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芬那酸

氯芬那酸是一種化學物質,化學式為C13H10ClNO2,分子量為247.67700。

基本信息

化合物簡介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氯芬那酸;

中文別名:氯滅酸;2-(3-氯苯胺基)苯甲酸;N-(3-氯苯基)鄰氨基苯甲酸;2-(3-氯苯基氨基)苯甲酸;

英文名稱:Clofenamic Acid

英文別名:2-((3-Chlorophenyl)amino)benzoic acid;2-(3-Chloroanilino)benzoic Acid;2-[(3-Chlorophenyl)amino]benzoic Acid;2-(3-chloroanilino)benzoic acid;N-(3-Chlorophenyl)anthranilic Acid;

CAS號:13278-36-9

分子式:C13H10ClNO2

結構式:

氯芬那酸 氯芬那酸

分子量:247.67700

精確質量:247.04000

PSA:49.33000

LogP:3.85480

物化性質

外觀與性狀:淡黃色晶體粉末

密度:1.376 g/cm

熔點:171 °C

沸點:403.7ºC at 760 mmHg

閃點:198ºC

折射率:1.672

蒸汽壓:3.05EmmHg at 25°C

安全信息

海關編碼:2922499990

WGK Germany:3

危險類別碼:R22; R37/38; R41; R40; R36/37/38

安全說明:S26; S39; S24/25; S36; S22

RTECS號:UU7714900

危險品標誌:Xn; Xi

生產方法

由鄰氯苯甲酸與間氯苯胺縮合而得。將鄰氯苯甲酸和液鹼加入反應鍋,攪拌1h,使鄰氯苯甲酸全部溶解。加入間氯苯胺,加熱至75℃,加入半量紫銅粉,升溫至110℃回流3h,此時反應液pH為4-5。再加入另半量紫銅粉,回流0.5h後滴加液鹼,回流9h,調節pH至11以上,通入水蒸氣蒸餾,回收間氯苯胺。於80-90℃用鹽酸調節pH至3-4,分去水層,用熱水洗滌,過濾。用熱水洗滌濾餅,即得粗品。用酸鹼精製、乙醇重結晶,可得氯滅酸成品。

氯芬那酸相關說明書概況信息

用途

本品主要可用作消炎鎮痛藥。

藥理作用

作用於炎性組織,抑制白細胞活動和溶酶體酶的釋放,使疼痛減輕,緩解炎症。也可能阻斷神經衝動傳導,或阻止前列腺素的合成,或者作用於下丘腦體溫中樞而鎮痛和解熱。

藥代動力學

口服後在胃腸道吸收迅速完全,1~2h血藥濃度達高峰值,1次給藥200mg,血藥濃度高峰值為30μg/ml,半衰期70h。大部分藥物由肝藥酶分解,從肝臟排出65%,25%從膽汁排出,2%~3%以原型由尿排出。

適應證

臨床上主要用於風濕性及類風濕性關節炎疼痛。

不良反應

偶有胃部不適及頭痛、頭暈等。

用法用量

口服:每次0.2~0.1g,每日3次。

劑型與規格

片劑:0.2g。

抗痛風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