川師範大學文理學院以“創辦學生滿意的學校、培養社會滿意的學生”為辦學宗旨,堅持“以養德、以求真、兼容並包、與時俱進”的辦學理念,堅持“是否有利於學生可持續發展、是否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是否有利於學生個性特長發展”的教育教學評價標準,奉行“以事為先,以業為大,以和為貴,以人為本”的人性化管理方針,把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和諧發展,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既具科學精神又具人文素養的複合型套用人才”作為培養目標,在全院倡導和諧、學習、反思、服務、創新和發展。學院有本科、專科辦學層次,以本科為主,涵蓋文、經、管、法、理、工等6大學科,33個專業。現有在校學生9400多名。
學院教學、科研、行政、後勤及黨組織機構健全,管理完善。下轄教學、科研單位14個:文學與傳播學系、傳媒系、管理系、外語系、經濟系、政法系、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系、心理學系、藝術系、體育表演系、數學教研室、教育發展研究所、民歌研究所和策劃經濟學研究室;行政職能部門9個:教務處、政工處、院務辦、教學督導辦公室、學工部、科研處、招生就業處、合作處、計財處。
學院經過發展,學院已建成了一支德才兼備、生師比匹配、年齡、學位、學緣結構最佳化的師資隊伍。現有專、兼職教師500餘名,其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占教師總數的44%,不少專家和學術帶頭人在其專業領域享有盛譽。學院不但注重多元人才的引進,而且養用結合,著力打造專家型、學者型、學習型、創新型的師資隊伍,以推進學習型、創新型學院的創建。
學院致力於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並以科研促教學,在智慧型和人格兩個層面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人文素養、科學精神和實踐能力,不懈探尋與企業、事業、政府等單位合作培養的新路子,逐步建立了各專業的實習、實訓基地,架通學校與社會之間的橋樑,暢通學生就業渠道。同時,學院以開放的姿態、開明的態度、開朗的性情辦學,主張多元文化的融合,積極開展國際國內學術交流,探索國際國內合作辦學的新思路,已與國內外多所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實質性的合作關係。
學院以“和諧教育”為理想,積極營造人文博雅的優良校風和學風,堅持教學科研的中心地位,通過素質教育和
四川師範大學文理學院學院園林
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提升教育教學質量,通過優良文化培育提升文化品位和格調,走內涵發展之路,矢志將文理學院辦成新機制運行下的優秀高等學府。
學院設有獎學金(優秀新生獎學金、學習優秀獎學金、社會工作獎學金、文體獎學金等)、國家獎助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四川省貧困大學生獎學金等)。學院還設立了勤工助學基金,為家庭經濟特別困難、學習成績特別優秀的學生提供勤工助學崗位
學院學生修完教學計畫規定的全部課程,經考試成績合格,由學院頒發教育部統一印製、網上電子註冊、國家認可的由四川師範大學文理學院具印及其院長簽章的相應層次的畢業證書。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對符合條件的學生頒發四川師範大學文理學院學士學位證書。

歷史沿革

1999年
4月,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與成都博大職業技術專修學校籌集民間資金,共同在成都市龍泉驛區洪河鎮征地,籌建四川師範大學“洪河校區”,同時成立“四川師範大學文化傳播學院”籌備小組(以下簡稱文傳學院)。小組組長由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萬光治教授擔任。
5月,在四川師範大學黨政領導和成都市龍泉驛區洪河鎮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洪河校區”征地計畫在龍泉驛區計委立項。
2000年
5月,學生1、2號宿舍樓、學生一食堂相繼峻工。
7月10日,“洪河校區”文化傳播學院破土動工。
同月,四川師範大學黨委書記楊泉明教授、校長封小超教授指示四川師範大學緊鄰文傳學院(籌)征地,籌建四川師範大學東區。
9月,2000年9月以“四川師範大學洪河校區”的名義招收第一屆108名學生入學。校區共設三個專科專業:漢語言文學與文化傳播、涉外文秘、信息管理與計算機套用。因建校工程尚未完成,第一學期租用雙流師範學校校舍。經四川師範大學黨政領導批准,由文學院派遣,“洪河校區”行政負責人為範文瑚、張莉莉。
10月29日,舉辦首屆迎新晚會。
2001年
2月17日,文傳學院教學大樓、學生一、二棟宿舍落成,師生遷入洪河校區,開始第二學期的教學活動。
3月,成都市第十一屆部分政協委員視察洪河校區,對學院的運作思路予以充分肯定。
同月,四川師範大學校長封小超教授、籌備小組組長萬光治教授陪同四川省人民政府參事視察洪河校區。視察結束後,校黨委書記高林遠教授、校長封小超教授等校領導在校本部向省政府參事介紹了我校體制改革的思路和成效。參事們對學校與洪河校區取得的成績給予了高度讚揚。
4月,經四川師範大學批准,並報四川省教育廳備案,正式成立四川師範大學文化傳播學院。同時,將“洪河校區”更名為“四川師範大學東校區”。
5月9日,舉辦東區首屆“五四”文化藝術節。
6月,原四川師範大學龍泉校區撤消,其2000級434名學生併入文化傳播學院。此時,文傳學院含漢語言文學與文化傳播、法律、涉外文秘、證券投資與管理、電子商務、經濟信息管理與計算機套用共6個專科專業。
8月,國際商學院教學樓、學生宿舍3、4、5棟及二食堂竣工。
9月,原四川師範大學國際商學院(恩立德學院)2000級英語、經濟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三個專業的159名學生轉入文傳學院學習。“國際商學院”建制保留,一切工作由文化傳播學院統一管理。院長範文瑚,副院長張莉莉,黨支部書記蔣漢通,副書記余劍。至此,文化傳播學院、國際商學院2000級共有10個專業902人。同年,文化傳播學院、國際商學院共錄取新生1203人,其中本科三個專業,普通專科十個專業,總計學生2105人,仍由文化傳播學院統一管理。
同月,第一教學樓竣工。
2002年
6月,在東區建設專題研討會上,封小超校長肯定了文化傳播學院做出的貢獻。首先,創建了新體制,為川師大的高教改革奠定了基礎;其次,促使川師大抓住機遇徵得了土地,加速學校的發展;第三,解決了擴招的壓力。
9月,學生3-7號宿舍樓、學生二食堂、第二教學樓竣工。
2003年
2月,國際商學院與文化傳播學院正式分離。國際商學院董事會董事長由韓珩擔任,院長由沈慶生、副院長由蔣臣玖擔任。行政部門和後勤部門由文傳學院和國商學院合署辦公。4月,任命劉朝玉任文化傳播學院黨支部書記,蔣臣玖任國際商學院黨支部書記。
5月,第二教學樓竣工。
6月9日,文化傳播學院和國際商學院分別舉行首屆專科畢業典禮。
9月,國際商學院與文化傳播學院正式脫鉤。
10月,文傳學院、國際商學院與文學院共同舉辦慶祝四川師範大學建校50周年大型文藝晚會《歲月如歌》,四川電視台對晚會作了現場錄製並作新聞報導。
2004年
2月,文化傳播學院、國際商學院合併為文理學院,正式向教育部申報獨立學院。
2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發函[2004]21號檔案確認四川師範大學文理學院為獨立學院。學院的舉辦方是四川師範大學,合作方是成都星億科技投資有限公司。
7月2日,設定文化與傳播學系、經濟與法學系、管理系、外語系、藝術設計系五個系;設定體育教研室、思想政治課教研室、計算機教研室和數學教研室四個教研室。
9月,經四川師範大學黨委批准成立文理學院黨總支,高華錦任書記,鄒昌淑任副書記。
同月,原文學與傳播學系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分離出來與廣播電視新聞專業、主持與播音專業合併組成傳媒系。設廣播電視編導、廣播電視新聞、播音與主持藝術三個專業。
12月24日,接受國家教育部專家組對我院的檢查,得到專家組的一致好評。
2011年在成都市金堂縣學府大道9號建成金堂校區。2011級所有新生入駐。
2013年申請轉設為成都文理學院,審批成功。
2014年5月16日,經教育部(教發函[2014]125號檔案)批准轉設為獨立建制的民辦普通本科高等學校。更名為成都文理學院。

辦學條件

基礎設施

隨著學院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學院加快了基礎建設的步伐,校園環境優美,設施齊全。學院現有綜合教學樓4座,學生食堂2個,學生公寓8幢(公寓內都帶有衣櫃、書桌、陽台、衛生間、電話、電視機和電風扇等),學院還有微機室、語音室、藝術樓、講演廳、形體房、圖書館、體育館、標準運動場、游泳池等設施,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學校師資

四川師範大學文理學院地處四川師範大學東校區內,獨立占地322畝,西枕龍泉山脈,東依獅山錦水,校園植被蔥

四川師範大學文理學院學院教學樓
郁,環境幽雅大氣,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學院現有教學大樓4座、學生宿舍8幢、學生食堂2個,擁有多媒體教室、語音室、實驗室、微機室、講演廳、形體房、畫室、圖書館體育館和標準運動場等設施,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四川師範大學文理學院遵照“重德·博學·務實·尚美”的師大校訓,提倡“文明·理性·充實·健康”的人文精神,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辦學思路和校園文化。經過近幾年的開創發展,學院設有7個系(文學與傳播學系、傳媒系、外語系、管理系、經濟系、政法系和藝術系)和3個公共課教研室(計算機教研室、數學教研室和體育教研室),已經發展為一所集文學、傳播學、管理學、經濟學、藝術學等學科為一體的綜合性學院。學院28個本專科專業面向全國近20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招生。學院現有教師300餘名,其中教授、副教授占44%,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占43%,他們中還有一批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的專家和學術帶頭人,如:伍厚凱教授、王金順教授、劉崇儀教授、塗開益教授、程思進教授、張志烈教授、張一舟教授、張國平教授等,現已形成了一支數量適當、年齡結構合理、職稱結構合理的專兼職相結合的教師梯隊。
四川師範大學文理學院堅持“重基礎、重能力、重實踐、重發展”的理念,在注重基礎理論、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非常重視在各個環節培養學生的能力,為學生提供實踐鍛鍊的機會和發展空間。同時,四川師範大學文理學院根據“三個面向”的方針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推進學科和專業結構調整,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礎上又新設定了套用性強和具有新興學科特點的專業或專業方向。
四川師範大學文理學院倡導人文精神與市場導向相結合,培養既具有文化底蘊、文理修養,又具有開發意識和創
四川師範大學文理學院學院電教中心
新能力,能適應本地區經濟、文化、科技發展需要的實用性人才。學院已有5000餘名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他們以紮實的專業知識基礎、較強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謙虛謹慎的態度受到了好評。學院已經成為四川省人事廳確定的人力資源基地。學院還積極開展國際學術交流、探索國際合作辦學的新路子,現已與國外多所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聯誼和合作關係,長期開展學術交流活動,不斷推動“1+2+1”人才模式的完善。
四川師範大學文理學院正朝著建設綜合性、實用型、開放式的新型本科學院的目標奮進,本著人文精神與市場原則相結合的辦學宗旨,堅持“校風正、環境美、設備優、質量高、有特色”的辦學方針,遵循“重基礎、重能力、重實踐、重發展”的教學要求,致力於培養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蘊、文理修養,具有開發意識和創新能力,能適應本地區經濟、文化和科技發展需要的實用型人才。

院系及專業介紹

藝術系

四川師範大學文理學院四川師範大學文理學院
專業設定 藝術系開設有藝術設計(包括廣告設計方向、動漫設計方向、景觀設計方向)、繪畫兩大本科專業和廣告設計與製作(含動漫製作方向)專科專業。
辦學特色該系實行工作室教學模式,注重實踐教學,建有專業工作室7個,已初步建立了與高校創新和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相適應的產、學、研一體化的藝術教育教學模式。
師資力量該系教師中有一批在全國有較大影響的專家教授、資深的廣告策劃師、設計師等專業人才,其中教授占30%,副教授占45%。
辦學成績 藝術系專業教師主編、參編了多部教材,獲得國家級獎項3項(其中一等獎2項)、省級獎項10項(其中一等獎3項)。學院師生作品《金色魚鳧》獲第八屆國際金熊貓電視節動畫提名獎、第二屆“五十六個月亮”動漫節最佳影片獎、第七屆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獎入圍獎。《散打李伯清》獲第七屆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獎入圍獎。學生參賽Photoshop作品獲國家教育部“TIAT就業技能大賽”二等獎等多個項目,多名師生參加全國和省級以上美術作品展並獲獎。
系主任系簡介:張國平畢業於西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國家一級美術師,四川省著名油畫家,四川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省美術館館長,中國美協會員、理事。多次參加國內外各類美展並獲獎。
專業
藝術設計(廣告設計方向)藝術類本科 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具有廣告學理論知識與技能,能在廣告業及企業的行銷策劃部門從事廣告策劃製作與管理,以及企業形象設計的專業人才。
專業特色該專業主要針對各類平面及影視廣告公司、雜誌報紙的廣告部門、印刷公司、設計工作室及企事業單位廣告部門設定課程,為學生一專多能,勝任多種工作做好準備。授課老師主要是在全國有較大影響的專家教授,廣告策劃家,設計師等。並且提供實習機會供學生實習實踐,能讓學生儘快熟練上手。
主要課程 基礎美術、三大構成、廣告攝影、藝術概論、廣告策劃與創意、廣告心理學、大眾傳播學、計算機基礎、標誌設計、計算機輔助設計(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3D、AUTOCAD)、廣告學、DM、POP廣告設計、版式設計、印刷工藝、書籍裝幀、海報、招貼設計、VI設計、展示設計、網路廣告設計、室內設計。
就業方向可在廣告業、企事業單位、行銷策劃部門從事廣告策劃製作與管理、企業形象設計工作。
藝術設計(動漫設計方向)藝術類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具有較全面系統的專業技能和專業基礎理論,勝任專業動漫創作與設計的實用性人才。
專業特色本專業主要針對影視動畫公司、遊戲公司、美術編輯、漫畫工作室及CG插畫界設定課程。同時考慮到學生也有可能進入廣告公司工作,教授廣告公司常用軟體及設計基礎。授課老師主要是資深漫畫家、影視動畫製作專家、CG插畫家、遊戲人及時尚漫畫雜誌編輯等。
主要課程基礎美術、結構素描、人體速寫、三大構成、基礎攝影、色彩寫生、運動規律、影視動畫、藝術概論、動漫角色造型、表演與導演、CG(插畫PAINTERPHOTOSHOP、ILLUSTRATORFLASH、MAYA、非編軟體、後期製作)、漫畫技法、動漫場景設計、劇作與分鏡、模型製作、劇本寫作、短片創作、動畫/視頻短片、影視製片管理。
就業方向可從事動漫設計、製作、影視設計等工作。
藝術設計(景觀設計方向)藝術類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具有較全面系統的專業技能和專業基礎理論,勝任環藝設計的實用人才。
專業特色本專業主要針對景觀設計公司、園藝設計公司、裝飾公司、園林規劃單位、設計院等設定課程。授課老師主要是在國內較有影響力的專家教授、資深設計師。
主要課程基礎美術、三大構成、建築製圖、透視原理、視覺表現、建築材料與構造、藝術概論、中外美術史、中外建築史、中外園林史、空間設計基礎、景觀設計小品設計、植物學、園林景觀設計、城市環境景觀設計、城市雕塑設計。
就業方向可從事景觀、園林、裝飾設計、公共藝術品設計等工作。
繪畫 藝術類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較廣泛而堅實的專業和理論基礎,有較濃厚的文化修養,科學的思維方式和創新精神,能從事企事業有關部門或單位的藝術工作,或進行專業美術創作,商業繪畫的能力、插畫創作能力,能適應當今社會經濟、文化發展需要的實用性人才。
專業特色該專業主要針對專業美術創作、商業繪畫、商業插畫創作設定課程。通過紮實的專業基礎課與自選方向的訓練,培養具有藝術個性與社會需求的繪畫人才。授課教師主要由教學經驗豐富,在全國有較大影響的專家,教授授課,教學採用專家畫室制授課,為學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
主要課程 藝術概論、中國美術簡史、外國美術簡史、素描、色彩、造形表現、裝飾色彩表現、平面構成、色彩構成、計算機輔助(PHOTOSHOP、CORELDRAW)、油畫技法、中國畫技法、版畫技法、綜合材料與表現、商業插畫。
就業方向可從事企事業有關部門或單位的藝術工作,或進行專業美術創作、商業繪畫創作和插畫創作。
廣告設計與製作藝術類專科學制三年
培養目標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礎知識和廣告學、藝術設計等基本理論素養與技能、從事廣告策劃、創意、設計、製作的套用型人才。
專業特色本專業主要針對平面廣告公司、雜誌報紙的廣告部門、印刷公司、設計工作室及企事業單位廣告部門設定課程,注重實用型課程,為學生一專多能,勝任多種工作做好準備。並且提供實習機會供學生實習實踐。授課老師是在全國有較大影響的專家教授、廣告策劃家、設計師等。
主要課程基礎美術、廣告攝影、廣告學概論、廣告策劃與創意、廣告製作與經營、計算機輔助設計。
就業方向可從事廣告業、企事業廣告行銷部門的策劃製作與管理及企業形象設計工作。
廣告設計與製作(動漫製作方向)藝術類專科學制三年
培養目標具有較全面系統的專業技能和專業基礎理論,勝任專業動漫創作與設計的實用人才。
校園風光校園風光
專業特色本專業主要針對影視動畫公司、遊戲公司、美術編輯、漫畫工作室及CG插畫界設定課程。同時考慮到學生也有可能進入廣告公司工作,教授廣告公司常用軟體及設計基礎。授課老師主要是資深漫畫家、影視動畫製作專家、CG插畫家、遊戲人及時尚漫畫雜誌編輯等。
主要課程 基礎美術、結構素描、人體速寫、三大構成、基礎攝影、色彩寫生、運動規律、影視動畫、藝術概論、動漫角色造型、表演與導演、CG(插畫PAINTERPHOTOSHOP、ILLUSTRATORFLASH、MAYA、非編軟體、後期製作)、漫畫技法、動漫場景設計、劇作與分鏡、模型製作、劇本寫作、短片創作、影視製片管理。
就業方向 可從事動漫設計、製作、影視設計等工作。

傳媒系

專業設定傳媒系開設有廣播電視新聞學、廣播電視編導(含網路傳播方向、影視製片管理方向)、表演(含主持與出鏡方向、影視戲劇表演方向)、主持與播音四個專業七個方向,現有在校生900餘人。
辦學特色經過近幾年的開創發展,傳媒系形成了“以人文教育為體,以專業教育為用,強調理論與實踐並重”的辦學特色,重視人文教育與專業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除體現在教學計畫、教師選聘等環節,該系還搭建了眾多的實習實踐平台。
師資力量傳媒系現有來自中國傳媒大學(原北京廣播學院)、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北京大學、四川大學、上海大學、四川師範大學以及傳媒業第一線的教師50餘人。
辦學成績在校內組建了青年電視台,以完整、高度仿真的構架為學生提供了實踐平台。此外,該系與四川電視台、成都電視台、四川新聞網等多家主流媒體建立了合作關係,積極參與到影視節目一線創作中,為優秀學生打通了就業渠道。
系主任系簡介:王釋副教授,國家二級導演,北京廣播學院電視藝術學專業碩士。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四川省電視協會高校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專業學術刊物《西部電視》副主編。至今已在《人民日報》、《現代傳播》、《電視研究》、《舞蹈》、《當代電視》、《西部電視》等行業核心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多次獲得國家和省級優秀論文獎,並參加主編多部著作。從1993年起,先後在四川電視台、中央電視台等單位工作,參與策劃、製作了大量節目,多次獲國家、省部級獎勵。
專業
廣播電視編導藝術類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從事廣播電視宣傳事業的節目導演、編輯、記者、出鏡記者、攝像、撰稿,以及節目行銷、節目策劃人、節目製片人等專門人才。
專業特色主要針對電視專欄節目、電視文藝節目、電視紀錄片、電視電影設定課程;授課教師為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學博士生導師、教授、副教授,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北京電影學院、四川大學等著名學府的青年教師以及工作在中央、省級傳媒實體第一線的全國著名的製片人、製作人;提供大量的機會、較高平台供學生實踐、實習,並以此為基礎推薦、吸取優秀學生深造、就業。
主要課程廣播電視概論、傳播學、攝影藝術與技術、新聞學概論、電視藝術學、電視文體與寫作、影視導演基礎、影視編劇基礎、剪輯藝術與技術、攝像藝術與技術、照明藝術與技術、影視音樂與音響等。
就業方向可在廣播電視業務第一線的各電視台、電台、媒體公司、廣告公司,以及政府宣傳部門、企事業宣傳機構、學校、科研機構、報刊雜誌社等單位從事編導、編輯、記者、攝像、攝影、撰稿等工作。
表演(主持與出鏡方向)藝術類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從事廣播電視宣傳事業的節目主持人、節目出鏡記者、新聞發言人、播音員、表演等具有文化藝術修養及節目主持能力、創作能力的複合套用型人才。
專業特色以傳統播音主持為基礎,加入新型的出鏡採訪相關課程,尤其針對談話節目、體育節目、新聞調查節目、綜藝娛樂節目主持等開設課程;授課教師為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中央戲劇學院的青年教師,全國著名電台、電視台節目、主持人、出鏡記者;提供大量的機會、較高平台供學生實踐、實習,並以此為基礎推薦、吸取優秀學生深造、就業。
主要課程 表演學播音學概論、播音發聲、電視文體與寫作、國語語音、電視出鏡採訪、電視節目主持藝術、播音創作基礎、廣播播音主持、電視播音主持、電視節目策劃、電視專題節目創作、電視綜藝節目創作、電視談話節目創作、實用電視新聞、攝像藝術與技術、剪輯藝術與技術、電視音樂與音響
就業方向可在廣播電視業務第一線的各電視台、電台、媒體公司,以及政府宣傳部門、企事業宣傳機構、學校、科研機構、報刊雜誌等單位從事出鏡記者、文體節目主持、綜藝節目主持、新聞主持、新聞發言人以及文案寫作等工作。
表演(影視戲劇表演方向)藝術類本科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紮實的表演基礎知識,掌握戲劇、電影表演的基本理論和正確的創作方法與表演技巧,能夠進行舞蹈、銀幕與螢幕的人物形象創作,以及電視台節目主持、民眾文化組織和管理工作等一專多能的複合套用型人才。
專業特色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戲劇影視音樂播音主持等方面表演藝術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受到有關理論、發展歷史、研究現狀等系統教育和從事專業工作所需業務能力的基本訓練。授課教師具有豐富教學、實踐經驗的知名教授及國家一級演員等。
主要課程表演、台詞、形體、聲樂、文藝概論、中國戲劇史、外國戲劇史、影視造型藝術、影視導演、影視美學、攝像藝術與技術、剪輯藝術與技術、敘事與寫作、中國經典文學選讀、外國經典文學選讀、影視音樂與音響、電視節目策劃、影視評論寫作、舞台影視美術設計。
就業方向可在文化藝術院團、影視公司、專業演藝機構、新聞媒體、各類學校、各公司企業從事表演、教學、策劃、研究等工作,也可從事與宣傳、公關、廣告、文秘有關的工作。
主持與播音藝術類專科學制三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從事廣播電視宣傳事業的播音員、節目主持人、節目出鏡記者、新聞發言人以及節目行銷、節目策劃人、節目製片人等專門人才。
專業特色以傳統播音主持為基礎,尤其針對談話節目、體育節目、新聞調查節目、綜藝娛樂節目主持等開設課程;授課教師為北京廣播學院教授,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中央戲劇學院的青年教師,全國著名電台、電視台節目播音員、主持人;提供機會和平台供學生實踐、實習,並以此為基礎推薦、吸取優秀學生深造、就業。
主要課程廣播電視概論、播音學概論、播音發聲、電視文體與寫作、國語語音、影視音樂與音響、電視節目主持藝術、攝像藝術與技術、剪輯技術與藝術、廣播播音主持、電視播音主持、表演學、電視節目策劃、文藝作品演播、影視配音、電視紀實片創作、文藝作品演播等。
就業方向本專業的畢業生能在廣播電視業務第一線的各電視台、電台、各媒體公司,以及政府宣傳部門、企事業宣傳機構、相關學校、科研機構、報刊雜誌等單位從事文體節目主持、綜藝節目主持、新聞主持、新聞發言人、出鏡記者以及文案寫作等工作。

體育表演系

專業設定目前體育表演系僅開設了表演本科專業(體育舞蹈方向)。另外,該系還承擔了全院公共體育課程的教學工作。
辦學特色瞄準市場需求辦學,高度重視文化教育和專業能力培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創新精神和豐富的藝術創造力。
師資力量體育表演系擁有一批優秀中青年教師,他們中有的具有豐富的教學和訓練經驗,有的參與或主持過體育教學理論教材的編寫工作,有的多次擔任國內賽事的裁判工作,有的多次在國內比賽中獲獎,有的是畢業前所在學校運動項目骨幹,並代表中國體育舞蹈代表團參加在英國、泰國舉辦的國際比賽。
辦學成績近兩年來,體育表演系狠抓教育教學改革,積極探索和創新體育舞蹈專業課和公共體育課程的教學模式,取得了明顯成績。該系學生健美操隊多次在全國、省級、市級比賽中獲獎。在2008年第四屆中國學生體育舞蹈錦標賽上取得了“校園青春華爾茲”、“拉丁團體舞”大學專業組兩個第一名;同時取得拉丁單項、摩登單項13項第一名、12項第二名、8項第三名。
系主任系簡介:張昌麟 副教授在專業刊物上已發表多篇體育學術論文,獲得多項學術獎勵。參與並主持編寫全國高師、中西南高師、四川省高師與大學的體育教學理論教材十餘部。
專業
表演(體育舞蹈方向)藝術類本科學制四年制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較高綜合素質與文化修養和道德修養,具有表演理論和體育舞蹈等理論,掌握現代體育表演藝術的知識和技能,能勝任從事體育藝術表演的設計、編導、組織和教學、訓練、表演、競賽組織與管理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專門人才。
專業特色高度重視文化教育與學生專業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注重開發潛質,培養創新精神和豐富的藝術創造力;打破傳統局限,根據時代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開設與社會需求接軌的實用知識,培養適用的專業技能;本專業把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貫徹始終,為適應和從事學校體育教學、訓練與社會體育和文化指導工作作好準備。
主要課程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教育學、運動醫學、推拿按摩、表演化妝藝術、音樂基礎理論、音樂選配與編輯、芭蕾形體訓練、編導理論與實踐、健美操理論與實踐技能、體育舞蹈與實踐技能,流行舞與民間舞蹈理論與實踐技能、政治思想理論、外語、計算機基礎、套用文秘寫作。
就業方向可在文教單位、大、中、國小、俱樂部、培訓中心、文化藝術館等單位從事教學、訓練、表演、管理工作,或從事社會體育指導工作。 院系設定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系 文學與傳播學系
體育表演系 經濟
心理學 政法系
外語系 管理系
傳媒 藝術系

學術研究

辦學理念

學院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創辦學生滿意的學校,培養社會滿意的學生”的辦學宗旨和“文以養德、理以求真、兼容並包、與時俱進”的辦學理念,堅持“是否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是否有利於學生可持續發展、是否有利於學生個性特長發展”的教育教學評價標準,積極營造人文博雅的優良校風和學風,培養德、智、體、美全面和諧發展,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既具科學精神又具人文素養的複合型套用人才,立志將學院辦成優秀高等學府。

教學科研

四川師範大學文理學院選址成都腹地,位於四川師範大學東校區內,地處成都向東南發展的城市副中心地帶,緊

四川師範大學文理學院教學樓廣場
成渝高速路、成都東三環、成昆鐵路、老成渝路、成龍路、成洛路等交通幹線,距成都雙流國際機場20餘公里,距成都中心城區僅半小時車程,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校園基礎設施建設和軟環境建設配套合理,布局歸整,環境幽雅大氣,文化氛圍濃厚,是讀書求學的理想園地。
校園毗鄰國家級十陵歷史文化保護區,與規劃中的5000畝的四川大學城一隅之隔,距四川師範大學校本部僅3.3公里,另有多座不同形式的記錄“老成都”歷史的博物館將在新城東生根落戶,與周邊星羅棋布的明蜀王陵、洛帶古鎮等故跡所折射的成都地域文化相呼應並構築全新的認識“老成都”、了解“老成都”的旅遊新區,人文環境優越。
學院所在的龍泉驛區是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區內引入了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和新興科技企業,現已形成了以機械製造、新型材料、食品飲料、電子信息產業為四大支柱的西部現代製造業基地,具有較強的科研和技術開發能力。
學院還緊鄰國家AAA級三聖花鄉農居風景區,而所在的龍泉驛區“四時花不斷,八節佳果香”,是中國現代農業基地、“中國水蜜桃之鄉”和都市近郊會務休閒基地,境內空氣清新,製備植被蔥鬱,常年日照充足,雨量豐沛,自然環境優越。
學院周邊多為在建或已經入住的住宅小區,配套設施完善,安全管理到位。另外,由學校、屬地黨政機構、公安、城管、交通、衛生執法、治安巡邏等部門共同組成的綜合治理委員會還定時不定時地對校園周邊環境進行清理和整治,確保周邊環境保持良好態勢。

獎學金設定

學院設有獎學金:優秀新生獎學金、學習優秀獎學金、社會工作獎學金、文體獎學金等、國家獎助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四川省貧困大學生獎學金等)。
困難生資助辦法:學院還設立了勤工助學基金,為特困學生提供勤工助學崗位。

畢業生就業

學院設有畢業生就業指導辦公室,負責學生的職業規劃、就業指導和推薦工作。就業指導辦公室在學院畢業生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按照“政府調控,學校推薦,自主擇業,雙向選擇”的就業機制開展工作。就業指導辦公室通過組織各種類型的供需見面活動,逐步建立和完善畢業生就業市場,為用人單位和畢業生提供各種服務,包括政策法規、就業指導、諮詢服務、畢業生資源和單位需求信息等。
學院現已有03屆和04屆畢業生在企、事業單位就業,廣泛分布在管理、會計文秘行銷、傳播、設計、服務和教育等行業,如四川省教育廳、四川省扶貧基金會、中國工商銀行四川省分行、武警8750部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成都統一食品有限公司、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TCL集團、家樂福、中鐵集團、金蘋果國際教育機構、成都天府麗都喜來登飯店、都江堰市統計局、重慶醫科大學、成都市部分中學等。這些畢業生大都以其紮實的專業知識基礎、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務實上進的態度受到了社會和用人單位的好評。同時,我院每年都有一批本科畢業學生考入省內外部屬和省屬高校攻讀研究生;也有部分畢業生被四川省委和成都市委組織部選調到基層從事黨政工作。

校園文化

學院通過營造和諧、創新、學習型的管理和育人氛圍,培育校園文化,凝鍊學院精神,提升文化品位和格調,薰陶學生,並將黨建工作、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到校園文化中,從而塑造學生健康正直的品格。學院倡導多元文化融合,推行跨文化合作,鼓勵學生終身學習,張揚個性,發揮特長,善於反思,積極向上。
學生第二課堂活動豐富多彩,黨校、團校、美校助推學生成才。一年一度的“校園科技文化博覽節”,集中展示學生豐碩的成果和多元的才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已成為學院校園文化建設一大亮點和特色。

校訓

博文、明理、弘毅、篤行

校徽

校徽校徽
圓形為校園,下不封底意味學校對學生敞開懷抱,上不封頂代表學校讓學生自由成長,學生是未成熟的馬駒,需加以呵護、培養,日後才可馳騁社會競爭場學生是渴望成為棟樑之才的幼苗,需要陽光雨露和呵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