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次序

出生次序(birth order),亦作出生排序或出生排行,是指一個人在兄弟姊妹中的排行順序。

出生次序與性格

在心理學,出生次序會否對性格的發展造成影響,仍然是一個具爭議的議題。雖然大眾普遍相信出生次序對性格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但反對者對這個理論提出了不少批評與質疑。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Alfred Adler)最早提出,出生次序會影響個體的生活風格。長子和長女在頭幾年中會享受到家中獨生子女的優越身份,等到弟妹出生後,力圖保持自己先前的權威和特權;排行第二的老二常常想迎頭趕上,反抗和嫉妒其年長的兄姐;排行最後的孩子,始終被當作嬰兒看待,總希望得到別人的幫助和關懷。
薩洛韋(F. Sulloway)研究提出出生次序效應在大五人格量表上顯著,與最後出生的子女相比,長子與長女更有責任心、對新思想更保守。也有許多研究結果對這一理論提出批評與質疑。

出生次序與智力

不過,這個理論仍有一個弱點,就是有些出生排序較低的子女,研究發現他們所得到的資源不比長子女差。通常這些子女對上的兄弟姊妹都比他們年長至少五年。因此,一方面他們的兄弟姊妹對家庭的倚賴相對較少,使他們可以得到成人更多的照顧;另一方面,較年長的兄弟姊妹亦能夠領導這些弟妹。技術上,這一類出現與長子女相近智力水平的弟妹,被稱為“功能長子女”(functional firstborns)。
高爾頓發現,在著名的科學家中長子女和獨生子所占比例較大,超過或然性規律。
扎因斯(Robert Zajonc)提出匯合模型(the confluence model)來解釋長子女比其它子女在智力和成就測驗分數高的原因。長子女在成長早期只有成年人與他們相伴,經常與智力水平較高的人相處,並能從輔導弟妹的教育中受益。另一方面,出生次序較後的子女,要與其他兄弟姊妹共享資源,所以家庭的資源被稀釋,所以其在學業成就的表現不如長子女或獨生子女。不過,這個理論仍有一個弱點,就是有些出生排序較低的子女,研究發現他們所得到的資源不比長子女差。通常這些子女對上的兄弟姊妹都比他們年長至少五年。因此,一方面他們的兄弟姊妹對家庭的倚賴相對較少,使他們可以得到成人更多的照顧;另一方面,較年長的兄弟姊妹亦能夠領導這些弟妹。技術上,這一類出現與長子女相近智力水平的弟妹,被稱為“功能長子女”(functional firstborns)。
另外一種解釋是出生次序通過影響孩子出生前的因素而起作用,例如患有自體免疫性疾病的母親,其孩子有學習障礙的可能性更大。也有研究結果表明出生次序並不影響智力。總的來講,出生次序仍是一個具有爭議的課題。

影響因素

家庭大小、出生間隔、性別、父母性格以及社會因素等都會影響出生次序起作用。但由於這些變數不易控制,導致了進行科學、系統研究的困難,以及不同研究結果之間的不一致。
出生次序本身不具有意義,它通過影響父母和其他兄弟姐妹對孩子的對待,以及孩子本人對出生次序的看法而起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