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虛閣

清虛閣

清虛閣,位於山西省榆次城內南關,榆次老城中,榆次市人俗稱之為南閣,也名玉皇閣,觀音閣,是榆次市境內僅見的,也是晉中地區稀有的古代閣樓式建築傑作。這是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在建築藝術上的創造。清虛閣,是明代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僧人募緣建築的。這處建築,外觀宏偉,結構精巧,式樣獨特,顯示出既巍偉壯觀,又玲瓏別致的韻味。

基本信息

概述

清虛閣,始建成於明代成化五年(1469),由南泰山廟道人募緣而成。萬曆三十二年(1604),山西榆次縣令史記事更閣名為“清虛”,其後稱謂不變,當地人俗呼南閣。

建築外觀

清虛閣清虛閣
清虛閣是晉中地區古閣樓中的傑作,外觀宏偉,結構精巧,式樣獨特,現為晉中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清虛閣三檐兩層,坐南朝北,四周無圍牆環抱,獨立街心中央。整個樓體,全靠底部36根粗壯的木柱支撐。全部樓體用木結構互相拉結。底層,是拱斗八卦頂,中間4根直徑為0.61門米的通天大柱直通閣頂,連線整個梁架。其餘,還有32根直徑為0.35米的木柱支撐著閣樓全部重量。在頂端的一塊圓木板上,雕有兩條神氣活現的金龍。兩龍間,繫著一顆鮮紅的寶珠。殿頂,用黃綠色琉璃瓦覆蓋,兩條琉璃盤龍立於樓脊頂端,十分神氣。屋頂中央,還立有吉星。在樓閣的12個挑角上,掛有12個風鈴,清脆悅耳,聲逸數里。
閣系純木質結構,二層樓,三重檐,十字歇清虛閣位於榆次市城內南關,榆次市人俗稱之為南閣,也名玉皇閣,觀音閣,是榆次市境內僅見的,也是晉中地區稀有的古代閣樓式建築傑作。這是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在建築藝術上的創造。
清虛閣,是明代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僧人募緣建築的。這處建築,外觀宏偉,結構精巧,式樣獨特,顯示出既巍偉壯觀,又玲瓏別致的韻味。

建築結構

清虛閣清虛閣
樓閣的12個挑角上,掛有12個風鈴,清脆悅耳,聲逸數里山頂;總高25米,占地158.72平方米,坐南朝北。清虛閣的建築很獨特,36個石鼓上矗立著36根圓柱,用梁枋、斗拱互相拉結,形成底層頂部“八卦穿頂”形狀;中間有4根直徑為0.61米的通天大柱直通閣頂,承托上層梁架。清虛閣的底部四面行人暢通,梁架上層層疊疊總計784個斗拱,飛檐挑角上分別懸掛著12個風鈴,三重檐上黃綠琉璃瓦交相覆蓋,頂端圓木板上雕有兩條金龍,氣勢十分雄偉。清虛閣二層中央,原有一座形似懸崖峭壁的假山,周圍塑有觀音地藏文殊普賢四大菩薩,一個個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可惜與碑、亭、匾額同毀於十年動亂之中。
清虛閣已有500餘年歷史,能留存至今實屬不易。1990年,榆次市政府撥款60萬元翻修清虛閣,增加閣基,又築漢白玉防護欄桿,外拓環形路,路邊設8盞華燈,再外又新增4堵低牆。重修後的清虛閣比原先更為壯觀,閣、欄、路、牆渾然一體。登樓遠眺近觀,只見綠野平疇、熙攘人群,盡收眼底,使遊人心曠神怡,嘆為觀止。

傳說

清虛閣清虛閣
關於清虛閣,有這樣一個傳說:傳說清虛閣為魯班所建.魯班與其妹妹打賭要在一夜之間建好一座樓閣.於是,魯班連夜開始建造.在快要建好時,他的妹妹在旁邊的草叢中看到了,她怕哥哥建好,贏了她,於是學雞叫,魯班誤以為真的天亮了,慌忙離開,在離開時忘記了拿他的斧頭.現在的清虛閣樓上還擺設著一把斧頭,據說就是當年魯班匆忙離開時留下的那把。
榆次清虛閣
清虛閣,是明代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僧人募緣建築的。這處建築,外觀宏偉,結構精巧,式樣獨特,顯示出既巍偉壯觀,又玲瓏別致的韻味。
清虛閣原名立皇閣,始建成於明代成化五年(1469),由南泰山廟道人募緣而成。萬曆三十二年(1604),榆次縣令史記事更閣名為“清虛”,其後稱謂不變,當地人俗呼南閣。清虛閣是晉中地區古閣樓中的傑作,外觀宏偉,結構精巧,式樣獨特,現為晉中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個樓體,全靠底部36根粗壯的木柱支撐。全部樓體用木結構互相拉結。底層,是拱斗八卦頂,中間4根直徑為0.61門米的通天大柱直通閣頂,連線整個梁架。其餘,還有32根直徑為0.35米的木柱支撐著閣樓全部重量。在頂端的一塊圓木板上,雕有兩條神氣活現的金龍。兩龍間,繫著一顆鮮紅的寶珠。殿頂,用黃綠色琉璃瓦覆蓋,兩條琉璃盤龍立於樓脊頂端,十分神氣。屋頂中央,還立有吉星。在樓閣的12個挑角上,掛有12個風鈴,清脆悅耳,聲逸數里。
清虛閣已有500餘年歷史,能留存至今實屬不易。1990年,榆次市政府撥款60萬元翻修清虛閣,增加閣基,又築漢白玉防護欄桿,外拓環形路,路邊設8盞華燈,再外又新增4堵低牆。重修後的清虛閣比原先更為壯觀,閣、欄、路、牆渾然一體。登樓遠眺近觀,只見綠野平疇、熙攘人群,盡收眼底,使遊人心曠神怡,嘆為觀止南北大街解放前的榆次,能算得上城內主幹道的也就是南北大街了。從大北門進城,往南走半公里,就可見到一座高大的“市樓”矗立在街中央。以“市樓”為起點,東西南北有四條大路延伸,其中南北方向的路分別叫南大街、北大街。當時,這兩條街合起來全長不足1公里,寬不足4米,路面坎坷不平,長年塵土飛揚。
8月22日上午,記者在榆次老城見到了榆次史志辦的胡滿川。據他介紹,南北大街雖然簡陋,但已是當時榆次最繁華的商業街。當時街上有百餘家商鋪,著名的有車輞常家的“瑞隆裕”,聶店王家的“長虹礪”等,各家做的都是批發、零售生意,茶葉、夏布不僅暢銷國內,還遠銷到蒙古俄羅斯等國家。受此影響,南北大街兩側衍生出十幾條小街巷,如富戶街、牛肉巷、任家巷等等,都是買賣人的聚居之地。
南大街南端,就是清虛閣。據胡滿川介紹,此閣坐南朝北,高21米,占地160平方米,底部由40根大柱支撐,系純木質結構建築,是晉中市稀有的古代閣樓式建築傑作。傳說,清虛閣系魯班與其妹妹打賭所建。現在清虛閣樓上還擺設著一把斧頭,據說就是當年魯班匆忙離開時留下的,而其妹則在北門外建了一座“採風亭”。清虛閣多次重修,採風亭則沒有那么幸運,在解放後就被拆除了。
1954年榆次城改造時,南北大街拓寬了兩米,厚碎石鋪路,仍是當時城內最好的路。2002年起,政府花巨資改造老城,在南北大街上建起兩排二層仿古建築,恢復原來的老字號,招商入駐。同時對南端的清虛閣進行落架修復,2003年9月,清虛閣對外開放。修復後的清虛閣,閣、欄、路、牆渾然一體,登樓遠眺,綠野平疇盡收眼底,而它視野內的南大街、北大街,比昔日更加繁華了。

晉中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晉中市位於山西省中部,轄榆次區介休市以及太谷祁縣平遙靈石榆社左權和順昔陽壽陽八縣。在歷史的長河中,晉中人文薈萃,鄉賢輩出,較為知名的有:祁奚、介子推、王允、石勒、溫彥博、溫大雅、王維、溫庭筠、李三娘、文彥博、孔祥熙等人。主要土特產有平遙牛肉、推光漆器、清徐老陳醋、太谷餅及其它特產。民間藝術主要有祁太秧歌、左權民歌、左權小花戲、榆社霸王鞭、晉中梆子等。
該區旅遊資源豐富多樣,種類齊全。境內自然、人文旅遊資源 素麗多姿、精巧珍奇。傳統土特名優產品馳名中外,享譽華夏。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平遙古城就座落在該區域內。就人文旅遊資源: 祁縣民俗博物館、孔祥熙舊居、“天下第一票號”的平遙,“日升昌”票號、平遙鎮國寺、榆次城隍廟、太谷白塔等精巧獨特,聞名中外。自然旅遊資源有介休綿山、靈石石膏山、和順雲龍山、左權 麻田風光、和順合山奇泉、被視為“種石”的靈石等自然景觀雄偉 磅礴,山光水色,鳥語花香,風光宜人。此外如晉中剪紙、平遙 牛肉、太谷餅、太谷西爪、平遙推光漆品、洪山陶瓷、 祁縣玻璃器皿、榆社阿膠、“龜齡集”酒等名優特產都為晉中旅遊業的發展增添了光彩。
主要旅遊景點有:
平遙古城 | 襖神樓 | 白塔 | 兵憲牌坊 | 禪山寺 | 常家大院 | 城隍廟 | 大寨村 | 第一大鐵隕石 | 方山 | 福祥寺 | 革命聖地麻田 | 光化寺 | 何家大院 | 洪山源泉 | 后土廟 | 迴鑾寺 | 介子推廟 | 淨信寺 | 太古孔祥熙宅院 | 貓兒嶺古墓群 | 綿山 | 喬家大院 | 清涼寺 | 清虛閣 | 渠家大院 | 三多堂 | 石膏山 | 石馬寺 | 天寧寺 | 王家大院 | 文峰塔 | 烏金山 | 雲龍山 | 張壁古堡 | 鎮河樓 | 資福寺 | 資壽寺 | 左權廟田風景區 | 鄧小平太行山舊居 | 師家大院 | 曹家大院 | 靜升鎮 | 度量衡博物館 | 黃庵垴風景區 | 三晉大財東家私博物館 | 左權將軍烈士陵園 | 崇安寺 | 昔陽大寨村生態農業園 | 榆次老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