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福霖

周福霖

周福霖,廣東潮陽人,工程結構與工程抗震減災專家,被譽為中國抗震的權威,現代“張衡”,一生宏願為抗震。國際減震學會(ASSISi)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築學會抗震防災分會常務理事和結構減震控制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土木建築學會副理事長,廣州市科協主席,湖南大學特聘學術顧問 ,廣州大學工程抗震中心主任,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1993年他設計建成中國首幢採用疊層橡膠支座的隔震住宅樓,被聯合國工發組織顧問評價為“世界隔震技術發展第三個里程碑”。建成中國首座鐵路隔震橋和首座公路隔震橋。主持設計世界建築面積最大的房屋隔震工程。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周福霖,男,漢族,廣東潮陽人,1939年出生,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廣州大學工程結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廣東省地震工程與套用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兼任聯合國工發組織(UNIDO)隔震技術顧問、中國建築學會抗震防災研究會常務理事和結構減震控制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等學術團體職務。周福霖院士是國內外著名的隔震減震控制專家,是我國結構減震和振動控制領域的先驅之一,長期從事建築結構抗震的研究與教學工作,對我國工程結構隔震減震控制技術體系的建立、套用與發展作出了開拓性的貢獻,成果顯著。曾主持過中國國家科學基金研究項目、美國國家科學基金項目、中美科技合作項目、聯合國工發組織(UNIDO)科學技術研究開發項目等11項。主持聯合國 工業發展組織(UNIDO)隔震國際學術會議(1994.5)及中-美國際隔震減震控制學術會議(1999.5),並擔任會議學術委員會執行主席.近年來,出版著作4部,發表中英文著近100篇,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建設部科技進步獎一、二等獎、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等10多個獎項。曾獲得建設部勞動模範、廣東省五一獎章獲得者、廣東省有突出貢獻專家、省優秀教師、市模範教師等10多個光榮稱號。 周福霖院士孜孜不倦、鍥而不捨地為創立、完善和發展結構隔震、減震控制這個嶄新的技術領域進行了開創性的工作,並把它推向工程套用,取得了顯著成績。他有很強的事業心和奉獻精神,他為人師表,治學嚴謹,作風正派;他為人真誠,待人謙遜,尊重同行的工作成果;他關心愛護青年幹部;以身作則,帶頭遵守制度,樹立了良好的榜樣。他反覆強調實驗室要發揚團隊精神,互相支持,團結協作,以和為貴。他常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他認為無論作為省重點實驗室及能夠成為工程院院士,都是發揮團隊精神的結果。周福霖院士具有很強的事業心和奉獻精神,為人師表,治學嚴謹,作風正派,做人真誠,待人謙讓,尊重同行專家的工作成果.關心和培養中青年,先後指導(聯合培養等)多名碩士、博士研究生。

人物生平

介紹

周福霖 周福霖

周福霖(1939. 6.12 -) ,廣東省汕頭市潮陽人,高中就讀於百年名校 聿懷中學。2003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工程結構與工程抗震減災專家,國家汶川地震專家委員會委員、抗震權威。 被譽為現代“張衡” :一生宏願為抗震。 1963年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工民建本科畢業,1983年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畢業得到碩士學位。曾任機械工業部第四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曾兼任聯合國工發組織(UNIDO)隔震技術顧問,任廣州大學工程抗震中心主任,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國際減災學會(ASSISI)常務理事,國際隔震減震控制學會(ASSISI)副理事長。中國建築學會抗震防災分會常務理事和結構減震控制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土木建築學會副理事長。 2010年12月接棒鍾南山出任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主席 。2011年9月當選國際隔震與減震控制學會(ASSISi)主席。2011年10月廣州大學承擔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計畫)項目正式啟動,周福霖任專家組組長

周福霖院士為創立適合我國國情的“隔震、消能和減震控制技術體系”作出貢獻。1993年設計建成我國首幢採用疊層橡膠支座的隔震住宅樓,與傳統抗震房屋相比,地震反應降為1/4—1/6,並節省造價。被聯合國工發組織顧問評價為“世界隔震技術發展第三個里程碑”。已在國內推廣套用建成數百幢隔震房屋,某些隔震房屋成功經受地震考驗。曾先後獲1996年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建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

1997年出版專著“工程結構減震控制”,對隔震、消能和減震控制作了系統的論述、先後發表論文百多篇,2001年主編"疊層橡膠支座隔震技術規程",使我國地震區的設計方法發生變化,從採用單純抗震的設計變為可採用抗震與隔震減震相結合的設計方法。

周福霖院士曾主持設計世界建築面積最大的房屋隔震工程,使房屋安全度提高3-4倍,並使樓層數增加和建築面積增加,取得明顯的社會經濟效益。建成我國首座鐵路隔震橋和首座公路隔震橋。先後主持完成幾十項大型複雜工程結構的抗震減震模擬地震振動台試驗研究。為建立我國隔震、消能和減震控制的理論體系和設計計算方法,以及推向工程套用做出了重要貢獻。

成就榮譽

為創立適合中國國情的“隔震、消能和減震控制技術體系”作出貢獻。1993年設計建成中國首幢採用疊層橡膠支座的隔震住宅樓,與傳統抗震房屋相比,地震反應降為1/4—1/6,並節省造價。被聯合國工發組織顧問評價為“世界隔震技術發展第三個里程碑”。已在國內推廣套用建成數百幢隔震房屋,某些隔震房屋成功經受地震考驗。曾先後獲1996年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建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

1997年出版專著“工程結構減震控制”,對隔震、消能和減震控制作了系統的論述、先後發表論文百多篇,2001年主編"疊層橡膠支座隔震技術規程",使中國地震區的設計方法發生變化,從採用單純抗震的設計變為可採用抗震與隔震減震相結合的設計方法。

曾主持設計世界建築面積最大的房屋隔震工程,使房屋安全度提高3-4倍,並使樓層數增加和建築面積增加,取得明顯的社會經濟效益。建成中國首座鐵路隔震橋和首座公路隔震橋。先後主持完成幾十項大型複雜工程結構的抗震減震模擬地震振動台試驗研究。為建立中國隔震、消能和減震控制的理論體系和設計計算方法,以及推向工程套用做出了重要貢獻。

曾主持過中國國家科學基金研究項目、美國國家科學基金項目、中美科技合作項目、聯合國工發組織(UNIDO)科學技術研究開發項目等11項。曾擔任聯合國工發組織(UNIDO)隔震技術顧問,主持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隔震國際學術會議(1994.5)及中-美國際隔震減震控制學術會議(1999.5),並擔任會議學術委員會執行主席。近年來,出版著作4部,發表論文近100篇,曾獲得建設部勞動模範、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廣東省有突出貢獻專家、省優秀教師、市模範教師等10多個光榮稱號。

2003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在周福霖和他團隊的努力下,南疆鐵路、北京捷運上蓋大型小區“通惠家園”、廣州新電視塔、廣州大學城都成功套用了隔震新技術。這些年來,在周福霖的帶領和謀劃下,廣州大學工程抗震研究中心團隊在華南地區異軍突起,創造了多項國內“第一”,中心為此被評為建設部華南地區抗震研究基地,廣州市、廣東省、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07年9月,由廣州大學申報的“廣東省減震控制與結構安全實驗室”被科技部批准為科技部、廣東省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國家重點減震控制結構安全實驗室落戶廣州。領銜人是地震工程學家周福霖院士。周福霖院士主持的汕頭市國際隔震示範樓的研究設計與建造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評為“中華之最”,被中外專家譽為“世界隔震技術發展的第三個里程碑”。

2011年1月13日,周福霖院士獲廣東省首屆“南粵創新獎”榮譽稱號並獲得獎金500萬元。

2011年1月14日,周福霖院士主持完成的成果《大型複雜結構隔震減震關鍵技術及工程套用》,榮獲2010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1年9月23日,在俄羅斯索契舉辦的國際減震控制學會(ASSISi)理事會議上,中國結構隔震減震著名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福霖教授當選為學會新一屆主席。

2011年10月,國家科技部發放通知,公布國家“973計畫”2011年度項目申報評審結果,由廣州大學工程抗震研究中心組織申報、作為第一承擔單位的重大項目“近海重大交通工程地震破壞機理及全壽命性能設計與控制”獲得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計畫“)立項,資助經費達3400萬元,該項目獲準近期正式啟動。周福霖任項目專家組組長

國內職務

(1)中國建築學會抗震防災研究會常務理事

(2)中國建築學會抗震防災研究會結構減震控制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

(3)中國地震學會地震工程學術委員會委員

(4)全國高等學校土建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

(5) 全國“隔震減震技術專家委員會” 委員

(6)廣東省土木建築學會理事、副理事長

(7)清華大學結構工程與振動開放研究實驗室學術委員會 委員

(8) “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編委會 副主任委員

(9) “自然災害學報”編委會 副主編

(10)“世界地震工程”編委會 副主任委員

(11)廣州大學工程抗震研究中心 主任

(12)國家汶川地震專家委員會委員

(13)廣州市科協主席

(14)雲南昆明官渡區減隔震院士工作站院士

國際職務

(1)聯合國工發組織(UNIDO) 隔震技術顧問

(2)國際地震工程學會(IAEE)單位成員代表

(3)國際橋樑與結構工程學會(IABSE) 成員

(4) IAEE世界抗震房屋百科全書編委會 委員(亞洲地區專家代表)

(5) 國際隔震消能減震控制學會(ASSISI) 常務理事、副理事長

(6)國際減震控制學會(ASSISi)主席

湖南大學教授

湖南大學是歷史悠久、聲譽斐然的著名大學,現為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鄭善賢
袁玉梅
周炎濤
王玲[湖南大學教授]
劉宏立
孫山河
唐昌輝
吳方伯
黃政宇
陳治安[湖南大學教授]
陳范才
華旭剛
羅滇生
張陽[湖南大學教授]
許曦
陳久強
王昌衡
塗文戈
汪渢[湖南大學教授]
熊暉
晏班夫
黎之奇
李壽英
曾令宏
姜早龍
黃靚
仇一顆
金曉勤
張國強[湖南大學教授]
程露敏
楊明輝
許仕榮
鄒新軍
劉齊建
尹華偉
李剛[湖南大學教授]
杜運興
周晉[湖南大學教授]
劉光棟
袁賢訊
楊志昂
彭勃[湖南大學教授]
童樺
劉一江
霍希琴
聶利華
金波[湖南大學教授]
張望喜
龔建清
張浩江
戴瑜興
周芬
肖岩
陳政清
曹一家
張志田
周軍莉
邵旭東
尹雙鳳
吳朝陽[湖南大學教授]
何彥
何德良
張曉兵[湖南大學教授]
周海暉
羊小海
許新華
林偉英
劉婭莉
王玉枝
汪秋安
晁自勝
蔣健暉
蔡青雲
周小平[湖南大學教授]
余剛[湖南大學教授]
陳金華[湖南大學教授]
向建南
何鳳姣
胡艾希
歐陽紅林
蔡炳新
徐偉箭
安德烈[湖南大學教授]
鄧劍如
吳海龍[湖南大學教授]
曠亞非
陳宗璋
沈國勵
郭燦城
袁渭康
蘇永華[湖南大學教授]
劉桂秋
胡家文
陳增萍
陽衛軍
梁志武
李樹濤
譚澤[湖南大學教授]
郭棟才[湖南大學教授]
羅勝聯
聶舟
童柏棟
李金恆[湖南大學教授]
孟志強
滕召勝
黎福海
劉覺民[湖南大學教授]
熊芝耀
鄧建國[湖南大學教授]
章兢
王耀南[湖南大學教授]
周臘吾
袁果
劉光曄
方厚輝
沈征
姚建剛
羅隆福
余健[湖南大學教授]
彭敏放
黃守道
單波
李欣然
吳政球
何放龍
劉小燕[湖南大學教授]
王輝[湖南大學教授]
彭楚武
譚建豪
塗春鳴
張小剛[湖南大學教授]
劉國才[湖南大學教授]
李國希
賀擁軍
王連華
趙敬哲
譚陽紅
黃純
張志文[湖南大學教授]
舒興平
羅安
何怡剛
孫煒
羅建輝
汪夢甫
劉曉明[湖南大學教授]
黃立葵
李嘉[湖南大學教授]
李碩[湖南大學教授]
曾夢瀾
郭玉榮
許斌[湖南大學教授]
李正農[湖南大學教授]
尚守平
蔣德松
陳大川[湖南大學教授]
卜良桃
鄧鐵軍
曹文貴
陳昌富
趙明華[湖南大學教授]
張泠
張泉[湖南大學教授]
易偉建
吳慧英
楊昌智
霍靜思
柯水洲
文學章
李立峰[湖南大學教授]
黃幼華
吳紅華
姚守拙
劉霞
朱英浩
劉國榮
吳建新
方萍
李秋勝
龔光彩
廖莎
李念平
施周
祝志文
趙躍宇
史才軍
何益斌
方誌[湖南大學教授]
顏可珍
黎莉
閔小瑩
張桂芳
劉志文
陳友明
周福霖
馬克儉
俞汝勤

土木、水利與建築領域工程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院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