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清虛觀

平遙清虛觀

清虛觀是平遙古城內最大的道觀。清虛觀始建於唐顯慶二年(657年),原名太平觀,宋治平元年(1064年)改為清虛觀。1998年,清虛觀被開闢為平遙縣綜合博物館。分別展示了中國道教文化,平遙城史文化展示它們獨特的藝術魅力,不同的藝術風格。

簡介:

平遙古城是中國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城。古城內大量的文化遺存包含著不同跨度、不同形式的歷史信息,它向現代人真實地展示了古代社會的原生環境。走進古城便融入了歷史,讓我們共同欣賞古陶勝景之一的清虛觀。

平遙清虛觀平遙清虛觀

清虛觀是古城內最大的道觀。按照道東佛西的傳統布局安排,坐落於東大街東段路北。清虛觀始建於唐顯慶二年(657年),原名太平觀,宋治平元年(1064年)改為清虛觀。元初改名為太平興國觀,後又易名
“太平崇聖宮”,清代時復稱清虛觀。歷史滄桑,人世變遷,歲月的流逝使這裡的許多道教偶像所剩無幾。1998年,清虛觀被開闢為平遙縣綜合博物館。如今,它向我們展示三部分內容:中軸線上道教遺存向我們充分立體地展示中國道教文化,東西廂房的平遙城史文化,展示了平遙從遠古城的洪荒時代開始的悠悠歷史、燦爛文化,文化珍品異彩給呈,展示它們獨特的藝術魅力,不同的藝術風格。

清虛觀建築總覽:

主體建築-純陽宮
全觀共有十座建築,前後三進院落,在中軸線上有牌樓、山門、龍虎殿、三清殿、純陽宮、玉皇殿。觀院門牌樓,豎於兩柱,並由八字形叉柱穩固,上有乾隆三十六年題"清虛仙跡"的匾額。龍虎殿、三清殿均為元代修建、明代重修,龍虎殿面寬五間,進深六椽,採用"懸樑吊柱"的奇特結構,殿下面東西廊分塑青龍、白虎二神像,高達5米,骨骼雄健,怒目而視,手持戟劍,神態勇猛,體態完好,為明代作品。壁上有青龍、白虎形象,其中白虎抽象造形頗奇特,這組塑像為元塑中不可多得的佳品。三清殿於明萬曆年間重建於中院北面,面寬五間,進深十一椽,上起五脊六獸歇山項,結構奇特,殿宇高大壯觀,殿內三清等泥塑已蕩然無存,僅殿內西側豎記述元代建殿蒙文碑一通。大殿東西兩旁各築有耳殿三間。三清殿前高台基上築有一處包廈接卷棚頂,即獻殿。閣內樓上有呂洞賓泥塑,又名純陽宮。純陽宮重建於清光緒年間,時代屬晚,裝修頗精,觀內遺存宋、元、明、清碑碣近30通,是研究道教史跡和書法藝術的珍品。中院東西各有配殿十一間,院中通道左右各建有小碑房一處,後院北頭軸線上原為玉皇閣,尚存窯洞三孔。

文物珍品:

龍虎殿

 龍虎殿是清虛觀的山門,修建於元代初年。山門在道家眼中象徵三界,跨入山門,就意味著跳出了三界,不受世俗的煩擾,可以清靜修煉。

鬼斧神工的懸樑吊柱手法
 山門友虎殿,元代風格建築。面闊五間,進深四椽,體量宏大。柱子排列規整,柱頭收分明顯,傾角顯著,柱頭帶卷剎,柱楚表面,柱子用料碩大,給人以宏大厚重的感覺。屋檐斗拱四鋪作,補間一雜,結構粗大,造型美觀。梁架四椽栿,梁架四角置抹角梁於二層井口枋上,以
懸樑吊柱法”承托平梁與老角梁後尾,這一地方建築手法引起了許多人駐足深思;這種作法,既省料,又擴大了室內空間,同時,也體現了元代建築風格中的靈活多變,大膽創新。屋頂形式是歇山頂,也叫九脊頂,正脊與垂脊交界處的“吻獸”,既能起連線作用,又可裝飾屋頂,更重要的是表達人們一種美好的願望--“興水滅火”。屋頂上琉璃瓦與灰瓦相間的手法,看來清麗不俗,可見琉璃瓦的使用,能夠增加色彩變化,增強建築物金碧輝煌、莊嚴大方的藝術效果;屋檐處的瓦當、滴水,不禁使人聯想到雨天的“雨滴台階下,人在屋中憩”的美學意境;屋檐出檐深遠,影響室內採光,因而飛起屋頂四角,斯翼如飛的樣子,使沉重的屋頂顯得更加生動有力,飄逸輕盈。整個龍虎殿給人一種孔武有力、粗獷率真的感覺,恰似當年橫掃亞歐的蒙古人性格,使建築美和人的嚮往在這裡形成完美的畫卷,達到“天人合一”。
平遙清虛觀高清大圖平遙清虛觀高清大圖

檐下是兩尊具有元代風格的彩塑;東青龍、西白虎,它們是道教中的守護神,既保護寺院,又教導人們皈依道教。通高達5米,面部圓潤,劍眉怒目,鼻翼擴張,手握兵器,兩手撐開,大塊的體量和舒展的加熱表現他們魁梧剛健的氣魄,氣吞山河的氣概,與周身飄舞的彩帶互相襯托、對比,更體現出武士的英氣內斂,內張外馳的精神面貌,增強作品的感染力、生命力,仿佛站在我們面前的不再是冰冷的泥士,而是活生生、有血肉的鬥神武士。
平遙清虛觀高清大圖平遙清虛觀高清大圖

古老的建築,塵封的歷史,留給人們更多的讚嘆和回味。
紗閣戲人

山西平遙的紙紮陳列工藝品“紗閣戲人”。現珍藏在平遙縣博物館的“紗閣戲人”出自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平遙“六合齋”紙活鋪民間藝人許立廷之手。

紗閣戲人
“紗閣戲人”也叫“紗閣人人”,本是元宵節鬧“社火”,陳設在縣城中心市樓供人觀賞的。所謂“紗”是用紙或泥加工成的專用材料,“閣”是陳設戲人的小木閣房子。一閣一戲, 每閣3-4個戲劇人物造型,尤如小小舞台,擇劇中精彩場面,展現剎那間的劇情。它所表現的內容,多取材於當時百姓熟知的晉劇、京劇、崑曲舞台上的傳統劇目。
目前在平遙縣博物館展出的“紗閣戲人” 共28閣 ,內容廣泛,有神話故事,宮廷歷史,民間生活、俠義傳奇戲等等;形式有文戲、武戲、莽靠戲、短打戲閣閣不同,生、旦、淨、末、醜行當俱全。這些“紗閣戲人”一個個身材俊美,臉譜逗人,唱做念打栩栩如生,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喜怒哀樂充滿舞台,叫人看得入迷 。一個紙紮藝術品如此賞心悅目,說它是“中華一絕”當之無愧。
平遙清虛觀高清大圖平遙清虛觀高清大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