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憲牌坊

兵憲牌坊

兵憲牌坊,是明朝末年巡按山西監察御史劉弘光,在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為其老師、山東省按察司昌平兵備道副使藥濟眾所立。

基本信息

簡介

兵憲牌坊兵憲牌坊

俗稱石牌坊,位於和順縣城關鎮中和街北端。 兵憲牌坊,是明朝末年巡按山西監察御史劉弘光,在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為其老師、山東省按察司昌平兵備道副使藥濟眾所立。 兵憲牌坊,由88塊灰青石砌成,四柱三樓,雕刻精緻。主牌坊高達9.57米,寬8.5米,為仿木結構重檐歇山頂建築。中間兩根柱子高達5.9米,兩邊兩根立柱高達4.6米,每柱前後各有護柱戰石兩塊,戰石上各自雕刻有大獅子一隻,小獅子一對,共有大小獅子24隻。石柱兩側,刻有荷花、牡丹紋樣,石柱之間明間鏤刻有麒麟圓環形圖案聯接。次間,則鐫刻有佛家萬字紋樣聯接。中間,橫樑長3.3米,上面刻有“中憲大夫昌平兵備道山東按察副使藥濟眾”19個字。再往上的橫樑上,鐫刻有“十八學士登瀛州”圖,圖上置有石匾,刻有“陵京鎖鑰”四個大字。明間兩側刻有“雙鳳朝陽”圖,頂端為仿木出檐斗拱廡殿頂。次間下檐正脊,置雕花立柱承接上檐 。石牌坊氣勢雄偉 ,結構精巧,頗為引人觀瞻。

地理位置

兵憲牌坊,和順縣城關鎮中和街北端。

兵憲牌坊兵憲牌坊

傳說

和順縣城的“兵憲牌坊”位於縣城中和街北頭,其實是隔不遠的兩座牌坊,一個是石牌坊,一個是木牌坊。兩座牌坊一主一副,建於明末,是為當地一位名叫藥濟眾的人修建的。藥濟眾是和順縣北關村人,明朝舉人,後在山東做官。明崇禎六年(1633)返鄉時,正遇到明末農民起義軍攻打和順城,藥濟眾率全城人奮力抵抗40多天,城破後,藥濟眾跳井自殺。“兵憲牌坊”是藥濟眾的學生為他修的,這位學生叫劉弘光,當時任“巡按山西監察御使”。石牌坊在南,木牌坊在北,相距10米,目前保存完好,全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外觀結構

牌坊牌坊

由88塊灰青石砌成,四柱三樓,雕刻精緻,主牌坊高達9.57米,寬8.5米,是仿木結構重檐歇山頂建築。中間兩根柱子約高5.9米,兩邊兩根立柱高達4.6米,每柱前後各有護柱戰石兩塊,戰石上各自雕刻有大獅子一隻,小獅子一對,共有大小獅子24隻。石柱兩側,刻有荷花、牡丹紋樣,石柱之間明間鏤刻有麒麟圓環形圖案聯接。

次間,則鐫刻有佛家萬字紋樣聯接。中間,橫樑長3.3米,上面刻有“中憲大夫昌平兵備道山東按察副使藥濟眾”19個字。再往上的橫樑上,鐫刻有“十八學士登瀛州”圖,圖上置有石匾,刻有“陵京鎖鑰”四個大字。明間兩側刻有“雙鳳朝陽”圖,頂端為仿木出檐斗拱廡殿頂。次間下檐正脊,置雕花立柱承接上檐。石牌坊氣勢雄偉,結構精巧,頗為引人觀瞻。

兵憲牌坊,是明朝末年巡按山西監察御史劉弘光,在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為其老師,山東省按察司昌平兵備道副使藥濟眾所立。

兵憲牌坊,由88塊灰青石砌成,四柱三樓,雕刻精緻,主牌坊高達9.57米,寬8.5米,為仿木結構重檐歇山頂建築。中間兩根柱子高達5.9米,兩邊兩根立柱高達4.6米,每柱前後各有護柱戰石兩塊,戰石上各自雕刻有大獅子一隻,小獅子一對,共有大小獅子24隻。石柱兩側,刻有荷花、牡丹紋樣,石柱之間明間鏤刻有麒麟圓環形圖案聯接。次間,則鐫刻有佛家萬字紋樣聯接。中間,橫樑長3.3米,上面刻有“中憲大夫昌平兵備道山東按察副使藥濟眾”19個字。再往上的橫樑上,鐫刻有“十八學士登瀛州”圖,圖上置有石匾,刻有“陵京鎖鑰”四個大字。明間兩側刻有“雙鳳朝陽”圖,頂端為仿木出檐斗拱廡殿頂。次間下檐正脊,置雕花立柱承接上檐。石牌坊氣勢雄偉,結構精巧,頗為引人觀瞻。

附近景點

懿濟聖母廟

聖母廟,創建於元代,寺廟占地面積為2600平方米。廟內,平面布局緊湊,殿台迭層高升。最北端,有木結構牌坊、四柱單檐,通高10米。

廟前牌坊,橫額成匾,正面書寫“懿濟聖母廟”五個大字。背面題寫有“顯澤候神祠”。順著廟前牌坊往裡走,便可看到聖母廟的戲台。這座戲台,坐北朝南,台下是通道,戲台兩側為鐘鼓樓。鐘鼓樓再往兩邊延伸,是靈官廟。

在聖母廟右側,有“顯澤候神祠”,俗稱大王廟

牌坊影響

牌坊本身並不表義,僅是一個抽象的符號,雖因材料的不同而有木牌坊、石牌坊、磚(琉璃)牌坊(用磚砌成凱鏇門的形式,再在其外表用琉璃貼出柱、梁、斗拱、檐口等組成的牌樓形狀)的區別,又因大小的不同而分兩柱、四柱、六柱等三種,還因形式不同而分為起樓(有屋檐)、不起樓(無屋檐);有沖天柱(柱狀如華表,高出檐頂)或無沖天柱等等,但做法上均有一定的格式,可按一定的規則,例如算出各部件的尺寸及相互間的比例關係,所以一提到牌坊,就可以大致想到其形狀,而不象西方的紀念碑追求各自不同的個性,通過牌樓可以看到中華文化的趨同性,認識中西文化的差別。

中國著名牌坊

晉中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晉中市位於山西省中部,轄榆次區介休市以及太谷祁縣平遙靈石榆社左權和順昔陽壽陽八縣。在歷史的長河中,晉中人文薈萃,鄉賢輩出,較為知名的有:祁奚、介子推、王允、石勒、溫彥博、溫大雅、王維、溫庭筠、李三娘、文彥博、孔祥熙等人。主要土特產有平遙牛肉、推光漆器、清徐老陳醋、太谷餅及其它特產。民間藝術主要有祁太秧歌、左權民歌、左權小花戲、榆社霸王鞭、晉中梆子等。
該區旅遊資源豐富多樣,種類齊全。境內自然、人文旅遊資源 素麗多姿、精巧珍奇。傳統土特名優產品馳名中外,享譽華夏。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平遙古城就座落在該區域內。就人文旅遊資源: 祁縣民俗博物館、孔祥熙舊居、“天下第一票號”的平遙,“日升昌”票號、平遙鎮國寺、榆次城隍廟、太谷白塔等精巧獨特,聞名中外。自然旅遊資源有介休綿山、靈石石膏山、和順雲龍山、左權 麻田風光、和順合山奇泉、被視為“種石”的靈石等自然景觀雄偉 磅礴,山光水色,鳥語花香,風光宜人。此外如晉中剪紙、平遙 牛肉、太谷餅、太谷西爪、平遙推光漆品、洪山陶瓷、 祁縣玻璃器皿、榆社阿膠、“龜齡集”酒等名優特產都為晉中旅遊業的發展增添了光彩。
主要旅遊景點有:
平遙古城 | 襖神樓 | 白塔 | 兵憲牌坊 | 禪山寺 | 常家大院 | 城隍廟 | 大寨村 | 第一大鐵隕石 | 方山 | 福祥寺 | 革命聖地麻田 | 光化寺 | 何家大院 | 洪山源泉 | 后土廟 | 迴鑾寺 | 介子推廟 | 淨信寺 | 太古孔祥熙宅院 | 貓兒嶺古墓群 | 綿山 | 喬家大院 | 清涼寺 | 清虛閣 | 渠家大院 | 三多堂 | 石膏山 | 石馬寺 | 天寧寺 | 王家大院 | 文峰塔 | 烏金山 | 雲龍山 | 張壁古堡 | 鎮河樓 | 資福寺 | 資壽寺 | 左權廟田風景區 | 鄧小平太行山舊居 | 師家大院 | 曹家大院 | 靜升鎮 | 度量衡博物館 | 黃庵垴風景區 | 三晉大財東家私博物館 | 左權將軍烈士陵園 | 崇安寺 | 昔陽大寨村生態農業園 | 榆次老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