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嘌醇

別嘌醇

別嘌呤醇(allopurinol):是結構上環繞於黃嘌呤的化合物(在嘌呤環上第七位是C,第八位是N),對黃嘌呤氧化酶有很強的抑制作用,常用來治療痛風。

基本信息

名稱

英文/拉丁
Allopurinol
別名
別嘌呤醇,寒來力,Isopurinol,Zyloprim,Zylorie。

性狀

為白色或類白色結晶性粉末;幾乎無臭。本品在水或乙醇中極微溶解,在氯仿或乙醚中不溶;在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鉀溶液中易溶。

功能與主治

別嘌醇主要在痛風發作間期和慢性期使用,適用於尿酸生成過多、對排尿酸藥過敏或無效,以及不宜使用排尿酸藥物(如有腎功能不全)的原發性和繼發性痛風病人,以控制高尿酸血症。本藥也可與排尿酸藥合用,以加強療效,特別適用於痛風石嚴重而腎功能尚好的病人。

規格

片劑:100mg、300mg。

類別

抗痛風藥。

不良反應

不良反應一般較少。部分病人初期用藥可引起痛風急性發作。少數病人可出現皮疹、嚴重者可有發熱寒戰、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白細胞減少、嗜酸性粒細胞增多、關節痛、血管炎致肝腎損害等過敏反應,多發生於有腎功能不全或同時使用噻嗪類利尿劑的病人。其他不良反應有胃部不適、納差、噁心、腹痛腹瀉、暫時性轉氨酶和鹼性磷酸酶增高等。

注意事項

服藥期間應多飲水,與6巰嘌呤(6MP)合用時,可使後者分解代謝減慢而增加毒性,不與氧化鈣、維生素C、磷酸鉀(鈉)同服,腎功不良的病人可使別黃嘌呤體內蓄積,使本藥不良反應增多。

藥理

藥效學

本品及其代謝產物氧嘌呤醇通過抑制黃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後者能使次黃嘌呤轉為黃嘌呤,再使黃嘌呤轉變成尿酸),使尿酸生成減少,血中及尿中的尿酸含量降低到溶解度以下的水平,從而防止尿酸結石的沉積,有助於痛風結節及尿酸結晶的重新溶解。

藥動學

口服溶易吸收,自胃腸道可吸收80-90%。約有70%的給藥量在肝內代謝為具有活性的氧嘌呤醇,兩者都不能與蛋白結合。口服後2-6小時血藥濃度達峰值,單劑300mg時血漿中別嘌醇濃度為2-3μmg/ml,腎功能損害者可達30-50μg/ml。半衰期β為1-3小時,氧嘌呤醇為12-30小時(平均15小時),腎功能損害者大大延長。本品由腎排泄,約10%以原形、70%以代謝物隨尿排出。

藥理作用

本品可被體內黃嘌呤氧化酶催化成為別黃嘌呤,別黃嘌呤與本品對黃嘌呤氧化酶有抑制作用。由於黃嘌呤氧化酶對別黃嘌呤的親和力比對黃嘌呤和次黃嘌呤大,因而使黃嘌呤和次黃嘌呤不能利用該酶轉化為尿酸,使血中尿酸的濃度降低。而黃嘌呤及次黃嘌呤在體內的濃度及尿中的排泄量增加,因它們的溶解度比尿酸大,故在泌尿道中不易析出,易於被腎清除。又由於尿酸在血漿中濃度降低至其溶解度水平之下,這不僅避免尿酸結石的沉積,還可以有助於結石的重新溶解。

藥理作用

抗氧自由基的作用

別嘌醇能減少缺血再灌注損傷中氧自由基的生成而達到抗氧化的作用,故許多研究者把別嘌醇用於治療心血管、腦、肺、胃腸和肝等部位缺血再灌注的損害。另外,它還具有擴血管作用為治療慢性心衰提供了新的藥物;別嘌醇降低尿酸合成的作用還可用於治療非細菌性前列腺炎。另外,別嘌醇能改善心衰心肌鈣分布的不平衡狀態,使細胞內鈣水平恢復接近正常水平,增加心肌的收縮力。

適應症

本品為抗痛風藥,適用於:①慢性原發性或繼發性痛風的治療,而對急性痛風發作無效,因本品無消炎作用,並有可能加重或延長急性期的炎症。控制急性痛風發作時,須同時套用秋水仙鹼或其他消炎藥,尤其是在治療開始的幾個月內;②用於治療伴有或不伴有痛風症狀的尿酸性腎病;③用於反覆發作性尿酸結石患者,以預防結石的形成;④用於預防白血病淋巴瘤或其他腫瘤在化療或放療後繼發的組織內尿酸鹽沉積、腎結石等。對於已經形成的尿酸結石,也有助於結石的重新溶解。

本品主要用於治療痛風和防止痛風性腎病、繼發性高尿酸血症以及重症癲癇的輔助治療。

用法用量

成人常用量口服

①治療痛風,一次0.1g,每日2—3次;或一次0.3g,每日1次;為了減少急性痛風發作,開始用量每日0.1g,以後逐漸增加,直到血清尿酸濃度接近6mgJ100ml,每日最大用量不宜超過0.3g。由於本品代謝產物氧嘌呤醇均由腎臟排泄,腎功能不全時用量可根據肌酐清除率減少,肌酐清除率每分鐘10—20ml時每日用量為0.2g,每分鐘3—10ml時,為0.1g,每分鐘小於3ml時,則每隔24小時以上給藥0.1g。②治療腎結石,一次0.1—0.2g,每日1—4次;或一次0.3g,每日1次。

小兒常用量口服

限用於惡性腫瘤的繼發性高尿酸血症,6歲以內一次50mg,每日3次;6~10歲一次100mg,每日3次,或300mg每日1次。給藥48小時後,根據病人反應調整用量。

製劑與規格

別嘌醇片0.1g
(1).用於降低血中尿酸濃度,口服,開始每次50mg,一日2-3次,劑量漸增,2-3周后達一日0.2-0.4g,分2-3次服.維持量每次0.1-0.2g,每日2-3次.兒童劑量每日8mg/kg.(2).治尿酸結石,口服每次0.1-0.2g,一日4次,或每日一次300mg.

分類劑量

1.治療痛風:初始劑量每次0.05g,每日2~3次,2~3周后增至每日0.2~0.4g,分2~3次服;嚴重痛風每日可用至0.6g。小兒每日8mg/kg。維持量成人每次0.1~0.2g,每日2~3次。
2.治療繼發性高尿酸血症:一般劑量為每日0.1~0.6g,分2~3次。高尿酸血症伴有白血病者,初始劑量每次0.2g,每日3次;維持量每日0.3~0.4g,分次服用。
3.治療重癲癇:在使用原抗癲癇藥物治療的基礎上,每日午後加服本品0.3g(10歲以下小兒每日0.15g)。
本品服初期可誘發急性痛風,增加急性痛風的發作頻率及嚴重程度,故在開始4~8周內應與小劑量秋水仙鹼合用。
服藥期應多飲水,並使尿呈中性或鹼性以利於尿酸排出。同時宜食低嘌呤飲食,並應飯後服藥以減少對的刺激。 劑型與規格

片劑:0.1g/片。

用法與劑量
慢性心力衰竭別嘌醇每日300mg口服,連服1個月。
陳舊性心肌梗死別嘌呤醇0.Ig,每日’3次,口服,療程為1個月。
進行性肌營養不良別嘌呤醇按 每日8mg·kg/日,劑量給予患兒,分2~3次口服。服藥3~5個月。
原發性腎病綜合徵服用強的松的同時加服別嘌呤醇0.1g/日,每日3次,根據病情及肝功能檢查結果調整劑量,服用6~9個月。
預防5-FU治療膀胱腫瘤引起藥物 性膀胱炎提前1日口服別嘌吟醇 lOOmg,每日3次,第2日開始膀胱灌 注5-FU1000rag,每日1次,每周5 次,25~30次為1療程。
利什曼病別嘌醇劑量20mg/kg, 口服15天。來源於( 參考文獻平成斌陳冠容《別嘌醇的藥理作用及其臨床新用途》
中國杜區醫師2007年第3期(第23卷總第321期):19)

禁用慎用

(1)孕婦、哺乳期婦女慎用。

(2)下列情況應慎用:①特發性血色病(Idiopathichemochromatosio),本品可使肝內含量增多;②腎功能不全時本品排泄受阻,致使體內蓄積,不良反應增加,應適當減少用量。

對本品有過敏史或目前正在急性痛風期的患者,有肝、腎病史及孕婦慎用或忌用。老年人由於腎功能衰減宜用較小劑量。

給藥說明

①全天藥量可一次服,也可分次服,每次量不要超過300mg,每天量超過300mg時須分次服用;

②須根據血清尿酸濃度調整用量;

③服藥期間應大量飲水,並維持尿液呈中性或微鹼性,以減少黃嘌呤結石及腎臟內尿酸沉積的危險;

④治療最初幾個月內,痛風的急性發作可能更頻繁,用藥最初3~6個月內應同時服用預防量的秋水仙鹼,但仍有發作可能,遇有急性發作,應及時給予足量的秋水仙鹼或消炎藥;

⑤當治療從排尿酸藥換成本品時,排尿酸藥的用量應在數周內逐漸減少,本品用量逐漸加多,直到能維持正常血清尿酸濃度。

用藥期間應定期檢查血象及肝、腎功能。為調整用量,應定期檢測血清尿酸含量。本品服初期可誘發急性痛風,增加急性痛風的發作頻率及嚴重程度,故在開始4~8周內應與小劑量秋水仙鹼合用。服藥期應多飲水,並使尿呈中性或鹼性以利於尿酸排出。同時宜食低嘌呤飲食,並應飯後服藥以減少對胃的刺激。

不良反應

①皮疹(常為斑丘疹)、皮膚瘙癢或蕁麻疹等較常見,發生率3—9%。重症還可能發生其他過敏性反應,如剝脫性和紫癜性病變、多形性紅斑等。一旦出現皮膚病變,應即停藥;

②腹瀉、噁心、嘔吐、胃痛或陣發性腹痛等,發生率1—3%。重症或持續存在時應作適當的對症處理;

③手腳麻木感、刺痛或疼痛、乏力等末梢神經炎症狀,以及粒細胞缺乏症、貧血、血小板減少、全血細胞減少、骨髓抑制等極少見,發生率<1%;

④全身過敏性血管炎,能導致不可逆的肝臟中毒,應及早發現,及時停藥。

少數人有皮疹,食欲不振,腹瀉腹痛,低熱.暫時性轉氨酶升高,粒細胞減少.服藥初期可誘發痛風,故開始4-8周內可與小量秋水仙鹼合用.劑量過大時可引起肝損害,死亡.

少數患者可有頭暈、頭痛、嗜睡、關節痛、胃腸道反應、肝功能異常、白細胞減少、間質性腎炎、脈管炎、末梢神經炎、皮疹、蕁麻疹、瘙癢、脫髮、皮膚及齒齦出血、口腔潰瘍、低熱等,偶可引起寒顫、高熱、腺體腫大、眼及皮膚黃染、中毒性肝炎、肝細胞壞死、腎功能衰竭、黑色尿、大泡性或剝脫性皮炎等嚴重反應。

雖然此藥可誘發中毒性肝炎,但全身性和中毒性反應並不常見。可能生成腎結石及血液不良反應。過敏反應常見,有時誘發全身性脈管炎可導致死亡,此種反應通常發生在用藥數周之後(較少在治療後立即出現),表現為各種皮疹、發熱、非局限性淋巴結病和嗜酸細胞增多;皮膚反應可發展至大皰性或中毒性剝脫性皮炎;假若反應嚴重可導致腎、眼、血液及肝臟損害,包括急性肝細胞壞死。即使經過適當治療,恢復也較緩慢,且預後不定。

伴隨著全身性過敏反應可發生中毒性肝炎,甚至發展為嚴重的肝細胞壞死。給與大劑量別嘌醇後,由於腎臟損害易誘發急性大面積肝壞死而致死亡,這種病例屢見報導。

在治療期間可出現糖耐量減低或糖尿病,有報告發生白內障者。

相互作用

(1)飲酒,氯噻酮、依他尼酸、呋塞米、美托拉宗(metolazone)、吡嗪醯胺或噻嗪類利尿藥等均可增加血清中尿酸含量。控制痛風和高尿酸血症時,套用本品要注意用量的調整。對高血壓或腎功能差的患者,本品與噻嗪類利尿藥同用時,有發生腎功能衰竭及出現過敏的報導。

(2)與氨苄西林同用時,皮疹的發生率增多,尤其是在高尿酸血症患者。

(3)與抗凝藥如雙香豆素、茚滿二酮衍生物等同用時,後者的效應可加強,應注意調整用量。

(4)與硫唑嘌呤或巰嘌呤同用時,後者可因酶的氧化受阻效應更顯著,用量一般要減少1/4—1/3。

(5)與環磷醯胺同用時,對骨髓的抑制可更明顯。

(6)與尿酸化藥同用時,可增加腎結石形成的可能。

①本品與卡托普利合用偶可引起阿斯綜合徵

②與鐵劑同時服用可致鐵在組織內過量積蓄。

③本品可抑制香豆素類抗凝藥的代謝。

④本品與茶鹼等黃嘌呤類藥物同用,可使茶鹼的清除率顯著減少,血藥濃度明顯增高。也可使本品的作用減弱。

⑤本品與噻嗪類利尿劑及依他尼酸、丁脲胺等合用可拮抗本品的抗痛風作用。

⑥本品與磺醯脲類口服降糖藥合用,延長磺醯脲類半減期,增強其作用。

⑦本品與維生素C、氯化鈣、磷酸鉀(或鈉)合用可增加腎臟中黃嘌呤結晶的形成。

若患者同時用別嘌醇和氨苄青黴素,過敏性皮膚反應發生率會迅速增大。氫氧化白蛋白使別嘌醇吸收減少,二者同時套用則血清尿酸增多。

別嘌醇能明顯增強6-巰基嘌呤和硫唑嘌呤的治療作用和毒性,如它與6-巰基嘌呤同時套用,6-巰基嘌呤的標準劑量應減少至1/4。別嘌醇還可增加環磷醯胺和其他細胞抑制劑的毒性,原因不明。

臨床新用途

慢性心力衰竭

大量研究結果證實別嘌醇可以減少冠脈搭橋及其他心胸外科手術術中術後併發症(如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等)的發生並改善手術患者心功能。而近年的研究也證實別嘌醇的確可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其預後。

陳舊性心肌梗死(OMI)

進行性肌營養不良

20世紀80 年代初期國外作者發現別嘌醇能使部分患兒的肌無力症狀改善。

非細菌性前列腺炎

由前列腺尿液反流所致的非細菌性前列腺炎,其前列腺液中的尿酸水平明顯升高。使用別嘌醇可降低尿酸水平,從而改善前列腺症狀。Persson報導證實:套用別嘌醇,每日300mg,共治療240天,對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安全有效,在3個月內能減輕、緩解前列腺炎的主要症狀。

佐治腎臟疾病

王氏觀察了強的松聯合抗氧化劑別嘌醇對原發性腎病綜合徵者的臨床療效。

預防5-FU治療膀胱腫瘤引起藥物性膀胱炎

多年來,氟脲嘧啶膀胱灌注治療膀胱腫瘤,因嚴重化學性膀胱炎,限制了膀胱內細胞毒因子在抗腫瘤上的套用,魏氏觀察72例高齡多病,用其他治療方法受限制的患者,多發或術後反覆發淺表性移行上皮乳頭狀癌,用大劑量的氟脲嘧啶膀胱灌注同時口服別嘌醇方法進行治療,治療中均未出現明顯的藥物性膀胱症狀,治療過程順利,療效明顯。本段來源於參考文獻平成斌陳冠容《別嘌醇的藥理作用及其臨床新用途》
中國杜區醫師2007年第3期(第23卷總第321期):19 詳情請參考此文獻

毒副作用

別嘌醇(別嘌呤醇)是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它是通過抑制該酶的活性,減少次黃嘌呤、黃嘌呤合成尿酸,從而降低血尿酸水平。別嘌醇是防治高尿酸血症及痛風等病的常用藥物,不良反應少,比較安全,可以長期服用。但根據我們套用別嘌醇多年的觀察,該藥在臨床套用中,病人也發生了一些不良反應,故提醒病人注意以下毒副作用。

藥疹在用別嘌醇的患者中,有2%~4%的人出現皮膚、黏膜藥物疹。藥疹形式多樣,有斑丘疹、蕁麻疹、皰疹、固定性藥疹及黏膜潰瘍等。藥疹是一種過敏反應,它的發生率與用藥劑量無顯著關係,但大劑量用藥者,藥疹常較重。藥疹的發生時間也不盡相同,短者用藥後2~3天,長者數月後才出現。發生藥疹的病人要立即停藥,更換其他降尿酸藥物。較輕藥疹停藥後很快消失;藥疹較重者停藥後需要對症治療。

肝臟損害筆者發現,在用別嘌醇的病人中轉氨酶及轉肽酶升高者約占5%~10%,但發生真正藥物性肝損害者極少,多數患者轉氨酶增高是其他病因引起的。這些疾病有:①痛風肝臟損害,除轉氨酶升高外,肝臟活檢發現,患者肝間質炎症,肝細胞混濁水腫,中心小葉脂肪浸潤、沉積,周圍毛細血管膠原化等。②肥胖痛風者多,大量飲酒者多,這些人多有脂肪肝,脂肪肝常是痛風患者轉氨酶增高的一個重要因素。③痛風同時兼有慢性肝炎等病者也並非少見,這些肝病也是患者肝功能異常的原因。所以痛風患者服別嘌醇後轉氨酶增高時,在停服別嘌醇一月後複查肝功能,如果轉氨酶正常或明顯降低,說明肝功能異常可能是藥物所致,應更換降尿酸藥;如停藥後轉氨酶並不下降,可能肝功能改變與本藥並無關聯,應另找原因。

血細胞減少在我院診治的一千多例服別嘌醇的痛風病人中,血液中單項白血球減少者占3%左右,遠低於國外報導的9%~15%,這可能是與我院病人用藥量小有關;全血細胞減少發生率不足0.9%,而且都發生在院外用藥量每天超過600mg的病人,這些病人在停藥後1~3月,血細胞全部恢復正常。其後有5例又重新接受小劑量(每日200m g)別嘌醇治療,均未再出現血細胞減少,證明該藥的骨髓抑制與用藥劑量有一定關係。

其他不良反應有人報告,因為別嘌醇可阻止黃嘌呤轉為尿酸,使尿中黃嘌呤濃度增加,黃嘌呤在酸性尿中溶解度很低,所以長期接受別嘌醇治療,可致黃嘌呤腎石症和腎功能不全。另外,還有嘌呤醇可 誘發脈管炎的報導。

為了減少別嘌醇的毒副反應,每個接受該藥治療的病人必須進行血常規、肝功能及腎功能等項目的藥前檢測和藥後的定期複查對照發現不良反應要立即停藥,並及時治療。

“別嘌醇”致死案

八名癌症病人懷疑服食含毛黴菌的痛風藥“別嘌醇”致死案,死因裁判法庭2010年8月19日裁決,三人死於不幸,兩人死因存疑,其餘三人死於自然。死因裁判官陳碧橋建議製藥業,加強藥物生產過程監督規範,半製成品應進行微生物檢測。“別嘌醇”的生產藥廠歐化藥業在庭外向死者家屬致歉,有死者家屬表示,打算透過民事訴訟向藥廠索償。

陳官裁決時稱,根據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系主任袁國勇與衛生署科學主任張子良早前在庭上供稱,歐化藥業於08至09年間,向瑪麗醫院和屯門醫院出售攜有小孢根黴菌的“別嘌醇”,而兩間醫院藥房的職員供稱,將從歐化藥業購入的“別嘌醇”分配到病房。

裁判官接納袁國勇提出的八項建議,包括藥廠須在藥物生產程式進行微生物檢測、避免用粟米或澱粉作為原材料等,法庭會將有關建議提交政府與歐化藥業,她希望製藥業採納與時並進的藥物生產監管制度。
歐化藥業總經理李漢光於裁決後在庭外表示,尊重法庭裁決,並向家屬致歉:“我謹代表歐化藥業,再次向所有有關人士表示歉意”。他稱藥廠去年4月起已對生產流程及質量管理系統作出監控,廠方會以認真及負責的態度繼續跟進。
衛生防護中心總監曾浩輝於另一場合表示,今次事件屬不幸,對病人及家屬遭遇感同情,衛生署會仔細研究死因庭建議。藥物監管制度檢討委員會去年已就藥物安全提出75項建議,現正逐步落實,當中涉及改例。
醫管局發表聲明,向死者家屬致以深切慰問,並稱醫管局自去年事發後,已實施一系列改善措施,確保在公立醫院使用的藥物質素及安全。醫管局亦已制訂指引,為所有住院的白血病、淋巴瘤及骨髓移植病人,提供煮熟及煮沸的食物及使用消毒的木製壓舌板;高危類別病人亦應避免使用木製筷子及牙籤。

抗痛風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